这番坊巷调整,明显是以交通作为首先考虑的重点。
为此朱由检新开了三个城门,并且规划了各个街道,向群臣一再强调打通断头路。
其中目的,自然是为了将来遇到变故时,能够更方便地出去——
他不能让京城变成一个大牢笼,反而把自己困在里面。
(从皇宫前往各门的出城路线)
但是这样的规划,也让敌人一旦打开某个城门,就能通往京城各处。
参谋部长杨嗣昌有些忧虑地道:
“如此调整街巷,城内出行是方便了,防御却更困难。”
“每个城门的守卫,常备兵力只有一两千人,还要留一半士兵屯垦。”
“实际可用之兵,只有不到千人。”
“臣担心若有城门放奸人进城,在城内畅通无阻。”
朱由检皱着眉头,认识到这确实是个隐患。
他向杨嗣昌道:
“既如此,卿有什么办法,能够减轻隐患?”
杨嗣昌极力表现道:
“臣以为守卫城门的士兵,除了该门守卫外,中城九坊守卫,也要派一部份人。”
“这样既能监督他们,也能在城门遇危时,继续增加兵力。”
这个提议,让朱由检眼前一亮,对杨嗣昌大加称赞:
“杨卿此议甚好,朕正担心中城一坊一卫,有些浪费兵力。”
“分一部分去城门协防,再是恰当不过。”
当即就下令道:
“府军五卫和金吾四卫,负责皇城周围九坊,同城门九卫一般征召军民户,设置一两千军士军户在三环内屯垦。”
“每个卫平时出五百到一千兵守卫皇城九坊五门,并派出至少二百兵力,协防一个城门。”
这九个亲军卫所,是朱由检打算安排在皇城周围的。之前他还觉得一个坊一个卫有些浪费,如今杨嗣昌提出协防之策,让他觉得一个坊一个卫,可谓恰当无比。
正好每个卫能协防一个城门,防止某个城门卫的高层叛变,偷偷打开城门。
杨嗣昌听到皇帝的夸赞,更是努力表现,继续道:
“还有城内各仓守卫,也要安排他们协防。”
“太仓、新太仓、南新仓、北新仓等,都要安排守卫。”
这是朱由检忽视的一点,因为他更关心的是城门。
但是京城的各个仓库,重要性显而易见。
不过对各仓的守卫,他没有直接安排一个卫。而是看向户部尚书毕自严,问他道:
“现在京城的仓库,都是如何安排?”
户部的仓库虽然已经分设太府寺专管,毕自严仍旧对此了然于心,闻言当即回道:
“京城各卫皆有仓库,在各仓有廒和空地。”
“其中旧太仓一十一卫、南新仓八卫、海运仓六卫、新太仓七卫、北新仓五卫、大军仓四卫、济阳仓二卫、禄米仓二卫、西新仓四卫、大兴左卫仓一卫、太平仓二卫。还有长安门仓、东安门仓、西安门仓、北安门仓四仓,合计京仓五十有六。”
“另有在通州的大运中仓六仓、大运西仓六仓、大运南仓四仓,通仓十有六个。”
“这些仓库分属各卫,如今京城卫所调整防区,臣以为应当重新分配粮库和空地。”
显然,他在心里早有这个打算,趁着卫所调整时把仓库清理一遍,看看京城的仓库里有多少东西。
朱由检同样也有这个想法,向他点头说道:
“仓库是该清理,尤其是崇祯元年以后账目不明、管理不善者,要追究相应责任。”
“之前的事情因为历年积弊,朕不强行要求。但是犯事者如何处理、以后如何监察,户部和兵部、吏部、都察院要拿出方案来。”
“这件事由袁卿和太府寺卿、后勤部长一起负责,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以后若出事情,朕唯你们是问。”
然后又继续道:
“各仓的守卫工作,也由各卫分派人员过去。”
“后勤部把他们编成守卫队,负责整个仓库的管理。”
“在附近城门遇到危险时,各仓守卫有出兵支援的责任。”
“但是要注意派出的人数,防止有人趁乱冲击仓库。”
定下这个安排,朱由检又期冀地看向杨嗣昌,看他还有什么好主意。
杨嗣昌这时已思索出一个自认为更妥当的办法,说道:
“臣以为新开的东闾门、西闾门、北闾门,不但城墙外要建瓮城,城墙内也要营建,由皇城九卫协防人员负责。”
“这样即使有人偷偷打开城门,入城之后也会被困在瓮城里。”
“臣以为各处城门,都要这样改建。”
这个提议,让朱由检皱了皱眉。因为瓮城的修建,明显会影响通行。
他规划各大街道就是为了方便通行,总不能在城门堵着,让出入更加困难。
好在这个时候,徐光启提出的一个建议,解决了这个问题:
“臣以为新建的瓮城,要修成棱堡样式,不局限于四面。”
