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还是伯爵!仁远伯苏璟!
国公!
五等爵位之中的最高级别。
按唐制,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而在明朝,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
这种地位,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此刻,李善长直接将苏璟的功劳提高了封公的地步,那是等同于将苏璟架到了火上烤。
胡惟庸低着头,内心感慨不已。
姜还是老的辣。
李善长虽然一直都在说要退了,但这手段,可不像是一个要退的人该有的。
崔亮闻言说道:“左丞相,你贵为韩国公,此言何意?国公之爵位,非常人可以授予,苏璟之功劳再大,却也是不够的。”
封国公这事,明显是毫无可能的。
就算是朱元璋,那也得掂量掂量。
这一大批功臣还在呢,你就把一个连仗都没打过的小年轻,直接封公,那是铁定会得到大批反对的声音的。
就算是侯爵,依旧是有着相当多的功臣等着排队受封。
一旦封了侯爵,苏璟自然而言就有了一大堆的敌视者。
李善长回道:“崔尚书,我不过是按照你所言推论而已,况且,我并不是毫无根据,苏璟的功劳,可还没说完呢。”
要是直接说让苏璟封国公,那肯定是大问题。
但现在是崔亮被抓住了话语中的漏洞,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崔亮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他的确是不好反驳。
这就是李善长的智慧了,想让苏璟封侯爵,那就直接说封国公,这样一来,退一步便是封侯爵了。
中庸之道,莫过于此。
殿内群臣,神色各异。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淡漠的看着下方发生的一切。
朱标眉头微皱,也在思考着,这朝局的形势变化。
苏璟作为他的老师,他自然是不希望苏璟入了朝堂之后,陷入无尽的党争之中。
但朱标同样清楚,现在的苏璟,已经无法避免陷入党争了。
就像是此刻,明明苏璟根本不在,但围绕着他的事情,已经争论的喋喋不休了。
“标儿,继续说。”
朱元璋开口道,仿佛对下面的争论毫不在意。
明明苏璟的事情,是他一力在推行的。
朱标闻言,继续道:“苏师于不久前改进火器,制造出可以单人发射不需要点燃引线的火铳,现新式火铳第一批已经全部铸造和试验结束,装备神机营之后,战力立刻就能提升数倍。”
新式火铳!
又是一记重磅消息。
满朝文武,皆是震撼不已。
当然,早就猜到了这新式火铳是苏璟改进出来的徐达和常遇春,就显得相当淡定了。
新式火铳,那可是朱元璋连夜不睡觉,催促着宝源局下辖的火铳制造部分直接赶制出了第一把。
当场实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功。
新式火铳对于大明军事实力的增强,可比什么狼宪还有鸳鸯阵要厉害多了。
一个只是打倭寇的战法,另一个是直接将火器更新换代。
这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朱亮祖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作为武将,这新式火铳也早就拿到了手了。
在简单的尝试了几次之后,那是相当的爱不释手。
他也深刻的明白,这新式火铳对于大明军事实力的增强到底有多大。
但朱亮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东西,竟然是苏璟改进出来的。
这马上徐达和常遇春就领命北伐了,新式火铳立马就能派上用场,对于接下来的北伐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还是正面的影响。
苏璟!
为什么偏偏是伱!
朱亮祖的内心呐喊。
他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也有些明白,为什么自己派出去的人,会直接杳无音信了。
能改造出这新式火铳的苏璟,这种手段,生效才是不正常的。
徐达一直没说话,但他一直都在观察着百官的反应。
苏璟的气候,已经有些压不住了。
今日朱元璋的这场大戏,唱的真是相当的精彩。
常遇春则是喜上眉梢,根本没有半点的掩饰。
别看他也是淮西集团的,但身为太子朱标的未来老丈人,他根本不需要和任何人结党。
苏璟是他两次的救命恩人,这对于常遇春来说,就是最大的恩情。
崔亮听着朱标的话,整个人也有些恍惚。
虽然他不反对苏璟入朝堂,但对于苏璟的观感,其实一直都不好。
今日之前,他都没有怎么高看过苏璟。
但。
今日朱标论功之后,苏璟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大增。
这要是苏璟早几年搞出这些事情来,怕是真的有机会封公了。
一桩桩一件件,真是全是大功!
