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92章 来自斯大林的正式命令

  经过了一天多的狂奔,杨明志终于在九月二十八日早抵达了叶卡捷琳堡,时隔一年半,他又站在了这里。

  战争改变了太多,这座城市也发生了巨变。

  瞧瞧热闹的火车站吧,充分证明了城市的巨大战略价值,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

  他未被许可离开火车站进入城市逛逛,而且军列也只会在城市最大的车站逗留区区三个小时。时间非常短暂,杨明志不得不打消短暂旅游的念想。

  城市究竟如何了?他就站在月台上晃荡一阵子,抽一会儿烟,又钻回温暖的车厢里。

  说实话,待在户外绝对不是个好选择。

  空气中弥漫着焦糊气息,那绝对燃煤不充分弥漫的气味。杨明志依稀记得,上次来这座城市,空气可是相对澄澈的。一年半后,一切变了样,至于原因杨明志稍稍想想便能明白——他们在疯狂制造武器。

  叶卡捷琳堡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城市建设在乌拉尔山的东麓,是乌拉尔地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亦是连接东西部的极度重要的铁路枢纽。

  无论是沙俄时期还是当前,叶卡捷琳堡是那样的重要,甚至于末代沙皇也是死在城里的伊巴特叶夫宫里。

  如今一百余万人口成就了庞大的城市,百万人口级别的城市对于苏联是庞然大物,就是和平时间,全苏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只手可数!

  大量的优质焦煤、铁矿石运到城里,甚至于一些美国援助的特种工业原料也运到此地加工。矿石变成各种合金,最后变得各类武器。

  诸如冲锋枪的生产,新西伯利亚方面的产能才刚刚开始提速,而叶卡捷琳堡,波波沙冲锋枪的产能已经突破了一天两千支!

  甚至于城市里的两个工厂,专职承担官方版本RPG的生产,并不停的加以改进。

  又有相当多的反坦克炮、野战炮,也从城里的兵工厂拉出,直接坐着军列奔赴前线。

  杨明志是没有更多时间参观这一庞大的火车站,当他的军列抵达时,有五辆货运列车正陆续卸下生产原料,另有两辆军列正被装载货物。那是一些令人兴奋的货物,每个板车装载两门57毫米反坦克炮,三辆串联的火车头将一口气拉动五十节板车。

  一百门反坦克炮,能够装备两个反坦克炮兵团了。

  没有错,苏联就是组建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团。实战证明,57毫米的反坦克炮对德军疯狂增加正面装甲厚度的改良型四号坦克,一千五百米的距离,只要打得准,其侧面装甲还是可以被击穿。

  至于立下赫赫战功的RPG系列武器,随着德军增加了坦克装甲厚度,全面安装栅栏网后,攻击的效能已经减弱不少。不过,它们仍是一百米距离内的优秀反坦克武器。

  那些专职生产RPG的工厂职工们,他们一直闷头工作,压根就不知道武器的最初设计者就在九月二十八日登陆城市。

  杨明志亦是对叶卡捷琳堡的军事工业产能缺乏认知,也不可能和这里的官员们打听一些事情。

  “您感觉如何?果然还是我们的车厢暖和。”费留多夫问道。

  “寒冷无所谓,就是空气有些污浊。”

  “好吧,空气确实不好闻。我知晓的非常有限……”说着,费留多夫望着窗户,“整个城市变成巨型兵工厂,她的产能比新西伯利亚更为强大。”

  “这一点我倒是感受出来,产能怎么样可从燃煤使用量衡量,煤烧的多,空气中多是煤粉。”

  “啊,您真的什么都懂。”费留多夫附和说。

  “我懂得也是有限,相比而言,我们的多布洛夫知晓的就更少了。”说罢,杨明志有意拍拍年轻的多布洛夫的肩膀。

  此刻的多布洛夫表现得有些腼腆,他的二十年生涯基本用在学习上,学习就是为了建设苏维埃祖国,如今,自己认为保卫国家的特殊战士,这份自豪与责任感不言而喻。

  但是即将进入这辈子从没到过的东欧,对未知世界的担忧感又浮上心头。再说,跟着局长回到列车,刚上车厢就和顶着蓝帽子的费留多夫彼此对视。

  “是内务部的家伙,我真是不想和他们有交集……”话憋在心里,多布洛夫啥都不想说,这种沉默反而让性情活跃的费留多夫多加注意。

  “将军同志,看起来您的部下精神状态不太好。”

  “这是肯定的!”杨明志无奈的摇摇头,“军列跑得快,中途几乎没有停留,闷在车厢里时间太长,人怎能不头晕呢?”

