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533章 改革深水区,政务官和事务官(二合

“我将你说的发电机做出来的,虽然没什么用……”

        张宇初试图缓气氛,张异无声点头。

        简单的发电机做出来其实并不奇怪,但也没什么卵用。

        从蒸汽机时代到内燃机时代,到电力时代。

        技术并不是制约他的关键,材料才是……

        张宇初说:

        “父亲听了你这小子的诬告,老是觉得我会学坏!

        你这个害人的东西,我觉得我也不差呀!

        只是,呜呜呜……

        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子不教,父之过。

        可是如果父亲的不在了,谁来教养后代。

        张宇初本意是安慰张异,谁知道他自己却哭出声来。

        “我这个长子没用,一不能为父亲分忧,二还要让他老人家担心……”

        “哥,您别这样!”

        张异无可奈何,张宇初哭出声,他自己心中的悲伤之意,反而压下来了。

        现在换成他去安慰张宇初。

        “我以后,一定要做好一个大哥的本份,将咱们家的家业承下去!

        对了,弟弟!”

        张宇初不哭了,他突然十分郑重的,望向张异。

        “哥,您说!”

        “爹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天师位的事!

        大哥在这件事上,帮不上半点忙!

        但你可以,你如今已经贵为大明的国师,再进一步,将天师之位求回来,也有不小的把握!

        所以这件事,就当是大哥拜托你了!”

        张宇初朝着张异行了一个大礼。

        张异苦笑:

        “大哥,咱们兄弟二人还用得着见外?”

        “不,今日我想将一些事说清楚,免费你我都胡思乱想!

        弟弟,这龙虎山继承人的身份,大哥知道你看不上。

        可如果有一日,皇帝非要将这名声按在你头上,大哥希望你知道,我并不在乎!”

        张宇初抬起头,兄弟二人四目对视。

        张异默然,他从不怀疑张宇初的智慧。

        能被宋濂夸奖的人不能算多,张宇初的评价也高。

        若不是他品性上有所缺陷,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恐怕比老爹还要高一些。

        “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完成父亲的心愿。

        龙虎山上,有我帮你看着!

        你在外边努力的时候,别忘了,龙虎山永远是你的后盾!”

        “那就,麻烦大哥了!”

        张异躬身,给张宇初行了一个大礼。

        “你我兄弟,怎么如此客气?”

        二人对视,旋即哈哈大笑,然后抱在一起。

        兄弟二人虽然聚少离多,但兄弟感情没有丝毫淡薄。

        两人也不睡觉了,就坐在书房门口,顶着寒风小雪聊起天来。

        不多时,一个小脑袋从墙边探出头,一会,他上边又多了一个……

        “哎呀!”

        张宇初和张异听到了那边的动静,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几个弟弟,他们跌在雪地中,

        张宇初见了,马上板起脸:

        “你们晚上不睡觉,在这里干什么?”

        “大哥!”

        张宇清带着张海鹏和张胜佑两个弟弟,躬身行礼。

        “我们……我们……我们就是觉得二哥很久没回来,所以想……”

        “你们什么时候来的?”

        “大哥您哭的时候……”

        张胜佑人小心眼少,直接说出真实的答案。

        张宇初登时老脸一红,所谓长兄如父。

        除了张异这个魔头油盐不进,其他弟弟对他还是有些害怕的。

        现在被弟弟们看到他哭鼻子的画面,实在有损尊严。

        而且……

        “你们听到什么?”

        张宇初的脸色有些变化。

        “太远了,听不真切!”

        答案倒是让张宇初放心下来,不过他依然觉得没面子。

        倒是张异笑了笑:

        “说得也是,咱们确实很久没见面了,海鹏,胜佑,过来,哥哥给你们讲故事……”

        “二哥最好了!”

        三小闻言,登时手舞足蹈,欢呼起来。

        张宇初气的怒视张异:

        “就你当好人是吧……”

        “哈哈哈哈!”

        兄弟几人的笑声,在雪夜里传开。

        深夜寂静,老张站在屋檐下,隐约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满是欣慰。

        “老爷,天冷了,您要多穿点衣服!”

        老张咳嗽的时候,张夫人出现在他身后,给他披上一身衣服。

        “不碍事!”

