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宋神宗 > 第四章跟随历史

?紫宸殿。赵兴坐在龙床上,望着这一帮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们。心里百感交集,赵兴虽然知道历史的发展方向,但是知道的也只是一场失败的变法而已。原本以为,可以仿照《新宋》里的一番做法,再加上自己是皇帝,虽然才识不如石越,但是身份却对变法方便的多。可是,这一切都被苏轼打破了,也因为他打破了,自己才没有再进行这场失败的变法。没有支点,一切努力都是枉然,就像历史上的熙宁变法一样。自己开始自信自己对这段历史很了解,网文看了不少,这时候才知道历史的无情。其他穿越人物的支点是可以搞发明,说好听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就是有钱好办事。可是自己就是一个草包,一个只能做保安的料罢了,知道历史的发展进程又怎么样,要改变很难。

  

  赵兴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大胆一次。其实,赵兴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寻找廉价的战马。历史带给宋朝的局限也不过如此,火药时代就是骑兵加大炮的时代,蒙古帝国不就是这样征服世界的吗?有沈括还有《武经总要》在手,大炮迟早是会有的,只要再打造一支蒙古骑兵,自己就可以仿元朝,塑造一个新的大宋。有钱固然好,但有兵就更好了。不知道哪个伟人说的,一切规则的元规则就是暴力原则。还有毛主席可是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时,只要兵马在手,完全可以大杀四方,何必要对那些反对派妥协。澳大利亚,有很丰富的铁矿,开采容易,还有辽阔的草原,可以饲养战马。成吉思汗的兵法自己知道,只要身体力行去做就行了。

  

  赵兴想明白后,开口说道:“今天只是商议变法步骤,不谈其他。”听到这话,苏轼心里总算安下心来,欧阳修也松了口气,两人对上午的事提心吊胆,弄不好就得外放。赵兴如此做,也是要收他们的心,抓住把柄隐而不发,这就是帝王的权术。

  

  其他大臣也在思考,为什么皇帝的弟弟赵颢也会在,根据祖制,他是不能离开封地的。正在大家纳闷的时候,赵兴又说道:“变法,首先要解决三冗问题,各位爱卿的奏折,朕都看过了,受益良多,都是老成谋国呀!”

  

  “陛下盛赞了。”大臣们都齐声说道。说完,脸上都挂着喜悦,仿佛只有自己的观点被官家采纳了一样。

  

  “赵颢听封。”赵兴严肃地说道:“即日起封赵颢为皇太弟,摄政王,代朕主理朝政。”赵兴想好了,这边就交给这个也想做皇帝的弟弟。这次去澳大利亚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假如一去不回,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去澳大利亚没有四五年,肯定是回不来的,只要先能养出百万匹战马再说,否则一切免谈。

  

  “臣弟接旨,谢主隆恩。”赵颢一脸欢喜。一脸的稚嫩,却也英资飒爽,与原来的赵顼也差不多。在赵兴接收的记忆,他们哥俩本来是相处很好的,可以说是意气相投,只是赵顼被立为皇太子之后就开始疏远了。

  

  群臣一听,没人敢吭声。都在想,这不是官家与太皇太后妥协的条件吧!这也太过份了。不过,人家家事,也不好多说。

  

  “起来吧!这祖宗江山就交给你了。”赵兴勉励道。接着又对诸大臣解释道:“列位臣工,以后要好好辅佐摄政王,变法改制,富民强国。”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陛下要御驾亲征吗?现在变法还未开始,国力疲惫,不可以轻易举兵呀!请陛下三思。”韩琦跪伏在地,胆怯地说。一下子,所有大臣都跪了下来,显得惊慌失措。按祖制,一般大战将起,才会如此。

  

