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逆清1845 > 第203章 向荣投诚

  永兴。

  自从韶州之战大败后,向荣便带着四川绿营残部一路跟着僧格林沁等撤退到了郴州,而后四川绿营则被派往了永兴驻防,可偏偏等到郴州清军撤往衡阳的时候,向荣所部却没有得到命令跟随南撤,而是被当成了弃子留在了永兴。

  严格来说,粤北大营已经成了空壳,僧格林沁惨遭大败,已经无法继续主持湖广大局,赛尚阿更是孤身去了江宁整顿两江防务,为后续的战事做准备,此时的四川绿营竟然没有一个明确的上官。

  向荣自然知道其中的缘由,韶州之战导致清军直接大败的原因就是四川绿营川北镇的反叛,也导致整个四川绿营受到了清廷的怀疑,如今向荣的处境几乎可以用走投无路来形容,一方面要面对复汉军的进攻,另一方面却无路可撤,只能被动挨打。

  尤其是清军主力都撤回了衡阳,就剩下一个孤零零的永兴,完全看不到希望所在。

  四川提督标营左营参将张其杰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向荣身边,低声道:“军门,咱们手里现在只有四干多人,再加上永兴城内的一干民壮,撑死了五干人,可是对面的复汉军至少得有个三四万人,咱们苦守孤城,怕是守不住。”

  向荣瞥了属下一眼,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这几日里......有接到朝廷或者是僧王爷的消息吗?”

  “没有......朝廷怕是已经忘记了咱们......”

  张其杰脸上带着几分苦涩与恨意,他低声道:“军门,眼下逆贼势大,咱们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将性命丢在了这里啊......”

  “你说得我自然明白。”



  向荣冷哼一声,他又不是傻子,岂不会明白他区区几干人面对数万复汉军等于是送死吗?又不是湖南绿营,没有守土之责,另一方面也没有得到僧王的消息,自然不可能为这个大清朝去白白送命。

  向荣仔细思索了一番,轻声道:“将他们几个都叫过来,咱们好好商量商量。”

  张其杰连连点头,很快就将向荣麾下的几名参将,以及郴州知府宋景山一起召集到了县衙里来。

  说起来,这位郴州知府宋景山也是可怜,他是刚刚调任过来的,结果一来就遭遇了战乱,如今清军主力北撤,他这个知府却有守土之责,根本没办法逃跑,跟着向荣等人一起逃到永兴已经算颇为犯忌讳的事情了。

  因此,当宋景山得知此事后,立刻苦劝向荣,“军门,永兴好歹也是坚城,咱们不妨多守一些时日,到时候朝廷定会有旨意下来......”

  “宋大人,如今赵逆可谓势在必得,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攻来,倘若桂阳和永州方向的逆贼从侧面包抄过来,咱们到时候想退可都没地方退了!”

  张其杰沉声分析了一番,转过头来重新劝道:“军门,咱们是四川绿营,眼下朝廷既然没有下命令,咱们何不干脆退回四川去?”

  “如今已退不回去了......”

  一名参将叹了一口气,道:“咱们从西面已经走不了,迟早会撞上叛军,如果从北边撤到衡阳,只怕.......”

  向荣当然明白这话里的潜台词,如果四川绿营没有得到命令贸然撤往衡阳,到时候恐怕会被以叛乱的罪名论处......这也是向荣当下最为尴尬的地方。



  向荣仔细思考了一番,望向宋景山,沉声道:“城内还有多少钱粮,能供咱们多久?”

  “这个.......”

  宋景山抹了一把汗,郴州的库银早就被僧格林沁给带走了,而眼下永兴城内并没有多少银子,就连粮食也没多少,还得仰仗衡阳方面的供给,但是这个供给也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断掉......

  见宋景山迟疑不言,向荣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即便四川绿营比邻省能打一些,但那也是建立在有足够粮饷的情况下,如今若是见不到银子,绿营兵是完全没有半点士气的,他向荣的面子也不好使。

  “如今看来,咱们的确不能在这里久留——”

  向荣最终下了决心,他正准备继续说一些什么的时候,却见宋景山忽然开口道:“军门,咱们眼下还有一条路......”

  听到这番话,众人顿时看了过来,这哪里还有路?

  宋景山似乎已经完全想清楚了,他轻轻吐出一口气,走近来低声道:“军门,如今朝廷不管咱们,咱们也没地方可去.......不如干脆投了对面......”

