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良缘姐妹情 > 附文第九章:乡村能人——孙益俭

  
<p>在我们临渭区丰原镇五星村中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大文人”。他不仅精通诗歌、散文、小说、以及电视剧本,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全能作家”,更是一个远近文明的模范丈夫。他就是我们五星村现任会计员——孙益俭同志。</p>
<p>提起孙益俭同志的大名,方圆数十里无人不知,他不光能写得一手狂草的毛笔字,而且对诗歌、散文、小说,以及影视剧本方面都有所研究。</p>
<p>其中有一个剧本还被拍成了都市碎戏,在渭南电视台的《华山世相》栏目里播出过,在我们当地成了一个远近一方的“大文人”。</p>
<p>而今,他虽已年过七旬,却依然老当益壮,奋斗不息,又出版了一部自己的最新诗集《书行心声》一书。该书内容新颖朴实、通俗易懂。凡是看到过该书的人无不称赞他的文才。</p>
<p>其实,更加让人值得称赞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学才能,更是他这几年细心照料瘫痪病妻的爱心和忠心。</p>
<p>他和妻子桂叶相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两个人自结发以来,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共同度过了五十余年的美好时光。</p>
<p>然而,正当两个人苦尽甘来,准备享受晚年天伦之乐的幸福生活之时,他的妻子却在那一年(2009年)的夏天,突发了一次脑溢血。后来,虽然经过及时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从此以后却落下了终身残疾,成了一名终日瘫痪在床的残疾人。</p>
<p>有道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在当今社会,有多少夫妻成名后,都忘却了旧情,另攀新枝。真正能不忘旧情,从一而终的人物,世间少有。更別说一方又落下了残疾,成了自己的累赘。而他却不忘旧情,悉心照料了瘫痪病妻长达六年之久,却从未抱怨过一句话。单从这一方面说,孙老师的这种人品就值得我们学习。堪称时代的先模。</p>
<p>他的妻子在公元2009年夏天的某一天,因为突发了一次脑溢血,变得人事不醒了。后来。经过医生多次医治后,总算保住了了性命。但是从此后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的后果,整曰瘫痪在床。</p>
<p>他的妻子发病以后。因为当时儿女们都有各自的工作,无法照顾生病的母亲。于是,伺候瘫痪病妻的工作便顺理成章地落在了他的身上。从此以后,他便成了一名保姆,专门照料妻子的日常生活。万事开头难,他由开初的不会照料妻子,逐渐变成了一个比专业保姆还要好的模范丈夫。</p>
<p>从那以后,每天一日三餐,抱进抱出,穿衣洗脸,喂饭喂水,端屎端尿,便成了他每日必做的日常工作之一。在他伺候妻子整整六年之久的漫长岁月里(注:他的妻子在2015年的夏天因突发疾病现已亡故)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规律:妻子什么时候该吃药,什么时候该拉屎撒尿,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她的身边。</p>
<p>为了能治好妻子的病,他几乎访遍了名医,买遍了药物。为了能伺候好妻子,他特意在渭南书店里买了许多医书,并尝试着按照医书上的方法自己给妻子治病。</p>
<p>他原本对医学一窍不通,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后,竟然逐渐变成了半拉医生。为了防止妻子感冒生病,他除了平时注意她的饮食起居外,还经常帮妻子量一量体温,测一测血压。为了能让妻子身体恢复健康,他便给妻子买来了许多水果和营养品,而他自己却从来没有舍得吃上几口。</p>
