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七十一章 高考榜上提名时

  1978年元旦之后的一天上午,源平村的大喇叭里,突然响起了范岩平激动的声音:“参加高考的同志们注意了……参加高考的同志们注意了!



  下面请念到名字的同志,立即到大队部领取你们的体检通知:

  周海洋、李跃进、沈艳红、郭明义、刘伟强、许科民、范建业、黄金木、程一心、王娜……”

  大队部的广播里传来的消息,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让源平村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激动了!沸腾了!

  不管有没有念到名字的,所有报名参加高考的人,顿时眼睛一亮。

  全都放下手里的活儿,向着大队部狂奔而去。

  1977年的高考,采取的是自愿报名、先填报志愿、后考文化课的模式。

  高考结束后,各个高校将对考生的高考成绩以及填报的志愿进行审核。

  一旦通过审核,便会通知考生们到指定的地方进行体检。

  也就是说,只要接到体检通知的考生,就等于他的文化课水平已经达到了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

  只要体检合格而且政审合格的话,那就等于考上了大学。



  正常来说,只要身体没有重大残疾,个人表现方面没有重大问题的话,在接到体检通知的这一刻,基本上就能算是一个准大学生了。

  范岩平原以为,像源平村这样的小山村,能考上七个八个就已经是极限了。

  但是,当他接到公社通知的时候,不仅愣住了!而且彻底傻眼了!

  他顿时发现,这么多年来,自己似乎小瞧了这个村子。

  ……

  一时间,高考结果的出炉,在整个源平村引起了热议。

  有的人为拿到体检通知书的社员和知青感到高兴。

  也有些人为没有收到通知书的知青们感到惋惜和担忧。

  当然了,也少不了各别说风凉话的人。

  但无论如何,村子里一下子有了这么多的准大学生,大伙儿的心情还是非常高兴,甚至是激动的!



  要知道,过去十年间,尽管每年县里都有推荐上工农兵大学的名额,但源平大队一个都没有分到。

  即便放眼整个天源公社,十年期间也就分到两个指标。

  其中一个给了前天源公社革委会主任的儿子,另一个则是给了南桐大队一个生产队长的儿子。

  就因为村子里出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生,南桐大队的社员们,每次说起来都是满脸的骄傲。

  说话的声调,都要比其他村的人高出三个分贝不止。

  现在,源平大队村子里一下子出了将近二十个准大学生,听说只要身体没问题并且能过政审的话,他们就能去城里上大学了。

  这些人大学毕业后,不但不用干农活儿,而且国家还包分配。

  每个月还有工资和生活补贴,想想就让村里人羡慕的流口水。

  在替那些准大学生们高兴的同时,村里的社员们只要一说起这事儿,顿时都觉得自己的脸上有光了!

  相比于那些单纯看热闹的人,村里有些人则是打起了这些准大学生的主意。



  凡是家里有未成家适龄男女的,纷纷去找村里的媒婆,让媒婆去源平知青点给家里的孩子寻摸一个合适的对象。

  要是能入了那些准大学生的法眼,倒贴钱、倒贴嫁妆都无所谓。

  实在不行,那些没有拿到体检通知书的落榜生,也没关系。

  大家都不傻,随着高考的恢复,这些知青的身份已经彻底不同了。

  加上这些人本来就有文化基础,即便是这次没有榜上无名,下次高考可能就会考上了。

  一旦自家姑爷或者是儿媳妇儿考中了,那全家都要跟着沾光。

  一时间,村里的知青们再一次变的奇货可居了!

  知青点顷刻间门庭若市,门槛都快被磨平了。

  ……

  一星期之后,源平大队知青周海洋等十一人,回乡青年范建业、黄金木等八人,先后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除了周海洋每天还泡在竹器厂里,大多数领到录取通知书的知青,都没心思上工干活了。

  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似乎随时准备结束自己的插队生活似的。

  尽管新生报到的时间大多数都在春节后,但大伙儿都想提前离开,先回家看看父母,然后再去学校。

  一时间,整个源平村是人心浮动!

