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钻到钱眼里面去了 > 第二百一十二章 祛病仙方

天地之间生有百草,而人世间亦有百病,世间之事,便是这般奇妙,上天似乎对于一切,都早有安排。

大阳帝国如今国力蒸蒸日上,毫无疑问,这首先是皇帝陛下李开继的功劳,但是,皇帝陛下自从病重卧榻之后,身体一直不见起色,但皇宫之内的钦天监却指出,皇帝陛下在位期间,理政从无错失,且施仁爱于广大生民,乃是难得的仁爱君主,君主仁爱,自然得上天庇佑,因此,皇帝陛下必然能够逢凶化吉,渡过劫难。

钦天监的话语,带有一定上天旨意的色彩,在皇宫之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大阳帝国如今朝政搁置,以老宰相司空伯为首的一班朝臣,急切地希望皇帝陛下能够真正的尽快康复,然后主理国家大事。

而就在大阳皇帝陷入昏睡的第十五日,太子殿下李景同眼见着自家父皇日益消瘦,形销骨立,病态深沉,人形不复存在,太子殿下因此揪心不已,据说在皇帝病榻之前悲恸大哭一场之后,指天发誓,要亲身遍访民间,不辞辛劳,为皇帝陛下寻来一治病救命的良方,为此,太子殿下愿意徒步于世间寻访,哪怕双脚磨得血肉模糊,日夜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甚至以皇子之身凄苦如讨饭之乞丐,那也求药之心坚决无比,为求一世间治病之良方,在所不惜。

于是,发下这一愿景的太子殿下,当即便是在皇帝陛下的病榻之前,“咚咚咚”磕头之后,便是洒泪而去,太子殿下出门之时,看起来内心虔诚至极,就连那些一直看着他夜里于病榻之前打鼾的小宫女们,都相信并真心希望太子殿下能够寻回一味治病救命的良药。

然后,在大阳帝国不少百姓的亲眼目睹之下,太子殿下舍了车马,独自一人出城而去,据说,在距离广源城很远的穷乡僻壤,在一些人迹罕至的野林山沟,都曾见到过太子殿下李景同的身影,在某些亲眼见识者的眼里,太子殿下彼时已经是衣衫褴褛,形容憔悴,但他依然目光坚定,矢志不渝。

然后,如此过去七八日之后,太子殿下拖着一身破烂的衣衫,脚步踉跄,浑身泥垢,终于是在大阳帝国百姓的关注之中,返回了广源城。

尽管太子殿下此刻看起来如同在烂泥坑里摔了几跤一般邋遢潦倒,但他的眼光之中,却是充满了兴奋,太子殿下怀中紧紧揣着一张薄薄的黄纸,大概是太子殿下的虔诚终究感动了上天,也终于让他于民间,求得了一味良方而回。

带着这一剂良方返回皇宫的太子殿下,饱含热泪,将药方交与太医之时,太子殿下语无伦次,好几次都差点激动得说不清楚话了,由此可见,太子殿下对自己带回来的这一良方,很是自信,并且坚信它便是眼下唯一可能救自家老爹的药方,且必定能够药到病除。

大阳帝国一众白发苍苍的御医接过药方之后,心中虽然对太子殿下的自信态度很是怀疑,并且心中对民间药方带着一种浓浓的不屑,但老御医们毕竟要照顾一下太子殿下的面子,没有当面拆穿,言太子殿下是不是遭遇了江湖神棍胡天海地的吹嘘之后,而因无知而受了蒙骗,这些话老御医们不敢说出来,又考虑到太子殿下毕竟一片赤诚,难能可贵,因此都把心中的怀疑加呲之以鼻埋在了心里。

同时,老御医们简单地扫了一眼太子殿下带回来的“治病良方”,然后发现这方子之上,不过是几味普通的药物而已,心中更是坚定了太子殿下久不入民间,因而被民间“行骗高手”蒙骗了的想法,但毕竟太子殿下的一片孝子之心不好拂却,又仔细研究之后,发现这几味药物,不过是些寻常药物而已,不会对皇帝陛下眼前的身体产生危害,且与自己等人近几日所使用的药材有不谋而合的几味,因此,尽管太子殿下所带回的药方,在老御医们看来,决然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老御医们最终决定,还是按照药方,给皇帝陛下煎药,至于最终结果如何,皇帝陛下的病情,自然会给予众人一个答案。

