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 第424章 地下城

第424章  地下城

        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在并行任务的执行效率比传统计算机高出指数级。嗯……实际上也是如此。

        位于脑机中心数据机房的量子计算机“艾塔”,目前只有不到五百万个量子运算单元,每个运算单元纠缠的光量子从一开始的8对,到现在最高的30余对——比起实验室的五十余对差得有点多。

        但就这样,艾塔依旧可以轻轻松松地靠着这些光量子运算单元来完成所有交给她的任务。

        坦白说,这其实是让量子计算科学家们大为不解的,因为艾塔对计算任务的分配原理,是她自己思考的结果,纯粹就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无法触及的“量子AI思维”。

        为了弄清楚艾塔这种高效的思维模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计算机和AI界已经成立了一门新的量子思维学科来专门研究她。

        然而,即便艾塔+量子超算有着无与伦比的算力,足以应付目前所有任务,但随着她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多,特别是超距通讯实现之后,基于中心化计算的伊塔系统也越来越普及……

        再加上非洲乃至亚洲已经有国家打算跟着埃塞学习,全面接入艾塔进入安全领域……

        这样一来,中心化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那就是数据带宽不够了。

        举个例子,就仿佛,艾塔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可以光速处理文件的秘书。

        那么制约她工作效率的,就是送文件的速度。

        就是数据传输速度。

        听到老潘说甚至还搞定了一套小型的量子计算系统,用来辅助艾塔……那就相当于,给艾塔这个超级秘书,又配了一个专职的送文件的秘书……

        嗯,这确实很老潘。

        不愧是国内死磕量子计算机的第一人。

        ……

        在办公室没有待多久,三人便去了近在咫尺的地下深井。

        由于搬迁在即,何沫早就在下面进行布置了。

        见到三个大佬齐齐下来,她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领着众人去到主机房。

        唐教授这还是第一次下到这里,他满是感慨地看着广阔无比的地下空间:“这有多少平米啊?打到岩石没?”

        “嗯……如果把所有分机房和通道都算上,大概有三万多平米。”

        “五十亩?”

        “差不多——所以肯定没有打到岩层。”

        “那散热怎么处理的呢?”唐教授感受了一下温度:“这里十二三度吧?好像恒温的。”

        “嗯,这里是地下100米,恒温层,差不多一直保持在十二度左右。”叶铭接过话,他知道老唐想问的应该是热量往什么地方排,顿了顿解释道:“现在一共有三种方案,无论是自然循环,还是液氮,或者是空调制冷,产生的废热都是直接排到土里的……嗯,市政那边也在考虑,看能不能把这些热量利用起来,今后给居民装暖气。”

        “暖气好啊……”唐教授笑了起来,不过马上摇头:“哦,也不行,马上省城的氦3堆就要建好了,到时候一毛八的居民用电,谁还舍不得开空调啊。”

        众人齐齐笑了起来。

        在场的几位都是南方人,深知长江以南地区的冬天……怎么说呢。

        你说冷,当然没有北方温度低——特别是黄河以北那些动不动就到零下多少度的地方。

        但问题就在这里,人家那些动不动零下的地方,农村是有土炕,城里有暖气的。

        开着暖气,到家里那是真暖和。

        但南方……

        这样说吧,开空调当然可以的,但很多时候,不开你也能扛过去,开呢,电费又贼高。

        反正就是,很多人都在纠结中熬过一冬又一冬。

        “我倒是觉得哈,就算居民用电到一毛八,甚至到一毛,他有些人节约习惯了,不开还是不会开。”潘院士笑着道:“反正我是支持装暖气的。”

        说着潘院士感慨道:“装暖气,一方面可以废热利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环保。现在能源问题解决了,下一个大爆发的肯定就是粮食,到时候人口膨胀是肉眼可见的——特别是非洲。叶铭,你说是不是?”

        叶铭含笑点头。

        国内人口会不会重新爆炸,他不清楚,也不敢断言,但技术狂奔的这些年,国内的GDP和各种福利待遇明显也是一路狂奔的——国家已经彻底摆脱了以前的房地产经济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是肉眼可见地提高的。

        幸福指数提高了,再加上星辰大海的期盼,很显而易见地会提高人口出生率。

        但这些,肯定还是比不上非洲。

        就算在过去那么穷的时候,非洲都是世界人口增长的主力呢!

        现在随着国家在非洲战略的全面铺开——现在非洲的投资风口之一就是工业化农场——只要解决了非洲的粮食问题,那么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口绝对还有一波大增长。

        “所以啊,除非今后我们能够找到一个方便抵达的宜居行星,而且技术上还能满足上亿人乃至数十亿人的大迁徙。否则地球,还真是咱们唯一的家园……伱们说是不是?”

        众人齐齐点头。

        “所以,维持地球自然环境还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咱们真要考虑的事实了。”说着潘院士顿了顿:“不是有人提出了今后要建地底城市计划吗?我也觉得,地下城市挺靠谱。地上保留全球耕地红线,地下用来生活,而且还冬暖夏凉,更是节约能源……”

        “嗯,我也觉得靠谱。”叶铭再次含笑点头。

        毋庸置疑,老潘确实NB。

        这些思路,或者说设想,其实不仅仅是“有人提出”这么简单,而是国家正在考虑的方向——叶铭是参与过讨论的。

        但老潘没有,他只是基于一个科学家的素养和嗅觉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唐教授也认同,但他又感慨起来:“地下城市……那工程不知道有多大,而且还要涉及到防水防地层断裂等多方面的考虑。”

        “只要能源不再是桎梏了,机械这些……无非就是个做增量的过程。”叶铭倒是乐观许多,笑着道。

        “嗯,量变引起质变。”潘院士再次点头,随即望向前方:“走,去看看底座怎么样了。”

(https://www.biquya.cc/id112236/1672747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