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802章 援兵

第802章  援兵

        大汉北军统帅吴懿,奉诸葛亮调令,自秦州入散关,正在全力往槐里县方向进军。

        但进军速度上,吴懿已经连续被诸葛亮催促了两次了。

        吴懿也想加快行军速度,但他真的做不到啊。

        真不是吴懿无能,而是关中的局势变化太快了。

        吴懿从秦州整军出发的时候,得到的军令是秘密调遣入关,做好第三次北伐的相关准备。

        因此,吴懿在进入散关后,是直接渡过渭河,打算从左冯翊地区秘密进入长安的。

        可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吴懿就接到了诸葛亮的第一封催促信。

        从诸葛亮的来信中吴懿得知,魏军突然大举进攻关中,雍州刺史张溪已经领兵前往左冯翊阻拦魏军主力,而右扶风地区兵力严重不足,诸葛亮生怕右扶风有失,赶紧下令给吴懿,让他往右扶风地区移动,做好接应右扶风的准备。

        那个时候,郭淮还没有突破右扶风的堡垒群,因此诸葛亮在信中的语气也不是特别着急,只是让吴懿掉转进军方向,做好支援右扶风的准备而已。

        这只是一个以防万一的军令而已。

        可谁知道,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关中形势突变,先是右扶风的郭淮突然率领两万骑兵杀出,一举突破了堡垒群的防守,深入右扶风内地,被柳隐艰难的挡在了槐里县。

        接着就是张溪识破曹真诡计,但撤退时间不足,被困在重泉,据城死守。

        幸好诸葛亮出于谨慎起见,提前做了安排,一方面让赵云的凉州军团提前入关,另一方面,又给吴懿写了一封催促信,让他尽快行军渡过渭河,支援槐里,保障长安侧翼安全的同时,最好能选择机会,重创右扶风魏军。

        这次的信件里,诸葛亮不仅给出了右扶风魏军的详细情报,同时语气也变得比较严厉,近乎是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吴懿必须尽快领兵支援到槐里。

        这个命令,可把吴懿给坑苦了。

        早知道自己的最终目的地是槐里县的话,吴懿当初就不会在刚过散关的时候就率军渡过渭水,走左冯翊郡这条路线了,而是选择顺着右扶风郡直接东进眉县不就好了?!

        现在好了,吴懿在左冯翊,去长安倒是方便,但是去槐里不仅是兜了一个大圈,还隔着一个渭河呢。

        如今这个时代,要想渡河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必须选择合适的渡口,有足够的船只,这样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渡河的任务。

        可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渡河的。

        摆在吴懿面前的,其实有两条路。

        一个,是继续往东进军,先抵达长安,利用长安附近的几座渭桥过河,然后在转头往东南方向走,去支援槐里。

        可如果这么做的话,中间的路程可就太长了.等吴懿领军到了槐里,十有八九槐里都已经失守了。

        另一个,就是在左冯翊就近寻找一个合适的渡口,搜罗附近的船只,先渡过一部分士卒去,然后带着这一部分士卒去支援槐里,后面的大军继续渡河,从后跟上。

        这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但也有一个缺点.兵力过少的话,纵然能支援到槐里,但对魏军的反攻,恐怕也会有心无力。

        然而,吴懿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其实吧,也没啥好选择的了,诸葛亮的第二封信里,已经说的很明确了。

        支援槐里,拱卫长安侧翼,就是目前吴懿的第一要务。

        至于能不能对右扶风的魏军发动反攻,诸葛亮只是提了一句,前提条件还是“择机”.吴懿其实根本不需要多想。

        稍微做了一下衡量后,吴懿决定,选第二种方案,在渭河上找一个合适的渡口,搜罗船只,先把一万北军渡过渭河去,然后自己率领这一万人,前往支援槐里。

        剩下的两万北军,则在冯习,张南二将的率领下,陆续渡河,最后在槐里重新完成集结。

        吴懿为了抢时间支援槐里,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断但依然耽误了几天的时间。

        没别的,船只可不好找。

        如今的右扶风,已经是战区了,虽然魏军被暂时挡在了槐里县以东,但谁能保证魏军不会继续长驱直入,一直攻到散关,占据整个右扶风呢。

        因此,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商人和船只还愿意在右扶风地区逗留的,而仅靠那些沿岸渔民的渔船,要渡过一万人去,确实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这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这个吴懿也没办法。