于是,太子殿下的药方,便是如此,经过老御医们严格筛选药材,然后调整好药量,一番煎煮之后,喂入了皇帝老儿的金口之中。

但是,这道看似寻常的药方,竟然惊呆了皇帝寝宫之内的所有人。

皇帝陛下服下太子殿下所带回的民间药方的第三日,病情竟然渐渐有了减缓的迹象,而在第五日的时候,卧病已久的大阳皇帝李开继,竟然十分神奇地,睁开了眼睛,苏醒了过来。

大阳皇帝的苏醒,让得大阳朝堂之内,欣喜若狂,至少表面上是这般样子,大阳帝国皇宫之内,无论是宫女还是侍卫,无论是贵妃还是大臣,皆是对太子殿下交口称赞,言道这般奇迹,一定是太子殿下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因此,上天垂爱,赐下一神奇药方,让大阳皇帝,得以疾病退走,健康复来。

而随着大阳帝国皇帝的病情有所好转,尽管皇宫之内的御医们对此大是疑惑不解,但是皇帝陛下越来越稳健的脉搏比什么都具有说服力,老御医们最终不得不深埋下内心的不解与疑惑,同时,另一部分善于见风使舵的大阳帝国御医,则是趁此机会,大肆地夸赞了太子殿下一番,认为太子殿下不惜尊贵之身,寻访民间,带回来的实乃是一祛除病痛的仙方,否则,皇帝陛下久病无良药,为何太子殿下的药方一出,便是药到病除。

“祛病仙方”的名声,自此便是从皇宫之内,流传了开来,广源城之内,某些与着太子殿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组织或是大户人家,甚至声称,太子殿下这是有仙人庇佑,来日必是腾龙升凤之象,而我大阳帝国竟有如此储君,实在是我大阳帝国万民之福。

而随着皇帝陛下的病情好转,太子殿下更是日夜照料于病榻之前,直到皇帝陛下的病情越来越稳定,太子殿下这才又从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方子,并言道,这道方子,乃是与那一道治病良方一道于民间求来的,只不过这道方子,并不是主治疾病的药方,而是一味养生的汤药。

太子殿下此时拿出来的,是一味名为“双花醒神汤”的汤药方子,而要说其材料与制作过程,也极为简单,即干黄花菜适量、干合欢花适量、冰糖数颗放入杯盏之中,加沸水冲泡之后,置于器皿之中焖制六分之一个时辰之后,趁热饮用。

这味汤药方子的材料虽然简单且不难寻找,但有鉴于太子殿下之前拿出的那一剂神仙方子,大阳帝国御医们对现在这一汤药方子也不敢有丝毫小觑,他们之中的不少人接过方子,对这道太子殿下到现在才拿出来珍逾生命的汤药方子埋头苦苦研究了一番,然后,某些很能说道且带着目的性的大阳御医,当即便是表示,在太子殿下提供的那一剂治病良方之后,这又是一道极其适合皇帝陛下目前休养身体的方子,且珍贵之极。

尤其是这一道“双花醒神汤”的其中一味,干黄花菜,古籍医书上历来便是有详细记载,其中说道:“其苗花甘凉,作葅利胸膈,安五脏,令人欢乐无忧。”

有鉴于干黄花菜能解人胸中忧郁的特性,老御医们对这一道汤药推崇备至,他们纷纷表示,在太子殿下这一道汤药的辅助作用下,皇帝陛下的身体,一定能尽快地好起来。

而如今在服用了太子殿下提供的药方之后,已经清醒了过来的皇帝陛下,闻言心中更是宽慰,当即更是以目光赞许着守在病榻之前的太子,而且在服用了这一道养生汤药之后,久病旬月之久的皇帝陛下,竟然可以靠着床褥,半坐在床榻之上了。

