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第五十一章大赦

  虽然漠北战事不休,甚至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焦灼,但皇帝和内阁的目光则聚集在整个天下。

  安西省新立,朝廷每年起码需要净输三百万块稳定。

  三月,山东汶水发生地震,数县受灾,百姓流离失所者十万计……

  四月,四川龙门山发生大地震。

  可以说,此时出现在朱谊汐面前的,就如同玩游戏一般,不时的就是这个灾那个在灾的,各地的求援消息源源不断抵达京城。

  不过好消息是,由于之前的财政改革,省藩库的贮存,即从地方商税瓜分的一成收入,让巡抚他们能够及时的赈济灾民。不至于出现乱子。

  各地巡抚身兼救灾之任,倒是不敢懈怠。

  整个大明天下,依旧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大范围内安稳太平,盛世景象显露无疑。

  对于侯方域来说,这个大明显得格外的突兀。

  漫漫的路途,虽然遥远,但却让他颇为高兴。

  自从被流放云南后,已经十余年。

  他与一群东林党人,勋贵旧臣,在云南、广西二地开设私塾,教授学童,勉强算是赎罪了。

  三月、四月,山东和四川连续的地震,让皇帝和朝廷惊诧,不得已,绍武年间的第一场大赦,总算是随着大明公报的发行,传遍天下。

  要知道就算是当年册立太子,皇帝也吝啬不已,未曾特赦过。

  难怪世人皆道大明皇帝寡德吝啬,瞧瞧宋朝,光是宋徽宗,在位25年,特赦了二十六次。

  因为这次特赦,侯方域告别了云南,终于以三十八岁的年龄,归家河南。

  话虽如此,但他却先要去一趟江南。

  夜里,海船被澎拜的海浪拍击着,船只止不住的左右摇摆,侯方域把毛笔放在砚台上,再次打开包袱,伸手粗糙的手掌,轻轻抚摸着那件灰白色的袍服,食指从那一针一线的针脚上轻轻抚过。

  有多少针,便有多少次的思念。

  他能够想到,李香君如此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当年几乎是满手血痕得绣得此衣。

  “虽然辟彊(冒辟彊)说其踪影难觅,凶多吉少,但我相信一定能找到你的。”

  侯方域双眼冒起了光芒。

  此时此刻,对于李香君的思念,已经超过了河南归德府的父母妻儿。

  “咚咚咚——”

  忽然响起来一阵敲门声。

  侯方域头也不抬:“谁来了?”

  “少爷,是魏国公——”侍女娇声道。

  侯方域这才放下衣裳,贴心的收起:“带他进来吧!”

  很快,徐文爵就一身青白色长袍,缓缓而入,脸上泛起了一丝笑容。

  多年来的云南生活,让他两鬓微霜,皮肤黢黑,似乎一点都不像四十岁的人,反而像是个老头。

  一双眼眸中,满是沧桑与成熟,似乎写满了故事。

  徐文爵是南京魏国公府的最后一任国公,他是在弘光元年,也就是常说的崇祯十八年继承了爵位。

  可惜在崇祯十九年,清军围攻南京城,被迫与一群大臣和勋贵们投降了清军。

  好死不死,作为魏国公,南京守备,他天然的就处于领导位置,而随着绍武皇帝收复南京,一群勋贵和东林党人遭了殃。

  就拿魏国公府举例,占地百亩,奢华可比皇宫的府邸,被朝廷没收;几百年的积累财富,九成九被抄,剩余的一点只能维持富贵生活。

  而作为根基的土地,江南近三万顷的民田,也被没为官田。

  更过分的是,家奴被遣散,一家子百余口,被迫迁徙到了云南,过着苦难的生活。

  不过,苦尽甘来,终于等来了大赦。

  徐文爵收拾好心情,迈步而入房间。

  “侯兄,明日就应当能到松江府了。”

  “国公——”侯方域客气道。

  “我如今也不过是一介平民,当不起国公这个称呼。”徐文爵苦笑得摇摇头:

  “能回到南京,安葬在祖地,我这一生已经了然无憾。”

  “魏国公府不过是骤经磨难,苦尽甘来之日不远矣。”

  侯方域很是为徐文爵可惜。

  在当时的情况下,南京已然被围,福王逃窜出城,群龙无首之下,投降乃是必然之事。

  但,绍武皇帝可不管这些,他不顾阻挠,将所有在降表之上的文武大臣,一股脑全部投放到西南地区,包括曾经在北京归降的文臣。

  当然,像侯方域这样的东林党人也不例外,也全部被打包迁移,数百家之巨。

  就连钱谦益这样的文坛巨豪,朝廷高官,也只能老死广西。

  “苦尽甘来?如今回到南京,我都要操心如何让一家人生活呢!”

