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代晋 > 第八二二章 摩擦

  攻城开始之后,突然冒出来的大量守军令北府军攻城兵马措手不及。

  长期以来,北府军的进攻难逢敌手,这也让北府军将士,特别是刘牢之本人充满了骄娇二气,将战斗简单化。

  本来,攻城作战是需要精心设计组织,有层次有预案进行的战斗。特别是面对洛阳这样的坚固城池,在心理上是必须要有一些受挫的准备的。但刘牢之没有想太多,而是简单化的按照既定的攻城套路发动进攻。

  攻城车投石车的压制之下,兵马按部就班的发动冲锋,发起强攻。在刘牢之看来,以优势兵力发起猛攻便可,或许会是死伤一些人马,但兵马优势之下,会很快造成突破。

  可是,本以为对方不过五六千人,却在攻城之时冒出来了数以万计的守军。而且城头已经准备了大量的滚木礌石等攻城物资,给北府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之前观察城头,并没有发现有太多攻城物资和兵马。看上去守备极为松懈,物资极为匮乏。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障眼法。守城的王永成功的欺骗了对手。

  那些七歪八扭的攻城云梯也让攻城方吃尽了苦头,连接起来的云梯牢固性不强,不像制式攻城梯一样选用坚硬的木制,并且上方带铁挠钩固定。杂树打造云梯根本承受不了攻城的强度,别说对方的破坏了,十几名士兵的重量都承受不住,不用对方打击,自己便会断裂摔下来,造成无谓的死伤。

  总之,这是一次失败的攻城,刘牢之为他的轻敌付出了代价。在持续仅仅半日攻城之战中,北府军死伤超过四千多人,却连城墙都没有攻上去过一次。急了眼的刘牢之亲自带着人冲锋,结果被一支劲弩射穿肩颈,吓得赶忙退了回来。

  依着刘牢之的想法,居然还要将士们死命攻击。好在前锋军将领劝阻了刘牢之的疯狂,让他发热的头脑冷静了下来。

  “刘将军,如此强攻,一日便可断送我前锋军全部将士。我等固然不怕死,但一旦我前锋军全军覆灭,则局面失控。谢大将军正准备进攻关东,我等即便拿不下洛阳,也该守着河南郡,保护大将军侧翼。洛阳拿不下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军侧翼受威胁,坏了大事啊。”

  刘牢之听从了劝告,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北府军将士们经历了大败,一个个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无精打采。这不仅是一次失败而已,这可是打破北府军无敌神话的失败。这个神话连北府军内部将士都深信不疑,在内部的不断宣传之下,都以为北府军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兵马,是不可能有任何对手的。但这场失败撕开了血淋淋的面具,露出了残酷的真相。

  北府军并非是无敌的,他们甚至会摆在一个无名小卒手里,败在一直国内大乱的秦军手中。从内心里是难以接受的。

  不管怎样,刘牢之只能接受这一切。他派人去向谢玄请罪,禀报了攻击洛阳失利的消息,请求谢玄调拨攻城物资前来,他要一雪前耻。

  谢玄接到信之后,思虑良久给刘牢之下达了命令。洛阳可以不攻,毕竟入关中不是急务。眼下需要集中力量进取关东,不可能在洛阳浪费太多的兵马物资。谢玄告诉刘牢之,率领前锋军在河南郡站稳脚跟,堵住关中大门便可。至于此次失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却也不必介怀。

  谢玄并非不恼怒,刘牢之再一次马失前蹄,败在洛阳城下,这多多少少打击了北府军的势头。但是,谢玄此刻也确实没有将重心放在洛阳,他正在全力准备攻入关东腹地,夺取邺城,解决关东之敌的事情上。



  为此,谢玄不惜征用当地百姓调动大量的人力疏浚河道,修路搭桥,保证后勤物资供给道路的畅通。尽管四叔从京城来信,让他稳固现有区域,不必再往北推进。现有的成果只要保持住,北伐便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收效了。但是谢玄却不肯就此罢休。

  八月二十六,谢玄率领五万精兵抵达坊头。此处距离邺城已经是咫尺之遥了。

  站在黄河之畔,谢玄看着滚滚的黄河在眼前流淌,想起了当年桓温最后一次北伐时率领的大军便折戟于此的事情。谢玄心中自然颇为感叹,也有所警醒。但是,他认为自己和桓温当年是不同的,自己的北府军不会重蹈覆辙,不会和桓温是一样的下场。

