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面上看,海抗军已经拥有了三四千万美金的物资。但是这只够海抗军今年的军备扩张计划和明年的军费。
而实际上,李广手头并没有多少现金。不仅如此,为了明年和德国人贸易,这三四千万的物资有一大部分都是要用作囤货资金的。
无论怎么算,海抗军的资金缺口至少在一千万美元上下。而且如果考虑的再长远一些,资金缺口更大。李广明知道明年年底美国也将直接加入世界大战。怎么也得事先组织个一两千万美金囤积物资,不然大战一开,战略物资不仅要大幅涨价,很有可能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这是李广极力要避免的。
而且在这漫长的一年多时间里,海抗军还有几项作战计划,那样的话消耗将会更加惊人。李广在纸上写写画画,扔下笔来,叹口气:“三千万美金。”
至少得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再弄到三千万美金,才能为海抗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被钱搞的头昏脑涨的李广,念叨着,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不肥。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赚钱的好路子。
想赚小钱,必须要有长远的商业眼光,想赚大钱,就必须把握世界局势了。李广有着数十年的世界级眼光,但是想具体解决问题,还得靠袁晔。袁教授眼光长远,李广只是占了历史眼光的便宜,真正的国家方略,李广拍马难及。
某rì,李广和袁晔教授在石像岛风光迷人的海滩上,进行了一次交流。以李广的前瞻眼光,袁教授的历史眼光,两人定下的却不是赚钱大计,而是海抗军,或者说海唐国的国策。
在这次交流中,李广向袁教授谈了自己的预期。德国人会进攻苏联,rì本人会主动袭击美国。
德国人进攻苏联还好理解一点点,但是rì本会疯狂的招惹庞大的美国,袁教授不敢相信,从他的思维出发,这样的举动太过疯狂了。
李广对于rì本主动进攻美国的原因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由不得袁教授有点相信。
这个逻辑是这样的,rì本想占领中国,需要庞大的资源。而这些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几项,钢铁,石油,橡胶,粮食。rì本统统不能自给。
前两项资源,rì本获得的主要途径目前就是美国。
因为rì本对中国的侵略从根本上影响了美国的利益,美国人绝对不允许rì本独占中国的利益,一旦美国难以忍受,必然会限制这些物资对rì本的出口。rì本自然要找其他的物资供应渠道,更是要和美国利益冲突。双方打起来是必然的。
李广所说的这些,都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美国对rì本的制裁,从三七年的zì yóu贸易,到三九年的道义禁运。
在四零年的东南亚,有几件大事,美国人都做出了反应。
五月,德国入侵荷兰。rì本趁机向荷兰zhèng fǔ施加压力,要求荷兰允许rì本在其孤悬海外的殖民地东印度群岛建立特殊关系,要求荷属东印度群岛保证石油等16种原料的最低供应量。
荷属东印度群岛历来都是美国橡胶、锡等原料的供应地,二战爆发后,双方之间的贸易额更是突飞猛进。美国橡胶进口的1/3,锡进口的1/8来自该地区。此外,东印度群岛对美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很自然,美国不允许rì本将东印度群岛纳入它的势力范围。于是在rì本zhèng fǔ向荷兰zhèng fǔ提出要求后,美国反应强烈。
1940年6月,rì本正式把东南亚划入了其所要建立的东亚新秩序范围之内,提出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概念。这还了得,美国人的反应更加激烈。
此时的美国依然有一部分力量主张对rì克制,他们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罗斯福本人虽主张**。而且大英帝国的攻关颇见成效,几个岛屿港口换五十艘驱逐舰,实际上应该算是英国的公关活动,这次交易使得美国人既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也使得罗斯福确立了欧洲第一的战略思想,且又第三次参选总统,所以他极力避免与rì本开战,因而在经济禁运问题上他本人犹豫不决。
但美国人虽然不够坚决,也还是开始了行动。1940年7月26rì,美国zhèng fǔ公布了罗斯福签署的管制条例,宣布对航空汽油、润滑油及高熔度废钢铁进行管制。(这项政策是全面xìng的,对海抗军也有一些影响。)
9月23rìrì本人采取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rì军开进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rì本对整个东南亚的垂涎之心昭然若揭。美国对rì本此举反应迅速,9月26rì即宣布终止对rì本出口各种类型的废钢铁。
1940年9月27rì,法西斯国家签订《德意rì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了侵略xìng军事同盟,rì本与德国和意大利签定了三国同盟条约,公然对原来的整个世界秩序提出了挑战。这样rì本就与欧洲战争、德国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rì本鬼子这个举动,远比中国命运对美国人更密切相关,实际上rì本人已经处于了与美国对立的地位上。
这些都已经是事实。而李广的推测是:
rì本为了获得资源,必然对整个东南亚挥起屠刀,那里有着rì本梦寐以求的所有物资。
那么rì本和美国开战就是必然。
李广这个论断可谓高瞻远瞩,比起华军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比起毛泰祖的论持久战都要高明。当然是不是高明,读者都知道。
身处这个时代,李广为国家的贫弱不止一次的感慨。说句令读者丧气的话,即使是天才如蒋百里,雄才大略如毛泰祖,都提出了持久战,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凭借中国自身的力量能够战胜rì本。在两位天才和伟人的论断中不约而同的提到待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才有胜利的希望。
袁教授是读了这两本书的,也极为赞同两位天才伟人的判断。但是任何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处于绝对弱势下,都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有所迷茫。
李广的推断预言在袁教授看来,rì本人应该还有一条路会走--主动收缩,如果rì本人明智的话。
李广道:“rì本人不可能明智的,rì本人从上到下都是赌徒,赌徒知道退缩吗?”