而且,苏璟此刻也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可以说是一切条件都具备了。
就好像领导赏识下属,下属又面面俱到,啥条件都符合,这提拔的事情,那不就是一路畅通了。
苏璟,未来,不,是不久之后,必定成为大明朝堂之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崔尚书,苏璟这功劳,封个侯爵,应当是不算过分吧。”
李善长朝着崔亮说道,但其实是说给朱元璋听的。
这封爵的事情,到底是伯爵还是侯爵,还得是朱元璋来定夺。
崔亮不再说话,他看得懂李善长的操作,所以他不会成为李善长的枪。
“善长,你说完了吗?”
朱元璋看向李善长说道,这话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压迫感。
身为皇帝,朝局他看的比谁都清楚。
因为别人在朝局之中,而朱元璋则是掌控朝局的那个人。
李善长和苏璟之间的对立,更是他亲自挑拨起来的。
李善长当即拱手回答道:“臣妄言,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没说李善长,而是朝着一旁的朱标问道:“太子,你觉得呢?苏璟应该封什么为好。”
这大明的天下,以后终究是朱标的。
有些事情,得朱标自己来判断。
朱标沉默,立刻在脑海中不断的思考起来,他知道,这是父亲朱元璋给自己的考题。
底下百官虽然大多低着头,但也一个个等待着朱标的结果。
其他的建议,朱元璋只会采纳,但最终怎么样,还是朱元璋自己决定。
但朱标的建议,朱元璋大概率会直接照依,特别是在早朝这种颇为严肃的时候。
没多久,朱标的眼神变得清明,他看向朱元璋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苏师应当封伯爵。”
伯爵!
国公不可能,侯爵强行封还有一丝机会。
但身为苏璟学生的朱标,却是建议伯爵。
此话一出,朱元璋的脸上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
百官之中,那是也是心思各异。
朱亮祖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心中暗道:苏璟,看来你也不过如此,太子殿下与你的关系,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好。
崔亮默然不语,但看着朱标,只觉得大明的未来有望。
李善长一直都是那副表情,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那些淮西集团的官员,大多数兴奋不已,在他们看来,这是朱标惦念他们,不想让一个苏璟压了他们一头。
而那些非淮西集团的官员,则是讶异中带着一些失落。
出身终究是决定了太多东西,即便是太子朱标,也无法免俗。
他们和淮西集团的成员相比,先天劣势太大了。
当然,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大明顶级官员,想的也就这么多了。
胡惟庸这种的,心中只是感慨:太子殿下,真是越来越有陛下的风范了。
“好,那就依太子所言,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朱元璋掉下了定音锤,这事情算是落幕了。
这种时候,是不会有二缺出来说话的。
陛下和太子达成了共识,那其他人的意见,已经是无足轻重了。
“看来你们没什么意见了,那朕就定下了,念及苏璟之功劳,特封仁远伯。”
朱元璋淡淡开口。
显然,这仁远伯的封爵,是他早就想好的。
至于具体的品阶,对应的官职,朱元璋并不着急,这些都是等苏璟日后自己来决定。
没错,朱元璋的设想之中,他要给苏璟相当大的自主权。
苏璟的脑子的确很好,但他需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对手,而是一群。
所以,这样的自主权,是必须的。
仁远伯!
仁,德爱相亲曰仁。
远,才学深奥曰远。
这伯爵的封号,可是相当的远大。
只是听到这封号二字,百官便已经知道了苏璟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
仁爱相亲指品德,才学深奥指能力。
满满的都是期待啊!
