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四十章 军心

金江镇士兵的待遇不高。

        对比锦州镇的待遇,减了一半。

        可是金江镇的辽民,仍然不少愿意从军,或者为了报仇,或者为了其中的好处。

        金江镇的兵能多分田。

        只此一项,就让辽民羡慕不已。

        不过这两年来,金江镇并没有从辽民中募兵了。

        一则金江镇兵多,再继续扩招,已经无法供应,会拖累民政。

        二则数千军校生。

        每年都有数百充入军中。

        今年更是达到了顶峰,有一千余年满十八岁,身材壮硕,神采飞扬的后生们,全部递交了入军的申请书。

        如何安置这一千余军校生,已经成为了金江镇头疼的事。

        军队里大部分的将领,去了锦州叙职。

        唐清安也没有闲着。

        军司。

        主官行军司马。

        权职非常大,军司事繁任重。

        和朝廷京城的戎政尚书差不多,却比戎政尚书的权利更大。

        不但负责监督各军的训练,还考核其贤良,且管理各式器械,军符军籍等文书。

        然后还掌管军法,军资粮饷的分配等等。同时负责出面,调解军队需要和地方官员沟通的事宜。

        军司衙门的人手,有的来自文官,有的来自武将。

        文官例如方士珍,以前的管粮通判,对军务有了解的,武官例如因罪调职到军校,现在又提拔起来的郑刚。

        行军司马则是谢友成。

        军司已经拿出了建议。

        这批军校生有三个去处。

        军司衙门新建,需要不少人手,这些读过书的军校生,虽然没有经验,却可以招募进来培养。

        不过只能招募不足百人。

        另外两处大头。

        一处是节度府亲卫军。

        由原来的亲卫营五百人扩建为三千人。

        可以招募三四百军校生。

        剩余的军校生。

        则分配到军中各处,以伍长,什长开始做起,有才能的,可以从队长开始做起,可以加强对军队的管控。

        唐清安批了同意。

        这些事由行军司马去操作,他倒是不用如何插手,只看结果就可以了。

        以谢友成的资历和威望,不论是文武官员,都不敢不给面子。

        谢友成暗中为唐清安负责机密事宜,如今将近六年的时光,唐清安不忍他在碌碌无名。

        因此把谢友成原来负责的差事,都转交给贾鉴负责。

        谢友成明白其中的利害,十分爽利的交了出去,痛快的上任行军司马一职。

        既然他开始负责军中的事,向将军汇报了军司的事宜,开始担心起军将去锦州的的后果。

        唐清安倒没怎么在乎。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诉求,都有每个人的心思。

        例如他。

        宅院,妻妾,丫鬟,下人,家业等等。

        他都是如此。

        如何能要求手下的文武官员做圣人呢。

        除非他带头。

        不提他做不做得到。

        贾府的安排,他就无法拒绝,不然于理不合,让人不可置信。

        人到了一定的位置,当然就会想要更多。

        可是金江镇不同。

        金江镇总归是孤悬海外,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以他的威望,朝廷无法直接打压。

        像陕西,山西等边军,乃至蓟镇,平安镇等。

        靠近京师独立权不强,因此将门势力不强。

        而像云贵,或者辽东等。

        远离京师。

        则将门势力强大。

        前有藩王,后有北镇。

        北镇虽然没了,可是锦州的武将们崛起,同样也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势力。

        金江镇比这两地还要远离京师。

        如果是太平时节。

        当然不提。

        不过唐清安还在观望。

        观望历史。

        他才二十几岁,同样不急。

        哪怕朝廷打压他几年,实在抗不过去了,历史又和原来不同,那他就学北镇嘛。

        痛痛快快的当一个侯爷。

        如果朝廷治理不善,惹得遍地流民四起,那他更不用做什么了,只需要顺应形势即可。

        现在唯一忧虑的,就是自身的安全。

        所以他才绝对不去贸然见辽东经略,不选择大胆冒险,哪怕因此引来朝廷更加猜忌。

        历史上。

        毛文龙建立的东江镇,军中将领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干儿子干孙子担任。

        论在东江镇的权利和威望,手段虽然粗糙,可是这个时代还就认这些,因此控制力并不比自己要小。

        而当毛文龙一死,则万事皆空。

        没人敢提为他报仇之事。

        就算毛文龙的儿子,也只能乖乖就范。

        唐清安有义弟。

        可是刘承敏如何又能抗拒大势,能做到的,无非选择保护他的家小,委曲求全。

        因此唐清安应对朝廷的策略很简单。

        熬。

        熬天时。

        根据天时而做出选择。

        “将军治下有十万兵,辽民三百万,真到了忍耐不住的地步,也是可以入关的。”

        谢友成突然说道。

        唐清安明白谢友成突然说这番话的用意。

        主要是为了表忠心。

        谢友成负责机密事宜,知道太多金江镇的秘密,乃至三弟在京城做的事。

        如今调离了此位,升任行军司马。

        虽然得了一个好结局,但是他不同于旁人。

        旁的人投靠朝廷,对将军带来不了什么威胁,而他知道太多的秘密了。

        “我是不会闯关的。”