  “诸位爱卿请起。听朕安排。”赵兴说得很平静。待各位大臣落座后,接着又缓缓说道:“昨夜,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托梦给朕,说在南洋之南,有一个大岛,跟我们大宋差不多大,上面尽是黄金,正好可以解决国库空虚,说不定还能赎回燕云十六州。这一路,海路万里,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但是两位先皇托梦,想必也可以做到。如果朕五年不回的话,摄政王就上位吧!”赵兴已经为自己下南洋找好了借口,借两位开国皇帝托梦,任谁也不敢反对。

  

  “这是真的?南洋之南谁也不曾去过,这风险太大了。”韩琦质疑道。

  

  “两位先皇托梦,还能有假?先祖之托,纵有万难,朕也不会放弃的。”赵兴郑重说道。赵兴心里也很害怕,但对现在造船技术的了解,去一趟,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

  

  “臣愿意追随陛下。”说话的是沈括。沈括又接着说道:“臣最近改进了星罗盘,陛下此去南洋,臣就把这星罗盘命名为指南针,臣愿为陛下指明南下海路。”历史上,沈括是个科学家,也是个外交家,是王安石的人,但却是见风使舵的人,虽说是自保,也不光彩呀!沈括在上次会议后,就一直处兴奋状态,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被官家看中的,但是也准备了表忠心。这次,虽然沈括心里一万个不愿意离乡背井,但是想到自己能被官家找出来。这次远行,肯定少不了自己,既然如此,那不如先表忠心。

  

  “臣也愿意追随陛下。”种谔也急忙说道。听到能够开疆拓土,种谔就高兴。

  

  “臣等愿意追随陛下。”所有大臣都跟风跪了下来。但是,很明显都不太情愿,特别是王安石,心里更不是滋味。都不明白,一场大好的变法,怎么还没开始就弄成这样。

  

  “好。富弼、王韶听令,限三个月里,征调愿意随朕远征禁军十万,骑兵不得少于一万。把所有兵马都整顿一番,裁撤的士兵就跟朕远征吧!让他们把家人也带上吧!”赵兴下令道。“臣领旨。”富弼、王韶齐声说道。

  

  “韩琦,曾公亮听令,限三个月内,招募流民,最多一百万,随朕远征。另外备足满足两百万人一年的粮草和足够的运输船只。不够找那些海商。朝廷没有实职的官员都随朕远征吧!”赵兴若有所思地说道。“臣领旨。”韩琦,曾公亮这两个宰相也无奈地答应。心里想着,这个爱折腾的官家走了也好,只是韩琦有点担心自己的相位。

  

  “沈括,苏颂听令,你们在三月里准备各种农具,种猪种*马种羊种牛,马种越多越好。然后,有手艺专长的的人多招募一些。”赵兴继续安排道。“臣领旨。”两人喜悦地答道。两个连官家面都可能见不到的小官,现在也得到重用,自然非常高兴。

  

  “苏轼听令,你去联络下南洋的海商,看有多少愿意和朕同行,懂吗?”赵兴说得很莫名其妙。“臣明白。”苏轼一愣,但很快明白了过来。

  

  “赵颢听令,你从明天起就接掌国事,朕说的这些事,你协调一下,尽快办好。”赵兴严肃地说道。“是,臣弟领旨。”赵颢乖巧地说道。他心里琢磨着,只要自己的老哥一走,江山就是自己的。五年,玩笑,到时,登基称帝不是皇祖母一句话的。就算五年后,老哥回来了,也不能不认。如果自己能变法成功,皇位也就稳固了。赵兴自然知道这样安排的后果,但是只能如此了。如果自己能回来,强兵在手,有什么拿不回来呢?

