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飞与孙一建的沟通都在电话里,他也没有去主持什么大局,都是孙一建在带着搞,他也乐得清闲。
不过就算他不在,华夏保险金融行业的人都知道,飞天,那是陆飞的。
陆飞的手有多黑,圈里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听了都要掂量掂量,他们可不敢跟陆飞玩阴的。但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做,这要是让飞天泛滥下去,到时候一提到保险,所有人只认飞天,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其实很多保险公司做的都是企业保险,九成都是,因为将保险做到普通老百姓头上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太大了,耗资一般人也承受不起,其他不说,光是打广告就不是一般的保险公司承受的起的。
因此飞天这次的大面积铺垫,九成的保险公司也不会理会,因为他们没资格跟飞天碰。
要说能碰一碰的,就只有RB、PA以及TP.,这三个,一个是央企,一个是外资的惠丰,一个是联合资本。
但又反过来讲,RB是央妈控股,本身自带BUG,他们倒不是很惧怕飞天的三板斧。主要是PA和TP,他们害怕一旦市场失控,想要搬回来可就难了。
于是乎,各种战术就来了。
不过市场的互相挤压,必然是烧钱如烧纸,这会儿陆飞还没意识到,所以还没表现出肉疼的一面。按照他的估计,与保险行业的市场走势,一年三百亿,飞天是完全亏的起的,所以并没有担心。
但他哪里知道,随着他的插足与各种套路产品的提前上市,市场火爆的开始早都不知道提前了多少年,他失算了······
来到腾飞药业,陆飞只看董伟忙来忙去。董伟跟陆飞不一样,很多事他都要参与进去,多项研发的方向,研发部没人敢轻易下决定,因为一旦试错,损失的就是以亿为单位的人民币,成本高到离谱。
当然,尽管董伟参与进去,损失一样避免不了。
研发抗癌药,可以这么说,到最后的数以万次的实验,只能取一种,剩下的都是失败。
为什么说药物研发烧钱如烧纸,还不一定能成?
打个比方,假如一个机器,由上亿个零件组成,突然坏了,麻烦修一下。到哪里坏了不知道,怎么修不知道,用什么修也不知道,说明书丢了,你看着修。
这个时候就很麻烦,因为你啥也不知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要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坏了。
然后你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才发现,原来是第9527排的第4399列的第6543行的第1563个锁出问题了,卡住了。你要做的就是根据这个锁芯,去反推一把钥匙,拿到钥匙,然后把锁芯打开。
这就是第二步,寻找一个先导化合物,先配一把毛坯钥匙。
就是你发现那个锁芯之后,通过各种方式去还原一把钥匙,比如说要通过计算器去模拟它的立体结构,然后看一看这个毛坯钥匙能不能把锁芯打开。
可是配钥匙也没那么简单的,围绕这个锁芯你可能要设计5万到10万把毛坯钥匙,反复测试,反复验证。运气好的话才可能发现,只有一把钥匙可以用。
这还只是理论上的,真实的模具出来,看看到底能不能打开,这个就叫做细胞实验。
你要是发现真的可以打开,可先别激动,不一定能用,因为你只是在体外测试,只有这一个锁,你打开很容易,可是在机器里面就又不一样了。
第一个问题,你怎么把这个钥匙送进去?
第二个问题,送进去的时候怎么保证钥匙不会坏?
第三个问题,怎么保证它不会打开别的锁?
这就到了第三步,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也就是对毛坯钥匙进行精修。
毛坯钥匙是没问题,但是得精修之后才能用,因为有很多先导化合物是有先天缺陷的。比如活性不够,比如化学结构不稳定,比如毒性比较大,比如选择性不够好,比如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够合理等等等等,全是问题。这都要一点点的去修,一直修到它成为一个理想的目标化合物。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能告诉你到底能不能修,怎么修,用什么修,全部要靠自己去摸索。
你摸索错了,不好意思,一切归零,从头再来。可能唯一得到的就是一点点经验,在拐点的时候再选择另一条路。
要是对了呢?那就进入下一步,体内测试,也就是动物实验。
你说精修好了,到底能不能用?那得找一个差不多的机器来测试一下。
比如用小白鼠,建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析对比,看看这个钥匙进入机器内部到底能不能打开锁芯,打开的效果怎么样,会不会把其他地方搞坏?
关键的你钥匙用完了还得拿走,不能一直放在那,所以还得取小白鼠的代谢物,看看排出体外的效果怎么样,身体内会不会有什么残留?
这个就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到这里没问题了,再进入下一步,药物制剂,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这个钥匙送进去。
有的药物肠胃吸收差,就要改为注射剂。有的药物在胃里会失去活性,你就得改为肠溶济。
也就是说这个钥匙它不能早,也不能晚,它必须得刚好达到那个锁芯的位置,刚好起作用。
以上药物筛选,普通药物研发的失败率高达97%,是普通药物。
而抗癌药,失败率更高。
这些还只是简单的逻辑,实际上的过程可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得重头再来。
等这些做好了之后就好了吗?
不好意思,还不行。因为动物和人是不一样的,还要进行临床测试,确保对人没问题。
临床分为三期。
第一期就是征集20到100名志愿者,来测试药物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就是有多少是安全的?
第二期就是召集100到500名病人,来获取有效的资料信息,就是确定效果到底怎么样?
第三期就是需要300到5000名病人用于确诊阶段,拿到更多的样本,来进一步验证疗效。
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般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整个过程中任何一步反馈不好,都可以让这个候选药物腹死胎中。
如果以上的都做完了,没问题了,那才可以申请上市,进行销售。
当然,批准销售了可并不代表这个药物就高枕无忧,可以开始数钱了。药物在大面积使用之后,依然需要对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跟踪监测。
有时候还需要药企进行第四期的临床试验,来观察长期的副作用情况。
最关键的,上市了,就真的能大赚一笔吗?
当然不是,有可能巨亏的。
(https://www.biquya.cc/id105131/517220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