  徐文爵感叹了一句,然后与侯方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很显然是在缓解自己的近乡情怯。

  当然,与侯方域巴结的意思也很明显。

  侯方域是曾经的复社领袖,少时为复社、几社诸名士所推重,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号四公子,在江南一名声极大。

  虽然说当年的东林党人高层被连锅端,但中下层却依旧在,只是不成体统,一盘散沙罢了。

  而侯方域的声望在这,虽然不至于重新将其捏成一股绳,但却拥有着难以计量的政治威力。

  待徐文爵走后,侯方域叹了口气,准备睡下。

  这时候,想起了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娇媚的妾室带着一盏蜡烛,笑盈盈地过来暖床,洁白细腻的脸蛋,就如同新剥的鸡蛋一样娇嫩。

  怀抱着女人,侯方域又想起了李香君,那时候的她,也是如此的可人……

  翌日,船只在午时停靠在这松江府的码头。

  侯方域等人惊了。

  不大的港口,已经密密麻麻停了不少的船只,粗略的估计不下三十艘,其热闹劲,似乎让夏日的海水似乎都要沸腾了。

  身着皂服的税吏,大摇大摆地登船。

  那些在船上不可一世的船长们,则低头哈腰的奉承着,一袋袋的税金,则被拿走,反而陪着脸笑。

  而长长的栈桥上,布满了短衣褐服的工人。

  他们四肢粗壮,头上的长发被紧紧地盘起,黢黑的脸庞上写满着渴望。

  一见到船只过来,他们就蜂拥而至,围着人群不断的吆喝着。

  “这位老爷,您行李那么多,需要人帮抬不?您看我胳膊那么壮,保证跑得快,只有十文钱就行了——”

  一个精瘦的个子挤过来,看着侯方玉有些呆愣的模样,心想又是一只肥羊:

  “您需要车吗?我看您这有女眷,我认识租赁马车的,便宜且方便——”

  两个壮仆,两个丫鬟,一个妾室,侯方域倒是不怕被欺负,他刚想答应,不然远方就传来了喊声。

  “侯兄,侯兄——”

  侯方域抬目一瞧,两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在一群仆人的簇拥下,对着自己打招呼。

  “抱歉,有人来接我了。”

  小个子只能失望而回。

  一旁,徐文爵见此,则笑道:“侯兄,南京再会。”

  “南京再会。”

  侯方域目睹徐文爵一家大摇大摆而走,然后在一队马车的迎接下,神气十足的离去。

  见此,他不由得心生感慨,不愧是三百年的魏国公府,底蕴不浅啊!

  而这时候,他见到了冒襄和方以智二人,不由得感慨万分,然后又苦笑不止。

  冒襄,字辟疆,自号巢民,中年发福之后,两腮多有肥肉,本来匀称的身躯显得格外的臃肿,但笑嘻嘻的,不见忧愁。

  成了贡生后,授推官不就,一直游山玩水,吟诗作乐,倒是躲过了当年的迁徙之事。

  而精瘦,双目散发着光芒的,则是方以智,安徽桐城人,字密之,号鹿起,崇祯十三年进士,福王监国时得罪马士英、阮大铖,故而奔走南海。

  谁知道因祸得福,绍武朝时为官,已官至松江知府,正好来迎他。

  “徐家虽然落魄,但北京的定国府同气连枝,到底是一家人,当年徐国公(徐允祯)也不知是投降被杀,还是战乱被杀,但朝廷总是安抚旧臣的,所以依旧是公爵。”

  见到几人的目光都在徐家身上,方以智则解释道:“如今,朝堂上,前朝公爵,只有黔国公和定国公二支了。”

