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 第820章 你TM感动了我(致敬超神学院)

第820章  你TM感动了我(——致敬超神学院)

冯劫也是低着头,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就要出意外了。

果然,年轻的皇帝听到这话,顿感一股逆气窜上来,很快就被气得胃疼起来。

但是面对这些个大臣,他还不能表现出来自己动气了。

否则就是他输了。

吵架的目的不在于说明道理,在于能否先让对方生气。

谁先生气,或者谁先信心不足,气势不够,谁就输了。

打仗拼着一口气,辩论拼着一口气,朝堂上君臣博弈,也是那一口气。

知道这些个臣子一听说要让他们交钱,一个个原形毕露,动了坏心思,所以他们故意说这么不要脸的话,目的就是为了气皇帝。

君臣之间的矛盾,早在继位之初就频频有爆发的苗头,虽然二世极尽能力周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断地分解他们的力量,打压他们的势力。

所有的结果都对扶苏有利,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结果都对臣子们不利。

大秦帝国是从老秦国的躯体上蜕变长成的蝴蝶,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制度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展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取代了贵族政治的同时,君臣从过去的利益同盟、血缘亲戚关系转化为了不同家族之间的利益合作关系。

这个关系并不稳固,过去的君臣是平起平坐的,现在的君臣是上下级关系,又或者说,臣子是君王的打手,是君王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手段。

国家以掌权者的意志为方向,而民众则是车轮。方向错了,车轮就带不动。

所以中央集权制度下,君王不得不去最大程度的保障民生。

秦始皇这个创造了中国两千年历史的男人,他的高瞻远瞩在两千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是这个时期,君臣之间的矛盾,皇帝和丞相之间的矛盾开始越来越放大化。

因为中央集权制下,官僚们因为和皇帝本身的利益已经不一致了。

臣子是皇帝雇佣的打手,皇帝随时都可以解雇臣子,君臣已经从同盟变成了雇佣。

相当于从集体资本公司变成了个人有限公司。

作为公司员工,要么造反,要么被解雇……

在秦始皇执政时期,和臣子的矛盾就已经很大了。但是秦始皇可以用他的手段镇压住臣子。

培养权奸,对皇帝本人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他的私权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试问还有哪个大臣敢和他作对。

到了秦二世执政时期就不行了,为了保住秦国,让秦国革除旧弊,就要打破贵族和庶民的阶层壁垒,老贵族和秦国的新官僚【相对而言是新官僚,实际上秦国的官僚队伍年代久远】作为既得利益者,面对秦二世如此损上益下的行为,那自然是不满的。

而秦二世本人培养私权,又被自己提拔起来的骨干力量打压。

矛盾和冲突本来就随时会爆发。

宗正已然是被逼的不要老脸了,他打算破罐子破摔得了,这一年折腾地,他们也受够了。

新皇帝一上台,就是给他们断财路,现在还要他们把财吐出去,看得出来,皇帝已经疯了。

宗正和一班大臣们们齐齐望着秦二世,他们平日里都装作诚恳乖巧的样子,但是很明显那是装出来的。

真正的臣子大概都是像蒙恬萧何这样的臣子,见到他喜怒哀乐都会自然的流露。张苍虽然是臣子,但是他不属于正常臣子之列。

扶苏平日里就看出来了,这些个臣子都是表面上装作对自己很恭顺,所以今天他们忽然间倒戈相向,和自己对着干,一个个齐齐怒目圆睁,仿佛自己抢了他们的钱一般,扶苏并不意外。

但是这说的话,实在是气人啊。

这不是把自己当傻子吗?

秦二世强行忍住,微笑着望着宗正和几个附和他的大臣。

在袖管下的手则被捏得骨节凸起,手背上的青筋也冒了出来。

皇帝笑眯眯地说,“宗正家里的情况,朕一贯知道。想当初,朕还是个孩童时,去过宗正府上看过,那景色,朕毕生难忘啊。”

“朕见过的,宗正天天见;朕知道的,宗正也知道。”

宗正黑着脸,“陛下既然都知道,那何必为难老臣呢?我与陛下,那是一室之宗亲啊。”

