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

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
                                2023-07-13  作者:  木子蓝色
                              
                                    第452章  大司农小试牛刀    四大金刚对武怀玉很客气。
    但怀玉知道这些都是道行很深的老狐狸,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在民部尚书的办公室里,跟国家财政三衙的主要官员们见面碰头,以后自己主管财政,主要依靠的还是这两侍郎两卿,以及四位郎中和两少卿了。
    “请大家回去后,把各自主管部门的账目都盘点总结一下,下次度支会议上,咱们一起审计审计。”
    武怀玉这个计相,奉旨主管财政,最关键的就是专判度支这个头衔。
    民部尚书管不了太府寺和司农寺,但专判度支可以。
    有了二十四案后,其实就有了一个非正式的度支使衙,统领着民部、司农寺、太府寺,武怀玉这个度支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
    新官上任总要烧三把火。
    武怀玉认为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把组织等理顺,毕竟以前没有这么个度支使。
    理清账本,搞清家底,接下来就是要量入为出,制订财政预算,加强审计出纳。
    增加新的财源也是重中之重。
    他不是来查旧账清老底的,他这计相的主要任务是给皇帝搞钱,至于以前的账是不是有问题,官吏们贪污、亏空这些,不是首要的。
    明年秋天对突厥颉利发起讨伐总攻,已经正式列入大唐的战略计划之中,时间都已经定好了,各部门都要围绕这个计划行动起来。
    皇帝还特意升李靖为兵部尚书,着手负责讨伐作战计划,武怀玉身为计相,那钱粮这块他必须得担负起来,要保障后勤。
    等到明年秋天出兵,要是他们准备不足,那到时这三衙的人都承担不起后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武怀玉不但得为朝廷筹到足够的军粮马草,还得想办法把粮草转运到边疆前线备用,这些都很考验。
    司农卿窦静有些迫不急待的问怀玉有什么好办法,他是负责国家粮食仓储、出纳的,现在压力一点不比武怀玉小。
    虽说他是武德宰相窦抗之子,当今天子的表兄,还曾做过并州总管,又是贞观第一任司农卿,可对于眼下的任务还是感觉到无力。
    一来朝廷每年收到的正租粮食有限,司农寺每年为向关中转运不足的漕粮,就一直是焦头烂额,江淮的粮转运长安,路上消耗花费的,倍于粮食本身。
    特别是陕州那段不能通航,得在山里几百里转运的山道,每一年都得是一项大工程,得全力以赴。
    现在只剩下一年半时间,朝廷说要准备十万大军的作战的粮草,还得提前储备到幽、并、灵、夏、朔、云等边地。
    “我说实话,咱们司农寺现在根本没有足够的粮草,也没有这能力转运这么多粮草,”
    大表哥也年近花甲,满头花白头发,这司农卿不好当,光是要保证长安的粮食供应,保证百官禄米,都已经够难的了。
    “大司农有何良策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也没什么办法,时间太短了,一年半时间,地里也长不出那么多粮食来,我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在河朔边地垦荒屯田,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窦静希望武怀玉想办法。
    其它三大金刚也都不吭声看着怀玉。
    “我倒是有一个对策,”武怀玉不慌不忙,今天本来不想谈这些,本只是简单的打个招呼的,可既然四大金刚上来就要见真章,那也只好露两手了。
    “大司农刚说的那些确实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关键就在于盐。”
    “盐?”
