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三,罗玉昆终于拿到了刘芳亮首批支援的一百石粮食和各种兵器。兵器数量不多,只能武装五百人的亲卫队,显然刘芳亮也不愿意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未来下属。一百石粮食却不算是小数目,刘芳亮自然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只能与罗玉昆约好了时间地点,让他们去“抢”。
抢的正是董学礼的军粮。
董学礼探知“罗贼”有过万人,按照他的尿性不是逃跑就得投降。偏偏刘芳亮在后面又是温言鼓励,又是以军法威胁,软硬兼施地将他逼上前线,饱受煎熬。
……
东宫新派来的作战参谋姓朱名家骏,身穿一袭粗布长衫,就像是乡中私塾的教书先生。虽然语速缓慢,但条理清晰,口吻坚定,显然是个合格的战士。
然而他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参谋。
朱家骏正是东宫系统最早一批从战兵转参谋的代表。虽然一开始这些东宫侍卫都不识字,而且本就是以战兵的要求收录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好学有人好武,渐渐形成了分化。又经过河南、山陕一带的接连作战,又有人受伤致残,无法再以战兵出征,所以朱慈烺便在军中发动了“战转参”的运动,鼓励战兵加强文化学习,转为参谋。
这样的参谋不同于外雇来的文书缺乏战斗常识,也不像是征用来的老军熟悉各种情弊。他们对东宫更为忠诚,对战斗也不乏认识。
朱家骏正是在汝阳之战中伤了手臂。虽然有青衫医随军,但他当时身处分战场,从偷袭转为对阵冲锋,一路打下来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治好之后左臂也没了力气。提不了重物。
朱家骏不甘心就此先行撤回京师,等着分地种田。他找了训导员,用所有的军饷加奖金又请了两个秀才,轮番上阵,硬是将东宫各种操典、条例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扣会吃透,通过了甲等文凭考试。取得了参谋资格。
因为他本就有少尉旗队长的军衔,直接编入了本局参谋队,负责作战计划谋划。
萧陌带领两个局冲杀李自成本阵,朱家骏是仅有的随行参谋军官。从北方山区突围,也正是他首先提出的建议,为萧陌采纳。回营之后,朱家骏因此升了一级,调入司参谋局,授中尉衔。
这回朱慈烺将朱家骏调出来。又加了一级,以上尉军衔出任罗玉昆的川兵营参谋部长官,也就是营参谋长。按照东宫的参谋体系,从营到局都有各自的参谋组织,主要负责情报、作战、作训、后勤、军令等方面协同辅助。
参谋的编制低本部级别一等,所以营设参谋部,千总部设参谋司,司设参谋局。局设参谋队。朱家骏虽然军衔只加了一级,但从职位上论说起来却是升了两级。
因为朱家骏经历过从无到有的每个环节。知道流民的心理。当年他一样是觉得活不下去才报名应征,投入东宫麾下。他到任第一天就下了部队,发现除了川军之外,流民营基本处于混乱状态,甚至连个关防都没有,有人今天来明天走。完全没有军队的样子。
别说跟东宫系统比,就是大明其他军镇也不可能如此混乱。
——这简直就是流寇……还是十年前的流寇!