其他臣子们也纷纷跟着点头。

郑国身上冒了更多的汗,他感觉自己的脸皮还没有厚到那个程度,这个官以后还是不做了。

王绾也是汗颜。

他们完全可以少交一点,怎么能直接给皇帝哭穷呢。

这……简直是不要脸。

尉缭就不用说了,那是捏紧了拳头又松开,松开又捏紧。

大家都黑着脸,只有皇帝强作笑颜。

这时候,蒙恬站出来说,“微臣愿意交出一百万钱来,以解帝国此时急需。”

蒙恬认为,他是大将军,而且是他向皇帝申请军费,这件理应他来带头做。

至于其他大臣交不交,那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可是一刹那,其他大臣们都愤怒地望着蒙恬,像是狼群看到了从眼皮子底下逃跑的肥羊,吃不到嘴里所以一个个恨得咬牙切齿的。

又仿佛是看到了同类之中的叛徒如何当众出卖他们,一个个恨不得把蒙恬分而食之。

那些不打算交钱的臣子们,一个个气呼呼的,憋了一肚子气。

不过蒙恬站出来后,皇帝气消了大半。

有人给他撑场子就好。

扶苏和颜悦色地望着蒙恬。

郑国不住地冒汗,但是他不敢用袖子去擦拭,只能硬生生忍着汗水在自己脊背上生出然后滚落,然后打湿自己的后背衣襟。

瘙痒难耐,可是他只能忍着,比起皮肤上,还有内心深处对于未来的担忧。内外双重煎熬……

萧何也冒了不少汗。

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如果是刘季面对这种场合或许就不一样了。

在皇帝因为自己的提议遭到了大臣的攻讦后,他竟然哆哆嗦嗦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感到作为一个臣子很失职。

他很想站出来叱骂这个宗正,但是他没有那个胆量,而且他搜索枯肠,也没找出来什么骂人的句子。

一整个章台殿的人,在蒙恬没有第一个站出来之前,所有人都好像被关在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直到蒙恬开口说话,这才使得整个屋子被打开了一扇窗。
一时间,光明全部通过这扇窗户进入了室内。

那些坐在阴影里的人,望着这束光,一个个被闪的睁不开眼。

萧何望着蒙恬,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前面说过,萧何这个人和其他沛县吏人不一样,他对秦国很抵触,这抵触完全是出于自己与大秦帝国在政治理想上的矛盾。

但是在进入咸阳城许多年后,他发现自己对秦国有着诸多的误解,同样的,秦国人也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可恶,那么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择手段。

走了很远的路,见了很多的人,萧何意识到,其实人都是一样的,每个地方也都是差不多的。大概是因为每个地方住的都是相同本性的人。

秦国人也和楚国人一样,厌恶那些撒谎精,厌恶那些贪官污吏,他们也厌恶战争,他们之中也有很热爱和平的人,秦国人的女人,也有很温柔的,也有很坚定的捍卫自己贞洁的。

而楚国的人之中,也不乏那些贪婪无度,好色敛财的混账官员,地方乡邑的乡长里长不受法律约束,做事就是没有秦国官吏这样注重条理性。

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消化,萧何这才慢慢地对秦国放下芥蒂,慢慢地放下那些个人立场上的家国仇恨,慢慢地开始对秦国有好感,对天下有了兼济的愿望。

在过去,萧何是完全不敢想象自己可以去治理天下的。

没办法萧何是个务实的人,他在沛县的时候很喜欢刘季是因为刘季不守规矩不受束缚,有着他永远学不到的自信和豪迈;但是他讨厌刘季就是因为他特别喜欢爱说大话,总说什么以后他发达了如何如何的话,还说什么他以后要是做个将军如何如何……

