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494章 父子为大宋开疆拓土三十年

第494章  父子为大宋开疆拓土三十年

        库叶城听起来挺远的,陆路也不好走,但走海路还是比较快。

        从库叶城可以直接从乌苏里江入海,也可以先走陆路,三百多里后入海。

        直接入海要往北,多走一千里左右,宋军通常先走陆路,沿路有很多据点,然后往东进入窟说岛中间的库叶海峡(即后世鞑靼海峡),再由船往大宋江南或山东走。

        这样陆路要十天,海路约大半个月,一般一个月多点就能到,三个月左右可以一个来回,对宋朝廷的掌控来说,还是比较容易。

        当然,到了冬季,这边有海冻时期,就不能走海面,只能走陆路,陆路到燕京也是一個多月。

        宋军一般探亲回家,没什么东西,可能走陆路,要是移民调动兵马和送物资,就走海路,用船可以运大量的物资。

        元贞三年宋军在当地大量种黑麦,这是目前唯一能在远东地区存活的粮食,也是未来罗斯公国统治这边的基础,这让赵与芮大量移民变的更加容易。

        但说实话,这边条件还是很艰苦,除了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他物资很匮乏,除了三千宋军可以得到轮换,能移民到这里百姓基本被强制的多。

        百姓们成份复杂,有山林里抓来的野人,有降伏的女真,契丹人,还有少量蒙古人,真正主动愿意来的宋人百姓还是比较少,愿意来的,都是可以在这里当吏员,或做生意等有好处的多。

        为了安定民心,这里所有人都称为宋人,没有契丹和女真之分。

        当时他才营副指挥,按朝廷规定,他这级别45岁退役,儿子接班后,是降等接班,从伍长做起。

        朝廷种植黑麦,面积巨大,家家户户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亩,除了自用,还能得到税粮,可以运回中原。

        可以说,过去这八年,赵与芮在兴建库叶城,和稳定人心方面,每年都是亏本,前后投入上千万贯。

        各种皮毛无数,加上河里的资源,海边的资源,库叶城也慢慢开始回报宋廷。

        库叶海峡及窟说岛附近每年都有冰冻期,可见当地有多严寒。

        六月的库叶海峡海风阵阵,温暖无比,海边陆续出现好多大船。

        三月份后,大宋水师和各种海船就可以进出库叶海峡。

        战后李亮他们基本都晋升了,有人直接留守在蒙古,像李亮现在就驻守哈剌合林(现在改为泰北城),周勇在谦州,陈忠又回辽东了。

        如今八年过去了,库叶港已经发展成远东地区大宋的第一大港,大宋在当地驻军一个营五百人加家属,另有五百户百姓,约四五千人,加上来往的商船,商人,常年保持人口在六千左右。

        元贞四年,朝廷在兴建库叶城时,郑有财主动请樱,带着全家来到库叶城参与开荒,朝廷对参与开荒的军士将领都有重奖,当年郑有财晋升都头。

        对比起其他海港,比如波斯湾和平港的十万人,这里算相当小的小港,可在远东地区,是第一大港。

        宋军在建库叶城的同时,在库叶海峡和窟说岛之间修建了库叶港,主要是就是运送移民和物资所有。

        在库叶页建成之后,朝廷才慢慢开始得到好处。

        元贞六年李亮,周勇、陈忠等他的同批兄弟先后到长春集合,然后参与了对蒙古的千里奔袭,攻打哈剌合林。

        当地的林木根本砍不完,野生动物也根本打不完。

        今天一早,郑有财带着儿子郑威来到港口。

        曾经的好兄弟们都分驻四处,只有陈忠还跟着他。

        朝廷每年在春暖花开和夏季都会用船从海路运大量的物资过来,白糖,陶瓷,茶叶,丝绢,在库叶城的商铺,临安能买到的大部份物资,这边都有,而且相对便宜。

        首先这边森林和动物资源丰富,土地广阔。

        郑有财因参与过开荒,后来给他三个选择,一是继续开荒留守辽东,儿子会得到优待,二是回江南或两湖(湖南湖北),当地方驻军,三是回老家河南,到年龄(45岁)退役,然后让儿子通过考核后接他班为武官。

