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举人自幼家境贫寒,六岁丧父后,便与母亲孤苦相依。
母亲是一位勤劳质朴的妇人,她靠着给人缝补、浆洗,含辛茹苦地将儿子送进了学堂。
孙举人深知母亲的艰辛,在学堂里发奋读书,渴望有朝一日能凭借自己的才学,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他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十岁时便考取了童生资格,十五岁那年,更是在院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成为了一名秀才。
成绩优异的廪生,每年都能从官府获得四两补贴银子。家中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改善,不再像从前那样凄苦。
然而,看着逐渐衰老、身体每况愈下的母亲,孙举人心如刀绞。他毅然决定放弃参加乡试,因为他不忍心继续做一个不孝之子,否则他将一生都受到良心的谴责。
但最后,老母亲以死相逼,他才背起行囊,带着母亲四处借来的盘缠,前往府城。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离开,竟让他永远地失去了母亲。
等他快马加鞭赶回时,母亲早已在乡邻的帮助下入土多日。
原来,母亲早已病入膏肓,可儿子寒窗苦读十余载,就差这最后一步了。无论如何,她也要让儿子去参加乡试,这样她也好对亡夫有个交代。
这些话,都是孙举人后来从街坊邻居那里得知的。
他懊悔不已,为何自己如此粗心,没有察觉到母亲病重的迹象?若是能早些发现,或许母亲就不会离他而去。
他在母亲的坟前痛哭流涕了三天三夜,直至昏迷不醒。幸亏有村民上山发现,将他背回了家。没想到他醒来后,不顾一切地带上工具,又上山去了。
没过多久,孙母坟旁便矗立起一间茅草屋,孙举人感慨道:母亲为我操劳半生,我当在此守孝三年,以报母恩。
就连专程敲锣打鼓前来送喜报的人,也被亭长代为打发走了。
孙举人这一住,便是三年。期间口粮,多是他于坟地四周开垦荒地的收获,饮则山泉水。
待孝期满后,他下山回家,却见耳房已坍塌半边,所幸正房虽有裂痕,尚可居住。
孙举人下山的消息不胫而走,众人纷纷登门拜访,或赠宅子,或赠女子,或赠金银珠宝。然而,他一概婉拒。
因为母亲曾告诫他,为官应清正廉明,万不可贪图小利,以免误了终生。他谨遵母训,对众人的好意一笑置之,将他们一一送出家门。
孙举人稍作收拾,便继续挑灯夜读,以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可惜,接连三年的会试,他都名落孙山,不由心灰意冷。
虽说还有六年一次的“大挑”,但入选者多被派往极为偏远的贫瘠之地。朝廷俸禄能否按时发放尚难定论,且偏远地区民风彪悍,他恐客死他乡。如此这般,倒不如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稳度日。
至于开堂授课,他从未考虑过,他更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每个举人名下可有一百至二百亩免税田,单此一项,便足以维持生计,岂不美哉?
他虽不教书育人,但闲来无事,也会帮人代写家书、墓志铭、族谱、对联等,赚些散碎银子。
第二年,在街坊邻居的苦口婆心劝说下,孙举人迎娶了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为妻。
又过了两年,孙家喜添贵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呱呱坠地,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幸福满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所有的美好都在儿子十五岁那年戛然而止,变数突如其来,使得原本开朗豁达的孙举人性格大变。
那年冬天,儿子上山砍柴,不慎跌入冰窟。幸而有路人经过,将其及时救起。但此后数日,儿子高烧不退,虽服食了诸多药物,却仍未见起色。不到半个月,便一命呜呼。
由于妻子身患隐疾,成亲十余载,二人仅育有这一子。儿子的意外离世,犹如晴天霹雳,给夫妻二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自那以后,妻子终日以泪洗面,忧郁度日,不到一年便追随儿子而去,独留孙举人在这世上孤苦伶仃。
一年内,两位至亲相继离去,孙举人的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命带克星,先是克死爹娘,后又克死妻儿。
从此,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涉足茶楼听曲。只有当心中烦闷到极致时,他才会在傍晚时分前往镇门口,摆个卦摊为人算卦,或是支起一张桌子讲书。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家中过于冷清,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于是,他喜欢来这边凑热闹,消磨时光。
铺子打烊后,陈家旺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后院。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便迫不及待地将此事告诉了小溪。
“相公,你真的有把握能请动那位老先生吗?”
小溪皱着眉头问道,“即便咱们有心投其所好,但恐怕也是徒劳无功啊!毕竟像他这样历经沧桑、看透世事之人,又怎会轻易被外物所打动呢?想来他去给人算卦、说书,多半也不过是为了排遣那漫漫无尽的长夜罢了。”
听完孙举人的坎坷一生,就连善良单纯的小溪也不禁为之动容,深感这位老人命运多舛——幼年失怙,少年失恃,中年丧偶,晚年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独子亦先他一步离去......可以想见,老人内心深处该承受着怎样巨大的痛苦与煎熬!
“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陈家旺喃喃自语道,“眼下四处找寻不到能唱曲儿之人,也唯有寄希望于这位说书先生了。”
陈家旺独自一人呆坐在桌前,冥思苦想良久,却始终未能想出一个两全之策。
当小溪的目光与自己的一对儿女交汇之时,她的眼睛猛地一亮,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一个念头,但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否可行。
“娘子,难道你已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陈家旺敏锐地捕捉到了小溪眼神中的变化,心里暗自揣测着,她一定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果然,只见小溪轻轻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嗯……我确实有个想法,不过不确定是否能够成功。#34;
实际上,小溪的计策非常简单直接——让丈夫带着两个孩子一同前去拜访那位老人。也许这样做,会给他们带来一线渺茫的希望。
她认为,这位独自生活多年的老人,内心深处必定充满了对喧嚣和温暖的向往。
然而,由于他性格大变,不善言辞,周围的人逐渐与他疏远,使得他变得愈发孤僻冷漠。
(https://www.biquya.cc/id116729/567923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