        其实吧,真要说起来,其实关中地区也不是没有水军.大汉在这里,有一支水军,是黄权这些年在关中好不容易才搭建起来的。

        但问题是,最近这些年,关中到处都是要花钱的地方,张溪手里的那些财政拨款全都用来改善民生了,对黄权组建水军的事儿确实也不太上心。

        因此,黄权倒腾了好几年,只勉强造出了二十余艘战船,总共不到两千人的水军规模。

        而更要命的是,黄权选择训练水军的地方,是位于左冯翊的泾河.跟渭河完全不搭边。

        所以啊,吴懿也没办法,他要渡过渭河,只能是通过搜罗渔船渡河。

        而当吴懿率领的北军渡河渡过八千人左右的时候,吴懿又接到了一个让他不安的消息——派出去的侦骑回报,说是渭河对岸不远处,发现魏军侦骑。

        也就是说,吴懿刚刚领兵渡河,还没有正式往槐里进军呢,就已经被魏军给掌握了行踪。

        这就逼得吴懿必须抢时间,不能等到自己预估的一万人全部渡河完毕,他只能立刻率领这已经渡河完毕的八千人集结整装,立刻向槐里进发。

        至于剩下的北军士卒,只能交托给张南,冯习二将,让他们领兵随后跟上了。

        吴懿在抢时间出发救援槐里,而郭淮这个时候,也接到了侦骑斥候送回的情报。

        槐里县东北方向的渭河沿岸,确实发现了蜀贼大军的踪迹,而这个渡口方向距离槐里县,不过七八十里的距离。

        这个距离,急行军,大概就是两天左右的时间,就能抵达槐里城。

        那么郭淮有没有把握,在两天的时间内,攻破槐里呢?!

        也许可以,也许不能。

        如今的槐里城,经过七八天的猛攻,外围城墙基本已经破损,城头的床弩已经全部击毁,城门也已经撞的差不多了,蜀贼已经在城门内树立起了刀车防御,城内守军也从五千人下降到了三千人左右了。

        这样的城池,也许明天一攻就破,也许还能再坚持个两三天.都有可能。

        可站在郭淮的角度讲,他就算有把握在第二天一早攻破槐里,他也必须考虑,在面对敌军援军到来时,自己能不能守住槐里。

        就槐里城目前已经被几乎摧毁殆尽的守城设施,两天的时间,根本不足以修复多少城防,也没办法打造足够的守城器械就算郭淮手里还有一万士卒和五千骑兵,但这跟和敌人野战有什么区别?!

        所以,郭淮首先想到的,就是叫回秦朗的骑兵,在敌军没有彻底包围自己之前,撤出右扶风,退守武关,先保证武关不失。

        但是呢.郭淮仔细查看了斥候侦骑的报告,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蜀贼北军虽然在渭河南岸集结,但兵力似乎并不多,撑死了不超过一万人。

        就一万人?!

        如果只有一万人的话其实野战也没什么大不了啊哈。

        别忘了,郭淮手里可是有五千骑兵的。

        就凭这五千骑兵,就足够在平原开阔地带对抗一万步卒了,更别说郭淮手里还有一万多魏军步卒呢。

        好像,也不是一定打不过哈。

        反倒是选择后撤的话,不仅如今右扶风的大好局势会被彻底葬送,就连自己的名声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啊。

        被敌人区区一万步卒吓退,这要传出去,他郭淮以后还怎么有脸继续领兵了?!

        所以嘛,郭淮思虑再三,觉得也不是不可以,在槐里县打一次围点打援,吞掉这来援的万人蜀贼。

        不过嘛,郭淮作为名将,他自然有他的道理。

        为防情报有误,导致战场形势判断出现错误,郭淮再次派出了斥候和侦骑,一定要沿途盯紧这支来援槐里的蜀贼部队,搞清楚他们的具体人数,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后援。

        郭淮吃够了上次关中之战时情报判断失误的亏了,在这方面,郭淮可不想再吃第二次亏。

        而这次,郭淮终于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准确情报。

        蜀贼来援的部队,确实不到一万人,甚至可能只有七千到八千人。

        但是,蜀贼在渭河沿岸,依然在不停的用渔船载兵渡河,后续援军有多少,斥候们不敢太过靠近,所以并不能得出准确的数字。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兵力不在万人以下。

        这下,郭淮有点犹豫了还要不要继续围点打援了?!

(https://www.biquya.cc/id112061/16780457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