        郑有财跟着李亮他们驻守到会宁(哈尔滨),并没有参与攻打哈剌合林的战役。

        郑有财不甘心,选择继续回库叶城这边开荒,于是元贞七年,他又回到库叶城,几年之后,已经升任库叶军副将(可以50岁退役),同时兼库叶港负责人。

        此时库叶港和对面窟说岛驻军,加起来两千人,四个营,都归郑有财管。

        郑有财常驻库叶港,负责港口的安全。

        这么多年过去,他儿子已经十九岁,在前去年十八岁时通过朝廷组织的马步考核,主要是骑术射箭,燧发枪,然后直接晋升武官,目前是库叶港驻军营副指挥,和郑有财在一起。

        这是朝廷对开荒武官的优待,儿子通过考核可以直接当武官,并且可以和父亲在一起。

        因为郑有财年纪也不小了,驻守的地方又是海外开荒之地,父子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顾,这里不用打仗,兵力又少,朝廷也不在意父子同营有什么弊端。

        郑有财从元贞二年就来到辽东,先后呆过长春城,会宁城,海参威,最后库叶城,越呆越远,距离家乡也越来越远。

        如今元贞十一年,他在辽东呆了将近十年。

        部下很多武官和军士,都是五年一轮换,部下都换了两批人。

        他一直呆在辽东,就是想为儿子谋一个出生。

        现在儿子成为武官,而且是五百人的副指挥,郑有财认为儿子还年轻,打算再带儿子几年,等儿子晋升到营指挥后,郑有财就打算回老家河南,准备退役,让儿子在辽东呆满十年,也轮换回老家。

        他们俩父子,郑有才为大宋朝开疆拓土,开荒了十几年,他儿子将来也得干十年,两人加起来要近三十年,为大宋贡献也够,可以安心回老家了。

        此时两父子正站在海边一个哨楼,郑有财左边站着陈忠。

        陈忠是当年的东真国的女真人,降宋后改名陈忠,然后一直跟着李亮,周勇和郑有财。

        李亮和周勇先后留在泰北省,陈忠因为是女真人,适应辽东的气候,又被调回来跟着郑有财,目前是库叶港营指挥。

        “今天能出多少大木?”郑有财这时转头问陈忠。

        陈忠的汉语已经非常溜,马上道:“最少两千根。”

        郑有财点点头,先看看海面上,然后回头看看儿子的发际,感受海风的方向。

        这个季节,正好是往南的海风,他们在当地组织百姓砍伐了很多大树,全是一个人都抱不过来的粗树,然后十根一组用浸过油的麻绳绑在一起,放进海里,宋军水师的船会过来拖走,一路往南,最后会送到济州岛,用来造船。

        宋军水师一路顺风,到济州岛大概十几天到半个月左右,算是比较快的。

        “去看看,让他们绑结实点,可别漏了。”郑有财这时对儿子郑威道。

        郑威立刻应了声,带着两军士下了哨楼,直奔港口。

        <div  class="contentadv">        这边港口完全没有波斯湾兴旺,除了沿岸的炮台比较显目,也没多少商铺。

        这边南北约有一里是人口比较密集的,而在波斯湾东西长十几里全是各种商铺,并且还在陆续扩张。

        下面港口内外停了好多船,基本都是宋军或朝廷官方的船,只有少量是来自大宋或高丽,日本的商船。

        这里的各种动物毛皮比较多,而且便宜,是高丽人和日本人喜欢的,而且因为这里物资比较少,全靠宋军来送,所以高丽人和日本人也会带着他们的物资过来,卖给当地驻军和百姓,然后带着毛皮回去,一来一去,也能小赚一笔。