  一听宋景山这番话,向荣顿时有些惊讶地看了此人一眼,不过没有等向荣下决定,几名参将也纷纷站了出来。

  “军门,宋大人说得有道理啊,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朝廷想把咱们当成替死鬼,那咱们还跟他们客气什么?”



  张其杰冷哼了一声,道:“凭着军门的能力,怎么也比赖恩爵、曾逢年要强出不少......他们现在都能在对面位居高官,军门若是投靠过去,怎么都比现在强!若是真保着赵家夺下了江山,军门到时候也能搏个开国公侯之位!”

  不得不说,张其杰这一番话说进了向荣的心坎里,他自问自己对大清可谓忠心耿耿,可到头来却换来了这般待遇,不得不让他为之心寒......如今满汉关系早已经摆上了台面,也使得向荣这些汉人武将的地位越发尴尬起来,他也不得不开始为自己寻找一条后路。

  “其杰,你不妨跟宋大人,先跟复汉军沟通一番......咱们就算是降,也不能糊里糊涂地降......”

  向荣长长叹了一口气,他环视了一眼众将,道:“按道理说,我都到了这个年纪,就算死在沙场搏个美名也不是不行,可是我要是死了,你们将来怎么办?我得给你们找条退路......你们要是有人不愿意,我也不为难,就当今天这番话没有说过......”

  众将立刻纷纷点头同意,没有丝毫犹豫。

  开玩笑,向荣话里虽说是不为难,但是用脚指头想想都明白这事开弓就没有回头箭,真要有人有个三心二意,不要说向荣会不会杀他,光是其他人都不能放他出这个地方......

  总之,无论向荣愿不愿意,他已经被局势推到了这个地步,再无转身的余地。

  其次,还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随着韶州之战和蓑衣渡之战进行后,天下汉官的心态也开始慢慢发生转变,过去大家还看不清形式,想着等一等再说,而如今两战过后,也让天下人发现清军的确是外强中干,已经没人相信清廷还能轻松解决这场大乱。

  用一句话来说形容,如今的复汉军就像当年的三藩,太平军就像之前的白莲教,二者无论哪个都能对大清造成伤筋动骨的危害,可当初之所以能平定是因为二者没有同时出现,如今二者一起出现,就算大清朝有天大的本事能消灭其中一个,也绝不可能顶着巨大的压力再去消灭另一个。

  也就是说,到了如今这个环境下,复汉军已经从灭亡的危机中摆脱了出来,怎么看都能据半壁江山自保了。



  所以说,投靠赵源看似有风险,可实际上风险已经很小,但是收益却非常高了。

  .......

  抱着向荣这样心态的人其实有很多,特别是广东全境被纳入到汉王府麾下后,对赵源劝进的人又大大增加了一批,地方上原本观望的士绅们也开始摇尾乞怜,过去得罪了复汉军的那些地方派们要么积极主动剪辫子投诚,要么就开门迎降争取有个好态度,而这么一来也使得复汉军的三大政策在迅速铺开。

  地方士绅们除了用这种方式表明态度,他们也不惜派遣了大量的家族子弟报考黄埔军校,甚至还有人愿意直接加入复汉军,就是希望能够赶上这一波车,将来也能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这些家族无论实际怎么想,但是姿态上却摆得很低。

  当然,地方士绅们有他们的考量,普通老百姓对于复汉军的接受则体现得会更加明显,大量的青壮开始主动参与复汉军,在复汉军军营招新处前排满了长队,都恨不得能加入到复汉军——若非赵源严格筛选入营士卒,只怕再扩充一倍兵力都绰绰有余。

  面对这般情况,赵源也处于痛并快乐着的阶段,他眼下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不过这倒是充实预备役和民兵的绝好机会,其次针对广东各府各县的官员征调派遣也进行得相当顺利,通过一次次的换血,来实现对地方的掌控。

  就在这个时候,向荣希望投诚的消息也传到了赵源的耳中,他自然颇为兴奋,倒不是向荣这个人值得他欣喜,而是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已经反应出一定的问题——随着复汉军的不断胜利,原本的中间派力量已经开始产生动摇。

  在原本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进行了那么久,也没有产生这样的效果,其中缘故固然跟太平军的背后阶层有关系,但是如今的情况也反应出一点,汉臣已经开始将复汉军当成了第二选择。

  力量的对比,正在无声无息的发生改变。.

(https://www.biquya.cc/id109745/6899720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