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浩荡 > 第四十八章科技,以换壳为本

见何潮和江离不说话,卫力丹愤愤不平地问道:“你们是不是嫉妒刘德华太帅而不和爱立信合作?”

何潮哑然失笑,卫力丹再是理工女,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她也是女人,女人在感性上来后,理性就会让位,他和江离对视一眼,哈哈大笑:“如果非要选择一家的话,我选择诺基亚。如果是两家的话,就再加上爱立信。”

“为什么不是西门子、飞利浦或是阿尔卡特?”江离很是不解,“我倒觉得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是首选。”

何潮笑道:“我最先排除的是阿尔卡特。虽然阿尔卡特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就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这在当时的跨国公司里实属罕见,但阿尔卡特主业是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在手机设计和研发上面,明显不适应市场。其次排除的是飞利浦,飞利浦的专业是小家电,在手机行业的投入和决心都不是很足。虽然飞利浦主打的待机时间长确实是优点,最厉害的一款手机待机时间可以长达一个月。但对消费者来说,待机时间并非是购买手机时的第一选项。最后排除的是西门子……”

“西门子手机很结实很耐用,我也用过一台,如果不是因为刘德华代言了爱立信,我几乎就要倾向于西门子了。”卫力丹站了起来,背对运河,面朝何潮,“你对西门子是不是有什么偏见?”

何潮哈哈一笑:“商业上的考量,我的出发点不敢说一定客观,但考虑的肯定都是市场因素,尽最大可能不会因为主观偏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也不会因为喜欢某个明星而选择合作方,哈哈。西门子的优点是结实,但结实同时也是缺点,你想呀,一部手机怎么也用不坏,而且新出的产品在功能上如果再没有太大的创新,不就没人换机了?”

“何哥真坏,为了让消费者多花钱,宁愿做出质量不好的手机。”卫力丹半是调侃半是嘲笑。

“这不是坏,是商业策略。当然,我们并不会为了让消费者更换手机而降低质量,也不是因为西门子手机质量过硬而不和西门子合作……”何潮从包中拿出一款西门子手机,放在椅子上和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对比,“西门子手机最大的优点是质量好,不但结实耐用,信号也稳定。但是,你们发现没有,西门子手机的外观不如其他品牌好看。”

“当然不如了,你的西门子手机是前年的款式,其他品牌都是最新款。”卫力丹才知道何潮来欧洲考察买了这么多手机,当即乐了,“这下好了,人手两三部手机,天天换新款。”

何潮瞪了卫力丹一眼,又笑了:“我是想告诉你们的是,现在在手机功能相差无几的前提下,消费者换机的欲望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外观上。西门子这种德式风格的手机品牌,还是带着强烈的德国人做事风格,认真且慢,慢就跟不上时代。在目前外观比内涵重要的手机市场上,西门子早晚会被打败。”

“对,对,对,何哥一语中的。”江离连连点头,赞叹不已,“我早就感觉西门子哪里有问题,却一直没有想明白最关键的一点,现在被何哥一语道破,还真是这样。西门子出新机太慢了,而且外观也太保守了。还是诺基亚聪明,手机层出不穷。”

“诺基亚的广告语也不错——科技,以人为本。”卫力丹忽然想到了什么,哈哈一笑,“听何哥这么一说,改成——科技,以换壳为本——会不会更好?”

“你以为爱立信从T18到T28还有T28sc,在技术上进步了多少?就是在不断地换壳。”何潮的语气不是调侃,是无奈,“有时也不能怪手机厂家,现在技术的进步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只要挤牙膏一样升级技术,同时外科手术一样改进外观。在目前阶段,不懂换壳的手机厂家,也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真让何潮不幸而言中了,西门子很快就退出了手机市场,就是因为对市场需求反应慢的公司,都适应不了电子产品快速更新换代的速度。德国公司的行事风格适合打造精品产品,但并不适应电子产品的快节奏快应用的消费场景。

