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谁谨慎?!
这个时代,终究是小农经济的时代,刘巴虽然有了一定的经济学概念,但实际操作起来,能用的手段依然还是那些。
再加上刘巴也是第一次操作这种经济战,自己也没有什么把握,所以采用的方式,其实挺简单粗暴的。
前期,刘巴有意识的往关中大量流入五铢钱,用来“走私”收购关中的粮食等物资,而到了这个时候,刘巴又刻意大量输出蜀锦,以蜀锦把蜀中的五铢钱全部换了回来。
这一进一出,刘巴成功的造成了关中地区蜀中五铢钱的缺失,人为制造出了一些物价波动。
市面上的钱少了,而曹魏的五铢钱又不能换来世家大族需要的蜀锦,盐,纸张等物,世家们为了搜刮还散落在民间的蜀中五铢钱,肯定会无所不用其极的。
甚至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世家开始私下对曹魏的五铢钱进行重新熔炼,按照蜀中五铢钱的标准私造五铢钱了。
确实,这是犯法要掉脑袋的事儿,但这就是这年代的世家,很少有他们不敢干的事儿。
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刘巴也知道,这次经济战试验即将进入收尾的阶段,他不来汉中亲自主持,肯定是不放心的。
而刘巴到了汉中,开始主持对关中地区经济战的收网,免不了也要跟诸葛亮一起商议一下。
而诸葛亮呢,又知道张溪这小子鬼点子多,因此也拖着张溪一起参加跟刘巴的商议。
就这样,白天诸葛亮,张溪要跟庞统,法正,黄权一起,商量制定北伐方略,晚上还得跟刘巴一起商议经济战的收网.挺忙叨的。
北伐战略不用问,这本身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大家与其说是在争论,不如说是在翻阅各种情报,互相开阔启发思路,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稳妥的战略。
而经济战,本来张溪以为会比较简单一点.毕竟前期很多事情都让刘巴做完了,现在无非就是收网而已,能有多难?!
可实际上,等到张溪真的参与到诸葛亮和刘巴的讨论中后,张溪才发现.这个经济战,好像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张溪以为的经济战,就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用己方的铸钱优势,疯狂的铸钱收敛关中财富,引发关中通货膨胀但张溪想的,似乎有些太过于简单了。
诸葛亮和刘巴在讨论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了,或者说这两人对经济的问题其实也不是太看重,他们更加看重关中因为经济问题引发的民生,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年头的小农经济,是很脆弱的,一旦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衍生出非常多的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最后汇总起来,就必然影响到民生,政治,军事等方方面面。
别的不说,刘巴就是借着布置经济战的机会,用蜀中五铢钱开路,在关中建立了不小的关系网,而一旦北伐,这些关系网就会立刻变成有用的情报网。
诸葛亮手头上很多的情报,其实都是刘巴通过这个网络给传递过来的。
再加上现在的关中地区,曹魏的主要策略就是以军事为主。
毕竟刘备已经占据了陇山道,关中面临着实质的威胁,如果不以军事为主的话,根本没有可能去阻挡刘备随时可能发动的进攻。
原本关中地区还算地处腹地,前面有雍州和凉州以及秦岭挡着,不用担心战乱。
当时的长安还有钟繇,张既,温恢这样的能吏镇守,可以帮助关中恢复生产,发展民生,而以这些人的眼光,刘巴想要靠走私发动经济战,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但这两年,关中的主将不是曹仁就是曹真,温恢已经病故了,钟繇被曹丕调去了邺城,张既也被曹丕调去主持兖州战备了.你能指望曹仁或者曹真有这个心思和能力来发展民生么?!
也就是刘巴在关中布局的时间太短了,如果再给刘巴一年时间,说不动刘巴都能在关中煽动起一场由关中世家主导的叛乱出来。
但即使如此,诸葛亮已经很满意了。
这年头的人,搞经济战可没有盈利或者亏损的概念,在诸葛亮和刘巴看来,只要能达到政治或者军事目的,那么经济战就算是亏本的,那也是必须要搞的。
更何况刘巴这一进一出的,几乎等于是用蜀锦换来了军粮,就算亏了点,也不至于亏太多。
更别说还有这么多的情报和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这些可都是万金换不回来的。
诸葛亮挺满意的,跟刘巴商量收尾的时候,更多的也是让刘巴注意保护好这些关中的情报网络天知道这次北伐的结果如何,这些情报网,搞不好将来还会有大用的。
故此,诸葛亮对刘巴可以说是赞赏有加,同时也让刘巴留意眉县,武功县等地的各种情报,以及是否有可能策反眉县守将和世家。
当诸葛亮对刘巴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张溪当时就有点傻眼.不是说“诸葛亮一生唯谨慎”的么?!
