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905章 同行

第905章  同行

        建兴六年二月,关羽葬于成都南郊惠陵之侧,陪葬惠陵。

        这是属于臣子的最高礼节,同时也是在刘备生前就已经确定好的,三兄弟死后也要葬在一起.不仅关羽,将来张飞亡故后,也是在陪葬惠陵,一左一右继续护持昭烈皇帝。

        建兴六年三月,春耕以后,天子诏书传到雍州长安,改雍州刺史张溪为荆州牧,前将军,即刻赴任荆州。

        北伐过后,天子曾经一通封赏,比如王平就升为安汉将军,关平升任左将军,寇封升为后将军.可惜,张溪还是前将军。

        没办法啊,这是早就决定好的事情。

        因为北伐前期的指挥问题,导致左冯翊和右扶风失守,张溪是要承担责任的。

        本来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张溪是要降职为左将军,代行前将军,雍州刺史事,但刘禅在这件事情上意外的坚持,只是功过相抵,不升不降而已。

        诸葛亮很意外,但随后,他接到了刘禅的密信,就再也没有再提这个事儿。

        其实站在刘禅的立场上来考虑这个事情,倒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刘禅要坚持这么做。

        第一,刘禅要施恩于将士们,尤其是在外领军的将领们。

        刘禅不是马上皇帝,北伐的时候他也只是坐镇后方,存在感不强,他必须要通过战后的封赏来提高自己的威望。

        第二,在刘禅看来,这次北伐虽然不算大成功,但好歹也不算失败,至少攻下了南阳郡,有了进攻中原的通道。

        如果因此苛责关中作战的将士,却奖励荆州作战的士卒,好像有点不公平。

        第三,刘禅也需要给张溪施恩。

        不同于二叔,三叔,相父,赵叔父这些自己的亲近的人,也不同于庞侍中,法尚书这些自己经常接触的人张溪自从刘禅有印象开始,就一直是在外征战或者镇守,基本不在成都。

        说白了,刘禅对张溪并不了解,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亲密。

        而以如今张溪在大汉的地位和人脉,刘禅一直是想加以笼络,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再一个,总不能让新任的荆州镇守,带着被贬之后的待遇,起荆州赴任吧传出去不好听啊,别人还以为荆州是什么发配的地方呢。

        基于以上的考虑,刘禅对诸葛亮的疏奏内容,做出了一些改动。

        而诸葛亮对此的评价是天子仁义而聪慧,乃英主之才也。

        嘛,反正诸葛亮是不会说刘禅任何坏话的,再加上这次刘禅确实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虽然这些理由有些不太站得住脚,但天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主意,难道自己还要反对不成?!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吧。

        建兴六年四月,张溪收拾行装,交接好雍州公务,留下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继续呆在长安,自己则带着长子张正,一起踏上了去荆州赴任的道路。

        顺带一提,同路的,还有一个老头子,王朗。

        王朗是打算从武关入南阳,最后转道洛阳.回家去的。

        是的,王朗最终没有答应大汉天子的挽留,也没有出任大汉司徒之位都七十几岁的人了,犯不上为了这点名利而晚节不保。

        王朗在被诸葛亮送到成都面见刘禅后,刘禅心领神会的对王朗多加恩遇,摆出一副招待当世大儒的样子出来,好不热情。

        但王朗也不是善茬啊,大家都知道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所以王朗在成都呆了几个月,确实是以讲学为主,顺带收割了一波蜀中世家的人望。

        一说起在大汉仕官的事儿,王朗直接打哈哈的糊弄了过去。

        最后,大战结束,局势已定,王朗还是找机会向大汉天子请求,让他重回故里。

        没办法啊,家人都在洛阳,他不可能孤零零一个人老死于成都吧。

        刘禅不是心狠手辣的主,在问过诸葛亮的意见后,把王朗留过了新年后,还是亲自赠送马匹车架,送王朗回洛阳去。

        反正大汉这边是一直对王朗以礼相待的,而王朗这一趟成都之行,大汉也给世人展示了一个礼敬贤人的态度王朗真心要走的话,与其强留,不如展现一下气度,放人回去。

        接下来,压力就来到了曹魏这一边.当然,这是后话。

        总之呢,因为王朗要回洛阳去,张溪又正好要去荆州赴任,所以诸葛亮就安排王朗跟张溪一起走,省的王朗万一在路上出个什么意外,那大汉就有嘴也说不清了。

        带着王朗走呢,张溪倒是没啥意见的.虽然在两军阵前嘴炮了一顿,但双方毕竟都没有翻脸,关系也说得过去。

        而且吧,这一路上,王朗似乎还挺喜欢小正儿的,没事儿就逗小正儿玩,要么就是考教小正儿的学问虽然王朗这个人的为人不好评价,但他的学问确实是当世顶尖的,张溪一看有这好事儿,所以也就没拦着了。

        然后吧,事情就出现了变故了。

        某个在武关休整的早晨,王朗突然的拜访了张溪,非常正经的说道,“老夫有一孙女,年岁十四,与令郎颇为相配.”