  

  第二天,朝廷内外一片惊慌,西夏,北辽也暗流涌动,以为一场大战在即。汴梁城的繁华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切身才能感受得到,赵兴与种谔此时坐在汴京城内的一座茶楼内,赵兴没想到自己竟然身处历史中。种谔已经是赵兴的教练加贴身侍卫,赵兴在为三个月后远洋做准备,首先就是得学几招手上功夫。这次远洋,或许是改变命运,也或许是被什么大风暴卷走了,只能硬着头皮闯一闯了,好在赵兴历史地理学得还好,而且特别喜欢看地图。昨晚,赵兴就画了一夜的世界地图,洋流风向地形等都标注一番。当然,如果不是接受赵顼的画画的功底,赵兴也不可能画的出来。

  

  “听说官家要御驾亲征,是打哪里呀?西夏北辽,咱们打得过吗?”一个老头无奈说道。

  

  “不是打北边,官家是要远征南洋。听说,在南洋之南有个和大宋一般大的大岛,上面黄金满地,还有许多妖怪在守护。”一个小伙子神秘地说道。

  

  “不和北边打就行了,北边是铁定打不过的。”老头摇头说道。

  

  “也是,和北边,还是花钱买平安的好,能守住就不错了。”小伙子笑嘻嘻地说道。

  

  “听说官家得了失心疯后就性格大变,现在又弄出个南洋之南,走到天边不说会掉下去,可那里是妖怪神仙的地盘,不然哪有那么多黄金让你捞?官家这会去,恐怕是没得回来了。好好的皇帝不做,瞎折腾干嘛?”老头说的非常激动。

  

  “这是太祖太宗皇帝托梦,八成还是能成,只是这朝廷还会在官家的掌控中吗?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呀,事情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吧!”小伙子接口说道。

  

  “就算是能有黄金万万两,又怎么样?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就得靠真刀实枪,靠骑兵百万。军事不如对方,一旦大兵压境,黄金还不是人家的。官家也真是折腾,幼稚,可笑。都盼着他变法图强,他倒弄些这样不着边的事,咱们大宋又不是没钱,至少不会比西夏北辽少。”老头说得有点上气了。

  

  “老爷子,你就不要炫耀你的《育马经》了,就算真的行,咱大宋没有草场,也养不了几匹,老爷子先用茶,压压火。”小伙子说得很谨慎。

  

  “这你就不懂了吧!就算没有草场,我们也能养出战马。”老头说得很自信。

  

  “老爷子,要是真的如此,咱们的小马场早就赚大发了,一匹战马可是值三十万贯,普通的耕马也值十万贯。现在好了,全都被官家收购了,以后也没咱们什么事了。”小伙子有点垂头丧气地说道。

  

  “哼,还不是官府巧取豪夺,如果有足够的钱购买秸秆黑豆等原料,我就能配制马料,一匹马的饲养成本至少可以降低一半以上,大宋哪里会是今天的模样。”老头很神往地说道。

  

  赵兴一边品茶眺望,一边听着旁桌的对话,开始不以为意,后来越听越心惊。自己就想着找马场,还没考虑到马匹的饲养问题。若是真能够像那老头子说的一样,那么有了草场后,战马的培育不是比西夏北辽更便宜?正在赵兴想起身结交一番时,后面传来赵兴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正是苏轼,一身纯净的青衫白罩,怎么都像电视里的男猪脚。在他旁边的事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一身劲装,像个游侠,手里提着一把短剑。

  

  “李小姐,这边请。”苏轼殷勤的说道。“好,苏兄请。”那位李小姐也回应道。

  

  “苏大学士,这边坐如何?”赵兴笑嘻嘻喊道。苏轼一惊,顺眼看去,那不是官家是谁。

  

  “原来是赵公子。李小姐,一同过去如何?”苏轼只能硬着头皮说道。

  

  “好,麻烦苏兄了。”李小姐潇洒地回应道。

  

  待坐定,旁桌的老头看了一眼那小伙子,一脸焦急。其实他们是专门冲着赵兴来的。老头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个大商,叫佟进,小伙子是他的本家孙侄,叫佟慈昂。佟进的小马场被赵兴下旨收购了,整个大宋的所有的马种十之八九都会被赵兴带走。他们就是听到这个消息,才会来茶楼说一番话,钓赵兴的。佟进认为,官家不会是简单地去弄黄金而已,不然要那么多马种做什么用,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本来以为要见到官家得费一番周折,没想到官家倒送上门来,这茶楼的背后东家正是佟进。正在为钓鱼到手欢喜的时候,鱼又跑了。

