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再造未来 > 第二四六节 科学家

  在杜立言面前,杜立鼎提到了石墨烯,这不是他一时信口开河,而是他真的准备拿出来的科技成果。

  石墨烯是什么?对于二十年后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就算是对科技一点兴趣都没有的人,也往往会在各种宣传和广告之中,听说过石墨烯的名字,至少知道这东西可以用来制作电池。但是有趣的时候,虽然这个东西的名声在十年之后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在2002年这个时候,它是否真的存在都还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这个在二十年后似乎应用极为广泛的东西,其实是2004年才真正步入人类的视野的。而它真正可以量化制取,更是09年以后的事情。只不过因为它的意义确实很大,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来风暴,甚至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这种东西的研究本来只是物理学范畴的东西。物理学家们想要验证自然界是否真的存在单层结构的碳元素,因此在不停的做着实验。诚如杜立鼎所说的,人们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做出来了这种东西,验证了这个猜想的正确性。

  而石墨烯自从真正被发现那天起,就属于商业了:这种东西虽然原本是科学家们做实验用的,但是它出现之后,人们很快就发现,石墨烯的力学,电学,光学特性全都令人惊叹的强大。它可以在很多领域都发挥出极为了不起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改变材料学的现有格局。

  于是乎,石墨烯自从出现之后,在材料学领域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09年,石墨烯的化学制取法被人类研究出来之后,它在材料学之中的地位更是独领风骚。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材料学领域在那段时间主要做的就是几项工作: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石墨烯,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光伏,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研究如何用石墨烯制造光伏——研究光伏的人多是因为它赚钱,研究石墨烯的人多,是因为它在材料学领域是革命性的发现,直接引领了一个时代。

  用石墨烯造电池,造光伏,造各种各样的产品,在石墨烯出现之后,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而用它刷论文的更是数不胜数,用它炒概念的也有一大堆股票。虽然这东西的量产化始终都没有解决之道,也没有什么实际产品,但是却一直有人坚信,它的未来不可限量。

  而让人觉得颇为有趣的是,这样了不起的石墨烯,第一次被发现的过程却不是什么多年苦心研究,先进的仪器和科技工作产生的结晶。它第一次被人发现的过程,就是如同杜立鼎所说的这样具有戏剧性。

  自从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打磨法制取超薄的石墨就一直是主流。每年都有人花费大量的资金去打磨石墨,研究更好的打磨机器,以求能够制取石墨烯。可是04年的时候,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在一次制取的时候,突发奇想想到了胶带上沾下来的石墨也许更薄,可以制作出来单层石墨烯。

  他进行了一下尝试,结果就是十五分钟过去之后,单层结构的石墨烯第一次出现在了人类面前。而随着一系列的验证实验完成之后,他也知道自己捡到了宝贝。

  而这个奇异的发现来得太过突然,甚至出现之后很久都没人敢信。加上安德烈·海姆曾经因为‘悬浮青蛙’的实验,得过搞笑诺贝尔奖,名声稍微有些另类。因此他把自己的论文拿去发表的时候,甚至被《自然》杂志认为他说的是梦话,直接给他退稿了。

  而这些事情也成了石墨烯的传奇经历。

  这样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议:自然科学发展到了现在的阶段,绝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都是需要极为精密的实验和大量的仪器才能够完成的。那种科学发展早期阶段,靠着一个人,一个突发奇想就解决的科学问题,似乎已经不能够对科学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了。科学家们越来越专精一门,越来越需要合作才能共赢,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可这件事情跳出来正常规律。

  像是这样靠着突发奇想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在现代更多的时候已经是民科的专利——然而安德烈·海姆就是用这种方式,解决了问题。

  一个胶带,十五分钟时间,解决了困扰人类二十五年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科学界竟然还会发生,科学竟然还是可以靠着最简单的才智来解决,也只能说科学真是有着让人沉迷的魅力。

  靠着极小的投入,却有着极为了不起的发现,这正是石墨烯的特点。对于杜立鼎来说,不得不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想要在材料学方面做出来一些事情,引起国家的重视,那么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合适?