  “桓大司马当年的北伐止步于此,乃天时地利人和皆无。今我谢玄至此,天时地利人和皆有,有何理由重蹈覆辙?那慕容垂龟缩邺城,非英雄之姿也。此人妄称常胜将军,不过尔尔。再过月余,河渠通畅,粮草备足,我大军挥师邺城,必从此收复关东之地,令我大晋故土光复。此乃不世之功,诸位同我共享之。”谢玄站在黄河岸边,对着身边众将踌躇满志的说道。

  ……

  进入八月秋收季节,徐州各地再一次迎来了热火朝天的秋收。

  粮食乃重中之重,是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只要有粮食吃,则可以保证最起码的社会稳定。这一点是李徽和徐州上下官员的共识。

  特别是今年,北徐州和青州四郡收复之后,那里正在积极的收拢安置百姓。关东的战乱造成了百姓的颠沛流离,但对于李徽而言,这是大量收拢安置百姓的最佳时机。

  人力永远是最重要的一环。北方新收复的土地需要人开荒耕种,需要进行建设。但是要让他们能够留下来,则必须要给他们饭吃,让他们能够安定下来。所以,今年需要从南徐州各地调运大量的粮食物资去往北方各郡,以便各郡统一调配赈济,保证北方各郡百姓的过冬粮食。

  这件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李徽巡视南徐州各地后回来的第一件要务,便是在一个多月前便提前召开秋收布置的大会,准备好舟船车马准备调运粮草物资北上。



  顺带一提,在历时一个多月的南巡视察之中,对于大大小小十多处码头城池的加固和建设的事情,李徽分别同地方官员进行了座谈,并且下达了任务。

  在今年冬天农闲季节,这些要冲位置的城池码头必须要进行全面的军事化建设。这年头有一点好处便是,进攻的路线就那么几条,要么是重要的码头水路,要么是必经的城池要道。倒是不用担心会有空降兵飞过这些地方从天而降。

  这年头作战基本上很难绕过城池和重要的道路,否则便会造成粮草无法供应,辎重无法随行,最终不战自败的情形。像南徐州之地,有十几处要道和码头需要防御,那已经是徐州这几年来大力开发,修桥铺路的结果。一般城池之间的主要道路,河岸边的码头和大道只有那么区区一两处而已。

  在海陵郡时,李徽同海陵郡太守陶定做了一番深入的谈话。李徽倒也不是逼着陶定去站队,他只是想探知陶定的态度。对朝廷,对自己,对眼下的局面的看法。通过这些看法,李徽自然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谈话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陶定的态度很明确,他没有赌咒发誓的说些什么,而是主动向李徽谈及一门婚事。他向李徽提出,将他最小的妹妹年方十七的陶素嫁给李荣为妻。

  光是这个婚姻之约便让李徽放下心来。陶定这是已经下了赌注了,将自己的幼妹嫁给李荣,那便是和自己绑定之意。

  李徽自然是一口应允。李徽见过陶素两面,之前陶定去淮阴,那少女跟随兄长前往游玩,李徽见过两次。此女相貌虽然一般,但举止得体,沉静温婉。加之出身名门,配李荣是绰绰有余的。李荣这些年跟着自己南征北战,年纪也不小了,也确实该成家了。

  于是李徽和陶定约定,今年冬天择吉日举办婚嫁之事。

  虽然,从内心里李徽是很不愿意以姻亲关系维系利益,但在这个年头,这件事很普遍,而且是最有效率和诚意的做法。所以这么干其实也是很不错的一种手段。

  整个八月,上上下下忙碌的便是秋收之事。



  好消息是,由于这几年农田水利修建了许多,农田的面积也在不断的扩大。加之耕牛,工具的不断更新,旱地肥料的推广应用,今年的稻米和旱粮的守成再创新高。

  五月份夏粮的守成便已经超过了去年三成,秋粮的守成比之去年更多两成多。今年的大丰收是肯定的。

  八月底召开了表彰总结大会,对于种粮大户和相关农事官员进行褒奖,该奖赏奖赏,该升官升官,这已经几成惯例。

  就在此时,琅琊郡太守,李徽的岳父顾惔派人送来急信,告知了北方发生的情形。信中,顾惔恼怒的向李徽告状,说北府军太不像话,居然强制进入琅琊郡中抓捕百姓,征发民夫。顾惔几番交涉无果,对方态度蛮横,根本不讲道理。顾惔知道李徽和谢玄之间的关系密切,隐忍再三,但是他们越发的不像话了。所以才不得不写信给李徽告知此事。

  李徽接到信之后沉吟许久,他知道自己必须去一趟北边了。

(https://www.biquya.cc/id108602/685199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