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逆天证道 > 第十九章 儒道

?江云对荀宽道:“恩师,这次我来之前去了趟建安坊,却是得到几样好东西,请恩师评鉴。”

  

  荀宽抚须笑道:“云儿的眼光,自是不差。”

  

  “恩师,先看这本书。”江云把《祭典》递给荀宽,然后走到桌前,打开‘荀子像’。

  

  荀宽飞快翻看着书籍,不时的点头,道:“这大风国应该消亡于三万年前,立国三千年,文风鼎盛,冠盖一时。只是时间太过久远,遗留下来的典籍大多散失,要不早就腐朽成泥。为师也只是在一本国史中,看到过一段关于大风国的记录。没想到云儿能找到一本皇室记录祭祀的典籍,实在是珍贵。”

  

  祭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活动。如确定正统名义,安定民心等。祭祀,更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江云轻笑道:“恩师,您看一下,这府‘荀子像’如何?”

  

  “好画,好画,线条鲜明细致,笔锋运转圆滑老道,已达画技巅峰。只是荀子双目无无珠,犹如人无灵魂。可惜了一副绝世之画,有形却无神。”荀宽看完话后,大声赞道,最后却满脸可惜,突然,荀宽想到江云先前说的话,既然江云是好东西,自然不是自己现在想的这么简单。

  

  对于自己这个亲传弟子,荀宽自然自知甚深,一身儒家修养,早以不再自己之下,只是年少,缺乏阅历,假以时日,必是绝世大儒,不然自己也不会受为亲传弟子。

  

  亲传弟子,可是将来要继承师父的衣钵,就是荀彧这个儿子都没有这个资格,荀宽和江云之间的感情之深,早已超父子之情。

  

  荀宽一觉蹊跷,再次看向荀子像,荀子空洞的眼眶,让整副画有形无神,大失光彩。突然心中一动,马上明白过来,转头笑道:“画龙点睛!”

  

  江云点头笑道:“恩师明鉴。我猜想当时画师画画最后,却突然发现,自己不了解儒家真意!这样自然无法表现出荀子的气质。要知道,眼乃人的灵魂。画师怕毁掉这样一副绝世好画,因此没有下笔为荀子像点睛。而画师必是名动天下的名家,对于这样一副残画,心中必然羞愧,因此也没有标注署名。他把这幅流传出来,想必也是想让这幅残画能够落到大儒手中,为荀子点睛,完成这幅绝世之画。”

  

  名家是有自尊的,对于这样的残画,他自然没有颜面在画上标注署名。想毁掉,却有不甘这样一副好画埋没于世,因此就流传出来。

  

  荀宽欣慰笑道:“不错,云儿分析入理。”

  

  “那就请恩师,为荀子点睛。”江云躬身请求道,荀宽读书八十年,儒家经意早就深入骨髓,请他点睛,是再合适不过。

  

  荀宽郑重的点了点头,没有推辞。然后焚香,净手,闭目净心等一系列程序。在睁开眼的瞬间,江云惊骇的发现,荀宽原本消瘦的身子,突然之间高大起来,如深渊宇宙,包容天地。江云似乎听到一声声朗朗的读书声,在耳边缭绕,像是在阐述着大道至理。

  

  “老师的境界,要比自己想象中的高深。”江云心中暗自思索。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养出心中浩然之气,一般瞧不起练武之人。

  

  在儒家看来,习武是小道,而读书才是大道,一朝养出浩然正气,功力自然一日千里,其速度远非练武之人可比。

  

  但是想养出浩然正气却无比困难,大多数老儒至死也难以成功。儒家也习武,一般资质好的多是练‘文气’,资质差的才修炼一般的真气。像荀彧便是儒家高手,一身文气,深不可测。

  

  但是荀宽自小心高气傲,一心要养出浩然之气,宁愿身无缚鸡之力,也不去修炼文气。八十年的庞大积累,一旦养出浩然正气,便是厚积薄发,一天一个境界,不出一年,便可成为一名绝世强者。九皇子从小不习武,其中受荀宽很大的影响。

  

  荀宽全身精神极度凝结,无数爽朗的读书声在他身边幻起幻灭,划破时空,像是自远古传来,不断述说着儒家真意。

  

  他轻拿起笔,目光生电,射出两道精芒,划破虚空,让整个房间都一下在明亮许多。他紧盯着荀子空洞的眼眶,艰难的下笔,如有万斤重。

  

  点睛,不是想象中的点一点这么简单,还要点睛者为画像赋予灵魂,灌注神。

  

  荀宽额头冒出细汗,原本细滑红润的脸,也以可见的速度苍老。

  