        老张说完,微微咳嗽。

        “妙云那丫头呢?”

        “她跟咱家两位姑娘聊着……

        这姑娘是真的好呀,出身好,又识大体,咱家老二有福……

        据说,皇帝一口气赐给老二三段姻缘,还有两位姑娘……”

        “她们之间虽然地位有区别,但你以后记得,要都以正妻的态度对待她们……”

        老张比张夫人多知道一些,回头嘱咐自己家的夫人。

        “对了,夫人,贫道想将海鹏和胜佑,送到老二那边去……”

        张正常的话,让张夫人颇有些心疼。

        “孩子还小,你就非要往外送?”

        “男儿志在四方,跟着老二,比跟着贫道好……

        老张家的衣钵传承已经没有问题,接下来,就该好好给孩子们谋个前程了!

        在龙虎山上待着,没什么好的!

        今年朝廷那边下了道旨意给我,说要将宋宗真送到日本去,追随秦王殿下传道!

        说真的,也就是孩儿小,不然这等机缘。

        我也让家里的孩子去了!”

        张夫人并不知道老张的病情,却隐约感觉到他和平时有些不一样。

        他静静点头,然后被老张抱入怀中。

        “你也不怕孩儿们看到……”

        夫妻二人多年没有如此亲密,张夫人也变的羞涩起来。

        “贫道,时间不多了!”

        老张心里的话,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

        ……

        张异回到家之后,月没有清闲下来。

        第二日,就有龙虎山上的道士前来询问他一些技术难题。

        虽然吴葆和他们被抽调走了,但龙虎山上的研究气氛,也被延续下来。

        不过如今的龙虎山上的研究,跟京城的春秋学院又有所不同。

        大概大家是道士的缘故,对长生有天然的要求。

        长生虽然不能实现,可是医药方面的研究,却有很多人喜欢。

        张异给出来的关于阿司匹林和青霉素的研究,龙虎山同样在进行。

        药物研究远比一般的学科更难,就算张异本身,也并不懂太多的所谓技术。

        他给了众人一些方向之后,就任由他们折腾去了。

        而龙虎山上喜欢的第二个研究方向,就是火药类……

        这大概是因为,道士对雷法也有天然的需求。

        随着玄武炮和火神枪,雷神枪的威名远扬,枪械也成为了朝廷管制的东西。

        在研究火药方面,道士们变得小心了,但也朝着一些奇怪的方向发展。

        张异对于山上的研究是满意的,不过他也调整了方向。

        如今,对于后世知识的传播和推广,朝廷在做这件事。

        拥有大量资源和人才储备的春秋学院,肯定不是龙虎山能比。

        龙虎山的研究,也许可以做出差异化,研究一些朝廷不会重视的方向,为朝廷建立的体系作为补充。

        张异给张宇初说了许多自己的设想。

        张宇初马上认真调整。

        自从确认,老张的时日无多之后,他仿佛一夜成熟。

        在家,要守护好父辈留下来的基业。

        在外,也要做好弟弟的后盾,不给弟弟拖后腿。

        老张感受着儿子们的微妙变化,百感交集。

        在他寻找张异的身影的时候,张异早就埋首在故纸堆里。

        身为穿越者,在这些年的日子里,张异过得也算顺风顺水。

        可是真正面对老张的病情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的无力。

        老张的病,就算放在后世也是绝症,而如今他唯一的办法,大概也就是从传统医学中找点办法。

        传统医学在某方面也许落后,但它同样有可取之处。

        张正常对张异的努力,很是心疼。

        但他也明白自己劝说没用,张异从来不会听自己的,他还是不要自找没趣。

        徐家丫头在龙虎山上待了三天,就从张异那里知道了关于老张的事。

        张异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能对别人说,但对于徐妙云,他可以除了自己是穿越者的秘密,毫无保留。

        “我必须在这两年内,将天师位拿到!

        贫道这么早回龙虎山,一来是大哥的来信,二来是陛下的提醒!

        他在山上有人,爹的情况很有可能早就了解!

        萧先生如今在京城为医官,他不可能顺便路过龙虎山。

        所谓的路过,应该是陛下的指点!

