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农门锦绣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搬进新厂房之后,刘一帆就计划着自己读书的事情了,考秀才不比童生那么简单,几十万字的东西要熟记于心同时还要将其融会贯通,没有夫子授业解惑肯定不行。鉴于他还需要推动城乡建设发展,所以每天去县城私塾读书就有点不太方便,两口子就商量着还是请个私教回来。

    恰好这时候,阿三来了!同时还带了三个男人。

    阿三说,他们都是皇上亲自委派过来教刘一帆兄弟几个的先生。

    那个白面书生模样的男子叫唐嘉成,教礼、乐;五大三粗的那个汉子,实为朝廷禁军教头王大雄,另外一个是他们之中年纪最大的,头发和胡子都白了的赵宏良老先生。

    “三位先生远道而来,有失远迎,里面请。”刘一帆急忙把人迎进来,洪氏立刻送上茶水点心。

    “想不到乡下地方,还有这么好的屋子,不错不错。”王大雄大抵是个学武之人,爽朗许多,大踏步走进来,毫不客气的坐下来,咕噜噜喝了一碗茶。

    自打他们一进门,就数这个赵老先生一脸不乐意,臭着一张脸。

    这时候,王大雄说道:“赵老啊,您就别臭着一张脸了,您要是不想来,当时就可以回绝的嘛!”

    赵老先生瞪了他一眼,冷哼一声,别过脸去,说:“读书人,不好好读书,满脑子都是赚钱做生意。”

    原来是看不惯刘一帆!

    赵老又说:“简直有辱斯文!”

    罗颖本想辩驳几句,不过被刘一帆拦下了,想着他这么一大把年纪,背井离乡的过来,实属不易更何况他一个老学究老顽固了,那些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改变?

    “洪婶,你去把客房赶紧整理一下,三位先生舟车劳顿,得好好休息休息。”罗颖转身对洪氏吩咐道。

    “在京城就听说小娘子的手艺比那御膳房的还好,我们不休息,还是尝过你的手艺再说吧!”王大雄说道。

    “三位先生稍憩片刻,我马上就去准备晚饭。”

    罗颖转身去了厨房,刘一帆陪着他们几个说话。

    “你这写的什么?”唐嘉成看到了刘一帆桌子上笔迹未干的东西。

    “回唐先生,这是我给扫盲班准备的教材。”

    “扫盲班?教材?”唐嘉成一脸懵圈。

    这时候刘一帆就跟众人讲起了扫盲班的作用,听的唐嘉成和赵宏良震惊不已。

    王大雄是武夫,自然看不上酸腐秀才,道:“你咋不搞个武术班呢?”

    赵老瞪王大雄一眼,冷眼道:“愚昧!”

    “嘿,你个赵老头......”

    “哎,三位先生听我说,读书是需要一大笔花费的,庄户人家哪有那么多钱?所以只能暂时搞扫盲班,尽量让更多人的识字知礼,至于功夫...王先生...”

    “叫什么‘先生’?一股酸臭味?叫师傅!”

    “哦,王师傅,您知道庄户人家条件不好,学点能吃上饭的本领,他们才愿意,这打打杀杀的事情,恐怕没几个人愿意学,更可况也没好的师傅教。”

    “谁说没好师傅?”王大雄立马站起来,“你眼前的不就是?”

    “要是王师傅愿意教,那最好不过了!”

    赵老先生看不下去了,自古文武本来就不和,赵老说:“把你编的教材,拿过来给老夫瞧瞧。”

    刘一帆立刻递上去。

    “既然是教识字,为何不让夫子按千字文来教?你这...人物篇、食物篇、花卉篇,为何要这么编写?”

    “这扫盲班的孩子都是庄户人家的孩子,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识字,方便他们以后的生活,所以这上面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相关,也更加能让人记住。”

    刘一帆又说:“如果后面发现有资质高、品性好的,我们也会用赚来的钱资助他念书,为朝廷培养人才。”

    “你不就是想告诉老夫,你赚钱赚的有道理吗?”

    刘一帆闻言,笑了笑。

    赵老虽然没再说话,但是刘一帆知道他没刚才进来的时候那么排斥自己了。

    唐嘉成和王大雄主要是来教刘一鸣他们几个的,礼乐功夫射箭这些刘一帆只能是选修课,每天赵老会用半天的时间对他一对一教学,剩下的时间,刘一帆要用来赚钱。

    家里有了夫子,还是京城来的,学问啥的自然是一等一的好,王桂花就想着把刘四宝从她娘家带回来,让他跟着刘一鸣几个一起读书,上回小寒满福都跟着去了府城,他们家四宝没去,王桂花老觉得心里不太舒坦,兄弟之间不来往肯定不亲啊!