  

  “这位是咱们大宋的新官家,这位是御前带刀侍卫种谔将军,这位是泉州海商李佩玲小姐。”苏轼不敢欺骗,只能硬着头皮介绍道,说话也小声的多。赵兴看到苏轼难堪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这里不是朝堂,就不要那么拘束了。”赵兴微笑着说道。

  

  “见过陛下,老朽是否可以与众位共饮。”佟进突然说道。

  

  其他人都是一愣,但赵兴因为刚才听到的一番言语,也有结交之心。随说道:“老先生,请入座。”待赵兴说完,李小姐又惊又喜,惊的是面前的竟然是官家,喜的事官家很大度,不然就惹祸上身了。

  

  “上好茶。”佟进喊了一声。“好咧!”一声回应,茶水很快就换了一遍。

  

  “老先生,这不是朝堂,叫我赵公子好了。不知老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先前一番说辞恐怕是故意说给我听得吧!”赵兴也不顾及什么,随口说道。

  

  “官家明鉴,老朽见官家要大肆收购马种,心想下南洋之事恐怕不是找黄金这么简单,心里猜想恐怕是官家找到了什么大草原,想大肆饲养战马,训练骑兵,今天是来毛遂自荐的。”佟进一脸期待地说道。

  

  “先生之语慎言,妄自揣测圣意,这可是大罪。”赵兴一脸平静地说道。赵兴也是求贤若渴,但却不想做什么鱼,掉进别人的圈套里。

  

  “老朽是前朝御马饲养官的后人,有《育马经》传承。我朝战马昂贵,骑兵稀少,边事往往能胜而不能全胜。如有草场,老朽可为官家育百万战马。”佟进激动地说道。

  

  “《育马经》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为什么以前不献上来?”赵兴疑惑地说道。

  

  “官家明鉴,若没有草场,我的育马法,虽然可以减少一半的成本。但是相比打造补兵来说,仍是异常昂贵。我朝马政早已荒废,如今市场上的马商都是西夏人契丹人,卖的不过一些劣马,但依然有价无市。若控制草料,我们购马也不敢太多,粮食太贵,哪里养得住呀!老朽有个小马场,算是本家手艺,也尽力了。”佟进说得很委屈。

  

  见赵兴没有打断他的话,佟进接着说道:“这《育马经》的神奇之处是可以加快战马的繁殖期和繁殖量。一匹母马一般产马驹一匹,老朽的方法可以使得多产两匹。从小马到大马的成长期可以缩小一倍,三年就可以了。而且,老朽可以让战马加快马速,让耕马体积庞大。”

  

  “什么方法这么神奇,有什么缺陷吗?”赵兴郑重说道。

  

  “老朽有一种药物提取法,提取后,通过针管注入小马驹身体各部位,缺陷是这些马,寿命很短,不过二十年,食量大,草料是平常马匹饲养的两倍。”佟进不敢隐瞒,只能说出来,这可是关系到自己能不能一展所长的时候。

  

  “恩,但是你要想清楚,这有可能一去不复还。你的家业,你要先处理好。”赵兴冷静地说道。

  

  “是,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能够实现祖先历代志愿,已经心满意足了。”佟进说得很豁达。

  

  “官家大度,小女子佩服。南洋之南,小女子的船队不曾去过,也未曾听他人去过,那里是否有大岛,小女子也不知道,请教官家,如何得知哪里有大岛?不要说仅仅是太祖托梦吧!黄金都需冶炼,不可能有整地的黄金,官家既然要苏兄征召小女子,这实情也应该交代一番吧!”李佩玲也开口说话了。苏轼找她。就是要海商牵头贡献海船和水手。

  

  “你们知道要跟着我去做就行了,到时候自然知道。征调你们的船只,也是时间很紧。再说了,利润少不了你们的,一条海上商路打通了,和发现金矿也差不多。”赵兴缓缓说道。

(https://www.biquya.cc/id10504/604897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