飞利浦紧随其后也关闭了手机业务,再后是阿尔卡特,然后是爱立信,而诺基亚坚持得最久。当然,在智能手机时代,诺基亚因为过于保守和迟缓的脚步,也被市场淘汰。

至于摩托罗拉,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之后,也被淹没在了大潮之中,和前面几家曾经辉煌一时的手机厂商一样,手机品牌被中国的一个手机厂家收购。

经过一番讨论,几人初步决定合作的对象为诺基亚和爱立信,等条件成熟时,成立驻欧洲办事处,具体事宜由江离和卫力丹负责。

谈完了正事,在卫力丹的带领下,几人去吃饭。吃了几天西餐的何潮实在受不了西餐的味道,三人走了半天才找到一家中餐厅,点了菜后才发现味道西不西中不中,很不好吃。何潮就感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华人在欧洲还是比在美国少了许多,说明美国还是比欧洲包容。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欧洲,安逸、从容,到处是文化气息,又有各种奢侈品,简直是天堂。”卫力丹一抹嘴巴,放下筷子,“除了食物不怎么样之外,其他都好。”

“我还是更喜欢美国,欧洲的生活节奏太慢了,人一安逸就容易失去斗志。”江离望向了窗外的运河,“你以为华人为什么去英国和美国的多,来欧洲的少?因为英国和美国的机会多。”

“英国不属于欧洲?不懂别乱说。”卫力丹翻了一个白眼,“我就喜欢安逸怎么了?欧洲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好,生态也健康,比美国好多了。美国没有文化,没有美食,没有生活。”

“别抬杠,我是比拟,英国也属于欧洲,但英国在本质上还是岛国,和欧洲大陆的文化并不是融合。”江离笑了,“资源丰富未必是好事,有时也会陷入魔咒之中。欧洲现在的安逸,是在预支未来,是在为以后买单。高税收高福利的模式,会让欧洲人越来越懒,越来越只在意自己而不管国家。”

“不想听你讲大道理。”卫力丹耍赖,“我就想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谁都想追求幸福,但幸福生活不是在安逸中等来的,而是奋斗出来的。”何潮笑着冲江离点了点头,“江离,给卫力丹讲讲荷兰病的故事。”

“荷兰病?不是吧,荷兰有什么传染病?是不是吸血鬼的传说?”卫力丹瞪大了眼睛,一脸的兴奋与期待。

“什么乱七八糟的?”江离哭笑不得。

一般人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本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就像美国和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但事情往往有两面性,有时在丰富的资源反倒可以掣肘一个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整个欧洲大陆都被认定是“贫油”之地,除了罗马尼亚境内拥有极少的石油矿井之外,其他地方从未发现过油田。

也正因为如此,当年希特勒为了1000万吨石油,不惜改变自己的战略重心,花大力气横穿匈牙利与南斯拉夫,就是为了拿下罗马尼亚。

1959年,荷兰在近海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产量最高可达到1亿吨/年,是罗马尼亚的十倍有余。由此,荷兰开始了对资源的开发,其直接结果就是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的强势崛起,不仅借着19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发了一笔横财,还拉动了全国石油天然气产业的繁荣兴旺。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当石油天然气产业站上了风口,荷兰举国上下的民众无不想削尖脑袋挤进能源行业的大门,无论是厨师、卡车司机、警卫保安,还是工程师、维修工人,都去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工作了。就像当年海南的房地产热潮一样,大街上骑自行车的、菜市场卖菜的、门卫和保安、老师和学生,甚至连妈咪和小姐,都在谈论如何炒作地皮大赚一笔。

反观其他行业,纷纷遭遇了各种麻烦:饭店老板招不到小工,运输公司招不到司机,警察队伍招不到警员,制造企业招不到工程师,服务行业招不到服务员,因为相比之下,还是能源行业赚钱快……久而久之,受石油天然气的影响,荷兰原本在欧洲颇具名气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渐渐失去了竞争力。

然而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到了1982年,属于荷兰的“北海油田”被开采一空,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疲软不振,也让荷兰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收入一落千丈。

此时,荷兰政府茫然四顾,一片悲凉——通货膨胀严重,政府福利积重难返,赤字高企,失业率激增,国民经济严重受挫,GDP更是连续数年负增长……

(https://www.biquya.cc/id104505/5112004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