  正如杜立鼎所说的,这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课题,而且还是一个很容易就可以拿到诺贝尔奖的课题,这个东西如果被中国人制造出来,绝对是会让国家很有面子的。而且它还可能会让中国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获得的时间大大提前。

  归根到底,诺贝尔奖是一个应用科学的奖项,它的颁发一向都是比较青睐于那些应用性比较强的科研成果——正是因为如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鼎鼎大名也拿不到诺贝尔奖,可是光电效应就可以拿到。一种科研成果如果能够立即产生轰动效应,那么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也会更大一些。比起来那些动不动就要拖延十几年,二十年才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的科研课题,石墨烯只要出现了,那引起的就是十足十的轰动效应,拿奖自然也会非常快。

  在杜立鼎记忆之中,短短七年时间,安德烈·海姆就拿到了诺贝尔奖。而且考虑到09年搞出来石墨烯的化学制备法,10年石墨烯就拿到了奖项,杜立鼎估计,要是自己早几年把化学制备法抛出去,也许它拿到诺贝尔奖还会更快一些:这样划时代的发明,根本用不着等待20年。

  而杜立鼎很喜欢它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这个东西制备也好,后期的验证也好,都很适合中国现在的条件。

  石墨烯的制备条件比较简单,就算是条件简陋一些也无所谓——毕竟只要有胶带就万事大吉。可是制取出来之后,验证它的各种物理特性是不可能一个人随随便便就完成的,验证这些用到的设备依然还是需要大量的仪器,反复的实验,这些仪器的投入也得200万美元左右——但是好在,这些仪器并不是什么特别少见的东西,燕大就有这些设备。

  再怎么说,燕大也是全国顶级的大学,倒也不至于太过寒酸。虽然中国的科研条件不行,但是水木和燕大终究是top2的级别,很多该有的实验室还是都有的,科研条件不是别的学校可以比拟的。石墨烯研究出来之后,想要在燕大做实验也很简单:这些实验必不可少,不然的话也就真的成民科了。

  这件事情,只要燕大的一些协助就可以完成。而这对于杜立鼎来说太容易了。他现在还是燕大的学生,想要在学校做实验本来也不为过。而且他还给了燕大大量的捐款,和燕大关系很好,这更是使得一切不会遇到什么阻力。而且这个课题说不定会让燕大产生诺贝尔奖得主,这更是进一步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而石墨烯的制备,也还有着第三个好处,就是杜立鼎把它拿出来的时候,也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杜立鼎很想要搞出来点大动静,可是自己有金手指的事情,他不想暴露——而石墨烯的制备,正好可以满足这两点。

  机械法制备石墨烯,说白了就是拿胶带粘——整个制备过程并没有太多的难点,就是一个思维上的转变。像是用胶带粘石墨这种事情,并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杜立鼎硬说自己是灵光一现,突然想到的,也没有人能够怀疑,这是一个讨巧的事情,抄袭起来最方便。

  至于后面的验证虽然麻烦一点,但是那可以交给专业人士去做,燕大的器材就完全够用,燕大的师生也可以完成接下来的研究——这个实验和论文,在燕大就可以完成,这是最好的情况。

  成本低,效果大,而且还拿奖快,杜立鼎不选择石墨烯绝对有问题——虽然对他来说,其实碳纤维什么的也不是不能制造,而且也能够引起国家更多的关注,但是相比之下,石墨烯还是太合适了。

  更别提这件事情做完之后,也有其他的好处:首先,他也算是对郭红兵有个交代——有了石墨烯,充电电池的发展自然也会加速很多。其次,石墨烯在电子产业里也有很多的应用。

  而最重要的是,自己做成了这件事情,也能够如自己所说的一样,狠狠的刺激一下国家。

  正如杜立鼎所说的,此时的中国还是比较缺乏自信心的。经济和国力不算太强的情况下,在一些能够挣到面子的事情上,也愿意做出来更大力度的投入。在没人注意到时,材料学这一方面也许不会有人特别在意,但是一旦有了了不起的成果,那么自然就有人会愿意投资进来了。

  一个诺贝尔奖,会刺激国家更重视这个方面的。

  当然,也许国家投入进来的资金不会全都被用在正路上,甚至杜立鼎认为会有很大一笔都被贪污,挪用什么的。但是就算如此,被用在正路上的钱也总比森兰这一个公司投资的多。

  做这种事情,总归还是国家投资比较好:这不是单独一个公司可以做成的事情。不管是材料学的发展,还是石墨烯这种东西的应用都涵盖的范围太广了,不是一个小公司可以办到的。

  森兰最多也就是开启一下时代的大门,真正的未来,还是掌握在国家手里的。

  

(https://www.biquya.cc/id110823/4304397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