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的突击部队冲锋伊始,罗塘日军没有立即发现冲上来的突击部队,界首高地的激烈战斗和头顶上的炮火,分去了他们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在罗塘和界首两处叠加起来的,震耳欲聋的炮击声中,让罗塘高地日军受损最大的,还是山野炮的炮击,大多数日军,都在忙着避弹躲炮,隐蔽在各自的工事之中。
一些坚守关键工事和火力点的日军,则咬着牙冒险,在交通壕中向预定的工事和驻守地点机动,日军军曹和军官的口令在
七五山野炮轰击罗塘高地,还有界首高地那一侧重炮开火的声音,几乎抵消了在高地下方突击部队的喊杀声,而隐蔽在底部的几个日军观察哨,也在第一轮的火力准备中被干掉,突击部队的七五山野炮火力准备,因为组织有序,对日军的杀伤和威慑,比起之前第五军炮群组织稍差的一百五十毫米重炮轰击差不了多少。
“嗖—轰”
“嗖”
山野炮弹破空而来的声音,刺激着高地上每一名日军的耳膜,这轮炮击让守备的日军非常难受,无论是猛烈程度还是炮击方式,都是如此。
两颗七十五毫米的三八野炮弹和两颗博福斯炮弹几乎同时落在高地上,这四颗炮弹的落点,刚好是在罗塘日军守军前沿的一个轻机枪火力点旁,四颗炮弹爆炸产生的弹片将工事的隐蔽物和植被炸飞。
简易的工事和那些圆木构筑的暗堡不一样,战壕和堆积起来的沙袋挡不住四颗炮弹的同时爆炸,沙袋被炮弹的冲击波炸裂,山炮弹和野炮弹的弹片互相交错叠加,土木工事之中,惨叫声传来,守在后面的两名日军全部被炸死,一整个轻机枪小组报销在了炮弹下,十一年式轻机枪被炸成废铁。
日军士兵的两顶九零式钢盔碎片打在轻机枪上,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十一年式轻机枪的主射手和副射手,在中国制造的七五野炮榴弹的轰击下四分五裂,留下了一地的血肉……
远处的界首高地,现在还算是战场上的焦点,但这罗塘高地的日军,也愈发的难受了起来,守备在罗塘高地上的是日军第四十二联队步兵第二大队的第四中队与两个重机枪小队,昆仑关守备队的步兵主力,正是第四十二联队的第二大队,昆仑关守备队的其他炮兵,工兵全都是围绕这这个步兵大队而作战。
这个一千人的步兵大队,承担起了昆仑关附近要点的守备任务,其中部署在罗塘高地上的,就是第二大队的第四中队。
在罗塘高地上担负坚守任务的日军,一个步兵中队加两个重机枪小队,总计二百四十多人的兵力,就是现在罗塘高地日军的全部实力,本来在高地的反斜面和侧后还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和六门迫击炮。几乎一个迫击炮中队的兵力,可自打被张炜炸了炮,迫击炮中队和步兵小队的残余日军,就被迫撤回了关后收缩整补。
这一点,日军先折了一招,张炜的突袭让罗塘日军守军未战,便先损失了炮火支援,一个迫击炮中队的缺失,这是高地守备日军很严重的火力缺口,罗塘的反斜面和侧后阵地上,除了十几个零星的日军步兵外,再没有任何日军的战斗力量,没了迫击炮火力,罗塘日军的命运,这一次大部分都要靠他们自己一枪一弹的去争
日军昆仑关守备队的基干是一个步兵大队,要同时守备好几个高地,所以基本上都是以中队为单位,加强轻重火力,分别坚守,互相支援,松本总三郎这个人的指挥水平很不错,调度有方,到张炜发起攻击为止,各处都是以这种分散守备的方式在抗击攻击。
罗塘几天以来,主高地正面一直是这个第四中队和两个重机枪小队在守阵地,击退了二百师第五九八团的不断攻击,二百四十多人的部队,看起来不多,可是依高地而守,又有空中支援和不断加固的工事,其防守力对于五九八团官兵来说是很强的。
罗塘高地之上,挨着炮轰守备的日军着实有些苦不堪言,守在罗塘该地掩护突击部队的四门博福斯山炮和四门三八式野炮的猛烈射击,第一轮火力准备期间就给守备的日军造成了二十余人的伤亡,二十多人中大多数是被弹片打死的散兵和观察哨,也有像被几颗炮弹一锅端的轻机枪组。
这一次突击部队依靠火力准备给日军造成的二十余人伤亡看似小,可这是在日军有掩体和土木工事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很不容易,突击部队和炮兵协商改进后的炮击,确实是十分凌厉,高地上的很多日军都被打的抬不起头来。
战壕和工事中的一部分日军,承受着炮击,又想到了被突袭的反斜面阵地,都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
“杀!”
冲上高地的突击部队,以步兵打头,在高地上分散开,向上冲击,教导大队第一中队和第三中队,突击部队中的步兵主力,在最前面,直冲向高地正面,在一三中队后是工兵排和重机枪排,迫击炮排,工兵排旁,十二名战防炮兵,七八人用牵引绳拖拽着三七战防炮,另外几人则扛着战防炮弹,战防炮班在工兵排的屏护下,拉着火炮往高地上冲。
总之,是步兵顶在最前面,操作支援火器的部队尽量靠后减少伤亡,战防炮班放在了最后,由工兵排来屏护掩护,张炜把战防炮班丢在最后,除了考虑到战防炮目标太大,容易挨打之外,还打算把这个战防炮机动使用
冲在第一线的一三中队为了避免密集的冲击队形,在攻击之中不断的散开。
士兵们踩着松软的泥土,感受着散发着热气的土地,攻击而去,在一三中队步兵前方不远处,就是七五山野炮弹的落弹处,一三中队打头冲锋的都是老兵,一三中队参加过兰封战役,徐州会战和不多的参加过南京战役的老兵打头阵,在第一排控制着前进速度,带着步兵紧跟着炮火前进,没有打过这种“跟着炮火跑”战术的一三中队士兵,亦步亦趋,沉稳的随着老兵前进。
这就是为了让炮火能较长时间的压制日军,掩护,护送步兵前进更多的距离,炮弹爆炸产生的气流,在突击部队的队伍中冲击着官兵们的身躯。
(https://www.biquya.cc/id111068/42617680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