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510章 移民大计

第510章  移民大计

        移民一直是朱由校所关心的问题,甚至是他未来要推行的国策。

        作为后世穿越之人,他心里清楚,大明的人口数量极多,保守估计至少1.2亿人以上。这还是往少了算的。

        这么多人吃饭、治安、工作等等都是一个大问题,无论哪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会有流民、造反等等各种事情。

        所以朱由校上位以来一直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推广新作物、还是剿灭白莲教、解决西南问题,莫不如此。

        只是他心里面深知,这些东西都是治标不治本。要么奏效缓慢,要么只是缓解矛盾罢了,最根本的人口问题还没有解决。

        而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便是解决土地、人多地少的问题。

        只要解决这个问题,让百姓都有土地或者是都有生计。那他们便不会造反,会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只是解决这个问题谈何容易,否则古代王朝的寿命早就超过三百年了。

        但现在朱由校却有这个条件,由于地理大发现,由于新作物的传入等等因素。

        让朱由校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那便是移民!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人口主要还是聚集在北方与江南、湖广一带,其他地方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满清乾隆时期的四亿人口就是例证,因此朱由校就一直想大力推动移民之事,西南之地,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人口稀少,土司众多。鼓励移民西南,既可加强重要的对其他地方的控制,削弱土司势力,也可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口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去年朱由校就开始布局,鼓励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的百姓往辽东、水西迁移。并且给予百姓许诺,只要去了等到话,就给粮食、给土地还免赋税。

        按道理来说现在已经是三月份了,第一批的移民已经到贵州了,也该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

        但他现在听了刘一燝的话后,就知道移民西南的事情出了一些问题,想到这里他不禁皱眉。

        “朝廷自去年就定下了移民之策,现在已经过去有一些时日了。不知效果如何了。”

        刘一燝闻言摇摇头,随后瞥了一眼身旁的叶向高。叶向高见状上前解释道:

        “陛下,朝廷去年十二月就下令,让山东等布政司鼓励移民,让民众迁徙到辽东、贵州等地。虽然从者甚多,但许多民众更愿意前往辽东,都不愿前往贵州。因此贵州移民迁移起来也比较慢,根据内阁估算,三月份贵州才会有第一批移民,人数也只有六千人左右。”

        “愿意去辽东?”

        朱由校一听这话顿时哑言,辽东苦寒,现在还在跟建虏打仗呢,怎么会有人愿意往那里跑。

        “陛下所言甚是,百姓更愿意前往辽东。根据山东等布政司奏报,第一批前往辽东的人有一万三千人左右,足足是去往水西的两倍有余。”

        “辽东苦寒,百姓不愿意去西南,反而去更加艰苦的辽东,这究竟是何缘故。”

        听到叶向高的解释,朱由校的疑惑更深。

        “陛下明察,百姓都安土重迁,哪怕迁徙也愿意去自己熟悉的地方。京畿、山东距离辽东近,其物候大多相仿,特别是辽东曾属于山东布政司,并且只要从登莱跨海就到。

        再说辽东虽有战乱,但现在朝廷去年不断大胜,因此京畿、山东百姓并不畏惧,都愿意去辽东,而河南亦是如此,北边的百姓大多辽东,但南边的百姓靠近湖广,因此大多去贵州。”

        朱由校闻言不禁头疼,愿意去辽东固然好,但去贵州的人少了,很不利于未来填充西南的大计。

        再说了现在处于小冰河期,而西南的温度与灾害都比较少。

        如果去的人多了,既可以促进那边发展,提高赋税,也可以减少以后赈灾的难度。

        “现在刚刚剿灭西南土司叛乱,正是彰显朝廷威严,进一步改土归流的好机会。因此往贵州乃至西南移民是重中之重,为朝廷大计,切不可轻慢。但现在百姓都觉得贵州地处偏远,不愿意前往,不知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虽然朱由校无奈,但他总不能强迫百姓迁移吧,这样很容易弄出乱子来。

        在场众人闻言也开始思考起来,百姓都安土重迁,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迁移的。不过刑部尚书黄克瓒闻言略微思量下,貌似想到了办法。

        “陛下,臣倒是有个想法。既然鼓励百姓移民不行,那还不如强迫迁移呢。陛下可下诏大赦天下,规定天下犯罪坐牢的罪人,可通过前往辽东或者水西减少罪罚,例如去辽东减一等,去水西减二等。

