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茫茫无际的灰蒙蒙天空上,孤孤单单的一小群征雁正在向南飞去,而在下方沿着汤水到内黄的道路上,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行进着,所有人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就连旗帜也都耷拉着,不时有人从队伍中倒了下去。
时间已经渐渐进入了深秋,淅淅沥沥的秋雨伴随着寒风一同吹了过来,使得士卒们忍受着饥饿、疲惫和创伤的疼痛,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不停地往前走,尽管在作战中被汗水湿透的内衣冰着肌肉,冷彻心脾,可依然有人疲惫到在马上昏昏睡去。
许多人摔下去后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还有许多人一边走着一边嚎啕大哭,就在刚刚结束的这场战事中,他们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战友,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道路两侧到处都是遗弃的伤兵,还有大量倒卧的尸体,有些侥幸活下来的伤兵也只能在凄风苦雨中慢慢等待死亡的来临。
僧格林沁望着面前的所有人,脸上也流露出几分疲倦,这是一种从内心到身体遮掩不住的疲倦,他累了。
汤阴一战的溃败极为惨痛,清军主力大军直接损失就超过了七万人,还有大量的兵丁溃散,剩余大军则分成了两部,一部分由奕山率领转战直隶,另一部分则由僧格林沁率领赶往内黄方向进行修整。
不知走了多远后,人困马乏之际,转眼也到了黄昏,清军来到了距离内黄不远处的一处背风地,所有人开始停下来修整,那些负伤前行的兵丁们早已经支撑不住,他们被扶下马后便直接躺了下去,有的靠着树根,有的倒在草上,昏昏睡去。
一些没有受伤的清兵们则是赶紧去割了几堆干枯的荒草给战马充饥,又去捡拾了一些枯枝来生火取暖,而就在这个时候,清军兵丁也十分小心,战马全不卸鞍,只把肚带松一松,兵丁们则是人不解甲,互相依靠着睡觉,不时有枯草败叶在霜风中瑟瑟作响和战马嚼食干草的声音响起。
僧格林沁没有睡觉,他怔怔地望着面前的火堆陷入了沉思。
汤阴一战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清军看似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一战,可是在苦战数个时辰后就陷入了极端的不利,甚至被太平军用一种极为耻辱的方式打崩,就连引以为傲的马队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反倒是捻军马队率先对清军的炮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如果说战场上的失利,使得清军遭遇了一场大败,那么战后的追杀,则完全变成了一场灾难,太平军出动了上万捻军马队一路掩杀,僧格林沁为了让主力大军尽快脱身,不得不留下了大批的阻击军队,这些军队往往都被太平军追杀殆尽,剩余的一些人也都不知所踪。
原本组织的十七万八旗新军,再加上三万满蒙马队,眼下却只剩下了不到八万溃兵,十几万大军或死或散,也不知道还能不能聚回来.......要知道,以满洲八旗目前的总人口来算,就算是把所有的男丁都拉上来,也凑不了三十万人,而眼下死伤了十几万八旗,已经不是伤筋动骨,而是连脊梁都快塌掉了。
当然,清军虽然发生了溃败,但是逃亡的方向却相对一致,那就是赶往直隶方向,只要到了直隶重新组织起来军队,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更重要的是,奕山所率领的数万大军就在直隶,到时候完全可以凭借着坚城进行防御。
不过,僧格林沁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他知道太平军一路打过来严重缺粮,因此他此战出战并没有携带太多粮食,大部分粮食都安排奕山带去了直隶,这么一来太平军固然打赢了此战,却并没有得到多少辎重,也就意味着太平军随时可能出现断粮的问题,这对于清军接下来将极为有利。
忽然一阵冷风刮过,僧格林沁原本的一些暖意顿时消散无踪,他望着渐渐笼罩下来的夜色,顿时长长叹出了一口气。
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只有上天才知道了。
.......
京城。
自从汤阴之战的消息传到京城时,顿时引起了京城的轩然大波,尤其是当道光皇帝知道这一消息后,人虽然没有再昏迷,可脸色却又苍白了几分。
为了向祖先表示悔过,道光皇帝已经下达了谕旨,皇帝用膳时不再奏乐,菜肴减少到只剩下十几样,这叫做‘撤乐减膳’。
尽管已经减了膳,御膳房送来的菜肴不及平日的三分之一,但也算是色香味俱佳,只是道光皇帝一想到亡国灭族的惨祸已经临头,他整个人的精神都萎靡了许多,不管是什么人间美味,都如泥土一般无二。
在草草用膳之后,道光皇帝却忽然听到身边的太监禀报,原来近些时日宫里有些嘴长的宫女和太监们在纷纷传言,声称听到宫里传出了巨大的响声,奉先殿内甚至在深夜恨恨的叹息声,有时还传出顿足声,似乎预示着一些不利的征兆。
听完太监的禀告后,道光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狠厉,他冷冷道:“去,把这些多嘴的狗奴才捂住嘴,活活打死!”
