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各路安排
连刘备都没有想到,自己仅仅是下了一道诏书,人往汉中那么一戳,结果孙权那边就急不可耐的先动手了。
有些事情呢,就是这样,一旦平衡被打破,哪怕只是一些表面的平衡被打破,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刘备这一下诏讨贼,曹魏的注意力,兵力调配,粮草运输,全都往西侧关中而来,东吴那边一看曹魏开始往西调动粮草和兵力了,直接就动手了。
本来双方就是在战备状态,谁先动手都不奇怪。
但刘备依然看不起孙权——这小子都当了皇帝了,怎么做事还是这么的没有德行?!
还要不要一点脸面了?!啊?!
难道“师出有名”这四个字,孙权就真的一点都不在意的么?!
还是说,东吴的人,上到皇帝,下到名将士卒,除了玩偷袭外,就不会其他的打仗方式了?!
不管怎么说吧,陆逊和周瑜在徐州的两连击,确实牵扯了一部分曹魏的兵力,毕竟东吴打完下邳可就能把触角深入兖州了,这点曹魏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现在真的说不好,曹丕是要先聚兵关中,还是要先东进青徐了。
刘备也赶紧的抓紧时间,准备进兵关中的事情,争取趁着东面孙曹战事没结束前出兵,这样可以让曹军两面不能兼顾。
战略方面,刘备一到汉中就跟四大谋士们商量过了,庞统提出的战略,刘备没有意见。
刘备这个人,也许别的稍微差一点,但就看人这一项,绝对是当世顶尖的存在。
法正和庞统两个人,军略出众,当世少有匹敌之人,就是性格太急,好用奇计,制定战略不太稳妥。
诸葛亮和张溪两人,各项能力都挺出色,为军为政皆可,然性格偏于谨慎,用兵讲究稳扎稳打,从不弄险。
这四个人,用兵风格不同,但若能互补,制定出来的战略,当世基本无人可以抗衡。
因此,经过四个人商议后,庞统提交的战略刘备直接全盘接受了,剩下来的事情,就是调兵遣将,安排各处领兵出征的人选了。
按照庞统的战略构想,褒斜道和陇山道,都是疑兵,但这个疑兵,可不能糊弄事儿。
必须让长安的曹真真的认为,大汉的军队会从这两个地方杀出来。
因此,这两处的领兵之人,也需要好好考虑一下的。
陇山道方向,赵云作为统帅,不管是从军履历还是官职,其实也不差,但其实吧,从威慑力来说,陇山道方向最合适的主帅其实应该是马超。
庞统也曾经提议过用马超为帅,毕竟马超纵横雍凉这么多年,还曾经割据过关中一段时间,曹真一旦听说马超兴兵来犯,肯定会严阵以待的。
但法正,张溪,诸葛亮全都反对了这个提议,坚持使用赵云为帅。
理由其实很简单,三个人都信不过马超。
马超今年才四十多,让他当雍州刺史就已经是非常破格大胆的了,你还让他率领一路人马纵横雍凉.是真的不怕再造一个凉州军阀出来么?!
再一个,马超这个人,性格脾气非常的暴烈,而且一激动很容易上头,尤其要命的是,这人一上头,谁都劝不住就算委屈点赵云担任马超的副手,到了关键时刻,赵云也劝不住马超的。
万一战场上有个变故什么的,导致北伐一路大军溃败,就靠一个赵云,根本收拾不了残局。
这样的话,还不如把马超放在雍州继续防备西北羌胡,让赵云为帅,这样稳妥一点。
不管从政治还是军事角度来讲,赵云为帅的选择更好一点。
起码赵云用兵慎重,纵然不大胜也不会大败,威慑力上也许差一点,但曹真想要阻挡住赵云的稳扎稳打,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庞统也不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既然三个人都反对了,他也没说什么,四个人汇合成统一建议,建议刘备使用赵云为陇山道偏师统帅。
刘备想都没想的就答应了。
赵云嘛,除了二弟关羽外,刘备最放心的人就是赵云了,比对张飞都放心.毕竟咱们的三将军的脾气也不好,刘备对张飞领军,有时候还挺担心的。
至于褒斜道方向,那都不用问,肯定是刘备御驾亲征,不仅刘备,连张飞,黄权,张溪,庞统等人,都要全部出现在褒斜道,给曹真造成一种大汉主力要出褒斜道的假象。
要是人去的少了,曹真免不了要琢磨,还有那个谁谁谁,这个人到底干啥去了?!
