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重生在顺治末年 > 第二百三十五章南巡 一

?

  包子们跟福全比跟他还亲的事,让小心眼的老康始终是耿耿于怀,这导致了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圆圆以外,老康变得都不怎么爱搭理包子们了。可反过来,人包子们还不稀的搭理他呢。再加上和淑云的冷战,虽说是逐渐的缓和了些,可两人的关系始终不咸不淡的,每天见了面只是礼节性的问候一下,再不疼不痒说上两句闲话也就罢了。这使得老康最近一个多月以来的心情都不怎么好,整天阴着个脸。直到启程南巡时才好了一些。

  农历九月末,正是秋风送爽,阖家出游的好时节。

  不过皇家出游,非寻常人家可比。除了一大群主子以外,随行的还有不少王公大臣,各部官吏,前锋营,骁骑营的护卫和无数的太监宫女们。经过一再缩减后,也还剩下了一万两千多人。大家还别觉着多,这可比历史上的两万多人少了整整一万多人啊。整个队伍是空前庞大,像一条巨大的长蛇一般,绵延数里,异常壮观。

  此次南巡是走水路,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行程,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跨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条大的江河。这是史无前例的,可谓开了历史之先河。

  既然是走水路,当然是要坐船。清朝现今的造船业是非常发达的,在福建,广州,江南,青岛,天津,旅顺(大连)等地都有规模庞大的船坞。除了大型战船,多桅帆船等用于军事的船舶以外,随着禁海的开放和台湾的平定,再加上和外界贸易往来的频繁,船坞现在还生产商船和运粮船等对外出售的民用船只。

  现在大清最繁忙的地方了就数几大船坞了,订单最少的也都排到了两年之后,这还是船坞的规模一直不断扩大的结果。而且船坞已经从最初的要靠朝廷拨款维持,发展到两年前的收支平衡,再到现如今的巨额盈利。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三级跳一般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

  为了此次南巡。天津大沽船坞特别赶制了一艘巨大的御船。这只船是根据明朝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和现今的战船样式相结合而制造出来的。船身长33米,宽9米,分上中下三层。有六张巨大的风帆,还配备有12门火炮。这还是考虑到要在内河行走,不宜造的太大,要不然以现在大清造船业的水平,制造出比这个大5倍以上的船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无论是大清皇家海军,还是一些用于海上贸易的商船,有很多都比这艘大。本来按照规矩,这是不被允许的。皇帝的御船必须是最大的。否则就算逾制。但是康熙本人却反对这样的形式主义。还特别下旨表明了态度。

  御驾在通州通惠河段上船。恭亲王常宁率领的皇家海军护卫队早已等候在了那里。

  康熙的御驾到了之后。首先检阅了海军官兵。这些海军官兵都是来自南方,有原福建水师和广州水师的人,也有台湾投降过来的降卒。经过了层层选拔,种种考验。最终才获得了这次护卫皇帝的机会,可以说,能来到这里的全都是皇家海军精英中的精英。

  无论何时,能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和检阅,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

  岸边,一排排穿着整齐,精神抖擞的海军官兵,无不挺胸抬头。像一棵棵永远都不会弯曲的大树一般站得笔直笔直的。身着戎装的康熙所过之处更是响起了一声声“吾皇万岁万万岁”的震天呐喊。这响彻云霄的声音让无论是大步向前的康熙,还是在一旁恭候的朝臣和围观的百姓们都感到了热血沸腾。

  这就是国力,这就是军威啊!

  而同样热血沸腾的还有包子们。他们与有荣焉般的个个昂首挺胸,忘却了嬉笑和玩闹,只剩下了庄严与自豪。

  “额娘。儿子长大了也定要做一个像阿玛一样受万人景仰的人。”龙蛋紧握着小拳头,在淑云耳边轻声说到。声音虽小,可语气中的坚定与决心绝不容忽视。

  淑云只是微笑着摸了摸龙蛋的头,却并没有说什么。还是那句话,孩子们有自己的人生和选择,他们的路就让他们自己去闯好了。自己这个做额娘的所要做的只是在一旁默默的支持。

  检阅之后,康熙又对表现平常突出的官兵进行了嘉奖。然后就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登船作战演练。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九月二十八日正午时分,礼炮齐鸣,船队慢慢驶离岸边,正式开启了康熙帝首次南巡之旅。