大阳皇帝病情的急速好转,当真是惊煞宫廷,大阳百官见此情形,自然是欣喜不已,而太子殿下见此,更是大感欣慰,于是接下来的日子,太子李景同干脆搬来铺盖,日夜守候在自家老爹床榻之前,甚至包括所有药汤的煎煮,养生汤的熬制,全都由太子殿下亲自动手,亲力亲为。

如此,又过了半月,似乎真的应了大阳钦天监的那一番论断,皇帝老儿的气色,看起来竟然是越来越好,似乎很快就能站起来了似的,大抵是药石的作用非凡,再加之有亲儿子侍候在侧,大阳皇帝总之,看起来很快就是能下地上朝了。

但是,有一件极其细微的小事必须得提一提,尽数太子殿下没日没夜地照料于皇帝陛下身侧,连宫女侍卫们都心生敬佩,在太子殿下每一次亲手煎煮药汤并奉送到自家老爹面前之余,那太子殿下每天煎煮的汤药,所使用后残留下的药渣,却都被皇帝老儿的贴身领事太监郭连胜,偷偷地保留下来了一小部分。

……

随着大阳皇帝的病情好转,大阳帝国朝堂内外,似乎有人哀叹了一声,大有一番谋划全然白费的意味,但是,真正的皇权争夺,却远远没有因为皇帝陛下的病情好转而有所停止。

正相反,这般争夺在普通人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是越演越烈。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大阳帝国如今几位最有可能争夺皇位的皇子的背后实力分布,以及他们主要的争夺倚仗。

首先是五皇子李谨,五皇子李谨在争夺皇权的整一个过程之中,主要的依靠为大阳帝国岭南世家,岭南世家把控着大阳帝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实业,诸如煤炭,粮食,油料等,大多在岭南世家的把控之下,他们真正的实力极其惊人,岭南世家共有五大家族,这五大家族若是联合起来,就算是如今的和四海,也要忌惮几分。

而作为根基深厚的大世家,却专注于实业的经营,这一点最为张九阳所赞赏,在张九阳看来,实业在任何时候,都是最踏实的买卖,就拿其中的粮食来举例,一旦遭遇饥荒或是灾年,商人手中的任何物品,都比不上能够果腹的粮食珍贵,张九阳因此对五皇子李谨,实际上也连带着有了几分赞赏的意味,因为五皇子李谨,选择的最大倚仗,全部以实业为基础并以此为靠山,甚至他自己本人,也专注于实业的经营。

而至于二皇子李桀,这是一个惯于挥动刀剑的武夫,他善于用武力解决问题,而且也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他的脑袋里面,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武力”二字,因此,二皇子李桀在争夺皇权的过程之中,最大的倚仗,毫无疑问的是军队。

至于在这一场皇权争斗之中,最大的希望者,太子殿下李景同,则是一如他的为人,面面俱到,无论是实业,还是军队,在他的阵营里,都包含着一些,但在此过程之中,太子殿下主要侧重的,还是对朝中重要大臣的拉拢。

至于最后不得不提的七皇子李安平,严格说来其实足以用实力微弱得可怜来形容。在李安平没有结识张九阳之前,不提也罢,几乎连自保的能力都欠缺。在结识张九阳之后,充其量也就和府一家作为其争夺的靠山,而且,眼目下的张九阳,尚还不能完全代表和四海。

四位争夺皇位的领袖人物说完之后,大阳帝国的朝堂现状,也有必要来描述一番。

与历朝历代一样,每逢皇权争夺最激烈之时,各朝各代的官员们,都会选择一方站队,如此,各在各自的阵营里不断挥洒辛勤的汗水,并不断打压对立的一方,以期自己选择的一方最终获得胜利。

当然,官员们心中很是清楚,一旦自己的站队站对了,那么日后水涨船高,飞黄腾达,自然是指日可待。但是一旦自己的站队站错了,那么,往往是结局殊难预料,受到牵连贬官罢官那是常事,最终与失败一方一同被胜利者砍了脑袋也属正常。

