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卻。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諠譁疾晁错。
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
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馀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诛三族,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史记》记载晁错父亲死后十余日,七国之乱爆发。七国之乱是一月二十三日爆发,如今是一月八日,相距十五天,与《史记》所载基本吻合。
且晁错父亲果然欲饮毒药自尽。
这就是杨玉等的契机。
只要抓住晁错父亲这道桥梁,不愁见不到晁错。
救父之恩,换一个举荐不过分吧?
如此,杨玉就能达到目的,见皇帝,从而开展他的计划。
自杨延寿打探到晁错父亲还未离开长安,杨玉所需要做的,不过是等待而已,等待晁错父亲出城门。
如今,杨玉做到了。
“君何去”
杨玉刚欲拉开车门,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声音,充满质问意味,似已了然一切。杨玉浑身一紧,动作僵在了原地。
“不欲打扰君父子之情”
杨玉转身,不无讥讽道。
逼的父亲欲自尽,好一个父子之情。
杨玉知道,他现在绝不能露出一点破绽,要斟酌每一句话语,拿捏每一丝表情,酝酿每一缕情绪,让一切都符合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而非一个“老谋深算”者。
中年人自然是晁错无疑了。
他听了杨玉的讥讽之语,竟不动怒,淡淡道:“君知我是谁”
不是反问句,也不是肯定句,或者说分不清是哪一个,全凭自己如何猜测。
心怀鬼胎者自然会多想,如此一来,想不漏出破绽也难。
杨玉心中一沉,位列三公之人,岂有易与之辈。史书记载,晁错精于辩论,如今一见,话术之高明,真真不假。
果然难以对付。
此时不能停顿,更不能思考,一切当依本能为先。
杨玉当即反问:“这话好生奇怪,吾为何要知你是谁?”
言语中自动将对方的话语列为了反问意味,而不是回答“不知”。
晁错盯着杨玉,默默观察着他。
让杨玉奇怪的是,晁错目光竟不咄咄逼人,反而沉静如水,就这么看着他,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君何以知吾父欲饮药自尽”晁错语气平淡。
“不知”杨玉断然否决。
果然,晁错眉头下意识皱了一下。
“君何以知道”晁错再次开口,语气重了一分。
“不知”杨玉再次说道。
晁错目光中多了丝压迫,眼眸深处如渊似海。
“君何以知道”
“不知。”
说完,杨玉顿了顿,知道差不多了,遂一指车外:“但它知。”
杨延寿将包裹打开,放出当路。
杨玉淡淡道:“此乃我一手驯养,对气味极其敏锐,搜寻猎物,草药皆是一把好手。”
长吻,褐眸,犬齿,利爪,赫然一只山中狼。
晁错目光骤然凌厉,沉声道:“是它惊了马。”
很显然已从报信护卫嘴中知道了一切,言外之意是杨玉指使狼惊了马,一切皆是故意为之。
“不错,正是因为嗅到了鸩酒气味,这畜生冲了出来,救下了汝父。”杨玉笑了笑,装作没听懂隐含意思,顺着对方话语说道。
大智若愚,此时应该装傻,绝不是表现聪明的时候。
晁错目光一凝,总觉得杨玉笑容意味深长,意有所指。
突然,晁错悚然一惊,隐隐觉得对方是在提醒他,不管是什么原因,也别管有没有预谋,救了他父亲是事实,这点难以改变,鸩酒是他父亲所有,这也是事实。
同时,他不确定对方是有意还是无意,用“畜生救了汝父”这等字句,总觉得有些刺眼。
晁错怀疑对方是在讽刺他,用这种近乎盘问的方式对待恩人,连畜生都不如。
晁错仔细观察杨玉表情,但杨玉已收回目光,转向车外。
晁错沉默片刻,深吸一口气,肃容下拜:“晁错,谢过先生,救父之恩,铭感五内。”
杨玉反应并无异样,晁错又暗暗摇了摇头,也许真的是自己多想了。
但此时时间敏感,削藩遇阻,外有诸侯勾连意欲对抗朝廷,内有彻侯勋贵诸多官吏反对削藩,或者说是反对他。
于他而言正值内忧外患之季,他不得不谨慎,每走一步都要思虑再三。
身不由己。
“先生若有吩咐,尽可言说,金玉厚帛,倾晁氏所有,尽先生所欲......”
金玉厚帛一般与高官厚禄并提。
但晁错只提了前者,是何意味不言自明。钱帛好说,但其他非分要求就恕难从命了。杨玉若有自知之明,就该识趣。
但杨玉的反应出乎了他所料。
“晁错?”杨玉登时面色沉下来,他冷冷看向晁错:“汝就是晁错?”
晁错蹙眉,直呼人名姓,与骂人无异。
他面色微冷:“正是,天子不弃,忝列三公。”
闻听此言,杨玉“勃然变色”,当场戟指怒斥:“竟是你这厮,误君祸国之贼,伯嚭赵高之流,污吾耳目也,老夫耻闻汝之名。”
听闻赵高二字,晁错眼睛当即立了起来。
赵高何人已不需赘言,单只赵高乱权秦二世三年灭亡,如今天子登基也刚好三年,他又主持朝政,为天子主心骨。
这般赤裸裸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简直毫不掩饰,是可忍孰不可忍。
谁知杨玉还没罢休,一指其父亲,愤恨道:“若早知是汝父,我定见死不救。”
最后又转向晁错父亲:“我将汝子招来,本是想问其为何不孝,为你出头。如今看来,你能教出这样的儿子,纯属咎由自取。自作孽,不可活。”
这话更是恶劣至极,就差明说晁错父亲死有余辜了。
辱父母者,与其人不共戴天。
晁错怒到极点,手死死握住剑柄,若不是念在对方救下他父亲,他非要杨玉血溅当场不可。
但最终还是保持了一丝理智,他冷冷道:“君何意?不妨说个明白。”
天下愤恨嫉妒他权高位重,得天子信任者不知凡几,政敌更是恨其不死。
但政敌之流不可能救他父亲。
想到这里,晁错却是暗暗松了口气,不再怀疑杨玉别有企图,可能确实如对方所说,只是偶然。
既然不是政敌,不是生死对立关系,晁错便放下了戒心。
且杨玉耄耋之年,比他父亲还年老,让他有火只能忍着。
如今他只想知道对方为何对他怀有如此深的芥蒂,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他会让对方知道,何为御史大夫!
三公岂能轻辱。
(https://www.biquya.cc/id107424/25982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