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339章 陆逊之计

第339章  陆逊之计

        吕蒙向陆逊问计,陆逊实在无言以对。

        虽然没说话,但实际的意思是什么,吕蒙也清楚.现在的局势,对江东来说,不算太好。

        吕蒙对此,只能长叹一口气,再次问道,“若继续强攻江陵,以占据南郡为目标.是否可行?!”

        陆逊一听吕蒙这么说,顿时就明白了,吕蒙这是要改变自己的战略目的了。

        以前吕蒙偷袭荆州的目的,是想要在第一时间攻取南郡,然后北上配合曹操两面夹击关羽,趁乱占据襄阳,为江东北出中原打下一个出口。

        但现在,面对现在的局势,吕蒙现在已经没有了要北上襄樊,跟曹操夹击关羽的打算了。

        只想着占据南郡,蚕食荆南四郡,保住长江防线,给江东争取据江自守的条件。

        如果是这样的话,吕蒙倒是可以不用考虑后续的作战需求,不用保存士卒战力,不惜代价的强攻江陵。

        事实上,陆逊依然不太赞同吕蒙的做法。

        刘备集团的人,上到刘备,下到张溪,难道会看不到南郡对荆州的重要性?!

        又或者他们会那么天真的认为,江东对荆州的欲望,会止步于南郡?!

        毕竟,现在两家已经翻脸了,再让江东占据南郡的话,那就真的是把襄樊夹在曹魏和江东势力的中间,随时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

        所以刘备肯定不会坐视南郡被江东占据的,一定会想办法要夺回南郡,这样两家难免就会在南郡拼个你死我活。

        到了那个时候,曹操大概会乐呵呵的重新收复襄樊,然后坐视孙刘打的两败俱伤后,轻松出兵,占据南郡吧。

        依照陆逊的想法,倒不如现在南下攻克公安,击破徐庶带来的武陵援军,顺势占据武陵。

        只要占据武陵,那么零陵也坚持不了多久,大概率会选择投降。

        到了那个时候,再遣使跟刘备求和,维护孙刘联盟。

        毕竟比起南郡,武陵和零陵的损失,刘备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们已经打下了襄樊,同时南郡还在刘备手里,南郡可比荆南四郡加起来都重要。

        而且即使刘备不同样和谈,双方在长江上开战,江东的胜算也很大。

        没错,陆逊其实是支持朱桓的那一套做法的。

        只是,朱桓更多是为了自家考虑,而陆逊则是从孙权的角度考虑,认为这样做,是现在的局势下,对江东损失最小的答案。

        毕竟要强攻江陵的话,以江陵城的城防设施,江东军即使能占领,也会有不小的损失,而且占领后能不能守得住,也依然是个问题。

        能守住,那还好,江东在江北有了一个重镇作为保障,对保卫江东有着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

        但如果守不住,南郡不管是刘备占领还是曹操占领,对江东来说,等于是凭白损失了士卒战力,结果什么都没有捞着。

        可如果现在选择南下,转道进攻武陵的话,以江东军现在五万的兵力,要横扫荆南两郡,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是陆逊现在的想法,很保守,但也很务实。

        事实上陆逊一直是这样的人。

        历史上陆逊镇守南郡,数次北攻襄阳,都是点到为止,在保证自己没有大损失的前提下,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

        这里面固然有江东改变了战略思路,只想割据江东自守的缘故,但同样的,跟陆逊本人的用兵理念也是分不开的。

        而这点上,吕蒙是更加激进一点,他觉得,如果还有把握的话,博一下,也未尝不可。

        本身吕蒙选择偷袭荆州,也是在搏一把,虽然战前他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用间,还是收买人心,但真要打起来,战况会如何,真不好说。

        也许会向历史上那么顺利,但也有可能跟现在这样进退维谷。

        陆逊明白两个人之间的用兵风格的差异,同时也知道,这时候的江东军,最忌讳出现不同的声音,因此陆逊虽然不同意吕蒙的战略想法,但并不打算说出来。

        相反,陆逊主动在吕蒙的思路上延伸,考虑了一会儿,才说道,“若都督欲强攻江陵,请遣一将,西出宜都。一者,断绝宜都之兵来援,二者,将来据守江陵时,宜都可堵住西川之兵。襄樊北邻曹境,关羽必不敢轻离,若无益州之兵来攻,则南郡安矣。”

        吕蒙听到陆逊这么说,才脸露微笑,对着陆逊说道,“我意亦是如此,只是欲得一良将,前往攻取宜都不知伯言可愿担此重任?!”