        <div  class="contentadv">        还可让北方诸布政司把流放之地全部改判贵州、南方流放之地全部改判辽东。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一千四百三十个县,其中犯罪之人不乏几几,每年人数也不少。如果推行下去,填充辽东与水西的事情就完全不用愁了。”

        朱由校闻言眼前一亮,黄克瓒说的确实有道理。

        这不就跟满清流放宁古塔、大英把犯人流放澳大利亚一样嘛。想到这里他顿时点头道:

        “爱卿说的在理,只要去辽东或者水西就可以减轻罪责,如此的话去的人肯定很多,只不过这些本就是罪人,朕怕去了会扰乱地方,暂时事端就不好了。”

        “此事不用担忧,这两地本就朝廷重兵囤积,他们想要作乱也生不出什么事端了。如果陛下还有些担忧,就可在辽东或者水西选一府县为固定流放之地。

        并在当地推行保甲连坐之法,一人犯法,其他人连坐罪加一等。如此双管齐下罪责自然消除。”

        听见皇帝担忧,黄克瓒摇摇头,觉得皇帝有些担忧过头了。

        如果犯人想要减除罪罚,自然会主动前往,官府并没有强迫。再加上官府也会严加监管,所以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听到这话,朱由校缓缓点点头。如果实行连坐之法,倒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此可行,那刑部就跟内阁商议个具体流程,到时候送往司礼监批红即可。”

        “微臣遵旨!”

        西南移民的事情讨论完后,朱由校就想起了移民台湾的事情,这个自己也是老早布局了,是除了辽东与西南以外的备选。

        自己记得去年就给闽浙总督袁可立下诏,让其准备此事,就是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行动。想到这里,他当即扭头望向刘一燝。

        “刘爱卿,袁可立最近有没有上题本。朕之前就曾让他去看下台湾之地,如果好的话可以派遣移民,以后方便设置府县,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怎么也应该有消息了吧。”

        听到朱由校的询问,刘一燝思量了一会,内阁确实收到过袁可立的题本。

        只不过内阁对台湾确实不甚了解,之前只是在福建布政司的题本中偶尔提及,其内容也大多是关于海寇藏匿之地,他们也不甚重视。

        要不是去年看了孙应元的奏疏,说此地土壤肥沃,雨热同期,一年三熟,极其适合耕种。导致皇帝对此地兴趣大增,让内阁发文嘱咐袁可立去看看情况,他们也不会关注此地。

        “启奏陛下,内阁倒是收到过袁可立的题本,他说自从去年八月担任闽浙总督后,就曾派人前往台湾,对其也有了解。

        今年二月,其又上题本,说台湾果如孙元化所说,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因此他重设了澎湖巡检司,命水师在澎湖台湾一带巡逻。并且派人前往台湾,准备选定地方,招募流民,准备屯田。”

        朱由校一听这话,顿时心思大定。暗道袁可立果然是把自己的话放到心上了,并且其执行力还是不错,这么快就开始推行了。

        “好的很,福建、广东土地贫瘠,一旦遭灾便很容易流离失所,因此朕听闻当地百姓不安土重迁,闯荡四方,有下南洋的说法。只要朝廷说明利害,并许以土地、赋税便利。移民的速度定会比辽东、水西等地快得多。”

        刘一燝等人闻言暗自点头,皇帝说的确实在理。只不过他们心中也暗自担忧,觉得皇帝太过于急躁了。

        在他们看来,移民原本只是安置灾民或者削弱西南土司的手段之一。

        他们虽然也知道其重要性,但也明白这种事情急不得。毕竟西南叛乱剿灭,只要缓缓设府县,慢慢移民即可。但他们却感觉皇帝并不这么看,不仅对移民之事十分关心,甚至是十分着急、有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唯恐移民的人数少,或者移民的进度慢。现在居然还想要移民台湾。

        此地虽然一直在大明治下,但海陆遥远,因此现在还比较荒蛮。现在皇帝却迫不及待地移民台湾,设置府县。下面的闽浙总督袁可立也亲自安排执行,这着实让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皇帝这一年来的惊人之举着实太多了,并且效果都很好。不断正确的措施让他们对这个建议也无从反对,只能点头同意。

        “臣等遵旨!”

(https://www.biquya.cc/id113806/16663285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