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381章 对外

第381章  对外

        诸葛亮跳过了关于如何剥离世家和无地流民关系的话题,还是回到甘蔗种植园的问题上来。

        虽然诸葛亮还是觉得让世家拥有制糖技术是一种风险,但在现在的情况下,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要让蜀中世家心甘情愿的往南中投钱粮,不给他们足够的利益,肯定也是不行的。

        但,还是不能就这么让世家不断的完成原始积累,否则一旦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削弱的话,益州随时会发生动荡的。

        张溪也看出诸葛亮终究还是不放心,担心世家因此坐大,不得不拉着诸葛亮,来到自己的秘密试验场。

        张溪既然想到了要让南中种植甘蔗,获取蔗糖利益,就不可能不对蔗糖的产业做研究的。

        这年头甘蔗,不是后世那种经过专门培育的甘蔗,很多都是野生甘蔗,含糖量其实并不高,只是因为这个时代获取糖的途径有限,所以才会被贵族们追捧。

        张溪曾经尝试榨取蔗糖,但得到的,只是一些灰黑色的糖块,甜度也不大,甚至还有些微微的苦涩味。

        这大概就是后世称之为“灰糖”的东西吧。

        这种制糖技术,张溪打算直接教给来南中垦殖甘蔗园的世家们,因为即使你不教,人家自己摸索一下也就会了。

        无非就是架锅烧热,去除水分,炒制时注意不要让糖浆变焦而已。

        张溪真正要掌控的,是给灰糖脱色,去处杂质,制造出白糖的技术。

        这种技术,相传在唐初时出现,到明朝是成熟,还记载在了黑科技大全《天工开物》里面。

        什么“黄泥淋水法”,“炭化制糖法”,“草木灰制糖法”,张溪上辈子但凡听说过的方法,在这个小实验场里,挨个都进行了试验。

        但效果很一般。

        实话实说,真的做不到后世的工业糖水准,后世的工业糖真的是洁白如雪,但张溪利用现有工具和技术弄出来的白糖,即使是最白的那一批,白色中也带着一点微黄色。

        张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记忆中的工艺技术有问题,或者是自己的试验还不完整.但思路就是这个思路,还可以不断的让工匠们改进和尝试。

        诸葛亮在看过张溪做出来的灰糖和“白糖”,品尝过两者的甜度和口感的区别后,顿时明白了张溪的用意。

        可以把一般熬制灰糖的技法交给世家们,但卖相更好,甜味更好,看着更高端的“白糖”制作工艺,咱们自己留着。

        只要刘备集团始终掌握着白糖制作工艺,世家的灰糖销路,就完全在刘备集团的控制之内。

        如果世家们听话,那刘备集团的白糖就只是一种走更高端路线的奢侈品,产量也会有所控制,不会跟世家们的灰糖去竞争,大家各有各的销路,一起赚钱而已。

        但如果世家们不听话,那么刘备集团的白糖就能成为挤压世家们灰糖销路的利器。

        这中间,诸葛亮仔细的询问了张溪,搞清楚了从灰糖到白糖的转换率,顿时有了信心。

        确实,从灰糖到白糖,会损失掉一部分灰糖的糖水溶液,但这个损失是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的,甚至把白糖的价格定在灰糖的两倍以上,吃亏的都会是世家。

        有了杀手锏在手,诸葛亮倒是不担心世家借此坐大,甚至诸葛亮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计划雏形,如何在必要的时刻,利用白糖的价格优势,来压榨世家,从世家手里抢钱。

        心里有底了的诸葛亮,对张溪的想法再没有什么顾虑了,也赞同了张溪发展南中,把南中地区打造成为甘蔗生产基地的想法。

        但张溪倒是还是其他的想法.

        在南中种植甘蔗,只是吸引益州世家愿意往南中投钱投粮,稳定南中,同时创造收益的手段而已。

        真正要彻底稳定南中,不能只靠这一个途径,还得从外部再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来稳定南中的粮价才行。

