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亮剑搞援助 > 第六百三十三章 普普通通新一团!

“无线通话设备?”

        “电台?”

        岩松义雄看向山本一木问道。

        无线通话设备,现在的电台基本上就可以实现,不过通话距离只有150公里。

        就是原剧中山本一木率特工队偷袭总部,经过陈家峪时携带的那种电台。

        只不过,那种无线通话设备很容易被监听。

        陈老板跟李云龙联络,也是用的那种设备,所以陈老板和李云龙都不会在通话的时候谈生意,以免被敌人给监听。

        山本一木微微摇头:“不是电台。”

        岩松义雄语气诧异的问道:“不是电台怎么可能无线通话?”

        在二战时期,步话机技术领域,漂亮国走在世界前沿,虽然德国等国也有自己的相关装备,但无论是技术性能、便携性和装备普及率都不及漂亮国。

        而美军的步话机是加尔文制造公司给美军发明制造的。

        这个制造公司也就是摩托罗拉的前身。

        眼下步话机只在美军中有所装备,并未普及,所以岩松义雄等人根本就不知道。

        “这是真的!”山本一木道,“正是有了这种设备,八路军的步兵,在进攻不利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呼叫后方炮兵火力支援,极大的提升八路攻坚能力。”

        目前也就129师和新一团大量装备这种步话机。

        129师主力的营一级以上部队装备步话机,而新一团的连级以上部队装备。

        所以日军关于步话机的情报很少,就连山本一木也是只知道有这玩意,具体长什么样压根就不清楚。

        看着山本一木言之凿凿,岩松义雄也不由得不信。

        眼下八路军129师,甚至是晋西北新一团的武器装备,不论是步枪火力还是炮兵火力,已经全面碾压日军。

        出现一些先进的通讯设备也并不是很奇怪。

        山本一木继续说道:“这种通讯设备,蝗军的电台无法接听,而且还能大规模配给部队使用,如果蝗军的炮兵也能拥有这样的装备……”

        虽然日军的炮兵素养极高,但是日军还没有研究出精密射击法。

        就连观察员呼叫炮兵火力支援的手段也比较原始。

        比如观察员用电话、旗语、观测气球、无线电台等通讯手段,来向炮兵传达射击诸元和校正炮弹的弹着点,高端一点的用指挥侦察机。

        “既然八路军手里有好东西,那我们就去抢,抢来交给军械专家们研究仿制。”

        岩松义雄看向山本一木:

        “山本君,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特工队去执行。”

        说话的同时,岩松义雄心里忍不住暗暗叹了一口气。

        曾几何时,没有人瞧得上八路军,一说到八路军不管是国军还是日军,都是以土八路相称。

        那群在山沟里,一支由没有见过世面的、由农民组成,穿的破破烂烂像叫花子军队。

        已经富得流油。

        在山西,八路军的装备不说碾压日军,至少是装备领先,武器弹药充足。

        极难对付。

        八路军的崛起,特别是八路军总部直属新一团的崛起,不仅让日军害怕,也让国军高层也害怕。

        “嗨!”山本一木低头。

        虽然这个任务很难,八路军只有连级以上的部队,才有可能装备这种通讯设备。

        因为一旦作战不利,八路的连级部队很可能毁掉通讯设备,极难缴获。

        别的部队很难办到,但是山本一木对特工队有信心,因为特工队就是干这种活的。

        岩松义雄又道:“国内传来消息,山本君你率特工队从八路军手里抢来的那种大喇叭武器,名字叫反坦克火箭筒,目前军械研究所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旦军械部研究仿制成功,会率先送到我们第一军,用于对付八路新一团的坦克。”

        山本一木、花谷正和宫崎正雄的双眼,皆是微微一亮。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

        山本一木心想,一旦军械部那边研究制造出新式武器装备,大本营那边基本上都是优先拿给海军使用。

        看来这一次是个例外。

        山本一木趁机说道:“司令官阁下,八路军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这种冲锋枪在短兵相接和巷战中,能够发挥出巨大火力优势,我建议司令官阁下向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申请,由第一军大规模装备百式冲锋枪,至少每个步兵分队装备一支,像敢死队和突击队可以全员换装百式冲锋枪。”

