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官家勿忧!”
出乎钱俶意料,最先发声的居然是还不知算外臣还是算俘虏的李煜:
“诗经有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今赵官家知弊事,自可陈正以矫邪,使宋破此祸也!”
不过寻思了一下,钱俶倒也明白过来。
这李从嘉,对江南国祚未必有多上心,毕竟其上位之后干的统共也就两件事:
享乐,以及对大宋称臣。
对江南唐的眷恋,多半还是觉得不能负了他祖孙的基业。
而若论对文赋之爱,这李从嘉那可是发自真心,而且如今更是知道了自己文名传千年。
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接受文统断绝?
对李煜激动的言语赵匡胤哼了一声:
“不然汝你以为俺召你观此,是为何?”
“朕亦是对着这光幕,对着诸葛武侯与唐太宗明过志向。”
“朕必将合此乱世,复燕云旧地,缔华夏一统!”
铿锵有力的话语也使得这殿内气氛活泛了不少,没再一味沉溺于宋亡的气氛当中。
“臣定当竭死,成官家之愿,避华夏未遇之祸患!”
钱俶堪称是见缝插针一般迎了上来,登时让赵匡胤眉开眼笑了起来。
“俺怎忍文德用死力?能明一统之大义,合宋之力而复江南之地,已可称贤功也!”
“为表文德功绩,汴梁城中朕已命人兴造宅邸,只为礼贤!”
“朕不爱钱,只是兴建宅邸耗日良久,且其地段乃汴梁之甲,诸般之事皆耗民力颇多……”
钱俶对此自是懂得,因此不待赵匡胤絮叨完便赶紧道:
“民力乃大宋国本,如何能轻易空耗?”
“此般所耗自该由臣出资补足,不知……”
李煜亲眼见着赵官家拉着钱俶在往殿角落走,一边走一边相当丝滑的从袖子里抽出一页纸递了过去。
然后李煜相当清楚的听到了钱俶“嘶”的一声道:
“些许小钱能补宋国力,臣不胜欢喜。”
只是李煜听着,这钱文德的话里多少有点颤抖,于是好胜心陡起的他干脆高声道:
“赵官家,臣之基业已由曹将军领军尽取,如今又见此仙机,臣自无怨言。”
“那礼贤之宅,臣也应当够得上一套以在汴梁安家才是。”
钱俶豁然扭头,看向李煜的目光里满是钦佩,也让李煜愈发得意洋洋。
钱俶的吴越国虽善商,但江南唐占地更广啊,私库更是堆积如山而不知数,哪会纠结一套房子?
赵匡胤面上的神色从惊讶到狂喜再到稳重,不慌不慌的咳了一声,一点为难之色就浮了上来:
“从嘉之意朕自清楚,只是金陵残破,又要调民力修复……”
李煜一挥手:
“臣愿作钱文德两倍之资购贤宅!”
于是所有为难的表情瞬间从赵匡胤脸上消失,热情洋溢的大宋官家紧紧抓住李煜的双手:
“一言为定!”
曹彬闭口不言,只是认真看着光幕当中那个衣甲残破身形消瘦几似柳流民的将军被风暴吞噬,最终徐徐叹了口气。
宰相赵普知道这种心情,也是心情复杂低叹一声:
“如此竟还能有三百余年国祚……”
……
“咱大明之国祚竟还不如宋?!”
华盖殿当中又开始回荡着明天子的大声质问,话语当中充满了不可置信。
不过这等质问自也不会有结果,朱标干脆给老爹递了个台阶:
“爹,你此前不是说已经看过一次光幕知大明命数?”
轻咳一声掩饰尴尬,朱元璋摇摇脑袋道:
“当时光幕只是大略而言,说咱大明有三四百年国祚,咱觉得四百年都已够少了。”
“哪能想到……”
马皇后解围道:
“此前这后世确实从未明言过国祚之数。”
“况且,若是按这说法,大明命数只是短于此数,但想来三百年之数也应当是有的。”
朱元璋顿时大点其头道:
“是极,且这后世之计也多取巧,那两汉岂可一计?两宋也该计作二数,这样一来咱大明想来也该有甲一次序之国祚!”
爹爹重新平静了下去,但朱标仰头看着光幕,心中却有点不太敢相信了:
大明国祚当真真有三百年?恐怕未必。
不过这话当然也不会说出来扫爹爹兴致,皇太子选择了个比较委婉的提醒方法:
“爹,咱明后还有个胡清呢。”
回应他的是老爹的冷笑:
“胡人何来百年之国运?”
【宋亡之时,除了崖山惨祸之外,殉国之事从不算少。
比如潭州守将李芾,城破时请说自己力竭当死,不忍家人被俘受辱,请心腹“尽杀之”。
池州守将也一样,或是感慨老话所说的“慷慨杀身易,从容赴死难”,赵卯发写了个“可以从容”的匾额,与妻子一起吊死在这块匾额之下,元朝主帅伯颜看到后也惊的默不作声,最后令手下将这对夫妇尸身安葬,不得轻辱。
而从容就死殉国的人当中,最为人熟知的自然就是文天祥。
崖山海战时转战东南的文天祥已经被俘,战前张弘范请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但被文天祥拒绝。
后张弘范一再相逼,文天祥写就了如今语文课本还是必背的《过零丁洋》,死志昭昭之下,张弘范收藏了诗作后也不再相逼。
亲眼见证张世杰的战败和陆秀夫的投海之后,文天祥被押着北上,途中他开始绝食求死,但绝食八天还没死,外界反倒已经按捺不住了。
当时最著名的有一篇叫做《生祭文丞相》的悼文流传最广,单听名字就能猜到内容,可以说这种悼文算是古今少有。
写这文章的叫王炎午,本是个富家少爷,但在临安陷落后选择入了文天祥幕府,散尽家资并出谋划策帮文天祥抗元,后来因为母亲病死就回去奔丧了。
如今亦师亦长官的文天祥被押着北上路过他所在的庐陵,王炎午还生怕文天祥看不到这文章干脆印了上百张,贴在庐陵的各个交通道口。
或许是被昔日同僚气到了,也或许是接近了一次死亡之后又有了新体悟,文天祥忽然不想死了,打算先到大都去看看这个亡了宋朝的政权是个什么模样。
而路上他还不忘逗逗这些几年前还吃着宋朝俸禄的官员,说让我投降元朝那是不可能的,但假如放了我让我去当道士全了名节,回头有机会说不定可以给元朝当方外顾问。
但可惜道教造反的传统太有名,这些元朝官员一点就通:
放了伱当道士你回头再造反,到时候不还是我们人头落地?
计策被识破的文天祥满心可惜,随后这块硬骨头就被押送到了大都度过了三年时光。
《正气歌》便是此时所作。】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7635/1649626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