  说着,他左顾右看一番:“咦?卡斯特留拉呢?他刚刚下去抽烟,怎么还没回来。”

  “是和那些人接触去了。”

  “那些人?哎呀!”直到这时候,杨明志才意识到自己把要事忽略了。“我还以为他们会派人在车站等候,把领袖的新命令送上车。他们没有来接应,我一度以为领袖也没有下达新命令。”

  “不!命令是存在的!”费留多夫耸耸肩,“您都看到了,这座车站可比新西伯利亚车站繁忙十多倍!现在可能有三千人在车站工作,管理如此多的人、货物的装车卸下,官员们哪有时间搞什么接应仪式。”

  费留多夫解释一番,其意思非常明白,所谓一切要为效率服务。繁文缛节的仪式就不需要了,卡斯特留拉去火车站负责人的办公室,和那里的驻叶卡捷琳堡的内务部人员完成任务交接,带着文件夹归来,这一任务就结束了。

  “好吧,我就等着,我迫不及待的向知晓领袖的新命令。但愿,卡斯特留拉能在军列发车前抵达。”

  费留多夫笑了笑:“您多虑了。他不回来,列车怎能发车呢?我们将持续占有现在的铁道,直到完成在这座城市的全部任务。”

  杨明志没有更多的想法,也就翘着二郎腿,品着加糖红茶平静等候。

  又有一列军列满载货物疾驰而过,向着东方奔去。不一会儿,停泊许久的一列军列也发车了。

  “看来,他们把反坦克炮装载完毕了。”杨明志随口一说。

  “应该是的,这里的铁路工人总是充满效率。”叹言一番,费留多夫也有些烦躁:“这个卡斯特留拉,办事怎么如此磨蹭?”

  “再等等吧,你说过的,他不回来我们也跑不掉。”

  等待的时间并未漫长,泊车的三个小时期限也未超越。

  卡斯特留拉和两位士兵两手空空而去,归来时则夹着一份黑牛皮公文包。

  他一上车就嚷嚷起来:“将军同志,领袖的新命令下达了。”

  “哦?在哪里?”兴奋之余,杨明志已经没工夫喝茶。

  “在文件夹里。哦真是抱歉,刚刚我们内务部交接公务时,我先行审阅了一下文件,确保它是完全合法的。为此,我耽搁了一些时间。”

  “原来是这样。”听到这儿,杨明志就有些不高兴了,合着内务部连斯大林的命令也要审查一番?

  对!他们就这种本事,至少在1942年,他们这么做并不违法。所以等到赫鲁晓夫掌权,内务部的一号头目贝利亚被彻底铲除,改组而成的新机构克格勃,它的权力虽空前提升,对于领袖,已经被规定必须无条件服从。

    呵,如果斯大林是个皇帝,他们内务部的定位就是一群厂公厂卫,审查皇帝的诏书,这是僭越,这是找死!

  可是斯大林不是皇帝,他本人是列宁去世后,各方势力推举出来的“提线木偶”。

  然而谁又能想到,他从未被他人控制,反倒是血腥铲除反对者,如今的联盟内只有他的盟友和拥趸。

  卡斯特留拉本人没什么好遮掩的,他率直地打开公文包,将一份印刷文件递交杨明志手中。

  “将军同志,您仔细看看吧。”

  “好!”