        陆逊赶紧拱手抱拳,接令说道,“敢不效命。”

        吕蒙大喜,当即调拨了五千兵马给陆逊,让陆逊稍作准备,西出攻取宜都。

        等到陆逊离开营帐,前去准备后,吕蒙这才微微的松口气。

        陆逊的建言,让吕蒙放心不少。

        吕蒙营中有不少的将领,本来攻取宜都这件事,是轮不到陆逊这个没啥领兵经验的人出马的。

        但吕蒙是真的不放心。

        让这些将军们去进攻宜都,吕蒙真怕他们磨洋工,毕竟在他们看来,什么江陵城,什么南郡,根本不重要。

        有点眼光的人,会要求自己南下进攻武陵和零陵,据长江自守。

        没有眼光的人,就想着直接退兵,反正不要让自己有大规模的损失就好。

        只有陆逊,是顺着自己的思路和战略目的在思考的。

        当然,也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即是陆逊这次代为镇守陆口,负责运粮,他并没有把陆家的私兵给带来,去攻宜都的士卒也是自己派给他使用的,他没有理由因为不想损失过大就磨洋工。

        至于江陵吕蒙决定,等三天后,大批粮草补给到了之后,就开始强攻。

        现在,先打造攻城器械为要。

        那个可恶的偷袭者,烧毁粮仓还不算,把前几天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都给烧毁了七七八八,现在必须重新打造了。

        吕蒙在忙着做攻城的准备,而四百里外的宜城,州泰率领的襄阳援兵已经离开这里,出发前往当阳县。

        州泰其实挺郁闷的。

        作为一个县令,他被张溪征召入伍后,只有在进攻临沮的时候发挥了一下作用,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了。

        在宜城驻守去见,州泰也曾经幻想过,胡修和吕常两人会不会出城来进攻自己。

        毕竟当时襄阳城内有两万多士卒,而自己咋宜城驻守的兵力,只有三千。

        可这俩怂货,一直到关君侯水淹七军,都没有胆子出城一战,更没有胆子往南郡方向跨出一步。

        拜托啊,你们俩手里可是有着两万人那,哪怕分出一半来进攻也可以啊,这点胆子都没有么?!

        说真的,州泰非常鄙视胡修和吕常两人。

        再之后,关君侯进攻襄阳,襄阳投降,州泰就没有继续在宜城驻守的必要了,他被关君侯给叫到了襄阳城里,负责降兵的改编工作。

        好吧,这也是个工作,做好了也一样有功劳州泰知道自己是寒门出身,因此也没有太过计较,有工作做,总比被放在宜城,跟闲置了一样要好的多。

        但这份工作没做多久,关君侯突然让自己把襄樊之战投降的于禁送去南郡安置,然后再让自己从南郡抽调的一万人,带回襄阳。

        送于禁去南郡,就是个跑腿的活,根本不难,随表找个人去做都行。

        但领兵万人回襄阳,对州泰来说,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和挑战。

        州泰还没有带领过一万人的士兵呢。

        这次虽然只是赶路到襄阳,并不是指挥作战,但对自己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别以为带着一万人赶路的事儿容易做,真的,一般没有经验的人根本做不好。

        人一多啊,事情就多,管理起来也麻烦,更别说还得负责这些士卒在行进过程的吃喝拉撒,什么时候安营扎寨,什么时候拔营出发,夜间注意防火怎么办,巡逻岗哨怎么安排,遇到天晴的时候行军多长时间,遇到大雨天的时候应该在哪里安营扎寨,士兵士气低落了该怎么激励,士兵不听指挥瞎行动该怎么处罚,士兵生病了怎么办,遇到水土不服怎么办,军中出现了瘟疫怎么办.等等。

        真别说把事情交给手下去做,你得知道这年头的中低层士卒和小校,几乎百分百的都是文盲,这些人之所以能升为一个小头领,大多是因为作战勇猛,并不是管理有方。

        如果命好遇到一个愿意提点一下的主官,小校可能还能知道一点管人的技巧,但如果没人提点,这些人只会按照自己以前是怎么做的,现在就叫手下去怎么做。

        可一支部队里,每个人的境遇都不同,因此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处理方法也不会相同,伱指望一群底层出身的文盲们能帮你协作好统帅部队,真就是想瞎了心里。

        所以啊扯个题外话,现代人真的要穿越回古代去,光带兵这一项,就可以让很多人直接被淘汰掉。

        当个文官吹吹牛逼混混日子还行,只要领兵,没几个不出乱子的。

        好了,再把话题扯回来,扯回州泰.这一次领兵万人从江陵行军到襄阳,虽然只是跑腿,但州泰觉得,对自己的锻炼还是很大的。

        但就一点不好.这玩意儿虽然也算军事行动,但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论功行赏的行为。

        虽然自己收获了经验,但够不上升职的条件啊。

        现在好了,自己的机会来了。

        关君侯突然又命令州泰,领兵一万人,尽快救援在苦战的江陵城这次不仅仅是行军了,还有救援任务在身。

        正儿八经的大战功劳,就等着州泰去获取了。

(https://www.biquya.cc/id112061/16780503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