    让刘四宝一起学习,刘一帆等人肯定没意见,小寒满福还有牛君生都在这呢!

    于是,第二天,王桂花就把刘四宝带来了。

    只不过,这次王桂花还带了四个大人,两男两女。

    “英子,这是我娘家的两个弟弟弟媳,卤味铺子人要是没招满的话,能不能给他们安排一下?”

    现在生意越来越大,早就传出去了,王桂花现在跟刘一帆一家和好如初,王桂花和刘大有每次去给四宝送粮食的时候,都在王家得意洋洋的夸赞炫耀自己侄子多么的能干有本事,王家人当然也想过来寻个活计。其实这已经是王桂花娘家人第二次上门了,只不过第一次罗颖一家子去了府城,王家人扑了个空而已。

    “侄媳妇,你放心,我们平时在家都是做惯了粗活的人,再说咱大家又都是亲戚,肯定不会扯你后腿,你只管把心放肚子里!”王桂花的大弟媳贾氏说道。

    “不是我不答应,而是人我确实找好了。”

    “侄媳妇啊,咱可是一家人,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人用着肯定比外人用着称心,也更加可靠,你说呢?”贾氏又说道。

    “就是啊!我们肯定好好干,不给你拖后题。”

    ...

    “这不是谁可靠的问题?这是诚信问题,既然我跟他们都说好了,肯定不能改,除非人家现在自己来说不干。”

    罗颖话落,王家几个人脸色异常难看。

    罗颖继续说:“你们要是真想赚钱,就回村里养鱼去,到了冬天,全卖给我,我都要。”

    “真...真的啊?”

    王桂花笑了,可是她的弟弟弟媳似乎并不怎么高兴。

    罗颖说:“你们村里肯定有塘,回去之后,承包几个或者买几个,多养一些,到了年底鱼肥了,都卖给我,总比你们天天早出晚归挣工钱强吧!”

    如果府城的酒楼下半年开起来,到时候腊味也能运过去卖,那么需要的鸡鸭鱼猪这些东西就更多了,罗颖本身此举也是为他们好,可是王家人却不想养鱼,觉得来钱太慢,同时担心鱼养不活怎么办?那投进去的本钱不就都打了水漂吗?还不如做工稳当呢!

    贾氏又道:“大侄女啊,这养鱼......我们也不会啊!要不然,你看看,还是给我找个活儿吧!五丰镇离我们王家湾也不远,我们走路一个半时辰就能到,不碍事,我们庄户人家,谁不是起早贪黑的干活儿!”

    “我劝你们好好考虑考虑,这半年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是卖掉以后,好日子就来了,收入比做工强。”罗颖劝道。

    王桂花的二弟媳白氏夫妻俩若有所思,说:“那...我们回去商量商量。”

    “我这边确实不需要人手,不过我们有些东西需要缝制,二位婶娘要是针线活儿好的话,就去我们村长那边领点衣裳回去缝,二十几个铜板肯定挣得到的。”

    白氏两口子闻言,一副感恩戴德的样子,贾氏就有点不高兴,再无刚才的热情劲儿。

    现在李奶奶母子俩带着四个徒弟,每天能裁好几十套衣裳,昨天开始,这些衣裳的分发是刘春晓在登记,大部分衣裳都是马家村的村民在缝制,主要是稠树湾大部分人都有活计了,当然除了那几个跟罗颖有冲突的。

    说到刘春晓,也是目前村里除了罗颖之外,唯一的识字的女生了,加上她针线活儿好,罗颖去特意请她帮忙的,她现在也定亲了,貌似双方处的还不错,所以对于罗颖“抢”走刘一帆的事情,她也没那么计较了,实际上,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她心里是佩服罗颖的,但是她的骄傲不允许她向罗颖低头,直到罗颖这次上门请她,她就答应了。

    且说,王家几个人回到家后,就商量着要不要养鱼?

    贾氏两口子自然不赞同,他们也是打听过罗颖家工人的待遇的,再加上自己跟王桂花是亲戚,待遇肯定只会更好不会差,说什么也不肯跟白氏两口子合伙养鱼。

    白氏两口子就不这么认为,觉得去罗颖那儿做事,每天来回在路上就要花一两个时辰,家里完全都顾不上,如果自己养鱼的话,赚的钱是多是少都是自己的,家里也能顾上,有空的话还能缝衣裳挣几个铜板贴补家用。

    于是,白氏两口子四处借钱承包两个鱼塘,做起了水产养殖,贾氏每天领点衣裳回去缝,每次来稠树湾的时候,总是要来罗颖这里坐坐,就想寻个活计。

(https://www.biquya.cc/id107486/2734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