        而陛下之所以这么做,应该也是知道爹的身体状态不太行了……”

        张异回想起朱元璋给自己的暗示,若有所悟。

        老朱正急着将他召回来,然后给他上国师,大概也和老张的身体有关。

        他虽然对老张没有那么好。

        可毕竟也有点香火情分存在。

        更加上自己的价值,朱元璋愿意将天师位还给龙虎山,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没有老张的病,大概皇帝还会徐徐图之,多拖几年吊着自己。

        这倒不是他无情,而是出于皇帝的本能。

        只是等确定老张的病情之后,他才会加速这个进程。

        张异对于皇帝的行为,还是感激的。

        君王无情,但朱元璋对自己的身边人,多少有一丝人情味。

        “我明天走!”

        “嗯,明年开春,我会带着大红花轿……”

        “嗯!”

        ……

        徐家丫头终归是走了,回去过她属于徐家人的最后一个年。

        张异亲自送她到山下,依依不舍的告别。

        等徐家丫头的车消失在远处,张异转身回去,继续闭关研究。

        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看能不能给老张找到续命的方法。

        第二件事,就是让自己能迅速得到天师位的方法。

        张异清楚一件事,那就是从国祭之后,他已经兑换掉了过去他所有立下的功劳的红利。

        老朱让他名动天下,也等于告诉他,你别给老子躺在功劳本上吃红利。

        如何拿出一份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贡献?

        张异在纸张上写上自己的答案。

        <div  class="contentadv">        内政方面,蒸汽机应该算是一个,蒸汽机只要出现了,就算是跨时代的改变整个华夏的大发明。

        可是这个太难了,就算到洪武十一年左右,张异能初步手搓出蒸汽机,但从样机到进入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古人的尿性,是不大可能支持一个还处在理论化的东西的、哪怕是朱元璋也一样。

        蒸汽机的利用价值,只有在它真正实用化之后,才会变现。

        张异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

        又将主意打到军功之上,只是他也明白,能够参与进北平守卫战那场国运之战,是他因缘际会。

        自己影响不到那么深远的地方。战争终究还是要靠徐达,常遇春还有王保保那样的人质践行。

        他左思右想,却没有一个能马上实现目标的办法。

        最后,张异的重点。终归还是落在政策改革和媒体之上……

        君王的需求和时代的需求,有时候并不是同步的。

        既然暂时没有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东西出现,那就在稳固王权,讨好老朱的方面下点功夫。

        不过要执行这件事,注定又要和文官集团干上了……

        张异不由苦笑,虽然他并不期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却又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

        该怎么入手,他陷入沉思……

        ……

        又是一年,年关将近。

        商人们如以往一般,开始准备做今年最后一笔生意。

        应天府,日月时报报社。

        报纸的分销商们,都在等着每年皇帝祝愿的头版头条。

        在不知不觉间,日月时报作为半官方的报纸,已经承载了许多发布消息的业务。

        许多地方官府,从日月时报上得到消息,甚至比公文快。

        “去给本相买一份报纸……”

        应天府的街上,随着报社的发展,报童这种职业也逐渐出现。

        胡惟庸正在去皇宫上今年最后一次早朝的路上,让人去买上一份报纸。

        作为每年大明最畅销的一期报纸,皇帝的发言依然重中之重。

        今年朱元璋的新年致辞,并没有多少新意。

        胡惟庸更加关注的,是皇帝展望中,关于新一年工作的重点。

        当朱元璋提到,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胡惟庸的眉头跳了一跳。

        这些年皇帝以改革之名,可是让他们这些人的权柄,一直在一点点消失。

        大家伙听到改革二字,早就有点过度反应了。

        胡惟庸也是如此,当皇帝提到改革的深水区,他的怒意不禁浮现在脸上。

        改革,改革,又是改革……

        一系列的改革,已经让他们失去太多太多,不过,他又笑起来。

        这也意味着,朱元璋失去更多的民心。

        “改革的深水区……是什么……?”

        皇帝并没有提这件事,他带着这个疑问,来到午门前。

        胡惟庸发现,大家的手头都拿着一份报纸。

        “胡相看了今天的报纸了?”

        “嗯!”