<p>为了防止妻子身体上生疮,他除了经常帮助她活动手腿外,还经常给她洗一洗澡,剪一剪指甲。为了排解妻子郁闷的心情,他经常推着她去村外游转,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p>
<p>久而久之,村民们便都知道了他的事情,纷纷夸奖他是一个优秀的“模范丈夫”,并根据他的事迹给他编了一首打油诗(作者自编)来赞扬他。</p>
<p>人老心红志远大,书艺品行均不差。</p>
<p>竭心伺妻六年久,一心为公忘自家。</p>
<p>附一:本文作者介绍及说明:</p>
<p>作者姓名:姚新良,呢称常寿塬,网名落曰清风。男,汉族。年龄50岁。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丰原镇伍星村人。糸孙益俭老先生的同乡兼师友。农民,小型装载司机一名。个人兴趣爱好广泛。著有小说《姐妹奇缘》一书。电子改版小说《良缘姐妹情》小说,现正在17k小说网站连载。</p>
<p>附文二:孙益俭作家美文欣赏(作者转载)</p>
<p>松树与松树庙</p>
<p>1979年6月8日,陕西省渭南市丰原乡孙家D村发生了一桩令村人震撼,国人惋惜的事。</p>
<p>那天正是夏收时节,人们都在田间场院里劳作。正午时分,天气变得阴暗下来,风起云涌,跟着就下起雨来。突然,只听一声巨响,挺立在村小学院子的巨大白松树骤然连根拔起倒下了。精魂未定,人们又一下子都涌到学校去看,只见直径1.5米左右的庞然大树东南西北方向倒在那里,粗壮的树干,有几人爬上去在上边畅然行走。树倒下的方位,不仅令人惊异,随之又感到震撼。因为在树的周围都是房屋,就是朝西北方向,面南的一座教室与面东的教师宿办室中间有一段三米多宽的距离,而这树正好就倒在两座房屋之间的这段距离内,没有撞到任何东西,树冠全部落在空荡荡的操场上。</p>
<p>试想一下,这棵大树如果不是倒在这个位置,而是倒在随便一个方向,都会压在房屋上,那房屋肯定承受不了是会被压毁的,再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正好学生都放忙假回家了,校内空无一人,而是放在平时学生都在校或上课,大树倒下,那后果还能再想吗。所以有人就说“真是神了”。</p>
<p>加之那天虽刮风下雨,但并不是狂风暴雨,怎么说倒就倒呢?这些耐人寻味、令人惊奇的事,村人见证了,也看到了。虽然树倒还可找出种种客观原因,但当时确实让村人震撼。那为什么又令国人惋惜呢?</p>
<p>这棵松树为白皮松,树围三个人手拉手合抱一圈,直径1.5米上下,周长约4.5米,总高度超过50米,第一个枝干向下光树身不低于30米。树的年龄在锯开树身时,曾有人数过年轮,当数到2700多轮后还剩下好多没数,后估计了一下,在场人都说咋样都在3000年以上,这个说法具体到某个人也没了线索,只是一个传说。</p>
<p>现在追溯这棵松树的根源,已无从查考。村里人代代相传,问古稀耄耋的老人,都说据他记事起,树就是那么粗壮,看不出啥变化(当然变化是有的,只不过很细微罢了),古树历代有识之士都有过保护。</p>
<p>抗日战争时,有人借口支援前线修船,曾伐过,伐树人下锯后,由于松树胶汁特别大,那锯根本就拉不开,后在学校教师东克俊等人的抗议下,伐树人才打消了念头,古树才幸免于难。孙家D村以及周边村庄走南闯北、在外工作的人,以及所见到的资料,其它地方还未发现与这棵树可比肩媲美的。</p>
<p>华山上的所谓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在这棵树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或者说全国各地,甚至世界上的个别树(不要说是白皮松了)粗细可能有,但30米的挺拔树身是绝对少见的。</p>
<p>这棵树站在秦岭头上可看见一条白线,是长寿塬古二十四景之一。解放后,虽有对古树的保护,但力度是微弱的。如果有今天的重视和保护措施,那树绝对是不会倒的,可惜为时已晚,如此巨大的古树,就那样结束了它漫漫的风雨历程,国人再不能欣赏到它的英姿,能不让人惋惜吗?</p>