“每面墙可开辟一个城门洞,分为专用车道和混合通道,方便人车出入。”
“城外护城河也要拓宽,只留出通往城门洞的道路。周围还要设锐角铳台,在敌人进攻时射击。”
摒弃了传统的箭楼和瓮城,建议修成小堡垒。
多开几个城门洞的说法,也让朱由检很满意。
所以他当即道:
“新城门和瓮城的设计,那就麻烦徐先生。”
“既要保障防御,也要方便平时出入。”
“像是城内的瓮城,防御压力没那么大,完全能开八个、十个城门洞,对应各个车道、人行道和顺城街。”
杨嗣昌闻言咋舌,正想着这样还修瓮城做什么,又听皇帝说道:
“城内瓮城,还有城门内大街两侧路口等位置,要每隔一段距离修建一座堡垒,负责在街上层层守卫。”
“这些堡垒,要能在高处射击,用火铳和火炮封锁街道。”
“平时还要储备拒马桩等路障,在城门遇到危险时,安放在相应大街上。”
“这些堡垒修建的位置,还有守卫工作如何安排,徐先生和杨卿也要仔细琢磨定下来。”
这是他一贯的思路,把防御工作不局限于城墙,而是构建筑垒地域。
如何把这些堡垒修建得既美观又实用,是徐光启等人的责任。
杨嗣昌对皇帝在城门内大街修建堡垒的设想极为赞叹,认为这些堡垒连起来,就是一个个瓮城。
敌人通过城门和大街入城的难度,将会奇高无比。
为此,他还补充道:
“臣以为堡垒周围应限制房屋高度,降低修堡需要的成本。”
“尤其是临近的佛塔等建筑,应该全部拆掉,或者把它们兼做堡垒。”
这让朱由检点头,因为他在打算修建外坊时,就曾提出限高,避免遮挡住城墙上士兵的视线。
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后来之所以被毁,也是因为它的高度,影响城池防御。
考虑到水泥出现后建筑物高度会越来越高,他打算更进一步,设置严格标准:
“城内、或者说三环内建筑的高度,以后不得超过三丈十米。”
“尤其是城墙二里内的建筑,不得超过两丈,避免影响城墙防御。”
“整个京城周边五十里要限高五丈,避免将来火炮射程提高后,敌人在高处架起大炮攻城。”
这个标准,让群臣暗暗咋舌,知道京城以后的建筑,那是高不起来了。
这对大多数房屋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一些喜欢盖楼的富贵人家,那就影响很大了。
枢密同佥申用懋道:
“现有超过三丈的房屋,应该如何处理?”
“难道要全部拆掉,包括佛塔宫观?”
朱由检当然不会这样,说道:
“现有超过限制的建筑,由参谋部和五城兵马司、护军司一起勘察,看看是否影响防御。”
“影响不严重的,那就允许保留,以后每年征收一笔超限税。”
“影响严重但能作为堡垒的,同样允许保留,在兼用为堡垒后免征超限税,派遣军士进驻。”
“不能作为堡垒,却又严重影响防御的,那就拆除重建,限期进行整改。”
“以后京城三丈以上高度的建筑,都要由所在城区工商科,和五城兵马司共同审批。只有拿到批文、一次缴纳三十年超限税后才能修建。”
“巡城御史平时监察,参谋部每隔五年、十年还要检查一次,看看是否影响防御。”
“各处的城池都要如此,在城内和城墙外十里进行限高。”
“尤其是超过三十米、接近皇极殿高度的建筑,除了防御工事外,全部要由朝廷工部审批,缴纳超级超限税。”
“包括将来各地要修建的钟塔,还有佛道的寺院宫观。”
这是朱由检为了防止京城的新钟塔修建后,各地跟风大建。
把九丈三十米以上建筑的审批权,交给朝廷工部。
没有工部营缮司的批准,以后这种建筑就是建起来,也要把超出的部分削去。
即使以后水泥建造技术发展了,大明的建筑也要保持在五层、十层以下,避免高层建筑太多,以后维护困难。
还能防止将来经济发展起来后,各地大建寺庙宫观。
为此,朱由检规定对寺庙道观的审批要严格,尤其是已经有很多寺观的地域。
占地面积超过限制的,必须缴纳房产税。百亩以上的建筑,必须工部审批。(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8342/5679248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