  “呼呼!”良久,刚点完睛,荀宽身体便犹如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坐这椅子上,毛笔丢弃在书桌上,重重的喘息着。

  

  “恩师,您没事吧?”江云急切问道。

  

  荀宽却虚弱的开怀一笑:“云儿莫要担心,为师只是精神消耗过渡。快,扶为师起来。”

  

  这时的荀子像已经大变,原本空洞的画像,一下子活来过来。江云和荀宽差点惊呼出声,仿佛面对不是画像而是真人。

  

  江云感觉到一股股浩大刚正的浩然之气,从荀子像中透发而出,让人心生刚正之气,消去心中的怯懦。

  

  荀子双眼有神,其中似乎每时每刻,都有宇宙在其中生而又灭,灭而又生,又像是能穿过无尽的岁月,从过去的远古,投来目光,洞悉这个世界。

  

  “好!好!好!”荀宽激动的颤动,双手颤抖的抚摸着画像,感受中从中传递出来的浩然正气,喜极而泣道:“这是浩然正气!老夫埋首读书八十年,一日不曾懈怠,却始终未能养出浩然正气。如今却没有想到,这样一副荀子像,却能透发出浩然正气。苍天有眼,有此画像为伴,不出半个月,老夫必能养出浩然正气。”

  

  “恭喜恩师,贺喜恩师。愿恩师早日养出浩然之气。”江云在一边祝贺道。荀宽八十年如一日的埋首苦读,这样的大毅力,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如今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江云自然为荀宽高兴。

  

  “呵呵!为师失态了。”荀宽擦拭脸上的老泪,轻笑道:“这次为师却是沾了云儿的气运。”

  

  “这是恩师福缘。”江云说着,然后疑惑问道:“恩师,虽然此话画技绝世,加上恩师耗尽心神为其点睛,但是也不至于能衍生出浩然正气啊?”

  

  荀宽扶须,微笑道:“云儿却是不知道何为圣啊!圣者,至高至大至善也。圣人已经达到了这个世界的最高境界,天地认同,与圣人有关的,天地都会感应。就像这幅画,为师为其点睛后,赋其真神,形神皆俱,应该天地有感,使其浩然正气缭绕,酝酿其中。如今这幅已经脱离凡画的层次,时间越久,画中浩然正气越来越多,逐步向法器转化。”

  

  对于圣人,江云多少有点了解,天地间最强大的人,战力无双,除非寿元耗尽,几乎是不死之身。是亿万武者的最高追求,但是圣人之境无比艰难,东胜神州,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出过圣人。

  

  荀宽继续说道:“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浩然正气为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却完全不同其他元气,其他元气,都可以通过肉身或精神力来接引入体,可浩然正气却不行,必须要用意。为师读书八十年,期间更是用三十年的时间来梳理天下,就是来培养这种意。”

  

  “意?”江云道。

  

  荀宽点头道:“不错,意!意,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意,从何来?一是生命感悟,这人人都会有,可是人之一生短暂,并非人人皆是圣贤,这些感悟是否为至理,是否符合人道等,所以绝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得足够‘意’,自然无法养出浩然正气。

  

  第二便是体悟先贤圣人的感悟,先贤皆都已把自己的感悟写成经典传承下来,所以后人只要认真研读经典,踏着这先贤的足迹前进即可。可笑我们这些后人,抛弃经典而苦练儒家武道,实在是舍本逐末,可悲可叹。

  

  道家追求天道,儒家追求人道,无分高低,两者皆是大道,这里的‘道’并不一定是道家所说的‘道’,朱熹圣人曰‘理’,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同一个词义,为宇宙的根本。”

  

  “按恩师所说,世人苦求得道便是为人之理吗?”江云难以相信道,世人追求武道极致,追求天道,到最后却只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为人之理只是道的一部分,或说一种,目标相同,但道路却千万。大道至简,孔圣人曰‘仁’,这是最古老儒家核心思想,为何?”荀宽问道。

  

  江云摇头道:“不知!”虽然江云很想说‘仁者爱人’,这些最常说的经典句子,可是既然荀宽问了,自然不会是那么简单。

  

  “‘仁’,一个‘人’字,和个‘二’字组成,意为两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之间相处之理便为‘仁’。后来孟子取‘义’,荀子曰‘礼’,都是为人之理。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教人顺应天道;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教人克己求知;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人以心为知。

  

  皆是在阐述为人之理。

  

  儒学‘儒’字,直意为人之所需,所需便是为人之理,更是直接道出了儒家本质--人道。”荀宽细说道。

(https://www.biquya.cc/id10651/606794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