        虽然现在的山本一木升任少将,但基本上就是个闲职,也就在第一军还有点话语权。

        出了第一军都没有人鸟他,所以在陆军装备上,山本一木人微言轻。

        百式冲锋枪刚出来那会,山本一木是很期待的,觉得军械部的那群老朽的、头脑僵化的军械官员们脑袋终于开了窍,要给陆军大规模装备上自动火力。

        他当时还通过筱冢义男的关系,从军械部搞来200多支百式冲锋枪,装备给大川挺进队和益子挺进队。

        虽然这两支挺进队还没发挥什么作用就被新一团给灭了。

        但是山本一木很清楚,由他训练出来的挺进队,比一般的蝗军敢死队和突击队强太多。

        岩松义雄深有同感。

        八路军的冲锋枪火力,的确是非常令人头疼。

        远的不说,在小野村战斗中,第10师团的骑兵第10联队,就差点被600余手持冲锋枪的八路骑兵给全部歼灭。

        在巷战中冲锋枪火力也是远超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火力。

        更何况。

        八路军除了准备冲锋枪等自动火力,步兵还装备的是半自动步枪,不论是炮兵火力还是步兵火力,日军在对上新一团,都是处于下风。

        日本军械官员们生产武器的理念是: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在战斗中要以消耗最少的武器弹药,取得最大的战果。

        如果。

        中国军队一直保持原来的状况,日本军械官员们生产武器的理念没什么问题。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八路军获得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军械生产线,日军士兵手里步枪和机枪的火力,已经远远不够应付华北战场。

        岩松义雄点头:“此事,我会向冈村司令官申请,帝国陆军是应该革新换装枪械了。”

        “还有火炮。”山本一木道,“帝国陆军应该装备口径更大、威力更强、数量更多的火炮,还有先进的通讯设备。”

        参加过1939年中蒙边界诺门坎战役的山本一木被打出了心理阴影。

        “一支军队的强大,主要应体现在火力的强大。”

        “就比如八路军新一团,甚至支那政府军的编制表上,没有新一团的编制。”

        “这原本是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八路军普通部队,自从新一团获得援助后,战斗力日益增强,现如今战斗力已经能媲美蝗军甲种师团。”

        说到八路军新一团,岩松义雄的脸色和目光,陡然又阴沉下来。

        他很清楚,山本一木说的还是保守了。

        八路军新一团的战斗力,绝对是超过甲种师团,否则第10师团也不会被新一团给击败。

        ……

        倭国本土。

        东京。

        接到岩松义雄电报的冈村宁次,再三考虑后,决定去找东条英鸡。

        现在想要革新陆军的装备,也只有东条英鸡能做到。

        眼下东条内阁已经正式成立,东条英鸡东条英机一人身兼陆相、内相等职,集各种大权于一身。

        东条英鸡叫嚣“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圈’”是帝国之国策,要在“蝗威之下,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

        同时鼓吹全军和全体“蝗国臣民”应向天蝗效忠,每个人都要有“献身奉公”的精神,以实现“大东亚新秩序”。

        但是由于晋西北扫荡和第二次进攻长沙,两次作战的失败。

        东条英鸡被天蝗给痛骂了一顿,天蝗责令东条英鸡尽快解决中国事变,东条英鸡也只得先满口答应下来。

        内阁府。

        冈村宁次向东条英鸡说:

        “此次进攻晋西北作战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蝗军的武器装备太过落后。”

        东条英鸡面色不悦的问道:“土八路的装备很好?”

        虽然对于八路军从外部渠道获得武器装备援助的事情,东条英鸡有所耳闻,但是具体是些什么装备他却没有了解过。

        “嗨!”冈村宁次低头,“八路新一团超过3万人,装备75毫米以上口径的大炮300门,重型坦克100多辆,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500门,就连他们普通的士兵,也使用的是自动火力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另外还有大量的轻重机枪、高射炮和20毫米机关炮,在交战中蝗军的火力被严重压制,所以才导致此次作战失利。”

        对于新一团的实力,冈村宁次有所夸大,就是为了引起大本营的重视。

        反正东条英鸡就算派人去调查,也很难查出新一团的真正实力。

        新一团的家底估计也就只有新一团团部和八路军总部知道,冈村宁次也只能猜个大概。

        不出冈村宁次所料。

        东条英鸡闻言,顿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土八路普普通通一个团,竟有如此实力?”

        容不得东条英鸡不震惊,光是从纸面实力上看,八路新一团这个实力比日军最精锐的第1师团还要强。

(https://www.biquya.cc/id106558/78265566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