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旺季,不过一个多月,七月末最后一批西瓜,只有六七分熟,也被运走了。
商贾们在京都外寻了地窖,打算储存半月,等待中秋时候,提价再售卖。
桥安县内外三十六村的西瓜田里,也只剩了零星几个最后的罢园瓜了。
村里做主,再长几日,切开分掉,让全村老少都尝尝西瓜的滋味。
众人一边等着县衙的消息,一边磨刀编筐,准备开始秋收了。
县衙里忙的热火朝天,有书吏和主簿们主张,以西瓜银子抵扣农税,这般就可以轻省一些。
方玉却是一口否决了,宁可众人多忙碌几日,也要西瓜的进项和粮税分开。
只有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百姓才会对县衙的信任达到一个高度。
以后县衙再有任何政令,百姓才会更放心支持。
于是,抢在秋收之前,方玉请了三十六个村长到县衙,把各村的西瓜银子分了下去。
县里两个最大的钱庄,因为事先打了招呼,凑了很多现银。
方玉挨个同村长们亲自确认了银钱数额,村长们签了字,按了手印。
然后,众人见证之下,点清银子,封了箱子。
村长才带了人,把箱子搬回村去。
倒是不用担心路上安全,因为每个村长都带了三四十的
村人。
这可是全村一年的成果,若是有人敢打主意,这些村人保证拎着镐头把他脑袋刨开花!
回去之后,分银子也是有规矩的。
这一年,干活儿的,巡逻的,都是额外有一份工钱的。
除去这些,其余才是全村按照人头平分。
村长也不敢不公平,毕竟县老爷如今对各村都太熟悉了,隔几日就要走一遭。
谁受了委屈,寻了县老爷告状,实在太容易了。
再说,明年还要加大西瓜种植,银钱更多。
这才第一年,就出了问题,万一县老爷生气,明年不让种了,就是绝了全村的财路了。
这般,整整忙了一日。
全县所有村子都拿到了银子,没有抵扣粮税,也没有以各种名目层层克扣。
农人们拿到的是白花花的银子!
县城里,几家乡绅,也难得露出了笑脸。
这大半年,他们捐粮捐地,千百个不愿意。
如今见了成果,对方玉的抵触和怨怪也终于散了。
第一件事,他们不是去县衙道谢,反倒是同易先生恢复了走动。
这是认可了易先生依旧是他们的领头人。
这一年,因为易家事事带头支持县老爷,他们不得不跟随,可是没少给易家脸色看。
如今,再不修复,以易先生的手段,以后他们再难有好处了。
这一晚,家家户户,都兴奋的睡不着。
这个计划给儿子看媳妇,那个计划修葺房子。
媳妇儿要新衣衫,孩子要点心,热闹的比过年还厉害。
第二日拿起筐篓镰刀下田,收粮食的时候,人人都满身的力气。
这一年也是风调雨顺,粮食收回去,交了粮税,剩下的够全家吃饱肚子,卖西瓜得了银子。
居家过日子,还有什么贪心的,这简直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方圆儿跟着忙了几日,再挤出时间又开始跑京都。
金河县这边药铺的推拿师傅学习的差不多了,她安排了一下,把她们送去了京都。
善缘堂隔壁的铺子,因为掌柜的要去外府投奔儿子养老。
方家就买了下来,原本是个布庄,拾掇的很是干净。
再简单装饰一下,药妆和药香就从善缘堂分了出来。
一楼售卖,二楼做了个简单的待客厅。
有些妇人或者小姐逛街,过来买东西,临时可以在楼上坐一会儿,喝杯果茶,吃块点心。
朵五朵六可以慢慢介绍药妆,或者简单的试用体验一下。
这般比之先前,可是从容太多了。
铺子门前重新挂了牌子,取名花想容,简单明了,一见就知道是卖妇人用物的。
方家虽然没开点心铺子,但吃食一向是精益求精,特别是点心,更是新奇美味。
所以,即便新铺子没有放鞭炮,没有特意宣传。
但只要来过一次的女客,就会来第二次。
不为了旁的,试试新品,吃两块点心,说说闲话儿,这简直是最好最舒心的停留之处了。
而隔壁的善缘堂也整治了一番,二楼拾掇出来,放了简单的桌椅和两张床榻,就成了治疗室。
金河县送去的医女,迅速上岗。
有家里孩子得了轻微风寒,腹痛,甚至是脾胃不和等症状的,郭荣等人就会建议把孩子送来推拿。
或者,干脆医女会上门出诊。
初始,很多人不相信,简单的揉揉戳戳,嗓子和脚心贴些膏药就能治病。
但善缘堂的口碑硬,推拿又不需要额外付钱,很多人就都会试试。
结果,这一试就发现好处了。
轻微的风寒几乎是两三次就会见效,不必吃药,孩子就免了病痛。
是药三分毒,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
特别是年岁小的孩子,一日两碗苦药汤,几乎是比喝的奶都多了。
怎么想,都对孩子没有好处啊。
于是,推拿很轻易就被所有人接受了。
有些孩子体质虚弱的,几乎是日日都要请医女上门。
医女们请示过方圆儿之后,就会交给孩子的乳娘或者母亲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
这个时候,多半的手艺人都讲究,技不外传。
医女们这般,很是让人惊奇,当然更多的是欢喜。
特别是乳娘们,多学一点儿本事,更好伺候小主子,她们的地位就更稳固。
于是,医女们更忙碌了。
某一日,方圆儿中午趁着叶天逸和哪吒睡觉的时候,到善缘堂转转。
就有医女端茶,小心问询。
“夫人,昨日我在吏部郎中贾大人家中,为贾家大房的小公子推拿。
结束后,贾夫人请我喝茶,提起二房的少夫人刚刚怀了身孕。
她担心孩子出生之后,乳娘和丫鬟照顾时候有什么不妥。
想要聘请我长期在贾府当差,我不等拒绝。
贾夫人就说起三爷曾同贾大人共事,我只好说回来禀告一声。
夫人,您看,这事要怎么处置?”
这说话的妇人叫裴三娘,成亲嫁在金河县外一处村子,结果三年无子,丈夫病逝后,被婆家撵出门。
娘家兄嫂不容,她也是个硬气的,听说县城里,方家的康宁药铺最是怜悯妇人,免银钱治病,还赠药。
她就壮着胆子上门,长跪不起,只求在药铺做个杂活儿。
后来方圆儿决定收徒,教授一技之长,她就果断拜师,学习刻苦,从不偷懒,性子也果决泼辣。
所以,这次,她才被第一批派到京都来。
(https://www.biquya.cc/id109293/1294623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