这话要是庞统来问,那张溪还能理解,毕竟庞统心心念念他那个奇计,最大的问题,就是卡在攻克眉县。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眉县,那庞统的所有计划都得打水漂。
但如果能策反眉县守将和世家的话,那庞统的计划,就只剩下攻克陈仓道一个障碍了。
而陈仓道守将夏侯楙,大概会把这个障碍变得,不再是障碍。
因此吧,要是庞统来问刘巴这话,张溪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可为啥是诸葛亮?!
你这个诸葛鱼头,不是一向反对用奇计的么?!
其实关于能不能策反眉县守将的问题,张溪也早就想问了。
但考虑到诸葛亮在场,这死鱼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谨慎小心,张溪担心自己这么一问,诸葛亮直接严词反对,张溪也不太好不顾忌诸葛亮的面子,因此张溪打算一会儿私下再跟刘巴请教的。
但没想到诸葛亮居然主动询问,这个就有点让张溪不太能理解了。
而让张溪更不能理解的是——诸葛亮还问完刘巴这话后,反而转头微笑的安慰张溪,说什么“元长且稍安勿躁,听子初兄之言再做决断。”
这话怎么听着都觉得别扭——合着你那个意思.是怕我反对?!
其实吧,诸葛亮还真就是这个意思。
张溪这个人,有时候经常会受到一些后世的固有概念影响,其中最大的重灾区,就是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他一生唯谨慎,那是因为他是以一州打九州,根本输不起,故此不得不谨慎。
而且即使如此,历史上的诸葛亮,也不是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用兵,尤其是跟司马懿的卤城之战,诸葛亮的用兵简直神奇。
不仅用兵神出鬼没的让司马懿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获得了“甲首三千”的胜利,后来在退兵的时候,还顺便解决了一个张郃,留下了那个千古名梗“膝盖中了一箭”!
这场仗,诸葛亮可是打的一点都没有所谓“谨慎小心”的作风。
现在的诸葛亮可没有到输不起的地步。
大汉拥有荆,益,雍,凉四州,还可以直接进兵关中,窥视中原有啥输不起的?!
相反,在诸葛亮的心里,张溪才是真正“小心谨慎”的做派。
在诸葛亮看来,张溪这人啥都好,能文能武,鬼点子还多,就是用兵过于谨慎,有时候会导致错失良机。
上次北伐,如果张溪的进兵能果断一点,占据渭河东岸,那么即使最后刘备选择退兵,渭水东岸不得不让出来,但陇山道口的散关也许就能掌握在自家人手里,不至于跟现在这样,一出陇山道就要面临雄关的阻挡。
而这次,制定战略的时候,庞统的计策其实不能说不好,只是风险太大,有点不够稳妥可如果能解决陈仓道和眉县的两个问题,这个战略,却是能一战而定关中的策略。
诸葛亮反对,只是因为庞统的策略不够完备.但诸葛亮是真的以为,以张溪那个谨慎小心的性格,是真心觉得这个战略过于冒险,故此坚决反对的。
所以诸葛亮才会在问完刘巴后,让张溪不要着急,先听听有没有策反的可能性。
如果有,诸葛亮会跟张溪好好谈谈,让张溪不要什么事情都求稳,虽然无大错,但也会错失机会的。
如果没有,那就当诸葛亮没问,继续一起按照原计划制定战略好了。
而刘巴嘛,稍微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剩下的事儿,那就不用问了。
都没等诸葛亮出言劝说张溪,张溪直接叫来随从,让随从赶紧去把黄权,法正,庞统三人都给请来。
北伐的战略计划,又要做修改了!!!
诸葛亮也是微微一愣,然后苦笑了一下,不再言语。
虽然张溪着急了一点,现在可已经是天黑了的,指不定那三人是不是已经睡了算了,张溪既然主动接受了这个战略的可行性,那也省的自己费口舌了。
这也是好事。
(https://www.biquya.cc/id112061/16780487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