“好了,退朝吧,今日就到这里了。”
朱元璋大手一挥,一场无比重要的早朝就这么结束了。
奉先殿外,阶梯之上。
百官缓步下行,一个个心思各异,对于他们来说,今日的早朝,信息量真的是太大了。
“崔尚书,留步。”
李善长喊住了前面的崔亮,一脸笑容道:“刚才在朝堂上,一切都是秉公而言,希望崔尚书不要介意。”
崔亮淡淡道:“左丞相言重了,不过都是为了大明而已,我自然是不会介意的。”
李善长笑着说道:“崔尚书果然是直性子,真是令我相当的钦佩,希望日后崔尚书依旧能够保持现在的态度。”
“这就不劳烦左丞相费心了。”
崔亮说完,那是没有丝毫停留,快步就朝着前方走去。
李善长看着崔亮的背影,嘴角的笑容缓缓消散。
“丞相,今日您这一招以退为进,真是令下官佩服啊!”
胡惟庸凑到了李善长的身边说道。
李善长淡淡道:“什么以退为进,不过是陪陛下演场戏而已。”
演戏?
胡惟庸一愣,有些不明白。
李善长微微摇头道:“惟庸,你脑子向来转的快,心思也活络,但有时候少做一些多余的事情,多想想大事要事,自然会明白很多。”
一句话,已经是在敲打胡惟庸了。
和朱亮祖走的太近,这脑子也被朱亮祖给带偏了。
“丞相教训的是,惟庸明白了。”
胡惟庸立刻低头道。
装孙子这件事,在胡惟庸真正当上大明左丞相之前,他都是无比在行的。
“只是惟庸不明白,丞相和陛下,到底演了什么戏?”
胡惟庸继续问道。
这朝堂上的事情,看懂的越多,才能做最正确的事情。
李善长淡淡道:“惟庸,你是不是以为我估计与崔尚书争锋相对,将苏璟的封爵提到国公,是在捧杀苏璟?”
胡惟庸点头道:“正是如此,丞相难道不是这个意思吗?”
这事情,不只是胡惟庸这么看,朝堂上的百官,也有许多是这么看的。
“我问你,惟庸,你觉得苏璟知道这件事后,第一个记恨的人是谁?”
李善长朝着胡惟庸问道。
“自然是崔尚书,不!”
胡惟庸下意识的回答道,然后又立刻意识到不对劲,忙说道:“应该是丞相您。”
李善长点点头道:“不错,你还算是能看明白一点,让苏璟记恨我,这便是陛下让我做的,我自然要做到,这就是今天我演的这场戏的内容了。”
“其中的关节,你自己想想,想不明白的话,那我只能说,我这个位置,怕是还不太适合你。”
这话一出口,对于胡惟庸就是相当重大的一锤了。
丞相之位,那可是胡惟庸梦寐以求的位置。
原本李善长已经多次明示了,这丞相之位,将来肯定是李善长的。
但现在,竟然又生出变故,胡惟庸没办法不紧张。
“是,丞相,惟庸回去之后,定会仔细考虑明白。”
胡惟庸保持着低调谦逊,朝着李善长恭敬道。
李善长也不再多言,继续朝着前方而去。
远处,礼部侍郎世家宝正朝着礼部尚书崔亮问道:“崔大人,今日您这是何必呢?这陛下要封苏璟伯爵之事,肯定是早就想好的,犯不着多说什么。”
朱元璋今日将苏璟封爵的事情拿出来讨论,是个人都知道,肯定是想封了。
这种情况下,直接顺着说那是最好的选择。
像崔亮这样刚,就显得有些愚蠢了。
虽然,从结果来看,朱元璋就是要崔亮配合刚一下。
崔亮说道:“世侍郎,有些事,总有人要去做,明哲保身是正确的选择,我不会怪你,但我希望,将来你做到我的位置上时,能够想想,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https://www.biquya.cc/id115344/16848742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