  第一站就是位于天津塘沽的大沽船坞。大沽船坞始建于康熙十七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六个船坞。可以维修和制造多种型号的战船和民用船只。无论是产量,规模,还是技术力量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

  得益于大清工部早就形成了一整套熟练而又行之有效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因此造船厂的产能是相当高的。康熙深入到造船现场,近距离的了解了一系列的造船流程和工匠们的工作情况。

  一个手艺最好的老工匠还受到了康熙的当面表扬。

  这个叫陈二的老工匠已经52岁了,满是皱纹的老脸上溢满了红润,不住颤抖的身体说明了他此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我大清能收复台湾,扬威海外,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康熙如是说道。能被皇帝当面肯定,这对于一群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工匠们来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皇帝的话就是最高旨意,甚至,从今以后工匠们的地位也有可能随着这句话而逐渐有所提高。

  康熙南巡有多种目的。除了游览各地风光之外,还要笼络知识分子,调节满汉之间的矛盾,视察河工,考察民情和地方吏治,推行新式农具等等。

  船队前行的过程中,康熙每次必到的就是治黄工程现场。而且每次视察都会停留三五天,提出可行性意见。见河工夫役运土、夯筑大为辛劳,特地多次停下车驾,步行外出,亲加慰劳,并面谕靳辅等治河大臣,严防有不肖官役侵蚀劳务工资,务必让人人都能拿到定额的银钱。他还对一干随行的王公大臣们说:“古人之君,居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者多,朕于各地巡行,因目击之故,知之甚确。”

  由于在全国各地逐省,逐层次的推行开来的新的财税政策。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很多。这些务工人员也不再是是免费服劳役,而是有了合理的工资。百姓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开始认可了康熙的统治,对他的歌功颂德之声,不再仅限于京城周边了。沿途所遇到的百姓们脸上真诚的笑容和诚挚的话语,表明了他们的赞颂不是畏惧于皇帝的权威,而完全是出于真心的。

  这些人中除了一些工匠和没有土地而专门四处做工的人员以外,都是趁着农闲时期出来做工赚家用的农夫。这些人拿了工资,手里有了钱,就需要消费。因此,在一些工地的周边,就慢慢的形成了小型的集市。整个京杭大运河沿岸也随之变得繁华起来。

  这种种现象,让一路走来的康熙变得若有所思。

  不过单是百姓们认可还不行。这是一个士、农、工、商,由读书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得到天下读书人的认可。

  清朝从1583年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到康熙二十三年,中间整整一百年的时间。这期间,努尔哈赤屠杀汉儒,皇太极六掠中原,多尔衮推行残酷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政策。为此满汉之间结下了很多的结。而最难解开的就是文化结。

  读书人讲气节,又是以思想为主导,又掌握着舆论的一群人,更加的明是非,懂道理。那么为了解开这个文化结,康熙就要做出很多努力。

  首先,南巡到山东曲阜时,康熙就要祭拜孔子。孔子的后代衍圣公孔毓圻率领孔门16岁以上的子弟跪于曲阜东门外夹到欢迎圣驾。这说明孔子的后代接纳了康熙。这让康熙十分高兴。

  在孔门子弟和一大群王公大臣,以及当地官员士绅的簇拥下,康熙性质高昂的向孔庙而去,到了大成门外,康熙就放下皇帝的架子下了御辇,屈尊步行穿过大成门,进了大成殿。

  面对孔子的塑像和牌位,康熙对着众人感慨的说道:“仰惟先师,德侔元化,圣集大成,开万事之文明,树百王之仪范,永言光烈,莫不钦崇!”真可谓是好话说尽了。

  说完这些话之后,康熙又带领着众位皇子,郑重的对着孔子的塑像和牌位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以此表明了他遵从儒家文化的态度。另外他还亲赐了块匾,上书四个大字“万世师表”,让人悬挂在大成殿正中。

  康熙一番姿态下来,让随行的孔门子弟和一些士林人士都感动不已。可以想见,康熙今天所种下的这枚善意的种子,待到将来收获时定会无比丰硕...

  t366,潘潘云,风中依兰,︶ㄣ紫ぃ菱兒,吕今,啊啊米,扬扬宝宝,投了1票粉红票

  饕餮ゼ幽幽,覺海慈航,萱缘爱,飞天雪域,打赏100起点币

  书友110204170044457,打赏1098起点币(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最快更新,请。

(https://www.biquya.cc/id11658/62010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