<p>孙家D村解放后几经名字变换,最终定为现在的三星村。三星村的人在古树下繁衍生息、辛勤劳作,一代接着一代,沐浴和享受着古树春的蓬勃生机,夏的阳刚豪迈,秋的丰韵气爽,冬的傲霜斗雪。欣赏着它的漭漭雄姿,陶醉于它在暮色中的苍茫。</p>
<p>老辈人至今嘴角还留着松籽的余香,还想着松皮熬制后疗伤的用场。岁月峥嵘,人世沧桑,松树是三星村人乃至长寿塬人的骄傲。虽然遇到不幸,但薪火相传,永远烙印在人们的心房。</p>
<p>前边说的是松树,松树的下面还有一座庙。庙就叫松树庙。应该说是先有树后有庙,因树的风水和荫护才建了这座庙。而且在建庙的时侯,这棵树肯定年龄不小,已成大树。人们不会因一棵小苗木还未形成影响的树为庙起名的。</p>
<p>松树庙是何时修建的,目前没有也找不到准确的时间记载。1966年四清运动前拆庙大殿的时候,本来是有梁板记录的,但那时光顾了破四旧没有被引起重视,那梁板被谁拿走无人知悉。</p>
<p>村中一位已近九旬的老人只记得梁板上最后两个字“重修”,说明这庙是重修的。没有准确的时间,只是依稀记得人说这庙重修至拆庙时已四百多年了。那么庙的初建又是什么时间呢?要大致弄清这个谜,就只能凭着庙内供奉的神像作以大概的推断了。</p>
<p>先交代一下松树庙的建筑规模。这座庙坐北朝南,先是门前照壁,后边是庙的大门楼。门楼房三间,两檐流水。东西两间是耳房,中间大门。大门门槛高约40公分,10多公分厚的大门铁皮包边。门墩是整体的一尊石狮,石狮雕刻得活灵活现,昂然蹲着坐在门两边,不知经过多少人的手,被摸的溜光鲜亮,发出灰蓝色的光芒。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楼匾,黑底金字“文武盛地”,遒劲有力,恢弘大气,不知出自谁的手笔。</p>
<p>沿着大门的中轴线向前10米左右,在砖道的东边院内,就是松树。再往前10米就是漫坡台阶,上台阶后就是约20米的平台,平台前边两侧各建一小房,东挂钟,西吊鼓,那钟鼓的大小与西安钟鼓楼的不分上下。平台砖道两侧,一人抱不拢的四柏四槐如同卫兵似的威武挺立在那里。再往前行就是大殿,大殿后是一个天井,东西各有一檐流水厦房式的侧殿。紧和侧殿相连的就是后殿了。这就是松树庙基本上的建筑布局。从外观上看,楼门、大殿、后殿,包括侧殿的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屋脊檐角房面砖瓦镶结严密,鸟兽鱼虫欲飞想走,如同真的一般,檐角风铃叮铛,昭示着古刹的神秘和悠远,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仍然坚固如磐。房屋内雕梁画栋撼人心扉,壁画上花草虫鱼线条细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不难看出先辈们高超的建筑绘画艺术,让人无不惊叹。</p>
<p>松鹤延年,寓意的是健康长寿。松树庙供奉的神,就是在佛教界地位极为尊崇的“无量寿佛”。经查资料得知,无量寿佛法名全真大师,俗姓周,别号宗惠。</p>
<p>公元728(唐开元16年)出生在湖南资兴固源山。父亲周鼎光曾官至尚书。宗惠自幼聪明过人,吐语成词,有神悟,“超然有出尘弘道之志”。16岁到郴州开元寺出家剃度,后到杭州径山修行,拜道钦禅师为师。</p>
<p>晚年在广西全州创建“净土院”,讲释“无量寿经”,徒众逾万,创作诗歌谐语十万言,流传甚广。其要旨在引导人们学好向善,践行大乘教义:“说得一尺,不如行的一寸”。他讲说的这些禅理和创作的诗歌谐语,福国利民,深得朝野推崇,故有“西祖阿弥陀东宗无量寿”之喻。公元867年(咸通八年)二月初八日,大师以“秋去叶须落,春来花自开”别离众弟子,无疾圆寂,享年138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高僧。历代有5位皇帝顶礼赐封,民间更有大量信众捐资修庙虔诚敬奉,祈求平安长寿。松树与无量寿佛,相得益彰,天意而合。这就是把为啥在松树下建庙,庙里供无量神的事顺理成章表白得一清二楚了。</p>
