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自古以来,作为两军决战地,大量人员长时间聚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以及当地经济伤害甚至民众伤亡总是巨大的,加上战后尸体处理等……往往会让交战之地直接变为荒原。,几十年荒无人烟!
“哪里哪里,”马岱连连摆手,“沈大都督只要能剿灭贼军,就是对四河县生民天大的恩德,此计是为生民计长远也,四河县百姓感激涕零,哪敢有怨言!有何安排,将军、参谋尽管直言,我等唯领命也!”
“善。”
东宫,承乾殿,
这里在举行一次太子党的集会,为什么李显这么光明正大的在东宫拉帮结派呢?
因为李显经过这次被敬爱的父皇禁足却又被大臣联手救出的经历,他想清楚了,他不当孝子了,而且这次经历让他认识道:这些太子党才是他储位稳固的基石和支撑!
宗室吴王李浩、唐王李澜、荆王李深皆在,外戚英国公楼引翁出席了这次宴会,韩约要、宋镇文两国公当然也不会缺席。
他们为什么也光明正大的集会,因为他们想以此表达行动坚决表达对李显的支持,寄希望绍武帝看到他们的决心而改变废立太子的决定。
“太子重新参政,可喜可贺!”吴王李浩对李显恭喜道。在这里,除了李显,就他地位最高,所以他先代表宗室恭喜太子。
他是绍武帝的亲弟弟,绍武帝称帝后除了给他的几个儿子封王外,他的三个弟弟李浩、李澜、李深分别封了吴王、唐王、和荆王。
不要以为李显与李谌都是绍武帝和楼皇后的儿子,他们两无论谁登基都对宗室李家和外戚楼家的人没有区别,实际上区别大了去了。
给现在太子,未来皇帝的挡刀那前途是大大的,不信,前朝有诗云:
因为在绍武帝一朝,沈、魏两家家势恩宠超过宋、韩两家,到了下一代皇帝,倒换过来,这也是一种平衡!
再退一步说,李显愚蠢这一点,在绍武帝和楼皇后眼中是缺点,但在大臣的眼中却是“优点”,君王愚蠢一点,臣子的日子才好过呀!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未来已经与李显深度捆绑,所以无论是韩宋两位国公,还是李家宗室、楼家外戚一直都是拥护李显的,实在是为了他们今后的权势富贵,不得不维护李显呀!
况且这三十多年来,他们或者他们的继承人一直只与李显联络感情,而与绍武帝其他儿子往来甚少,
因此他们和李谌的感情能深厚到哪里去,李谌登基后,会信任重用他们吗?不会!
而且能当皇帝太子侍卫的,都家族中的一般人,以家族中的嫡长居多,也就是接班人居多,这样安排,也方便巩固皇权加强皇帝对世家的操控,同时也能保住家族权势不坠!
至于沈家和魏家的为什么和太子联系得没有那么紧密,因为沈,魏两家的嫡长子都与李显有年龄断层!
为什么沈家曾经打算自断臂膀(闲置废弃飞骑军)就因为沈家下一代继承人沈破军,不是太子心腹,
如果李显顺利登基,那么在新朝宋、韩两家的家势,就会超过沈、魏两家,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邵武帝不满意他的长子兼继承人,他们对自己的长子兼继承人还是很满意的,而且自己的嫡长子也没犯错呀!
如果这句诗还不能说明当皇帝的侍卫前途有多好的话,那么沈平南和魏书江就是两个鲜活的例子,他们都是从邵武帝身边的亲卫小兵做起,一步步走到国公的位置的。
……
而所有的感情都是处出来的,深厚的感情更需要长久相处时间才会产生。
不然都精明得和现在的二圣一般,他们每天都小心翼翼地伺候君王,也是很累的好吧!
总而言之,涉及到利益的事情,没有谁会是傻子!这才是绍武帝明确表达出易储意愿又给许多太子党抽身时间之后,他们依然死抓住李显不放,甚至打算联合改变邵武帝还储意志的原因。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李显从出生开始,就被视作绍武帝的继承者,他做了十几年魏王世子,二十多年大魏太子,
在他三十几年的时间里,无论是李家还是楼家,都在他身上投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些人的长子甚至所有嫡子也一直跟在李显身边听用,做李显的贴身带刀侍卫保护李显安全,这里面的理由牵扯太深了,太大了呀!
他们自家的嫡长子,早早就被他们安排到李显身边,就是为了增进与未来皇帝的感情,可现在绍武帝要换继承人了,他们不可能跟着换继承人呀!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不懂政治的人可能瞧不起贴身侍卫,认为那不过就是个给人挡刀保护人的小职务嘛,侍卫是给人挡刀保护人不错,但你得看为谁挡刀,保护谁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二叔,莫要打趣侄儿,孤储君之位不保,何喜之有?”李显一脸愁容。
臣子的权势来源于帝王的信任!帝王的信任来源于朝夕相处间建立的感情!
非才果不容,出守抚惸嫠。
<div class="contentadv"> 诗的大概意思就是我因为是皇帝的侍卫,所以在京城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也没人敢惹我,哪怕没有半点文化,天天吃喝玩闹也不妨碍我前途远大。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今年沈破军才十五岁,
而魏国公嫡长子魏定过已经是个四十二岁的人了,在太子还需要找玩伴的时候,他都已经跟在魏书江身边学习军武知识南征北战了。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为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非信不用,非亲不信!”
“殿下何必忧愁,我等誓死护持殿下的正统之位。”韩越要坚定地说道,宋镇文、楼引翁、韦牧成四人马上正色点头,表示认可韩约要的话。
“孤有你们这些肱骨相助,何其幸也!孤无忧也!”李显一一与他们敬酒。
酒酣宴罢
送走韩约要他们后,李显走在去寝殿的路上,
值守在此的东宫亲卫们,见到李显,立刻躬身下拜,“殿下千秋”
“诸位请起。”
(https://www.biquya.cc/id112957/1668930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