  “到底是一家人。”冒襄则拎起扇子,展开一副山水图,笑着说道:“定国公若是不照顾魏国公一家,怕是要被朝堂之上的文臣们弹劾了。”

  “就连皇帝,怕是也心生不喜。”

  侯方域点点头:“刻薄寡恩之人,谁也不喜欢。”

  “走,我预备了马车,你我朋友,不必客气。”

  冒襄牵着其手,一同登上马车。

  而方以智则笑了笑,没有多言语。

  所谓的四公子,多以文学而论,冒襄性格开朗,好交友,而方以智则沉默居多,为人倒是孤僻了些。

  很快,一场洗风尘的宴席就展开了。

  侯方域谈起了云南事,谈起了钱谦益之死,但被问及自己困境后,他反而豁达道:“困窘虽有,但不如老杜之苦,唯有思乡之情,最是难抑。”

  言罢,问及了两人事。

  冒襄则潇洒道:“你是知道我的,天生不爱做官,整日里谈笑风生,酒宴玩乐,快活了一辈子了,也不亏。”

  说着,他指了指方以智道:“这位方密之,从北京逃到了南京,然后又逃到了福建,颠簸了许久,终于再次入了官场,平步青云,已经是松江知府了。”

  方以智笑了笑:“官场步步惊心,反倒是不如你快活。”

  “对了,松江如此繁华,看来方兄立下大功了。”侯方域称赞道:“刚下船,我几以为到了泉州,亦或者南京码头呢!”

  “松江府,有了一座海关。”

  方以智笑着摇摇头,说道:“因为这座海关,松江府的棉布,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北方各省,以及朝鲜、日本。”

  “海关?”侯方域一愣,这是个新词,但也是个旧词。

  对于他来说,待在云南十余年,海关只闻其名,不见其实,心中完全没有概念。

  “海关,出海之关的意思。”方以智沉声道:“大明有八大海关,广州、福州、宁波、杭州、松江、天津,南京,月港。”

  “朝廷设有海关衙门,专司收税,南来北往的货物能够从海关出口,也能从海外进入。”

  “例如粮食,广东、安南的粮食,就能从南自北而上,出现在松江府的市面上,价格低廉,备受百姓喜爱。”

  这时候,侯方域才感觉些许不同,脑海里浮现门洞大开四字,一时间精神恍惚了些。

  “你这样说,他可没有直观,说点赋税。”冒襄催促道。

  见他模样,方以智则轻笑一声,道:“在绍武十年,也就是去年,松江府一年赋税三百万块银圆。”

  “春秋两税一百来万,商税则是两百万,与前朝相比,翻了一倍,甚至还高出苏州府一头。”

  “而在这其中,盐税、关税都被朝廷收走了……”

  侯方域为之咋舌。

  前明时,苏州府赋税两百八十万石,松江府一百二十万石,如今竟然超过了苏州,真是令人惊诧莫名。

  海关的威力恐怖如斯。

  夜醉而归。

  白日,在冒襄的陪伴下,侯方域在上海县闲逛起来。

  让他印象深刻的,并非操持着南腔北调的商人,而是那临街的机杼声,几乎在整个县城上空飘扬。

  家家织机,行人熟视无睹。

  “这是中兴机,是以前产量的数倍,盛行的很。”冒襄轻笑道:“此前担心棉布不够,如今咱们都要操心着怎么将棉布卖出去。”

  侯方域沉默不言。

  随后几日,他才向北进发,几乎每个县城都有人宴请他,足足磨蹭了大半个月,才抵达南京。

  待他来到栖霞山葆真庵时,询问起了李香君,卞玉京的消息,得到了否定的回复:

  “当年两位女施主经常去往南京,似乎是去找那钱府游玩,但随后则一年多就离去了,不见踪影。”

  “但衣着华丽,想必是找到了更好的归宿吧。”

  最后一句充满了暗讽,但侯方域却管不得。

  待他来到钱宅时,见到钱夫人,柳如是。

  面对他的来意,柳如是似乎也不愿意多提,只是道:“侯君还是归家吧!知道太多对你没有好处。”

  侯方域顿时瘫坐在地,呢喃着:“香君,香君,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https://www.biquya.cc/id109198/7923457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