<p>大殿内的无量神(村人都称无量爷),赤脚散发坐在殿正中靠后的高台暖阁内,身披红底蓝边的绣花袍,面目慈善中带着威严。两旁站着一对善男信女。他一手执剑,一手指着东南方向。为何如此。</p>
<p>传说无量寿佛修道成神前,上帝为试验他是否纯真假扮一妖冶女子勾引、诱惑,无量不为所动,随用佩剑刺之,迅疾跳下舍身崖,肉身转化为神。由于行动紧迫匆促,未及穿鞋,成神后一直为赤脚披发。大殿除无量神外,在他的两边,即大殿后门的两边莲花座上有两尊雕塑漂亮的菩萨,菩萨像至大殿前门靠两边山墙,塑有如真人般大小的18尊罗汉。</p>
<p>屋顶及大殿上部粉白山墙上吊挂着许多小佛像,逼真灵秀,这就是传说中的500罗汉,山墙下边是壁画,叙说的是无量神修道成神的经过,神位前,是一个很大的香案,以及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榻榻米。大殿内肃穆森杀,一人入内,心中确实惧怕。小时候听大人说,不能用手指指神像,指了手就会烂。我曾无意间指过一回,心里恐惧了好长时间。</p>
<p>出了大殿的后门,就是后殿的院落。后殿供奉的是无量神的父母,被尊称为圣父圣母殿。东西两边侧殿比较小一点,东边供奉送子娘娘,西边供奉药王孙思邈,为什么要供奉药王?药王姓孙,是孙家D村孙姓人的先祖。孙思邈,陕西耀州人,生于公元541年(西魏大统七年)卒于公元682年(唐永淳元年)高寿141岁。孙思邈一生见证了四个朝代,经历了14个皇帝。一代名医,被唐太宗御笔称为“威威堂堂,百代之师”并敕封为“药王”,受到后世人的敬仰,被当作神灵敬奉。祭祀他的庙宇也遍布全国各地。药王像与其他神像不同的是,他的神像是骑着一只斑斓猛虎。传说药王和他的徒弟在行医途中听说一只斑斓猛虎痛卧山林,**不止,他善行珍视,原是虎在捕食时,一块骨头卡在喉咙,并刺破口腔,他和徒弟共同费力,为虎取出卡在喉咙的骨头,治好口腔的创伤。后来这斑斓猛虎为报恩,甘愿当他的坐骑,让他为老百姓行医治病,普济天下。</p>
<p>由以上松树庙的建筑及松树庙所供奉的神像,经探讨和分析,松树庙的初建时间,当在无量寿佛公元876年圆寂以后,这个时间正是唐朝的晚期,接下来将近半个多世纪的五代十六国至宋朝统一。庙应该就是这段某个时期建的,损毁当在明朝1556年华洲8级大地震时。按照拆庙时一些人的推断,大体上可认为重建庙宇是在清康熙朝时。</p>
<p>如果这样的推理成立,可以大概这样说,松树庙修建当在千年以上。至于松树,据传说松树所在的长寿塬上,远古时期曾是一块四十里地的黑松林,秦始皇当年修建阿房宫和各地出游的行宫南北方都在这里伐过木料。见这棵树长在一块风水宝地上就留了下来。由此看松树至少在3000年之外。</p>
<p>历史的变迁潮起潮落,天灾人祸往往会对自然形状和人类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松树庙解放前即被作为村上的学堂。大殿前的平台和前院两侧盖了教室,人们供奉参拜无量神的鼎盛时期逐渐衰落已经不再。三星村二十世纪60年前生的人,都在松树下度过了自己启蒙阶段的学习生涯,见证了松树和松树庙的伟岸雄姿,怀着对松树的眷恋和记忆,奔向为前途命运,为生存生活而打拼奋斗的地方。庙宇被毁,松树倾倒,百年小学校也在21世纪初叶裁撤拆除,至此松树和松树庙在三星村的土地上痕迹彻底消失,只是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p>
<p>现在原址上,修建的是一座现代化的村委会和文体活动广场。广场的健身器材旁年龄大的人聚在一起,在享受今日幸福生活的同时,兴致所至,追忆着松树和松树庙逐渐模糊的昔日辉煌,那些未见未经历过得年轻人和孩童们瞪着眼睛如在听梦。</p>
<p>(本文说明:以上附文转自孙益俭先生的松树与松树庙,做为美文推荐给大家。文中如有侵权及盗版行为,望及早联糸,加以及时改正。过后概不负责。联系电话:17392148973QQ联糸:1944349700</p>
<p></p>

(https://www.biquya.cc/id114531/1817203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