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次带队来大明,是来和大明谈合作的。
为了伟大的沙皇,为了帝国在东方的利益,格西莫夫准备先忍了。
嗯,现在毕竟是寄人篱下,四周那黑洞洞的枪口,明晃晃的刺刀可都是做不得假的。
他要是在大明的京师城外,敢当众伤害大明的百姓,那这合作也就不用谈了。
大家直接开战吧!
这么简单的道理,格西莫夫还是能拎得清的。
很快,没让沙俄的使团等待多长时间,便见一名大明的官员来到了格西莫夫等人面前,语气神态都十分温和有礼的说道。
“诸位,太子殿下答应了于圆明园内接见尔等,尔等随我来吧!”
张祥说完这话,便示意格西莫夫等人跟上。
但当格西莫夫等人走到他面前时,他的脸色却是明显一变,下意识的后退两步,捂着鼻子说道。
“尔等身上这是什么味道?莫非是掉粪坑里了不成?”
“你们还是先去洗个澡,换身衣服,再去觐见太子殿下吧,以免身上的气味冲撞了殿下。”
格西莫夫闻言,看着眼前大明官员的动作,脸色一阵铁青再次,感觉自己有被冒犯到。
人越是缺什么,便越是在意什么。
他知道自己的体味很明显,是故才会对张祥的反应感到冒犯。
如果他身上没有体味,又岂会在意张祥的动作?
但是,一想到自己身上还肩负着大事,格西莫夫最终还是决定忍了,咬牙说道。
“好!”
“有劳阁下安排。”
张祥闻言,这才点头说道。
“很好,既然如此的话,诸位还请随我来吧!”
……
很快,张祥便先带着使团一行人去了京城外的驿馆,然后安排他们去洗漱更衣。
在使团众人洗漱更衣的同时,一群明军士卒开始趁着这个机会,拿起使团所携带的武器开始研究了起来。
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虽然使团的武器装备不能代表沙俄的整体军事实力,但其也是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罗刹人的火枪很粗糙嘛,远比不上英吉利人和法兰西人的火枪质量。”
“这样的质量在我大明这里,都过不了军火出厂质检的那一关。”
一名战争经验相当丰富的明军军官,拿起一支火枪,仔细端详了一阵,然后开口评价道。
其余几名军官也是纷纷开口说道。
“但他们的火枪口径却要比英法等欧罗巴国家的火枪口径要大一圈,威力应该不错!”
“还有这个,他们的刺刀质量也不算太好,整体发脆,别说钢了,就连精铁都算不上,只是普通的铁料。”
“嗯,他们的火枪还没有膛线,是加工精度做不了?还是他们现在压根就没有这个思路?”
“火药质量也堪忧,有的很好,有的却很差,他们的火药估计还是小作坊手工生产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一边讨论,一边拿着纸笔做着记录。
很快,他们便将沙俄的现役武器的底裤都被扒了个干净。
在明军的这些军官看来,沙俄的武器水准很差,甚至不如完成改革之后的清军。
当然了,这也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军队,并非沙俄帝国军队中的精锐有关。
毛子在西伯利亚地区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开荒者,或者是流放犯人,以及哥萨克这样的游牧骑兵,说一句乌合之众也是不为过的。
这些人敢打敢拼是真的,毛子嘛,战斗民族,都得都懂。
但很多时候,敢打敢拼的也不一定都是精锐,还有可能是炮灰和敢死队。
他们的武器水准真不咋地!
就在这时候,一名明军军官开口询问道。
“你们说,殿下让我们来研究罗刹人的武器装备和军队水平,这是准备要做什么?”
这人话音刚落,便见一旁另一名明军军官开口说道。
“不该你知道的就少打听,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就是了。”
“该让我们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
说是这样说,可这些明军军官心中,大多也都是有所猜测的。
罗刹帝国趁着清廷在漠北的兵力空虚,占据了库伦的消息,在明军军中可不算什么机密。
而在明军上下眼中,满清既然是被他们灭亡的,那满清的疆域大明自然会全部继承。
这个时候,罗刹侵占库伦,侵占的可不光是满清的领土,还是大明的领土。
他们不信朝廷能咽的下这口气!
现在朝廷让他们研究罗刹军队的武器装备,明显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
很快,格西莫夫一行人便洗漱更衣完毕,被带着前往圆明园觐见朱靖垵。
朱靖垵于九州清晏中接见了格西莫夫一行人。
端坐在主位上,在朱靖垵身边,一名名穿着军服的明军军官负手站立,一个个的眼神中都满是锐利之色。
大殿内外,站着一名名身形挺拔,好似松柏般矗立的明军士卒。
赤色的甲衣穿在身上,让他们显得更为英挺。
雪亮的刺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寒光。
格西莫夫等人经过层层通报,终于来到了大殿前。
几名站在大殿门口的甲士见此,高声说道。
“罗刹国使者觐见,跪!”
格西莫夫等人见此,纷纷下拜单膝跪地行抚胸礼。
对此,朱靖垵倒也不在意。
不同于出身野蛮,是故骨子里都透着自卑的满清,需要通过让别人跪拜来获得自信。
大明自从复国开始,对于跪礼便一直没怎么太上心。
除去祭天祭祖,以及大朝会等重要场合,臣子需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外,觐见一般都是作揖下拜。
并且,在作揖下拜行完礼之后,臣子还会被赐座。
大明的臣子和满清的磕头虫,那就是两回事。
但是,自家的臣子和百姓不用做磕头虫,却不代表朱靖垵也能接受外国使者来大明之后,也依旧按照他们自己国家的规矩来进行行礼。
这件事争的并不是磕不磕头的问题,而是话语权的问题。
中国有一句老话,那就是入乡随俗。
外国人来了大明,就必须要遵守大明的规矩,而不能继续按照他们的规矩行事。
这头,他们必须得磕!
没得商量!(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4248/16549363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