朱家骏心中暗道。他当天晚上就找了陈崇、罗玉昆,三人商议了大半夜,终于决定尽快以东宫标准操练部队,淘汰老弱。将缺乏从军潜力的人驱往乐夏防线。那里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建堡设寨运动,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加快工程进度,进行屯田生产。
五千川兵除了留下三千二百精锐担当主力营,其他人被分派到了各个流民队伍,最低是个小队长,直到上面的营官。罗玉昆也是此时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有多少人,竟然比自己原先统计的数目又多出一万有余。
最后这支部队分列了三个营,有一万两千三百人。朱家骏又分出了两个独立千总部,将三万多流民老弱送往乐夏一线安置。没有了后顾之忧,又有人给兵器、粮食,罗玉昆顿时感觉一身轻松,就连如何打仗的问题都懒得想了,全都交给了朱家骏。
“董学礼部如今屯兵东昌府,想等他下来打咱们是不行的了。我以为,可用分兵包围,断其后路的法子。三个营分别进驻聊城外围的二十里堡、李家寨、沙镇,从东到西围成个半月形,看他打不打。其中本阵居中,无论他打谁,咱们都能最快时间策应。他若是不敢打,那只能北逃。刘芳亮既然想看他死,势必会暗中提供董学礼北撤的时间和路线,我们只需要派出一支偏师就可以将其擒获。”
朱家骏指着桌上的地图,画出一条条虚实相杂的线路,表示行军路径和屯驻地点。这支流民为主体的营伍严重缺乏成熟的军官士兵,别说制作沙盘,就连打探路径都是新手,比之前东宫侍卫营初征时还要弱许多。
罗玉昆仔细看了地图,又听了朱家骏的讲解,拍板道:“好!就这么打!实在不行咱们就把东昌府打下来!”
朱家骏咧嘴一笑,没有多说什么。府城不同县城,一府失陷可是大罪,无论明、顺都不会放过地方守官,哪有那么容易就打下来的?在他看来,这支人马一路“所向披靡”,正是因为十分理智地没有去打府城,只是在县上占点小便宜,否则早就惊动大军来征剿了。所以他战术安排主要是在城外伏击,路线上也避开了东昌府城。
然而朱家骏还是错了。
三个营分驻三镇之后,直接掐断了大运河,整个东昌府为之震动。临清州的富户们又纷纷做好了逃进山中土寨的准备,动作快的已经开始收拾马队了。
董学礼果然连夜北逃,去找刘芳亮求援。
刘芳亮也果然没有让罗玉昆、朱家骏失望,连夜派人送去了董学礼的退兵路线。
罗玉昆乘势追击,围了东昌府。
大顺的东昌府府尹宋炳奎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他是山西洪洞县人,进士出身。以进士出任一府府尹,不问可知:必是朱明降官还没来得及升职入京。他之前也正是故明东昌府知府,见大顺天与人归,十分麻利地投降了大顺军。
眼看着大顺军北逃,一伙打着罗字旗的贼兵围了城,宋炳奎故技重施,领着本府乡绅、耆老,带上酒浆肉食、银两绸缎,恭迎“王师”。
运河在东昌府府治聊城穿城而过,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虽然前两年被满洲人洗劫了一遍,一旦恢复,原本逃入山中的商人富户也都又回到了这条国家大动脉旁,从中汲取养分,肥壮成长。
作为一个易攻难守的物流枢纽,商业都会,正需要宋炳奎这样能够见风使舵、保全自己和地方的地方守官。罗玉昆入城之后,没有大肆追赃捐饷,也让宋炳奎的声望再次攀上巅峰。商贾富户们送给宋炳奎个人的谢礼比之捐给罗玉昆的军饷也不遑多让。
罗玉昆从北关出城,仍旧有些不舍地回头看了看东昌府,对送他的朱家骏道:“这里真不用给殿下搬过去?”
“不用,”朱家骏肯定道,“殿下没多久就要来了,来回搬麻烦。”
“好吧,听你的。”罗玉昆嘴里嘟囔道:“老子晕得很!这些地方上要钱有钱,要粮有粮,为啥子打都不打就投降了?”
朱家骏没法回答这么高深的问题,只是朝罗玉昆、陈崇拱手,算是告别。
罗玉昆在聊城置办了一身将军甲,铁光铮亮,朝朱家骏一抱拳,道:“还要有劳兄弟些守住聊城,等老子灭了董学礼就回来。”
“预祝罗兄旗开得胜!”(未完待续……)
PS:上一章标题错了,对不起,好在不影响大家投票支持……唔,是不影响大家阅读!
(https://www.biquya.cc/id11473/633227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