        “陛下这是春节,都不准备让大家好好过呀!

        这些年,大家一提起改革这两个字,就茶饭不思,也不知道皇帝会做什么?

        上次的摊丁入亩,这次呢……?”

        胡惟庸没有回答,因为他也完全摸不清皇帝的路数。

        ……

        “父皇,这个决定,真到了成熟的时机?”

        华盖殿中,朱家父子也在准备着今天的早朝。

        身为太子,朱标自然知道朱元璋对于明年工作的展望,他提起这件事,也带着一丝疑虑。

        “张异的提议,儿臣觉得不错,可是在现在执行,似乎不到时候!”

        朱元璋呵呵呵一笑,抿了一口茶。

        “他应该知道了他父亲的病情,这是准备,送给朕一份大礼!

        你说的没错,这件事其实还不到真正执行的时候,可就如朕推行黄册一样,其实已经可以从现在开始了……

        朕还有二十多年的时光,有足够的耐心,去推行这件事。”

        “那父皇为什么不迟一点再宣布?”

        “一来,是你张家弟弟等不了那么久……

        二来,是朕也等不了这么久!

        你还记得朕跟你说过,朕会用十年时间,将江南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明迁都的规划,已经剩不下两年时间了。

        推行摊丁入亩,确实也有效的缓解了一些压力,释放了百姓的生产力。

        可是,在执行层面,朝廷出去的政策,能不能落实到位,这就不好说了!

        你张家弟弟这次提供的改革思路,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说,改善这个问题!”

        “从吏治下手,推动基层改革……”

        朱标接过朱元璋的话,将张异的提议,说出来。

        皇权不下县。

        在历朝历代的统治过程中,朝廷对于地方上的影响就是县城。

        再往下的机构,就是乡贤。

        这导致了朝廷长期对地方上的情况变得两眼抹黑。

        就如一个王朝最基本的东西土地,在朱元璋之前,其实很多朝代,压根不知道天下有多少田亩?

        地方上,一直抵抗朝廷知道这件事。

        这是地方官的责任吗?

        有,也没有。

        张异给朱元璋举过例子,却是在大明百年后的一个案子。

        案子以地方上一个税收案子为引子,讲述了关于地方上的税收漏洞,如何影响了大明百年。

        大明的事务官,或者说吏。

        别说皇权不下县。

        其实在县城的具体事务中,这些吏对地方上的影响力,远比想象中深远。

        老朱看到张异这个提议,马上就提起精神。

        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这些年杀的贪官也不少。

        可是老朱很少会想到,原来地方上的吏,对于贪腐和政策的影响也如此深远。

        甚至,更加深渊。

        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会随着升迁和调任,会失去对地方上的影响。

        但地方上的吏,却能长期把持着一个地方的政务。

        “三班六房……”

        朱元璋想起张异提到的关于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区分。

        如果说官员是属于政务官的话,吏毫无疑问,就是属于事务官。

        不是说政务官不管具体的事务,只是相对于吏而言,官员更倾向于上层的东西。

        而历朝历代抓大放小,也很少会在吏的身上投入太多的心力。

        不是只有张异能看到这个问题,而是皇权不下县也好,其他的说法也罢,

        如今的官僚机构,说白了也是因为时代背景和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也是没有办法中的最优解。

        张异承认这一点,但也给老朱指明了未来的变化。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海禁的开放。

        关于事务官的改革,一定会成为必然。

        是等到那个时候再进行改革,还是提前为改革吹风,布局,主动权在皇帝手里。

        朱元璋选择了后者,他既然能用十几年时间去慢慢造皇册,改革地方。

        张异的想法,其实也符合他的政治理想。

        但,这件事。

        可想而知,一定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长期把持地方的士绅。

        士绅的背后是什么?