而在大阳帝国如今的皇权斗争之中,整个过程里面,没有彻底站队的,便是各部尚书这一级别以上的官员,这等级别的官员,因为能力卓著,位高权重的原因,已经不会轻易选择站队。

而对于这样的朝中大臣,往往新即位的君主,对他们也是极为看重,但凡能够为其所用的,一定会尽其才能,毕竟,管理国家,真正的还是要依靠朝堂之上的重要大臣,而不是仅仅依靠皇帝一人。

如此看来,站队实在是一件极其严重,动辄关系身家性命的大事,因此,大阳帝国的官员们,选择观望态度,并最终没有站队的,也是大有人在。

皇权争斗之中,站队是一件很是要命的事情,官员们很是小心,但在分帮结派上面,大阳帝国的官员们却是毫不迟疑且泾渭分明,他们分为几派,习惯于大阳朝堂之上争吵,然后竭力表达自己一方的政见,以期最终能够影响皇帝陛下的决策,进而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或目的。

而在如今大阳帝国,百官济济的朝堂之上,只有两个人没有选择站队。

第一位,那便是大阳帝国资历最老的一品重臣,宰相司空伯,此人唯当今皇帝之命是从,对大阳皇帝李开继忠心耿耿,苍天可鉴,是皇帝最为信任的大臣。而第二位,则是以严肃威严而著称的刑部尚书蔺如相,此人于朝堂之上,百官之中,则是铁面无私,不偏不倚,管你那一方好那一方歹,总之,刑部尚书蔺大人,只身而行,遵循正道,那一边都不靠近。

而就在这般的态势之中,大阳帝国的朝野形势,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这一日,皇宫之内,皇帝陛下见三位皇子皆是在病榻之前伺候,唯独是少了那第七皇子李安平,于是已经能够正常言语的皇帝陛下便是开口问道:“老七呢?为何连日以来,一直未曾见到老七的身影。”

皇帝陛下或许是经此一场大病,心境有所转变,开始破天荒地关注起自己那个一直倍受冷落的第七子起来,但是,皇帝陛下的问话,并没有得到三位皇子的正面回答,只太子殿下思虑再三酝酿良久,方才说了一句,“禀父皇,七弟已经多日不曾在父皇床榻之前尽孝了。”

太子殿下这话说完,皇帝陛下顿时长叹一声,叹息声中大有伤感悲凉之感,未几,却又把目光投向侍奉在一旁的老宰相司空伯,司空伯见皇帝陛下目光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终于说了一句十分中肯的话。

“回陛下,那七皇子殿下,已经多日未被允许,进入皇宫。”

皇帝李开继听了老宰相的这一句话,顿时“哦!”了一声,声音之中有着讶异,有着失望,此刻看着那站立于床榻之前无比低眉顺眼的三位皇子,皇帝陛下心中,已然已经有了答案。

挥手示意三位皇子退下之后,大阳皇帝唤那老宰相司空伯近前,然后在老宰相的耳边,低低地吩咐着。

而那皇帝贴身的总管太监郭连胜,则是就侍立于床榻的不远处,此刻的郭连胜,犹如一棵已经干枯的朽木,若是没有皇帝陛下的呼喊,总管太监站在哪里,甚至都难以察觉到一丝声息。

大阳皇帝的寝宫之外,被自家皇帝老爹赶出来的三位皇子,反应各不相同,二皇子李桀冷哼了一声,然后便是离开了皇宫禁内,五皇子李谨逗留了片刻,见皇帝陛下始终没有继续召见的意思,也是冲那太子皇兄拱了拱手,然后离开了。

只有太子李景同,继续守在如今的皇帝陛下的门前,太子殿下心中记挂着还需日夜为父皇煎药,因此,他是万万不会,主动离开大阳皇帝的寝宫的。

而就在大阳皇帝卧病,朝堂内外形势复杂的紧要关头,大阳帝国北疆,却是传来了一则关系大阳帝国安危的紧急军情。

(https://www.biquya.cc/id106615/1022300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