李广的论断颇有点信chūn哥可永生的味道。熟知历史的袁教授也知道,rì本几次的对外战争,其实都是在赌,第一次甲午战争,他们赌赢了。第二次rì俄战争再次赌赢。现在对中国的侵略虽没有胜利,但是仍然站在有利的位置。这样的小rì本有什么不敢赌的?和美国人开战,以rì本人的疯狂来说,完全有可能。袁教授半信半疑的相信了李广的预言。
和袁教授取得共识,海唐国和海抗军所有的核心目标就有了基础。这对于李广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以前海抗军太弱小,根本无力进行战略上的筹划。甚至李广还很担心自己这只蝴蝶会引起什么对中国不利的变化。
只要确认,德国一定会对苏联开战,rì本会对美国开战,海抗军很快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现阶段海抗军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从两个方向打击rì军的海外补给线路。一个是美洲方向,一个是东南亚方向。其中东南亚太平洋范围是主要打击方向。
袁教授认为,海抗军的打击越狠,rì本人得不到外部资源,挥刀东南亚就会更早,小鬼子没有他路可走。也就是说,小鬼子即使不想和美国开战,海抗军在东南亚的打击也会逼着小鬼子开战,打击力度越大,开战的时间也就越早。
有关南美洲的局势,他认为,海抗军参与对智利的战争与中国的抗战大局不利。虽然智利曾经对海抗军有战争行为,但是海抗军上下并不渴望对智利作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rì本人在四零年不仅插手了智利,而且还在拉丁美洲频频有小动作,视拉美为自家后院的美国人自然非常不满。
至于资金,袁教授认为,短时间乌拉圭和石像岛的民间经济还不足以支撑海抗军。但乌拉圭和石像岛的中国人,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几乎全是十二个小时工作,领着微不足道的薪水,他们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抗rì。
虽然各种产业目前还在投入期,但是在未来是能够支撑起海抗军的军费的。
而且袁教授准备立即动身前往锡兰,如果汉班托塔港顺利纳入海抗军的麾下,在那里他更有信心建立起一个经济体系,甚至比起乌拉圭还要赚钱。
袁教授一身的事物,可真够忙的。他已经在乌拉圭安排了几个学生管理政务,但是现在乌拉圭那里的工作比起一个跨国公司都复杂,别说是那几个学生,就是李广接手也有相当难度。
而袁教授除了公务,家务也不算顺畅。这个家务还不是李广和袁然的问题,而是他在英国的大儿子袁子的问题。
德国和英法之间的挪威战役,德国海军损失惨重,但是在战役即将结束时。六月八rì,德国海军再次出彩。一艘德国战列舰用舰炮几分钟时间击沉一艘英国航空母舰。这场海战创造了两个记录:第一,德国舰炮在二十四公里的距离shè击,这是迄今为止海战历史上最远的炮击距离(指击中)。第二,二战中战列舰首次击沉(光荣号)航空母舰。
这给海抗军上下提了个醒,也给李广提了个醒,航空母舰编队中如果没有战列舰或者重巡洋舰也是不安全的。毕竟大海上天气反复无常,战机不可能一直保证侦查状态。而在被敌人战舰逼近的时候,航空母舰就是待宰的羔羊。战斗中这种情形无疑是航空母舰极力想避免的,但是谁又能保证完全能避免这种状况呢?
这是一场很经典的海战,对于海抗军来说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事情。但是对于袁教授来说,就不是借鉴了,简直是切骨之痛。他的大儿子袁子就在光荣号上服役,一直到了七月十八rì才得到消息,战斗中袁子落水,死里逃生。不过一条胳膊被弹片击中,又在冰冷的海水里浸泡了几个小时,被迫截肢。
袁子和老袁之间矛盾重重,但是父子连心,袁教授一时半会儿也难说服儿子,关系还相当的僵。可怜天下父母心,袁晔在伦敦的rì子,一边忙碌公务一边还要照看在医院中的儿子。
从袁教授已经开始灰白的头发,就可看出最近一段时间袁教授的辛苦。
(https://www.biquya.cc/id11416/61392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