“嗻。”
太监小心翼翼地往后退去,紧接着弓着腰转出了殿内,前去惩治那些多嘴之人。
尽管道光下令将这些人处死,可是他的内心却浮现出一丝阴影。
“恐怕这就是亡国之象!”
道光皇帝是大清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信徒大闹紫禁城,天理教信徒陈爽与陈文魁各领百人,分别从东华门与西华门进入紫禁城,他们联系提前安排好的几位宫中太监,直接杀向了皇宫,陈爽所率领一众人在东华门暴露,使得皇宫守卫立即关门,结果只有几人闯进大门,难成气候。
反倒是西华门的陈文魁一路杀到了隆宗门,而当时三十一岁的旻宁使用鸟枪亲手击毙两名贼人,将他们挡在了养心殿,双方在隆宗门出发生激战,导致隆宗门处至今还保留一处箭头。
此事过后,嘉庆皇帝十分高兴,封旻宁为和硕智亲王,其御枪也赏赐了一个封号,叫‘威烈’。
然而,数十年过去,‘威烈’宝枪藏于皇家宝库,年迈的旻宁也不复当年神勇,由于国运日益崩坏,他本人锐气日减,而迷信鬼神的思想与日俱增,甚至越是国事挫折,越是悲观绝望。
“朕朝乾夕惕,却不料落得今日之结果。若是丢掉了江山,有何面目去面见大清列祖列宗于地下?”
当然,事实已经发生,无论如何都要去面对。
此时养心殿上也是乱作一团,满朝文武大臣们也都得知了汤阴一战战败的消息,许多人纷纷涌到宫前,恳请皇帝暂时出关。
“求皇上移驾东狩,以期国泰民安!”
的确,情况已经到了一个万分危机的时刻,也到了皇帝不能不动的时候——汤阴一战,大清可战之兵中有十余万大军或死或散,剩余虽然还有一二十万人,但是大家都知道,其中精锐已经凋敝,剩下的乌合之众根本没什么用。
眼下太平军已经气势汹汹地朝着直隶进发,恐怕随时都有可能兵临城下,到时候一旦京城被围,大清的江山恐怕就彻底倒塌了!
“朕绝不会离开京城。就算是死,朕也要死在京城!”
面对群臣建议,道光皇帝瘦巴巴的脸庞上浮现出一丝坚毅的神色,他在此刻反而没有任何的担忧,因为情况已经不可能比眼下更坏更严重了。
前明崇祯皇帝都敢于君王死社稷,他当年好歹也是亲手毙杀二名贼人的爱新觉罗子弟,又岂会懦弱?
面对道光的选择,正站在下面的穆彰阿却在内心深深叹了一口气,眼下大清的形式已经差到了极点,可偏偏皇帝不能有半点事情——一旦大清朝没了道光,也就失去了最后一根主心骨,到时候光是大清的后继之君就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到底是选以仁义道德为先的奕詝,还是选聪明机灵的奕欣?无论选哪一个,似乎都有很多麻烦和问题需要去解决。
穆彰阿硬着头皮站了出来,沉声道:“皇上不愿意离开京城,奴才不敢劝谏,奴才斗胆,还请皇上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及时确立新君!”
听到这番话,所有人顿时沉默了,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在这个时候询问似乎有几分逼宫的意思,倘若换一个皇帝在这里,穆彰阿怕是要准备后事了。
然而,道光毕竟是道光皇帝,他终究是大清的皇帝,而走到了眼下这一步,他需要负相关的责任,自然也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天下已经大乱,仁义挽救不了大清的江山,唯有才智才可以挽救大清!
想到这里,道光皇帝缓缓环视了一眼众人,沉声道:“朕已经派人将四阿哥和六阿哥送去了盛京......倘若朕在京城殉国,届时六阿哥奕欣就是大清的新君!”
一瞬间,满朝哗然,但是等到大家静静平息下来后,似乎又觉得理所当然。
大清朝到了眼下的这个节骨眼上,已经容不得更多的内耗了。
(https://www.biquya.cc/id109745/6884727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