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 第540章 道统之争

第540章  道统之争

        整个辟雍殿中鸦雀无声,沉闷异常,所有大臣都跪倒在地,等待着皇帝的出声训斥。

        朱由校看着众人,心中也在暗中思量刚才刘宗周、孙慎行以及徐光启等人的话。

        这些人的争论虽然刺耳,但也是他需要的。

        他对于儒学改革的想法由来已久,亦或者说不是他想改革,是儒学需要改革,是程朱理学需要改革。不然儒学亦或者说程朱理学的发展越来越跟不上时代。

        并且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这个时代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他相信在场众人都是很清楚的,只不过是不敢说罢了。

        程朱理学自元代以来,虽然一直是朝廷的正统思想,但也因为如此,导致许多人觉得程朱理学尽善尽美,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只能缝缝补补,添砖加瓦。

        但就现实情况来看,程朱理学虽然有所益处,但越发不能满足大明朝的统治需要了。

        不然为什么心学会兴起,在民间那么受欢迎,为什么泰州之学会传播那么广。

        归根到底还不是程朱理学越来越僵化,根本不能满足大明百姓的需要了。

        大明的文化思想阵地程摆在那里,朱理学不占领。那心学、西学就会占领,事实就是这般残酷。

        除非朱由校就可以用武力强行打断这个进程,但他是最不想看到这种场景的出现。

        因为前世就发生过这种事情,满清不就是这么做的嘛。

        其入关后的大屠杀、文字狱、修四库、禁言论等等事情,直接把儒学的改革进程打断了,心学被连番驳斥,很少再有发展,理学也是如此。

        文人更是有话不能说,他们没有办法,只能扭头转向古籍之中,沉醉于考据之学,不敢询问现实。儒学也变得不适应社会跟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迂腐,愚昧,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甚至最后当西方用大炮轰开中华大门的时候,当时的人甚至要从明人的典籍中才能了解西方各国的只言片语。

        所以朱由暗暗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绝对不能让中华革新的进程在这个时候被打断。

        现在大明也需要革新,需要从各个方面地革新。

        自从来到大明后,他便发现在明末处处透露出不协调。

        朝廷穷得叮当响,民间却富得流油;朝廷推崇程朱理学,民间却思想开放;朝廷还以田赋为主要收入,民间经贸发达,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另外朝廷还不掌握铸币权,不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导致百姓视官府为仇寇,士人与市民可以随意抵抗官府等等。

        朱由校最开始也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最后他终于想明白了。

        这些不协调的最终原因在后世的课本中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就是大明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了。

        所以大明朝要活下去,必须要改,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朱由校改革版图中,最核心之一,便是儒学改革。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改革国子监的原因所在,也是为何把国子监放到东郊,还允许讲学的原因所在。

        虽然孙慎行与徐光启的争论的激烈程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但也并不妨碍他接下来的安排。

        “朕刚才听刘爱卿的介绍,受益良多。刚才孙爱卿与徐爱卿所有的争端,归根结底就是一点,那便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争。

        而理学与心学之争说白了就是学术之争,道统之争。这一番争论事关道德、事关名节,也事关各位的志向。在座诸位臣躬能站在朕的面前,可以说都是一时大儒,皓首穷经。因此谁也不想自己所学被“他说”所抨击。”

        朱由校这么一番话真是说在众人的心坎里面了。

        可能在不懂的人看来,他们这一番争论有什么用,什么有用就用谁的嘛。

        但在座学习儒家经典的人看来都,这根本不是什么辩论,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关于儒学经典的解释权、谁才是儒学正统的战争。

        这关乎天下儒生选择什么样的道。

        这关乎着未来数百年儒学发展的方向。

        更关乎在场所有人毕生所学是否正确。

        <div  class="contentadv">        所有执着于心中所学的人,在此刻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道统之争关乎生死!

        孙慎行就是如此,所以他听着朱由校话,心中更是动容,甚至激动。

        皇帝说得甚是,他十分认同,他现在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儒学道统,是为了万兆黎民,所以他是断不会让心学登入大雅之堂的。

        “陛下所言甚是,此乃学术之争,道统之争,更是大明万兆黎民百姓的思想。如果一旦纵容心学特别是泰州学派的传播,人人只为私利计,那百姓便会目无法度,朝廷无可用之臣,将官无可用之兵,人心沦丧,何至于斯!”