    明明是粮食的事,怎么说到盐上去了,窦静疑惑。
    武怀玉看着他,他跟驸马窦诞长的挺像,两人是亲哥俩,窦驸马外放梁州都督,都督梁洋巴兴等六州军事,哥俩一个外出一个回京。
    “当初我随窦侍郎去陇右随军的时候,就遇到过粮草军需短缺的问题,当时我发现在秦渭有三个大盐场,当地百姓利用丰富的盐泉制盐,得利颇丰,而陇右百姓也能吃到较便宜的盐,甚至周边的羌氐部落,也牵牛贩马来换盐。”
    “我曾向陛下献过一策,开中盐法,朝廷对盐专卖,民制官收,商运商卖。朝廷鼓励商人运送粮草军需要到边关,然后换取盐引,拿着盐引再到盐仓取盐贩卖。”
    开中盐法关键就是要朝廷先垄断控制盐,这样商人想要获得盐贩卖,那就得先帮朝廷运送粮草军需要到边关换引,或者是他们自己采买贩运粮草到边关换引。
    这个开中盐法的最关键,就是得让盐商帮忙的同时,得有足够的利益吸引,这趟下来,他们得赚钱,甚至可能得比以前赚的多,那才有积极性。
    之前武怀玉的这个建议,朝廷讨论论,但杜如晦等宰相当时反对声音较大,认为此法复杂,影响较大,执行也较困难,所以搁置了。
    如今武怀玉做了计相,他也不可能直接变出钱粮来,更没有那本事直接把大批粮草军需送到边关。
    食盐专卖,这是如今已经确定的新政策,也有了开中盐法的基础。
    盐专卖政策,在朝中也是受到一些攻击的,但李世民也知道国库空虚,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也只能如此。
    朝廷缺粮,那就盐换粮,朝廷难以承担运输和耗费,那就把他变成一个生意,让商人来。
    “具体之法呢?”太府卿韩仲良问。
    当初武怀玉上开中盐法时,韩仲良就是民部尚书,他也是反对者之一。
    “方法也不复杂,如今朝廷已实行盐专卖,各个盐场都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卖的政策,与以前唯一一同之处,就是现在盐生产出来后,要先定等估价,然后专卖给朝廷,收入各盐仓之中,不能直接发卖。
    盐商也只能从朝廷盐仓买盐。
    现在不过是把直接拿钱到盐仓卖盐,改为先运粮草到边关换盐引,再去盐仓支盐。”
    “此法太过复杂吧?”韩仲良依然不太看法。
    “也不用全部都用开中法,我们先估算出边关所需粮草,然后张榜招商报中,盐商要先承接任务,然后自己采买或是只替朝廷运输,完成任务后换引,再到盐场支盐,最后贩卖市易。”
    开中的盐到时肯定价格要比直接到盐仓交税取引买盐要便宜一些,得让利。
    只要提前报中,就是把需要的粮草布匹等军需预算好,制订好折算的价格、运费,公开招商,比较公开透明,给商人留足利润,吸引他们承接。
    直接自己采办粮草物资等运到边关,还是只承担运输任务,都有不同的价格,朝廷最后都是折成盐引支付。
    “看似朝廷不花一文钱,既解决粮草布匹等军需,还不用承担运输,不用征召百姓,也不用承担路上耗费,但,就算盐专卖,可盐也是朝廷从盐场买来的,也还是花钱的,这不还得国库支出吗?”
    “那跟直接国库出钱采买、征民夫运输有什么区别?”韩仲良置疑。
    武怀玉的回答是官办改商办,能够更加灵活和有效率,官府征召一批民夫运输粮草支边,其效率是很低下,而且对百姓农耕生产等影响很大,但商人很多都是有现成的渠道、人手、车马等工具,他们效率更高。
    甚至他们采买物资等,也更灵活高效,这是事实。
    当然,开中法还能减少一些中间的环节,朝廷卖盐得钱,再采买物资,再征发民夫运输,这环节就比较复杂。
    直接改成开中盐法,报中招商、运粮换引、凭引取盐,朝廷要做的可就少的多。
    官府的效率成本,可是比商人高的多。
    开中所需盐之外的余盐,可以直接卖给盐商,不用运粮换引,但这个盐价肯定要高一些,利润得比开中法赚的少。
    这样才能刺激商人们运粮供边,甚至还能促使一些商人直接在边疆垦荒种地,到时直接就能以边地之粮就近开中换引,粮食运输本来最大的成本就是路上的耗费,尤其是远距离的,如果能够边地搞商屯种粮,那利润更高。
    这样结果就是商人得利,朝廷也得利,毕竟边疆地广人稀,需要开发,边疆镇守军队,更需要粮草。
    如果边地就能产出供应,这对朝廷来说当然是最好的。
