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大宋一把刀 > 第464章 发展

第464章  发展

        杨县令最后一句话,是怕张小山最后迷失了。

        张小山听得连连点头,那副郑重的样子,显然是真往心里去了。

        而周氏那头呢,跟徐氏终于也是你推我推的推够了。

        徐氏招呼一声:“快来搬东西!”

        张小山立刻就要去,周氏赶忙让家丁和自己几个儿子来:“还不快来搬?”

        等到东西搬上了马车,周氏也是有些咋舌:这也太多了。

        徐氏还不忘再交代一句:“这些都是这边的菜,  还有一些鸡蛋,肉干,我卤的肉,这些就是这几天你们路上吃的。如果没遇到吃饭的地方,就地煮上一口热汤就着吃我,也能暖暖胃。就是不值钱——”

        周氏却觉得很贵重:“路上可不是就需要这些?徐妹妹想得这么周到,实在是叫人感动。而且,你们一家子这样早来送我们,  这样的心意,更珍贵。”

        两人又是客气了半天。

        不过,时间不等人,如果继续逗留,杨家只恐怕晚上赶不及进城住客栈。

        所以,看着时间差不多了,两家人就正式告了别。

        上了车的杨元鼎,捧着张司九给的那一包药,肩膀都耷拉下来,感觉好像这次离别,简直是要了他半条命。

        马车开动,他又忍不住从窗户伸出头去,冲着张司九使劲儿挥手。

        张司九也抬起手,  一直挥,直到马车走远了,  再也看不见马车里探出的头,  还要挥舞的胳膊为止。

        这一年多,从陌生到熟悉,  张司九觉得他这一走吧,自己还怪低落的——就算明知道过几年还是能再见面的,可心里还是不舍。

        徐氏看张司九那样子,还劝慰了一句:“将来有机会,咱们就去东京。而且,或许等杨县令那个啥子丁忧完了,还能回来做县令呢?”

        话是这样说,可大家都清楚,不可能了。

        杨县令在这边的政绩斐然,加上本来就是下来磨练的,这回回去,肯定是要升官。

        张司九爬上牛车,笑了笑:“没事,我们还可以写信的。”

        回去的路上,张小山说起了杨县令跟他说的那些话,徐氏听完,就忍不住的掐了张小山一把:“你好好把这些话给记住了,千万不许忘。尤其是你现在又当上了厂长,将来别人家恭维你两句,你连你姓啥都不晓得了!”

        张小山龇牙咧嘴告饶:“晓得了晓得了,  记好了的!别掐别掐!”

        小松小柏就跟着张司九一起笑。

        小柏还拍手:“使劲掐,使劲掐!”

        张小山瞪他:“你是我亲儿子不是?”

        牛车慢慢悠悠,驮着他们一家往回走。

        身边没了杨元鼎的聒噪和灿烂笑容,张司九本来以为自己需要花了很长时间才能习惯了一点。

        毕竟现在有时候身边发生点什么事儿,下意识的还是想到杨元鼎。

        结果杨元鼎愣是没给张司九这个思念和挂怀的机会。

        因为第三天,张司九就收到了从州府那边寄过来的信。

        杨元鼎写的。

        从那之后,每隔两三天,张司九就能收到信。

        从最开始几封都是路上的见闻,等他们到了东京之后,基本就固定成了七天一封信,每次满满的几页纸。还不是毛笔,而是钢笔。

        是的,钢笔。

        虽然没有橡胶墨囊,但杨元鼎发明了抽拉式的。

        别说,还挺好用的。就是成本太贵了。

        那一根钢笔,直接等于了同等重量的黄金。

        嗯,那笔尖的确也是掺了黄金做的。

        不得不说,奢侈到家了。

        杨元鼎自己做了一根出来,实在是掏不出钱来做第二根,最后才没给张司九做一根。

        至于送给官家——杨元鼎那就更舍不得了。

        他说,什么时候他爹花钱买下来,再送。不买绝对不送!

        而对于张司九来说,就因为这些信,和信里洋洋洒洒的那些各种各样的事情,张司九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好像杨元鼎根本没有离开自己生活的错觉。

        所以,思念是思念不起的。

        当然,张司九也回信。

        收到之后就回。

        两人光是通信的钱,就贵得令人咋舌。

        徐氏悄悄叮嘱了张司九,这个数额千万别让杨氏知道。

        张司九也真不敢让杨氏知道。

        知道了,又得被念叨。

        现在张司九每日在家时间少得可怜。

        她找回了那种读医学院的充实感。

        而且是一边学习,一边实习。

        时间就这么在十分充实的日子里,悄然无声的走过去。

        一晃眼,就过去五年。

        张司九整十四岁。

        基本上,顾青舟已经没什么可教的。

        而整个绵竹县的人,基本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女大夫张小娘子。

        甚至还有人管张司九叫神医。

        而这五年,绵竹县的变化,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新来的县令也不错,就是太平庸,胆子也小。

        丝绸厂始终没能够发展成杨元鼎最初设想的样子。壮大到了一定程度,订单和原材料都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就再无寸进。

        不过,也很可观了。一个厂子里,四五百号人,再加上隔壁造纸厂的二百多号人,每天上下班那也是很壮观的场面。

        厂门口呢,还有卖各种吃的用的摊子,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搞活了一部分经济,拉动了整个县城的就业率。

        张小山原本兼任着两个厂子的厂长。

        但新来那个县令上任的第二年,就以张小山忙不过来为由,换掉了张小山。

        只不过造纸厂是杨元鼎他们几个的私人产业,所以才换不掉。因此张小山现在只是造纸厂的厂长。

        而当初,听张司九的建议,承包了两个厂子食堂的徐家,今年合同也到期了。

        八月十五,徐氏正好回娘家。

        回来之后,徐氏的脸色就很难看。

        合同到期了,造纸厂这边和丝绸厂那边,都对续签的事情,提出了疑问。

        丝绸厂那边就算了,徐氏真正气的,是造纸厂这边。

        那食堂是她也入了股的,虽然不过去干活,但每日卤味是她的作坊送。

        可现在这样,这不是一下要断两条财路?

        徐氏气冲冲回来,看见张小山还没回来,就忍不住更气了。

        杨氏看见情况不对,就自己悄悄去找张司九去——

        大家明天见~

(https://www.biquya.cc/id115338/16902438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