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世子风流李震李星河 > 第245章

至于枪械,自然是要遂发枪。

        遂发枪的工艺并不复杂,早在明朝就有人提出。

        明朝在火器发展和重视上是位列世界前列的,有一个叫赵士贞的撰写《神器谱》的书,里面设计了十几种不同鸟铳。

        毕懋康在《军器图说》中提出“自生火铳”,其实就是遂发枪,可惜明帝国来不及实验这种构想就亡于崇祯治下了,

        遂发枪在之后确实也统治了欧洲接近两个世纪的战场。

        清朝,李星河恨不得吐一口痰给乾隆,开历史倒车就是从他开始。

        败家子一个,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修四库全书,烧了大量珍贵文献。

        其中毕懋康的军事技术珍宝《军器图说》也被乾隆焚毁。

        讽刺的是这书上有一句话“夷虏所最畏惧中国者,火器也”

        最后大清王朝也因这句话而亡了。

        技术的竞争就是逆水行舟,停滞就等于倒退。

        李星河这些天很忙,许多数据需要用规范又保密的方式记录下来,能帮忙的只有秋儿。

        他用汉子,字母,阿拉伯数字组合的方式,这样一来即使被盗,外人肯定也看不懂。

        这些宝贵知识比如石墨耐火材料中石墨和黏土不同比例的不同表现,加热的适宜温度,含硝土壤的具体特征,制硝水析最佳温度等等,这些都是王府工匠们在生产中逐渐发现的。

        李星河买了很多装订的小册子,交给工匠,让他们有新发现就记下来,一旦证实重重有赏,

        用钱买知识,这是天下最划算的买卖,结果反响很好,工匠们热情都很高。

        几天前,他将黑火药配方,手雷的所有制作工序亲自带进宫里交给皇帝,然后去度支司要十万两银子。

        十万两并不能一步到位,因为度支司支出的是库银,加了皇家烙印,需要重新熔铸才能投入市场使用,度支使薛芳告诉他会分批到,一个月能将全部运到王府。

        十万两不是小数目,可皇帝的要求也不小,要求王府每年至少产出手雷五千枚,然后上交兵部,归枢密院调用。

        没办法,军器监势小力薄,还不常设,不可能自己留着。

        随后李星河亲自跟江州大商谈定一笔大生意,下个月将从江州卖进五千斤熟铁,这次可是熟铁,不是铁矿,有了军器监少监的身份,根本不用藏着掖着,他也就不客气了。这是一大笔钱,严毢听了差点骂人,可还是没办法,世子做事向来让他摸不着头脑。

        江州的商人大喜,谈完生意后还送了他几条非常珍贵的虎皮褥子,他送了两个丫头一人一条,然后给诗语也送了一条。

        诗语起先还拒绝,结果李星河采取强硬措施之后就收下了。

        珍宝阁初见成效都是诗语的功劳,她果然很擅长处理交际,很许多达官贵人都说得上话,这种趋势下去,珍宝阁很快就会超过听雨楼,成为王府主要经济来源,支援王府建设。

        毕竟那是奢侈品啊。

        其实王府最初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其它达官贵人家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俸禄和土地,可后来潇王离世之后,因为李星河没有爵位,王府大片肥沃土地被皇家收回,只剩下听雨楼和后山的大片荒地了。

        下午吃过饭,李星河刚准备去后山看看火药生产,季春生就气喘吁吁冲进来,大声道:“世子,打起来了,南边打起来了!”

        ........

        苏半安带着知府亲兵,身后跟着群情激愤的百姓,浩浩荡荡连着好几个山头向鞍峡口进发。

        在他的知府哥哥一番悲天悯人、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民众情绪终于被推向顶端.......

        他不知道身后跟着多少人,因为他已经估计不过来。一边行军还一边有人不断加入进来,几乎苏州全境百姓都知道知府大人将在鞍峡口伏击朝廷大军,从此安苏府将独立成国,不受朝廷欺压。

        因苏州一带地处东南,根据古时地名,他们决定自称徐国后人,取国号为“徐”,苏州知府苏半川自称“徐公”。

        安苏府境内先受叛军之祸,又遭厢军肆虐,朝廷不安抚人心不说,还派遣大军前来,民怨四起,响应云集。

        .......

        正午,苏半安站在鞍峡南岸最高处,远远看去,两岸丛林中到处都是四方汇聚而来的百姓,密密麻麻,山林间都是人的声音,鸟雀野兽都不敢出声。

        不过除了身边的的数千精兵,他根本指挥不过来这么多人。

        两岸来回一趟都需要小半个时辰,好在昨天他和方先生还有徐公商量过此事,也料到这种情况,于是派出军中老兵到四处督战。

        数不清的民众导致战线十分漫长,满山人群两岸一度拉开十几里,还在不断蔓延。

        他只能不断派人传令,让上游的乡勇收缩,因为上游是交战前沿,必须把他的精锐部队调过去,否则上游一败,士气大损不说,朝廷军队也有了喘息机会。

        光这些调动,也用了整整一下午,他才穿过众多百姓,将精锐部队调到上游。

        关于战术,他也尽量简化,再三交代督战老兵,让他们稳住乡勇,以山顶火光为号,一堆火就是放箭,两堆火就冲下山杀敌,没有其它任何命令时不得妄动。

        而鞍峡口那边,他已经派人在江中立起木桩,然后凿沉大船,将出口水道堵住。

        期间斥候不断回报,朝廷大军的位置,随着好几次回报后,他眉头也慢慢舒展开了,因为按照探子估计,朝廷先锋大军船队会在黄昏左右到达鞍峡口。

        苏半安顿时心安许多,看来朝廷先锋军的统帅是个草包。

        黄昏光线不好,将黑不黑之际,比晚上更要命,他们居高临下会变得十分有利。这说明皇帝选的前锋大军主帅毫无防备,让苏半安十分高兴。

        朝廷派这样的为帅,看来可以一战而定了!

        时间慢慢推移,两岸义愤填膺的百姓越聚越多,几乎一眼望去,到处是人,太阳开始逐渐下落,远处的江面依旧平静。

        很快,太阳已经完全落入远处山后,只有霞光还在微微照亮天空,气氛越来越紧张凝重起来,连苏半安也开始心跳加速,紧紧盯着远处水天交接之处。

        不一会儿,黑暗的林间,一个斥候喘着粗气跑过来道,然后跪倒在他旁边的落叶上。

        “大人,来了,大军来了!”

(https://www.biquya.cc/id112273/6839419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