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靠出口钢铁赚钱,还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比较先进的产能才能有可能赚钱,毕竟运费也是非常贵的。不过厂里还是有可能凭借出口钢铁赚钱的,如果能够建成五千方的高炉,再加上顶底复吹转炉,那么想来成本价还是会比较低的,这样的情况下,想来出口也是能够赚到钱的,这也算是唯一的出路了。
想到这里李昭说道:“要不您再打听下我们的普通碳钢以及咱们的轧钢产品有没有出口的可能,如果有的话,我们倒是可以直接建一个出口型的钢铁厂,如果建成五千方的高炉,配上我们的转炉,那么钢铁成本应该可以降低很多,想来出口我们的利润也是比较可观的,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出口的可能。”
李昭的话说完,苏父也是眼前一亮,现在出口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只是一直以来钢铁的产能不足,都没有考虑过出口的问题,如果真的建成一座大型钢铁厂,那还真的需要考虑出口的问题了,现在厂里钢铁缺口比较大,都是从其他钢铁厂运来,这对厂里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还是要自己掌握原材料供应才好。
想到这里苏父说道:“倒是可以问问,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如果可行,那这个钢铁厂建在津门倒是一个好选择了,对于走海运非常有利。”
这事当然是要问清楚才好的,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再扩建的话,产能就会过剩,只能找到出路才行,不然这个厂就根本没法建起来,你不可能让现在已经建起来的二十来家钢铁工厂倒闭大半吧?上级估计宁愿九九八厂不扩建,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各地的钢铁厂对于地方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能带来大量就业。
同时最重要的是可以就近提供钢铁,毕竟这些钢铁厂一般都是离矿山比较近的,如果将这些矿砂运往其他的地方冶炼,那成本可就高了,铁路运输能力还是太小了,真的将钢铁冶炼放在少数几个城市,也根本不现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出路也就出口了,和外国竞争,总好过国内的内卷。至于说增大内需,这个也是出路,只是这个需要时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有很大起色的。
比如修建铁路,现在每年也就能完成那么几千公里罢了,需求量也不过上百万吨罢了,对于多大几千万吨的产量,这点消耗真的不算什么。
如果想要翻上几倍的修建,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其次就是建设能力,最后就是生产火车的能力,不是说一句增加内需他就能起来的,没有强大的加工制造以及建设能力,增加内需,也只是一句空话罢了,让你用你也用不了。
特别是这个时代国内的工业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未来钢铁消耗大户都是没有的,如建筑业,现在刚刚起步,每年建设的楼房都是有限的,可以说九九八厂就是现在年建房量最多的企业了,要知道未来,最多的时候,建筑每年消耗钢材有几亿吨,这个时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是时代的限制,很难改变。
不过这个时代对于工人也是真的好,国家规定的工厂需要给员工分房子,当然这也导致了,房地产这一块根本不能给国家带来效益,所有的建设都是国家的负担,想要靠建筑业带动钢铁的需求,也就根不可能了,国家根本没有这么多钱。
再如各种工业品,无论是自行车还是家用电器,甚至汽车等,市场上的销售量都是非常少的,根本不能带来多少钢材的消耗。就如九九八厂的汽车厂,每年只有区区不到三万辆的产量,不是生产不了,而是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需求,这些车需要的钢材有多少?不过是几万吨罢了,对于消耗钢铁来说,杯水车薪罢了。
再如造船业,在六十年后的未来每年的造船量达到两三千万吨,但真到这么大的造船能力,其实并不久,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造船能力也才两百万吨每年,而这个时代,造船能力更是拉胯,每年的造船能力仅仅只有几万吨罢了。
甭看李昭折腾了这么久,但总得来说,其实国内的工业实力是并不怎么样的,想要形成比较强的工业能力,需要的时间还是非常久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想要真的实现强大,至少也得是五轴机床开始普及才有可能了,这根本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实现的,李昭估计想要这样,最少也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所以这个时代想靠内需来解决产能过剩是非常困难的,只能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可能出口,如果可以,那么新建一个分厂问题就不大,如果不行,那么只能看能不能先建一座高炉了,建一座高炉基本上可以满足现在厂里的需求,这个事情就看苏父和上级谈了,目前并没有多么好的解决办法,生产建设能力跟不上啊。
李昭这时对苏父说道:“如果没法出口,先看看能不能建一座吧,实在不行,也就只能放弃了,虽然现在我们需要外调原料,但至少现在还能维持,当产能过剩严重的时候,才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国内想要消化这些产能不容易。”
张师长这时倒是挺乐观的,看着忧愁的李昭和苏父,张师长说道:“你们愁这个干嘛,上级肯定已经都想好了,如果实在不能建,也不可能再开会讨论咱们新建分厂的事情了,不然早就该直接回绝了,咱们的生产可都是大致计划好的。”
听了张师长的话,李昭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想了想问道:“难道现在有什么重点工程,需要大量钢铁?这也不对啊,这量也大的太多了。”
李昭是真的不知道哪里需要这么大量的钢铁,讲真的,如果不是这么一次就建设了两千万吨的产能,李昭是根本不愁钢铁的产量,但多了两千万吨那可就不一样了,供应直接饱和了,这个量,最少需要五到八年才有可能消化掉。
张师长这时说道:“甭考虑这个了,你们还是想想今天的事情吧,我们该怎么接待来学习的人,这人估计快的十天八天就到了,不安排好可不行。”
苏父这时说道:“这有什么好准备的,我们有空宿舍楼,到时候直接安排就好,到时候将相应的工作人员入驻就好,你们还怕我处理不好这个事情啊?”
李昭想了想道:“最好是问清楚一些,有些地方是不吃猪肉的,是需要考虑好他们的习俗的,我看最好是让外交系统派一些办事员过来负责,我们只提供保障就好,具体打交道还是交给外交系统的人,这样省的出现什么问题。”
李昭之所以出这主意,最重要的就是怕麻烦,而且也想撇开点关系,外交系统的人负责的,那厂里就是协助,想来外交系统的人巴不得这样呢,有功劳的。
听了李昭的话,张师长这时说道:“这样最好,我们只提供服务,这样我们也能省点力气,就是不知道这种学习会持续多长时间,你们明年不是就准备试验飞机了吗?这里离飞机厂还是有点近了,我怕会出现什么意外。”
苏父听了之后说道:“应该不会太久吧,而且将来飞机试验的时候,尽量往山区那边飞,应该问题不大,而且说真的这大棚技术算是比较简单的,想来那些专家,看看就能将门道给搞清楚,咱们这也就是创意比较有价值,其他的他们试验一段时间,也能都掌握了,这样的情况下,应该不会待太长时间。”
就这样,又和苏父聊了些关于接待的事情,和张师长聊了些军队的事情,也就下班了。事情安排好了李昭也再次忙碌了起来,他希望能够在年前完成新的一轮测试,然后年后开启下一轮,尽快将发动机给定型下来。不过试验到了这个时候,发动机的性能已经能够确定端倪了,想要有实质的提升,只能等技术突破了。
现在进行的是第三轮测试,李昭又做了一系列的修改,这时李昭已经没有信心在一百三十千牛的推力下,保证上千小时的首次大修时间了。李昭毕竟不是专业搞这个的出身,他看到的那份图纸,相对来说也不算太先进,对于六十年后真正的先进技术,李昭知道的也是有限,想要靠着材料达到六十年后水平,不可能。
虽然有材料的优势在,李昭也最多只能保证达到八九十年代的水平了,想要达到六十年后那种推力以及使用寿命,那是根本不可能了。
(https://www.biquya.cc/id107262/79021400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