    但不管行不行开中法,如今朝廷行盐专卖法,要以盐引支盐,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多少盐才能发多少引,绝不能滥发盐引,那会引发无穷后患。
    盐引就得是个简单的凭证,是买盐的资格凭证,凭盐引取相应盐数量,同时付钱、交税。
    付过盐钱交过盐税,领取相应引数的盐后,就任你自由贩卖,朝廷不再管,也不要搞什么划区经营,甚至什么固定的盐商身份,这都是容易出问题的。
    现在基本的盐价是固定的,斗盐十文,加盐税十文,根据盐场不同位置等,可能略有调整高低。
    生产和销售都交给商人,朝廷只负责批发。
    比起朝廷官制官收官卖,肯定要简单高效些,虽说利润会少,但成本也低。
    朝廷现在要做的,就是垄断所有盐,做好粒盐入仓,专心搞批发,既赚点批发的差价,同时把盐专卖税给收齐。
    盐引就相当于是粮票,是一种指标,买盐时得有盐引,盐引就是盐价加税后的票据,先出钱买引,相当于付款交税后的凭条,然后领盐。
    为了方便,盐引有固定的面额,比如一引百斤,或是一引一石,又或可以大中小引,这就相当于一种变相的货币,假如一引一石盐,那这正常一盐引,就价值二百钱,折一匹绢。
    运粮支边的盐商,朝廷根据边关远近等情况,制订好招商的粮草布匹等物资的价格,或是单独运输的运费,先折成钱,再折成相应引数,甚至可以再给予一些优惠让利。
    所以在武怀玉的计划里,朝廷的盐政,以后就是搞批发的,开中盐法,重点则是做好预算,然后招收、验收,不参与更多。
    “诸位,我们现在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可以准备粮草物资,咱们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加紧登记盐场,以后制盐须得取得朝廷颁授许可灶户执照,所制之盐必须保证全部专卖给朝廷盐仓,对出售私盐要依法严厉打击。
    其二就是要做好军需预算,数字要精准,按需招商,落实下去,早点把粮草转运储备到位。”
    武怀玉自己也有经营盐生意,他在陇右障县,灵州、盐州都有自己的制盐作坊,不但自己制盐,也自己卖盐,也会卖些给其它盐商。
    现在朝廷这新法,以后得多个中间批发商,就是朝廷。武家自己的盐灶熬出的盐,都得先卖给朝廷盐仓,不能再私卖给别人,也不能自己卖。
    要卖盐也行,再到盐仓去开盐引交钱纳税然后领盐,随你怎么卖。
    这样搞,朝廷多了个批发利润,还能保证盐税收入,毕竟你买盐就得同时纳税,而不是说事后报税什么的,想逃税都没机会,
    对武家的盐生意来说,肯定有影响,起码自己卖盐就多了一笔成本了,而制盐也有影响,朝廷统一收购,哪怕要定等给价,这肯定也不如纯自由交易好啊。
    当然,站在朝廷角度,这样做能增加财政收入,是好事。
    反正也没有那么多两全齐美的办法。
    武怀玉在朔方有大量的田地,运了许多奴隶在那边屯田,这个开中法推行,对武怀玉也是个利好消息,边地种的粮,直接供军换盐引,这里面的利很高,毕竟朝廷制定预算的时候,主要还是要按边地粮价,甚至是从内地采购运输过去的成本来核算,    谁能在边地有粮那自然大赚。
    斗盐十钱,加税十钱,这个盐法后的基本盐价和税,确实还是比较克制的,要知道历史上安史之乱后,缺钱的朝廷,推行盐专卖后,可是直接在盐价上,翻十倍为税。
    十钱一斗的盐,加价一百的盐税,每斗卖一百一的批发价。
    从此,大唐私盐贩子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禁之不绝,最终埋葬大唐的黄巢、朱温、钱鏐等人几乎全是私盐贩子出身。
    武怀玉打算以后武家的盐灶,把生产的火盐砖再改良一下,申请成为药品,放到千金堂药店售卖。
    药盐不是食盐,那自然就不必粒盐归仓,到时火盐走高端路线。
    上官一句话,下官跑断腿。
    武怀玉的这个计划出来,够下面官吏们接下来忙碌个不停了。
    (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08656/5679270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