        唐清安笑道。

        他有太多的历史可以借鉴。

        清末民国。

        东北大帅。

        三千万人口,将近全国十分之一的体量,占据最肥沃的黑土地,军工业齐全,相比国内军阀,连跨时代的飞机都有不少。

        此人的实力可以称之为一时无两。

        要大后方有大后方,要积蓄有积蓄,要民生有民生,要强军有强军,是从抗拒北方列强中成长起来的军队。

        治理地方时,他民心甚高。

        可是为了权势,率军闯关入京,却失去了不少的东北民心。

        最后损兵失地灰溜溜的回来。

        有些事真不是靠实力能说的准的。

        唐清安不想冒险。

        明明可以等天时看看,何必急于一时。

        不提他目前的实力。

        就是历史上统一了辽东十几年的后金。

        如果不是大明分裂内部损耗,最后被流民军给灭,导致北方失去了统一的大义。

        比他实力更强大的后金,一样是奈何不了大明,连占据辽西都做不到。

        有时候唐清安也盘算过。

        最后想了想,认为自己这十万兵,不提军心民心,顶多把大周京师,山东等打成一团废墟。

        然后呢。

        就是面对全国反对的泥潭,最后坚持数年,到了人疲马废,物资断绝的地步,灰溜溜的退回金江镇。

        然后金江镇内部的军头军心不稳,实力一路下滑分裂。

        终于又便宜了蛮族。

        当然,也有成功的几率。

        那该不该去赌呢。

        唐清安不想去赌,他只想等。

        三百万辽民,辽民虽多却民生艰难,难以供应大军远征的物资。

        他就要选择以战养战。

        在国内以战养战,除非他疯了。

        大周可以从各地源源不断的积蓄物资,是因为大周朝廷有大义,各地有官府管理,地方有乡绅支持。

        他的金江军入了关,却是做不到的,只能造成破坏。

        想要获得各地的支持,只有一路打服。

        结果就是造成大量的流民。

        那么自己消灭蛮族,原来是为了替代蛮族,做蛮族做的恶吗。

        唐清安笑了笑。

        听到将军的答复,谢友成虽然知道结果,却仍然对将军的高义感到钦佩。

        历史上多少武夫,有了自己的军队,就忘乎所以,觉得自己能策马天下。

        最终只能祸乱天下。

        将军到底还是将军,没有因为自己的实力而利欲熏心。

        唐清安把谢友成的神色看在眼里。

        他面有喜色。

        连谢友成都是如此,唐清安越发的坚定了心里的想法。

        他目前最大的对手。

        是打败心中滋生的野心。

        做出最有利的选择,坚持原来的计划。

        熬。

        权利动人心。

        让人急躁。

        历史上多少人,就是因为忍耐不住,被权利蒙住了双眼,做出了昏招。

        有时候。

        熬一熬。

        真的是上策。

        可惜能选择熬的人并不多。

        在军司的安排下。

        军校生安置到了各处的军队。

        有去年的教训和经验。

        这批军校生很顺利的融入了军地,成为了伍长,什长,乃至队长。

        也就是说。

        目前的金江军,识字率远超大周,蛮族,朝鲜的军队。

        有了知识就能有头脑。

        军队前线能越发的活跃,更加的军令顺畅。

        当这些军校生成熟起来后,金江镇前线的部队,实力又会提高。

        可是同样。

        那么对这些有知识,有头脑的军队,就不能按照以往那般粗俗,要开始讲道理。

        军令仍然是第一要务。

        可是他们会质疑。

        有了知识就会质疑。

        这就对统治者要求更高。至少民心,军心这些,不再是以往的手段就能应付得了。

        唐清安有自己原来祖国的经验和眼光,他还真不畏惧这些。

        反倒是越发的欢喜。

        这才是他的强项。

        而这个时代的人,局限于眼界,和他争夺这些不同以往的军心,民心之上,如何能是他的对手。

        唐清安嘴角翘起。

        谢友成不知道将军为什么发笑,只不过又看到了将军的迷之自信。

        锦州。

        潘毅也在笑。

        昨日见了金江镇的军官,哪怕是那平辽侯的结拜义地,到底都是起于微末之人,见识浅手段少。

        自己不过略施手段,就让那些顽固份子无法应对。

        金江镇的武官没来之前。

        锦州还有官员担忧。

        潘毅却不同。

        他之所以敢强硬的打压唐清安,是认真研究过此人,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恼羞成怒。

        要是连这点城府都没有,他也不会被朝廷所看重,从中脱颖而出。

        唐清安六年前还是一名白丁,出生于商贾之家的伙计。

        他虽然有些运道,在皇商之家接触的南北之事多,导致发现了蛮族的弱点,想到了以海治蛮的方法。

        可真论起官场的手段,潘毅还真不把他看在眼里。

        至于蛮族。

        老奴都死了,还能成什么气候。

        有锦州军,金江军在手。

        自己又有国内的鼎力支援。

        潘毅有时候都在感叹。

        五年平辽被平辽侯喊出来了,不然他倒是要向朝廷喊一喊。

        ------题外话------

        第三更今日白天发,有些赶不及。

(https://www.biquya.cc/id107179/415607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