  让范岩平没想到的是,源平大队在这次永峰县的高考中,是全县高考录取人数最多的生产大队,这可把他给乐的嘴都合不拢,几天几夜没合眼。

  所以,对于考上大学想要提前离开的知青,他也不拦着,能配合的尽量配合,全都给开证明放人离开。

  根据规定,任何知青不管是什么原因要离开插队的地方,都必须在生产队以及公社开具证明。

  以此说明你是正常结束插队生活,而不是受不了苦逃回了城里。

  这对于知青今后继续升学以及安排工作都非常重要。

  相比于那些即将离开的知青不同,村里那些考上大学的青年社员家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几乎每家每户都要庆祝一番。虽然没条件摆流水席,但总的摆几桌,邀请亲朋好友吃一顿。

  ……

  接下来,在永峰县的刘岩、范丽莉、裴晓虹、谭媛媛、袁姗姗、李小明和林俊平等人,也先后收到体检通知和大学录取通知书。

  如果把这几位离开源平的知青算在内,源平大队是江宁省此次高考录取人数最多的生产大队。

  为此,天源公社郭书记和林主任,也连续好几个晚上兴奋的睡不着觉。

  更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刘岩和范丽莉,居然双双获得江宁省1977年的高考文科状元,被燕京大学经济系录取。

  而裴晓虹,获得江宁省1977年高考理科状元,被秦华大学物理系录取。

  没想到的是,平时语文很不好的周海洋,居然获得江宁省高考文科第二名,被秦华大学政治系录取。

  1977年,华国570万的考生,最终27.3万人被录取,录取率4.8%。

  而永峰县的高考录取人数就达到了54人,录取率达到11%。



  1977年的高考,不仅成了许多家庭出身有问题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历史的转折和民族的觉醒,也为每个处在无望中的人带来了曙光。

  从此,也给了国家和民族振兴,带来了生的希望。

  ……

  此时此刻,重生到今世十八个月的刘岩,站在县委大楼办公室的窗前。

  望着县委大院里下班的人流,和那些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兴高采烈的人们,心想:

  人的一生,有时候正是由于一次偶然因素,而导致了命运改变。从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经历、历练和收获。

  每个人虽然出身和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同。但在那段日子里,都学会了如何面对生命中的每一道坎坷、艰辛、风雨,学会了摆正自己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和永不放弃地追求……

  这些都应该归功于那段蹉跎岁月,感谢人生逆旅中的那一段大漠烟尘。

  感谢人生道路的坎坷和曲折,让每一位年轻的知青,在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中变得更坚强。



  当然,也应该感谢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正是他们给了我们勇气和坚强的意志,让我们一直以来不甘平庸,并得以不断完善和进取。

  想到这儿,刘岩忍不住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给县知青办的老许拨了个电话。

  “老许,我是刘岩。”

  “刘大秘,是你啊?!找我有事吗?”老许在电话那头受宠若惊道。

  “老许,还是叫我小刘吧!今晚下班有时间吗?咱俩坐坐……”

  “刘,小,嗐!还是叫你刘大秘吧,有时间!有时间!随时听候你的招呼。”

  “那好!到我家来,咱俩好好叙叙旧……”

  “叙……叙旧?”

  “老许您忘啦?1975年我办理假病退的事儿,找过你……”

  “这,这你还记得?”



  “今生今世都忘不了!”

  ……

  【作者题外话】:《1002889+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是一部与寒门子弟升迁截然不同的长篇连载官场小说……

  作品通过主人翁家庭在历史时期的遭遇、上山下乡经历和个人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代人热爱祖国、体察国情、体恤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从与以往官场作品不同的思维和眼界,以亲身经历的事实,带你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从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正能量的另一面,以及一代人的胸怀和格局……

  希望能继续得到各位读者朋友以各种方式给予批评、指点、鼓励和支持!

  谢谢!

(https://www.biquya.cc/id110027/6947796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