萧何对此总是嗤之以鼻。

而且刘季蔑视权贵这一点,萧何是又喜又怕。

不过,环境塑造人啊。

把萧何养在大秦的朝堂上,给萧何大秦廷尉的位置,过不了多久,他就变成了一头慈爱的母牛,随时随地的想着给大秦帝国的子民们提供乳汁,让他们能够生活得幸福快乐。

看到蒙恬站起身,作为提议者的萧何,也顿时信心倍增,备受鼓舞。

说实话,萧何过去在大秦其实是有些自卑的。

他正儿八经的异国他乡布衣之身啊。

他没有刘季那样的蔑视权贵的勇气,对待同僚总是有一种敬畏感,总觉得自己低别人一等。

而且他不太懂政治,只会蒙头干事。

之前在秦始皇和秦二世之间的政治交锋之中,他没有及时表态或者做点大动作,导致很多臣子对他心有厌恶。

这就使得萧何在朝堂上就是个透明人一样,基本上不怎么说话。

他不说话,也不会有人附和他。

地位卑下的臣子往往只能去见风使舵,地位高的臣子那都是背后各有世家,实力强大,无惧风雨。

他几乎没有得到过什么臣子鼎力支持自己的意见。

何况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萧何慢慢地还是在秦二世的扶持和同侪们正气激烈下站起来了,他开始像个真正的廷尉了。

萧何复道,“臣愿意交出所有积蓄来。”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抵御胡人的进攻,还有防范蛮夷,此为军政大事,是国家最大的事。”

“萧何全力支持。”

此话落地,大殿之中,传出一阵轻微的呷声。

皇帝望着萧何,心情复杂。

即便萧何站起来了,但是和他理想的肱股之臣还是差太远了。

没办法,不说他们没有经历八年楚汉之争的磨砺,而且扶苏是大秦帝国还没建立就把他们带来咸阳城的,这就导致他们的能力很弱,非常弱。

但是,不错了已经。

说实话,扶苏其实有些被萧何感动了。

虽然一直都知道他是这么一个人,但是当了解他性格深处的弱点,明白他其实是一个面对权势富贵也会露怯,面对高门大户也会自卑的人后,看到他今天这样公然站出来,扶苏的内心深处还是感到热腾腾的。

至少萧何向他证明了,他没有白去一趟沛县。那次沛县之行,说实话,什么刘季吕雉夏侯婴,都是附赠品。

只有萧何是最重要的,但是这么多年来,夏侯婴都能发光发热一把,只有萧何处在一个不该待的位置上。

要不是委任萧何为廷尉是秦始皇下的命令,扶苏不知道萧何还能不能在只有自己的前提下,仍旧坐到这个位置上来。

大家都望着萧何,有佩服,有惊讶,有厌恶,有怀疑,有嫉妒,也有怨恨。

只有秦二世用慈祥平和的目光望着萧何,仿佛他是一只刚刚才破壳而出的小鸟,秦二世的眼里充满了对萧何未来的担忧,也许还有对帝国未来的担忧。

因为他很清楚,决定帝国未来的不是什么高远的理想,也不是什么宏阔的规章制度设计,更加不是什么优越的生产力基础,而是自己眼前这些大臣身上,看他们的选择,看他们的进步。

如果说萧何成长不起来,秦国就蜕变不成扶苏想要的秦国,更不要说打造出那个理想的伊甸园。

这并不夸张,因为放眼整个朝野,也找不出第二个萧何来。

冯去疾和王绾均是心头一颤。

尉缭满怀敬佩的望着萧何,对于萧何,他一直觉得这个年轻人能够担当大事,现在看来,确实不假。

至少他做到了在一个恰当的时代,表露出自己高洁的品格。

冯去疾整理了一下衣袖,他想要站出来说话,作为本朝第一世家当家人,而且作为皇后的父亲,皇帝的岳父,大秦帝国的丞相,他冯去疾本来应该第一个站出来的,竟然被这两个人抢先了。

只是在冯去疾整理衣服的时候,王绾先他一步说,“老臣出二十万钱。这些钱皆为老臣此前受太上皇赏赐河湖田宅之资,除了家人留用之资财,其余家资,臣皆愿意变卖,以资助陛下完成此次大事。”

王绾这个人,对在场的这些上卿,那可是都有知遇之恩啊。

谈什么政治,都是人情世故。

左边丞相冯去疾是他以前的下属,身后的郑国本来要被杀了,是他和其他臣子联合起来劝说皇帝把他留着,给他做了思想工作,把他留下来最后给了一个上卿的官职,这才修好了郑国渠。

老宗正死去后,也是王绾推举了如今这位宗正。

大家对老丞相王绾,那可都是有感情的。

看着老丞相卖始皇帝的赏赐筹集军费,这些臣子们脸上的怒相慢慢地先后一一消失了。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11342/1653300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