        从高丽到这里的船来回也就一个多月,日本则更近,所以这两国的商船来的比较多,反而宋人的商船来的少。

        今天是运木日,港边地面上排满了圆木,岸边有日本人和高丽商人在看着,暗暗称奇。

        宋军从港口到附近的森林,用木头做了像火车铁轨似的地面轨道,中间嵌一根根细铁棍,看起来就像把一根极长的楼梯铺在地面上。

        铁棍能滚动,宋军把大树砍出来后,就放到轨道上,铁棍一边滚动,那些大树就从远处往海边滚来。

        整个过程用不了多少人,只需要边上有人手工在摇铁棍。

        这种运木的方式还是让日本人和高丽人非常震惊。

        因为这边的树实在是又高又粗,如果按高丽人的方式抬一大根不知要用多少人力。

        宋人显然做的很省力,只是前期造这轨道花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郑威来到海边时,正看到有百姓在捆绑大木。

        每根大木都二十多米长,细的像人腰,粗的人都抱不过来。

        高丽人还没看到宋军伐木,大树砍下时,下面也是有两架不同的钢铁马车等着。

        因为这种大树落地之后,在这个没有起重机的时代,靠人工是很难抬起来,通常要十几二十几个人才能勉强扛起。

        宋军用全钢铁制两个像车轮似的大架子,大树落下后,先修好枝叶,再用二十多人抬起放到架子上,这样几个人就可以推着大木往前走。

        大木跟着轨道先滚到岸边,在入海前有人往上面钉入钉子,接着推进海,用麻绳把十根一组牢牢捆起来。

        最后连一长线到水师或官船后面。

        郑威从岸上直接跳到一排大木上,大木已经被捆的像个木伐,工人们正在上面继续加固,郑威到处拉了拉,并叮嘱他们捆牢点。

        等一波捆好后,有人会向身后的水师船上挥挥手,说几句话。

        水师的船很快往前移动了下。

        不一会,扑通,一根大木从岸边滚入海中。

        两边建有板台,有人用装着钉子的长棍狠狠一敲,钉在大木上,拉到边上。

        又一会,扑通,又一根大木从岸边滚入海中。

        工人们依次收拢,先两根绑到一起,再第三根绑过来。

        最后十根绑到一起,再钉了一些钉子,然后和前面刚刚第一排十根木又连接在一起。

        水师这艘船最后开走时,身后拉了十排,共一百根大木,排成长长的队伍,还非常壮观。

        远东这边有数不清用不远的森林资源,赵与芮优先砍伐这里,然后送到济州岛制造各种战船和器具。

        除了严寒的冬天这边封海,只要没有封冻的季节,郑有财就一直组织当地百姓在干这事。

        不过他们驻军除了也要参伐木外,每三天必须要训练一次。

        要么打燧发枪,要么练骑术,要么出去打猎,还得学会在海里游泳。

        按朝廷规定,每天早起来跑十里路,晚上睡前还得跑十里,一天二十里,除了大雨和大雪天,都是雷打不动,体能训练更是不少。

        朝廷除了每年会派锦衣卫来暗查之外,每年年末都会考核。

        跑十里路有时间要求,体能的伏卧撑等,还有其他射击都有要求。

        虽然有点折腾人,但郑有财知道,这是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而像他这样年过四十岁的军官武将,要求就稍微低点,特别是对体能要求更低。

        当天宋军效率还是可以,一上午弄走了五百根大木,接着就是休息时间,明天继续。

        宋军的战船走后,外面等着的商船往里来了。

        郑有财很快去接近来自高丽的商人金植中。

        这家伙常年和宋军交易,和郑有财关系比较好,也比较熟。

        “郑将军。”金植中当着众军将的面,挥手示意身后的伙计推上来几车美酒。

        宋军规矩比较严,送礼得当着大伙一起送,郑有财可以接受,但事后要由军中参军报备,上报朝廷。

        当年赵与芮在军中增加参将,将里增加参军,营加了参谋,都一级加了指导,这些副职的增加,有监督纪录的作用,而且都是两年一轮换。

        郑有财将里的参军史立明也在。

        他立刻一本正经的从袖子里摸出一个小册子,然后问:“多少坛?”

        “共三车十二坛,慰军,慰军。”金植中陪笑道。

        史立明一边写一边记:“高丽商人金植中,慰军美酒三车十二坛,现场有副将郑有财,参军史立明,营指挥陈忠,副指挥郑威,参谋杜再山-——”

        大伙表情自若,似乎也习惯了这画面。

(https://www.biquya.cc/id114664/1651570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