        还不是文官集团的这些人……

        说白了,老朱的屠刀又朝着自己手下这些大臣砍去了。

        十年时间,肃清江南。

        是朱元璋放心北迁的关键。

        张异也知道朱元璋难办,所以提出另外一个建议。

        这件事,可以先从北方试点……

        北方的人口相对少,许多地方甚至处于缺人状态。

        虽然经历了将近十年的休养生息,但人口的问题暂时还没有完全缓和过来。

        简而言之,相对来说,北方的许多地方,地方士绅的影响还没有南方大。

        而关于北方经济提振的事情,张异给出自己的规划……

        工业化,这件事也终于被张异正式提交到皇帝手中。

        依托采矿业,先搞出第一批工厂,然后……

        一个产业带动就业,再带动经济的例子,朱元璋见过。

        浙江如今的纺织业就是如此。

        朱元璋吃过伪工业化的甜头,也隐约感觉到,张异说的时代变化的趋势,已经要出现了。

        他果断认同了张异的想法。

        “走吧,今日估计又是充满火气的一天!”

        太监过来请皇帝,朱元璋笑笑,他带着太子朱标,前往奉天殿。

        百官早就伺立左右,在皇帝进来之后,开始问安。

        只不过和平日不同,等到流程结束,在场官员,一时间陷入沉寂之中,大家似乎都有话想说,

        可似乎都不敢开口。

        老朱已经感受到奉天殿内古怪的氛围,却没有揭破。

        终于还是胡惟庸带头站出来,询问皇帝:

        “陛下,今日臣看日月时报上有一篇关于陛下的采访……”

        胡惟庸先是一通马屁,夸老朱一番,但话锋一转,他马上提到那个所谓的改革……

        “请陛下明示,您所言的改革是什么,臣等百思不得其解,还望陛下解惑!

        中书省乃是陛下政令执行之地,但我等却对此一无所知。

        若是误导了陛下的心意,我等难辞其咎!”

        胡惟庸明面上是怕领会错皇帝的心意,但他话中的怨气,大家伙心知肚明。

        中书省,大明的最高行政机构,一朝宰相,却要从报纸上看到皇帝对新政的想法,这实在有点欺人太甚。

        大家伙的目光,都集中在老朱身上。

        朱元璋神色不变,但朱标的道行浅,都有些坐立难安。

        他理解朱元璋的想法,关于吏治改革的事,一开口肯定会受到百官反对。

        按照以前的做法,是皇帝先找几位重臣商量,然后被反对,

        在双方拉扯,被百官用民心的借口“规劝”,经过一系列的对抗之后,

        由双方拿出一个妥协的方案。

        可如今,朱元璋多了另外一个选择。

        就是借助《日月时报》这份报纸,先将政策丢出去探探口风。

        这口风既是官员的口风,也是民间的风向。

        将近十年推广简体字,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是,真有一批人,他们能独立读书看报。

        这些人,不再是精英阶层,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给报社投稿,发出自己的声音。

        老朱可以通过报社的渠道,进行民调。

        也不用再被人以民心为借口裹挟,产生误判。

        “胡爱卿说的是改革的事吧?

        朕还没想好呢,那天妙云那丫头来采访,朕就顺口说了!

        不过今日大家聚在这里正好,朕经过这几天梳理之后,也大概摸清楚了思路!

        现在,朕倒是可以跟诸位分享一下!

        朕准备,改革吏治,且准备规划北方工业的发展……”

        老朱心中早就有腹稿,开始诉说起来。

        关于改革吏治的事情,果然一说就激起千层浪。

        这件事,主要还是朝廷为了整合基层。

        如果说里甲制度,是皇帝绕过县一级别基层官员,团结士绅的话。

        这一次,吏治的改革,动的就是基层士绅长期把持地方政权的局面。

        地方的豪强,士绅,看似民,但以宗族,宗亲的身份,他们对地方上隐形很大。

        没有地方配合,一个县令下乡,是很难处理好具体事务。

        单单只是一个不配合,就已经让许多人难受。

        而长期妥协下来,或者说,因为大宗主掌握了更多的资源,自然而然的,地方上的吏,也逐渐被大族所控制。

        这些人,看似不显山露水,但很多朝廷的政策,就是需要从他们那里执行,如果他们曲解,或者偏袒某些人的利益。

        朝廷所谓的改革,自然也无从谈起。

        而大宗族,士绅是什么?

        不就是站在奉天殿中的各位大人吗?

        “臣以为不妥!”

        胡惟庸还没说话,汪广洋首先站出来。

(https://www.biquya.cc/id114631/16630091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