        他说完便不再言语,而是对着朱由校磕头起来。

        国子监的其他儒学教习、博士等人见状也为之动容,也纷纷跟着下跪。只有跟随朱由校过来的刘一燝、叶向高等人无动于衷。

        朱由校见孙慎行这般,当即给身边的汪伯雨等人示意,让他扶孙慎行他们起来。

        “孙爱卿,你一心为朝廷计,这个心思朕是知道的。但今日看刘爱卿的描述还有你跟徐爱卿之间的争论,朕不禁有一个疑惑。”

        他说完也不管孙慎行他们,而是环顾刘一燝等人,随后一边来回踱步,一边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我朝以程朱理学为正统,但自陆九渊开创心学一脉后,与朱子有鹅湖之会,坐而论道,各抒己见,虽然最后不欢而散,但也不失为美谈。

        后我朝王文成(王阳明的谥号)龙场悟道,提出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这才有浙中、台州等学派。距今已有百年矣,而距鹅湖之会更已有四百五十年有余。

        但现在两派愈演愈烈,没有丝毫和解的意思。而心学也在民间越发传播,也逐渐出现了许多异端奇说。因此朕就十分好奇,既然程朱理学乃天地至理,儒学正统,那为何民间更愿意去学习心学呢。”

        此话一出,一时孙慎行、刘一燝等人语塞,这话无疑是戳中了程朱理学的痛处。

        皇帝这话说得没有错,程朱理学既然是正统,那为何民间更愿意接纳心学呢,这也是程朱理学目前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孙慎行、刘宗周、刘一燝等大儒想要迫切改变的局面。

        “陛下,陆王心学在民间传播,最主要的便是其简单易懂。平民百姓、山野村夫,无论有没有读过书,都能够明白心学奥义,也能够明白穿衣吃饭、做好自己便是得道,此乃大道至简。”

        一旁的徐光启闻言顿时心中暗喜,暗道皇帝这话摆明了是给心学台阶下,顿时出言回答起来。

        “其学虽然简单易懂,但不能内容粗鄙,不能精微致远,这些人只会空谈误国,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于。这种人于朝廷与大明无用。”

        一旁的孙慎行虽然跟徐光启不对付,但也不得不承认心学确实有简单易懂的优点,他也只能从其他方面反驳徐光启。

        朱由校看着他们的争辩心中暗笑。

        在他看来,理学跟心学就好比游戏公司。

        理学是单机大厂,投入的成本高、门槛高,回报周期慢,但做好的话效果贼棒,但受众都是资深玩家。

        而心学则是手游、页游厂商,投入低、门槛低,回报周期快,虽然成品不行但架不住赚钱,受众广,玩的人多。

        所以两个互相嫌弃,一个骂对方就会制作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蛊惑百姓,没有远大理想,低俗。另一个则是骂对方内容复杂、曲高和寡,不懂如何推广,还不如他们传播的快呢。

        但无论他们怎么区别,怎么争论,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那便是现在他们两个单独发展俨然不行了。

        程朱理学越来越僵化,面对明末新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被心学打的节节败退。

        而心学虽然受众很广,但内容空洞,没有深意,并且越来越多人也以心学为掩护,放荡不羁,逃脱自我。

        因此朱由校要做的就是让其取长补短,尽力让他们融合在一起。

        虽然这条道路注定艰难,但朱由校已然有了准备,并且也有了规划。随后他也不管争论的孙慎行与徐光启,而是扭头望向刘一燝,缓缓说道:

        “刘爱卿,你是内阁首辅,又是大儒,想必对理学与心学的分歧甚是了解。因此朕想问伱,现在理学与心学之争愈演愈烈,从民间到朝堂各有支持者与同情者,试问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究竟该如何改变。”

        刘一燝心中一笑,暗道皇帝还是需要自己来陪衬啊,他跟皇帝这么久,怎么能不知道皇帝究竟是何用意呢。

        “陛下,理学与心学势如水火,各持己见。臣本就是学的是程朱理学,如果贸然建议有失公允。陛下天资聪颖,即位以来多有圣断,因此臣斗胆请陛下圣断!”

(https://www.biquya.cc/id113806/16663279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