  悠哉无聊荡然无存,杨明志坐在木椅逐个单词阅览这份斯大林亲自签署的文件。

  话说斯大林的字迹有其特点,根据那份字据,杨明志基本掌握了斯大林的签名文书。

  此文件确实是斯大林签了名,而且还盖上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公章,从而赋予它最高的法律效益。

  文件的内容是令杨明志惊讶的。

  “这个斯大林急不可耐了?合着我刚到莫斯科,第一时间就得给我瞥到克里姆林宫去!哎呦,莫非我们还要共进晚餐?我的脸可真大……”

  “啊?!这是什么情况,我还住在克里姆林宫里?太恶心了,只怕我还得被贝利亚监听。不过我可能没什么选择了。”

  “咦?这些后续的安排说的真含糊,和一些专家会面,商讨枪械的事宜?乌斯季诺夫,果然有这个乌斯季诺夫!”

  话在内里嘟囔了许多,至此杨明志不禁感叹,整整九月份,自己的繁忙难以用语言形容。

  从战火纷飞的白俄罗斯到莫斯科,再从莫斯科跑到西伯利亚腹地,而今又跑回莫斯科。

  空间距离极度惊人,几乎每一天都是繁忙的!一个月时间简直如半年,工作强度、舟车劳顿之苦,还有生活的压力,疲惫感,绝不亚于自己在六月底八月初指挥的那场几乎耗尽沼泽地军民鲜血的战役。

  即便是疲惫也必须忍受,斯大林的文件上特别提到了乌斯季诺夫的名字。

  这个名字已经被很多人说了无数遍,新西伯利亚方面,尤其是市长乌莫夫毫不吝啬对其的褒奖至此,火车之上,费留多夫和卡斯特留拉也说了一大堆。

  “啊,两个传奇年轻人的相遇,这就是你希望的吗?斯大林同志?”

  杨明志定了定神,轻轻把文件当在车厢墙壁的木桌。

  他看着卡斯特留拉:“看起来,领袖的命令文件的非常快速的从莫斯科送抵叶卡捷琳堡?”

  “是的将军!我的一些卢比扬卡总部的同事,负责了这份文件的押运工作。他们乘坐飞机昨日就抵达了,就等候着我们的到来。”

  杨明志满意的点点头:“很好,这说明领袖非常重视我,非常重视我们这辆军列。看来,我们可要好好聊聊接下来的事,毕竟是去见联盟的领袖,我和多布洛夫,必须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以及最佳的着装。必须体现我军人的铮铮铁骨,还有多布洛夫年轻科学工作者的斯文与锐气。”

  “是的。”卡斯特留拉简练的回答:“我想,内务部将以最快速度走一遍形式,二十九日夜,您定当睡在克里姆林宫的卧室中。”

  “既然是领袖的意愿,我当然是支持的。其实如果我可以选择,我宁愿住在分给我的那套别墅里。据我所知,那个别墅似乎还属于我,虽然它在轰炸中受损了。”

  这件事,两位卢比扬卡人员不得而知。

  杨明志耸耸肩:“看来这件事,我必须现在将多布洛夫从包厢里揪出来。”

  “您最好如此。”费留多夫的脸上流露出异样的微笑:“真是一位幸运的年轻人,如果他的确有才,我想领袖会重用他。”

  “那就是他的荣幸。首先,他必须证明自己的才能,至少得获得我的满意。”

  “那么他令您满意吗?”费留多夫继续问。

  “是的!不过……”杨明志稍稍犹豫了一下,“他有能力成为研究学者,而这种人往往不善于言辞,我就是非常担心,他见到了斯大林同志,会紧张得说不出话。”

  “这个我能够理解,他有意回避我的眼神,看来是畏惧我?仅仅因为我是内务部的工作人员?年轻的多布洛夫需要一番来自于卢比扬卡的教育啊。”

  教育?他们能搞出什么教育?他们完全就是维护苏联权威的暴力机构。

  杨明志不抱怨什么,其实费留多夫的话也对,如果多布洛夫不再紧张于见到“蓝帽子”的人,那么见到斯大林以及其他高级人员,畏惧之心怕是也会减弱许多。

  这不,正是出于对权威与权力的畏惧,年轻的多布洛夫只想暂且待在包厢闭门不出,即便他也想知道接下来的事。

  杨明志可不有得这个年轻人,硬生生将其拽了出来,就是再发抖,今天也必须和内务部的家伙们好好说说话。

(https://www.biquya.cc/id110903/50909461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