        不然那帮世家真要甩锅砸碗的话,南中会因为缺粮,第一个骚乱的。

        因此,张溪盯上了交州的士燮。

        说真的,其实南中并不是种植甘蔗最好的地方,最好的地方是交州西南部但那是士燮的地盘,而士燮又被孙权当成后花园。

        但张溪觉得吧,交州这个地方,士家人简直是在浪费土地和人力。

        士家人占据交州,却基本是只掌控着交州的东北部区域,那里是大片的平原,粮食产量较高,人口也相对集中,在这个时代,掌控这样的区域是一方诸侯必然的选择。

        而交州的西南部呢,山地比较多,不太适合种植水稻,因此士燮根本不重视,他甚至让那些山地被夷人占据后也不管不顾。

        张溪看着心疼啊.那可是大汉的领土,给谁也不能给那些不服王化的蛮夷占据啊,再者说,谁说那地方没有价值的,那些地方可是最好的甘蔗种植区啊。

        所以吧,张溪其实有心,把交州,最少也得是交州南部的那些地方,想办法给它占据了,用来种甘蔗。

        但诸葛亮却想了一会儿,表示不能这么干。

        一者,是因为孙刘双方重新签订了盟约。

        今年年初的时候,诸葛亮亲赴巴丘,跟徐庶一起合作,对付江东的周瑜,张昭,双方在不停的勾心斗角,各种讨价还价后,再次达成了协议——以江夏郡作为赔偿条件,双方重修盟约。

        这个条约是诸葛亮代表刘备去谈的,也是刘备亲自同意的.刘备集团跟江东集团可不一样,刘备可是要脸的人,这种情况下,张溪要打交州的主意,诸葛亮也觉得不是很妥当。

        另一个.留着士燮,才方便搞事情啊。

        虽然武力攻取交州不可取,但用其他的手段打主意,这个倒不是不行。

        诸葛亮可从来不迂腐的,当初孙权借着南中内乱的时候给刘备添堵,难道刘备就不能用同样的手段给你还回去?!

        士燮这个人,虽然表面是臣服了江东孙权,但那是因为士燮实力不行,如果有足够的实力可以自保的话,士燮作为一方诸侯,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不能硬攻士燮的领土,这样只会让士燮彻底倒向孙权但可以利诱啊。

        诸葛亮瞬间想出了一个主意——可以用南中的铜矿和铁矿,换取交州的粮食和甘蔗。

        这个想法,瞬间就说到张溪的心里去了。

        本来张溪给南中寻找的规划出路中,就有寻求外部粮食的想法的,而目标也是士燮。

        没办法,谁让士燮的交州,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呢,那地方产粮啊。

        现在诸葛亮一说交换,张溪顿时来劲了,两个人凑在一起合计起来。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用南中的铜矿,铁矿,跟交州的士燮换稻谷和甘蔗。

        这种事情,哪怕是孙权知道了,大概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一方面士燮在交州还是有一定自主权利的,哪怕是孙权也无法阻止。

        另一方面孙权难道就不缺铜矿和铁矿么?!

        这两样东西,铁矿还好点,江东范围内还有,但铜矿,孙权都缺的快哭了不然也不至于在后来财政崩溃后,发行什么“大泉当千”,那玩意儿可是比刘备的直百钱还狠。

        可问题是,铜铁这两样东西,天下诸侯,谁会给他孙权?!

        所以,如果士燮能有办法从刘备那边弄到铜矿和铁矿,孙权说不定不会反对,还会调集江东的多余粮草,让士燮多换一点呢。

        至于甘蔗么.这是诸葛亮为了引诱士燮种植甘蔗的一种手段。

        一旦蔗糖打开市场,价格又这么贵,士燮不可能意识不到,肯定会在交州南部大量种植甘蔗的。

        毕竟甘蔗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只是对光照和温度要求高,交州西南部不适合种水稻,但适合种甘蔗啊。

        用粮草换取铜铁矿,可能士燮和孙权还会有些顾虑,但这个甘蔗,除了能做灰糖外,一无是处,能换铜铁矿不是更好么?!

        而且士燮作为中间商,都未必会把甘蔗可以换矿石的事儿告诉孙权,自己悄咪咪的换来一批,打造军械钱币,扩充自己的势力不好么?!

        这样的话,士燮和孙权之间的关系,早晚会变的越来越不和睦。

        而以交州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在现在三足鼎立的情况下,想要自立的能力又不够,如果没有野心也就罢了,如果有野心呵呵,那就有好戏看了。

        交州北部的南中地区可都是山路,而且瘴气弥漫,打这边可不容易。

        交州的南部是大海,除非士燮提前知道对面有个相当大的海岛,到那边去发展,否则士燮绝对不会往南看一眼。

        而交州的西部,在这个时代,那就是真正的蛮夷和野人聚居地,士燮可是汉人世家出身,可不会去跟蛮夷共处。

        那么士燮剩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往东部发展,跟孙权翻脸,攻打江东。

        到了那个时候,诸葛亮就可以一边看戏,一边坐观成败,随时寻找介入交州的机会了。

        要不说诸葛亮这个人.他坏啊。

(https://www.biquya.cc/id112061/16780499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