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聊斋狐婿 > 第163章 仁义之用

“船家不辞辛苦,连日奔波……”

    “官家可不能薄待了这份善心劳苦。”

    船头栏杆处,刘彦与官家、船家叙话,一面夸赞沈翁功劳,一面为他讨封赏。

    这不是单纯的练达人情,而是掺杂着仁术,内中藏着深意。

    沈翁满面春风道:“公子哪里的话,  官家赏赐甚厚。我等在外跑船三个月也挣不来这些银两。不敢贪心再讨好处哩。”

    “再个老朽也有三两善心,愿献微薄之力。”

    刘彦伴笑说:“船家此言差矣。行善有报答,善行才得以延续,才得众人争先效仿。你心已足,但我乡感激未尽。”

    “有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临安是知恩义之乡,  若是亏了船家,岂不是忘恩负义?到时天下人都要骂我临安不知恩义。”

    “稍后官家不妨与乡民引荐引荐诸位船家,让众乡亲都知道药从何来,恩在何方。”

    此话使得众船家受宠若惊。

    陆侯则听出内中深意,暗佩服刘世才心思,随即接话:“世才所言极是!”

    他转顾孙押司道:“今日就在东城酒楼置办几桌上等宴席,犒赏诸位恩公,赏银再添三倍。”

    一旁押司拱手领命去办。

    众船家高兴至极,喜得手足无措,不知说什么好。

    沈翁第一次遇这等仁厚的官家,张口想要推辞,但恐众人埋怨。

    刘彦看出他心思,笑颜道:“船家送药解我乡之急,该当厚报。还请诸位回去后,多给我临安扬名,引更多善士来助我临安。”

    众船家纷纷应诺,陆侯趁机安排郭主簿上岸敲锣聚众,  请着这些船家接受乡民礼谢。

    杨万山望着凑近刘彦耳语:“最后那句便是世才用意吧?”

    “你这是在施‘仁术’,  与鲁国‘赎民仁政’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项仁政。

    如果有鲁国人在外成了奴隶,  有人肯出钱帮他们赎身,  那么所花费用可以回国报销。

    此政策一推出,很多国人都愿帮助为奴的同胞赎身,使很多鲁国奴隶得以返乡,天下皆赞誉。

    孔子称赞此乃‘仁道政策’,但弟子端木赐却不明白此仁政精要。

    有一次端木赐帮国人赎身,当众撕毁了收据,表示不要国家来报销。

    孔子得知很气愤,说:“子贡你错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为奴同胞了。”

    后来果如夫子之言,鲁国这项仁政没能实施下去。

    并非国家不再给补偿金,而是没有人敢去领,怕被国人耻笑‘贪财不仁’。

    前日胥君就用这《鲁国仁政》和《子贡赎身》典故,与刘彦阐解‘仁之要义’所在。

    刘彦请官家厚赏船家,其实是在效仿‘鲁国仁政’。

    他说:“眼下临安,处于灾疫逆转之局面。但局势尚未形成稳固,需要八方协力相助,  方能盘活这座城,使乡民灾后可以安稳生活。”

    “人治,  不止是治疫。”

    “瘟疫退后,百废待兴,还要考虑百姓生活等各方面。”

    “帮助他们自力更生,把支离破碎的家业支撑起来,使百姓都得以复业。”

    “不然,来年就会闹饥荒,”

    “如何请动各方有善士、商客助力我乡?唯有施仁政,行仁术。”

    杨万山心窍明光,接道:“所以要厚赏船家,让各方都知道临安人‘知道恩义’。”

    “船家得厚报,是为先例!有了先例,才有后效!”

    “正是如此。”

    刘彦折扇抚掌说:“船家之例,可以解除想行善之人的顾虑,亦能引来那些纯粹谋利之人,只要利够大够多,他们就会不顾风险而来。”

    万山闻此,又有些不解:“引来谋利之人有何用?他们为了利益,会把东西卖价很高,如此我乡利益就受损了。”

    “世才前一句还说仁术,为何又要以利诱之。”

    刘彦折扇压他肩头,引到旁边说:“仁之要义,首先不伤利益,同时使彼此都受益得好处……”

    “如《子贡赎人》典故里,‘鲁国奴隶得赎身’‘相助之人得美名’,而国君则得百姓民心。”

    “民心在握,国无城墙也坚固如山。”

    “所以‘用仁必先施以利’,把利送出去后,同时对自己有益,便是‘行仁术’。”

    “仁和利,仁与善,是相互牵连的。”

    “单纯施利益送善心,都会有亏自己,做无益与自己,都不是行仁术。”

    “‘用仁’须掌握其法,会用才能见效。”

    “不得‘仁意之法’,妄用‘仁义之术’,结果就会像端木赐那样‘用仁而毁仁’。”

    “引来那些追求利益之人,亦可以填补我乡所缺。”

    “他们卖的东西贵了,我乡人不买,他自然就会减价而售。不可能再运回去。”

    “你说,我乡百姓会利益会损伤吗?”

    杨万山被他一场点拨,心中通透,抖擞道:“这般的确不损伤百姓之利,且与临安有益。”

    “可是……惟利是图者皆小人,他们若谋取不来大利,会不会在外辱临安名声?”

    “不会。”

    刘彦转看岸上官民和谐景象,说:“只要让他们赚的比别地多,便是小人也无怨言,反之还会再来。”

    “等我乡名声传出去,往后可以换来大利,对百姓而言乃长远的利益。”

    “所以齐民之要,在于仁。”

    杨万山伴望岸上船家百姓,道:“世才六策除瘟,祭文解疫,沸河明心,而今又悟通仁义……”

    “短短半月所立功业,我二十年未曾达成。实在惭愧之极。”

    “日后,我当以君为楷模!”

    “立业有早晚,何必分先后?”

    刘彦拍他肩膀说:“我非庙中泥胎,何以为人楷模?为楷模者,要做到一成不变,只有入圣之人方为楷模。”

    “君听我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

    “乾坤至大,容得下群龙,你要立己之道。”

    杨万山明心抖擞,拱手记下他的建言。

    等官家岸上回来,三人借着沈家船房说起‘下元日祭祀’。

    “明日下元节,我想请世才领礼祭祀?不知意下如何?”

    ……

(https://www.biquya.cc/id101717/4335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