        之后老头子叽叽喳喳的说了很多话,但张溪已经听不下去了。

        啥意思?!

        老头子要给自己的儿子提亲?!

        不是,教导学问归教导学问啊,怎么还要赔上自己的儿子.呃,好像也不对啊,我这边的是儿子,老头子那边的才是女孩吧?!

        好像是我家儿子占便宜诶?!!

        可再仔细一想,事情也不对啊这老头子,能有这么好心的?!

        而且这年月,虽然说有权势的人可以娶妾,但正妻是只有一个,妻妾之间的地位差距极大的这老头子肯定不会是送孙女给人当妾的吧。

        如果是当正妻的话,那这事儿就需要认真的考虑一下了。

        张溪也不是二十年前刚穿越时候的小白了,正妻的含义已经了解的非常深刻了.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妻的权利和地位,真不比后世的女人低。

        真的,有些女人不用羡慕什么民国,电视上也不用没事儿就清穿真穿过去你才会发现,还是咱们大汉的女人地位高。

        大汉的女人,真不用依附男人生活,在某种特殊的时候,男人不顶用,大汉的女人一样能撑起一个家来。

        上到皇室,下到黎民,例子比比皆是虽然很多情况都是被逼无奈,但女人真的可以在内宅当家做主,男人都无权干涉。

        当然,仅限正妻,妾的地位就不知道要低到哪里去了。

        所以,正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选对一个好妻子,在这个时代也是相当重要的事情。

        王朗的孙女,从社会地位和政治资源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王朗是当世公认的大儒,而张溪家呢,虽然张溪本人名动天下,但终究是寒门出身。

        如果自张溪开始,颍川张氏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每辈都有人才出现,那么延续个三五代之后,颍川张氏也会成为世家大族但如今,终究是缺点底蕴的意思。

        但如果张溪能跟王朗联姻,跟东海王氏结成亲属关系,虽然不至于一朝跃为世家豪门,但也能省掉不少的发展时间。

        从情理上看,张溪是没有理由拒绝这种送上门来的好处的。

        但.张溪始终是觉得,这老头这个提亲,没那么单纯的。

        而对于张溪的怀疑,王朗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直接摊牌了。

        “大汉攻下宛城,司隶中原岌岌可危这天下大势,老夫是越来越看不清了!”王朗一边叹气,一边这么说道,“老夫总得为王氏的将来,思虑一二吧?!”

        意思很明确,同时也是这时代世家的普遍思维老头子现在觉得大魏未必真的能一统天下了,那么王氏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可张溪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是自己呢?!

        “其一,老夫确实很喜欢小正儿如果不是这份私心,老夫都有心收小正儿为关门弟子了。”王朗一边笑着看小正儿在玩耍,一边跟张溪说道。

        这点嘛,张溪是认可的老头子虽然心思复杂,满肚子歪主意,但跟小正儿的相处模式还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

        “其二.以你张元长之能,将来不管谁家夺得了天下,必然会善待与你。孙女嫁作张氏妇,也算是我这个当爷爷的,为她谋划的出路。”

        说到这里的时候,王朗终于是严肃了一点。

        “其三.老夫年迈体弱,又遭此难,此番回大魏,亦无脸再担任任何官职。犬子虽有名望,可保衣食无忧,但仕途恐怕会受到老夫所累,若无他人相提携,恐终身无望矣老夫可不想那混小子落到一个要卖女求荣的地步,倒不如先给孙女定下婚事,断了他的念想,以全王氏之名。”

        嗯.老头子这么说,张溪就完全明白了。

        就这样,当张溪和王朗在宛城分别的时候,小正儿多了一名叫王元姬的未婚妻。

        嘛,张溪只能希望自家的这位未来儿媳妇,并不会拿飞镖当扇子用吧

(https://www.biquya.cc/id112061/16728459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