现在大汉的军中,名声在外的大将就那么几个。
关羽坐镇荆州,这个是张辽要头疼的事情,曹真不用太担心。
除了关羽外,剩下的大汉名将在曹真眼里也就那么几个人.张飞,马超,赵云,张溪,黄权等等。
这些人全都去向明确的话,那曹真真的不会去担心大汉这次北伐还有其他路线可走,这样才能为兵出陈仓道提供机会。
至于领兵进攻陈仓道的将领,倒是有些争议。
几大名将都不能随意调动,那么就只能从中生代里寻找一个可以担此重任的人了。
候选人其实也不多,就只有吴懿,魏延,寇封三个人而已。
其余类似张翼,马忠,陈式,高翔,王平,冯习,张南,李严等人,不是能力还需要锻炼,就是各有所用,不能轻易调离。
吴懿用兵中规中矩,少出差错,这种突袭任务必须保证主帅时刻有清醒的头脑,临机做出正确的决断。
用吴懿,可以不用担心有大败,但同样的,吴懿用兵中正,需要大胆突破的时候,可能会有所犹豫。
寇封用兵就突出了一个莽字,用兵敢打敢拼,关键时刻他真的敢上,而且往往效果很不错。
用寇封,可以保证突袭的速度和威胁性,但同样的,寇封这人一上头就容易脑袋热,做事不够冷静,一旦遇到那种冷静的守将,很容易被人利用。
至于魏延嘛.说起来很搞笑,最推荐魏延担任这个领军将领的人,居然是张溪。
在张溪看来,大汉的中生代将军里面,魏延是独一档的存在,这种又需要莽,又需要冷静应对的任务,交给魏老匹夫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魏延这个人虽然莽,但并不像寇封那样容易上头。
而且作为寇封的兄长,张溪很清楚寇封的短板在哪里——寇封打仗,就是三板斧:莽一下,停一下,再莽一下。
用完这三板斧要是没用,敌人不上当,那寇封就没辙了。
但魏延这人莽归莽,他到底是有头脑的,也善于自己思考.子午谷之谋虽然扯淡了一点,但人家至少独立思考了,看着也像那么回事儿。
因此,虽然跟魏延不合,但国事当先,张溪还真没有跟魏延较劲的意思,果断的提出让魏延担当重任。
只是这个人选吧,诸葛亮有些犹豫。
诸葛亮倒不是不相信魏延的能力,诸葛亮是担心魏延会不会半途不按套路出牌,因此坏了整个北伐的战略。
毕竟魏延是真的会自己思考的人,当初那个子午谷奇谋让诸葛亮印象太深了诸葛亮是真的怕魏延又突发奇想,中途改变战略,从而影响整个战略部署。
其实领兵攻取陈仓道,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张溪,其次合适的人选就是张飞。
但这两人都没法动,这俩要是不出现在褒斜道口,曹真就得犯嘀咕。
这么一想的话,中生代的将军们,能担当这个重任的人,也就只有魏延了。
思前想后很久,诸葛亮最终没有在魏延的任用上设置阻碍,任由张溪推荐,最后交给刘备定夺。
刘备还能怎么选,肯定是选魏延呗。
吴懿虽然稳妥,但魄力不够,寇封虽然莽,但没人辅助肯定不行而且刘备实在有点不放心上庸郡的孟达,也有点不敢把寇封从上庸郡调走。
那就魏延呗。
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出身,一直是刘备刻意培养的嫡系自己人,忠心肯定不是问题,这些年经过一番磨砺也是成长了不少,现在缺的就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已。
不管从能力还是亲近关系,刘备都想要培养魏延.刘备知道自己老了,也知道关羽和张飞都老了,也是时候趁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为下一代铺点道路了。
因此,刘备立刻派出使者,秘密召魏延回汉中,委以重任。
只要等魏延回到汉中,那就可以让各路军马出发,西出关中,进军长安。
而在刘备等到魏延回关中的这段时间荆州方向,关羽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北伐。
在襄阳誓师后,关羽带领十几员将领并五万荆州军,再次北出樊城,进犯新野。
曹魏新野守将,曹纯之子曹演领兵主动后撤,撤到邓县汇合张辽。
关羽重新占据新野,以新野为前进基地,再次向宛城发起进攻。
(https://www.biquya.cc/id112061/16780486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