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汉中祖 > 第一百章转折

七月,襄平。

        司马懿手按长剑,行入襄平城内,对于周围的魏军的暴行并无阻止。为速破辽东,救援中原,司马懿许诺众人屠城,以散军士之怨念。

        司马陈圭从身后策马前来,禀告说道:“大将军,公孙渊父子已被擒获,不知如何处置?”

        司马懿微抬眉目,说道:“杀之,襄平城内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斩首,并取伪国公卿族人一并处决。垒为京观,以威赫辽东诸郡。”

        陈圭闻言,面容微有惊骇,说道:“若按大将军所言,恐将有万人被处决,此行恐有违人和,望将军三思。”

        司马懿轻哼一声,说道:“辽东偏居东北,与中原隔离,今若不威慑辽东诸郡,将何以安民?且襄平城中多是伪国死忠之徒,享公孙之恩五十载,今若不除当为后患也。”

        由于辽西走廊和辽泽的存在,道路难行,辽东地区和中原的联系非常脆弱,是故在中原陷入战乱之际,辽东常有脱离控制的风险。而且辽东位于曹魏的东北,若不能彻底平定,时常反叛的话,将难以安心与蜀汉进行争霸天下。

        可不能今日灭了公孙氏,明日就出现其他太守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情况。这次杀了近万人都是辽东士族官吏以及青年男子,必定会让辽东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杜绝了今后辽东反叛的可能性。

        特别是屠杀襄平之中士族公卿,这些人的死亡会给辽东汉人军事集团给予一个沉重的打击。

        “诺!”

        陈圭心中虽有不愿,但面上还是恭敬地应道。

        “你将毌丘刺史唤来,本将有话吩咐于他。”司马懿说道。

        “诺!”

        未过多久,毌丘俭披着甲胃而来,拱手说道:“大将军有何吩咐?”

        司马懿擦了擦城池上的石梯,颇是无礼地坐了下去,说道:“中原战事难安,陛下情况紧急,某需回国驰援。今公孙氏已除,斩杀襄平城内十五岁以上男子,辽东可安也,但除此之外辽东三郡未安。”

        “故将军还需留在此地,传檄四郡乡县,安定辽东,编民为籍。此任重大,不知将军愿否?”司马懿看似询问的话语,却有不容否定的意思。

        毌丘俭微微拱手,沉声说道:“俭为幽州刺史,安定辽东四郡二十万百姓是乃某之本职,自当愿领此任。”

        司马懿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有将军之言,某可放心南归也。”

        “不知大将军,何时出发以驰援中原战事?”毌丘俭问道。

        司马懿沉吟少许,说道:“越大洋,走海路至青州,顺大河而上。先抵洛阳,后从陛下旨意,看是否进军南阳或关中。”

        司马懿大军乘船从辽东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出发,顺着辽水口南下进入渤海,沿着辽东半岛海岸线前行,再跨越渤海海峡抵达青州,逆着黄河西行至洛阳。

        】

        辽东渡山东的航行路线早在秦汉之时就开辟出来。西汉初期,吕氏作乱,东汉着名水利学家王景的先人曾带族人渡过渤海抵达辽东乐浪(北朝鲜)避难。

        而至汉末时期,因中原战乱,山东向辽东移民的人口大幅度上升,航线的使用也更加的频繁。如管宁、王烈等人都通过海路奔赴辽东,投靠公孙度。辽东公孙氏曾派人渡海至青州,占领郡县。田豫曾领青州士卒在沿海一带击败过孙权水师。

        由此观之,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及军事行动,可见此条航线已经十分成熟。不过航线虽然成熟,但毕竟是渡海,自然需要面对海上的风雨。不过相比与走陆路回军的漫长四千里路途,司马懿也顾不上考虑这么多风险了。

        顿了顿,司马懿说道:“此道所费时间当能减半有余,约下月中下旬可至洛阳。”

        “诺!”

        闻言,毌丘俭腰背弯曲,敬佩地应道。

        ……

        武关北道,一场数千人规模的鏖战刚刚结束。

        残阳之下,山道间尸横遍野,血迹和碎体处处可见。一些士卒躺在地上哀嚎不已,医工来往行走,救助受伤的士卒。时不时还能看见溃兵和俘虏被绳索绑了起来,跟着汉军士卒身后。

        邓艾走过草丛,脚被了绊了一下,一颗头颅滚落而出。

        死状凄惨!

        他睁着充满血丝的双眼,嘴巴张得很大,似乎死前受过巨大的痛苦,凌乱的头发夹杂着鲜血的泥土,显得异常的凄凉。

        从脖颈的切断处来看,不难判断出这是被锋利的斧刃斩首。而这种斧头在汉军中只有戈人挥舞,他们个子不高,且臂力过人。

        邓艾面无表情地跨过头颅,又看向别处。

        夏侯霸、乐綝二人奉命进攻武关及析水,由于武关难克转攻析县,攻了十几日。邓艾率军抵达,与二人大战一场,夏侯霸、乐綝败退走入伏牛山中。邓艾顾及伏牛山道崎区并没追击,让手下士卒原地打扫战场。

        转了一圈后,邓艾走到戈人、賨人部队之中,巡视情况。

        这些来自山区的少数民族已经成为大汉山地战的主力,賨人是白甲卫的主要兵源,作战骁勇,纪律严明,悍不畏死。

        戈人虽初入汉军序列不久,但靠着武关攻防战的出色表现。进入南阳境内,刘禅给他们配备了铁甲、皮甲、步弓、长枪等主力汉军专有的武器。

        甚至刘禅还从命人从各地调配五百把巨斧,挑选臂力过人,身材较高的戈人山民,单独编成一部,手持巨斧,操练不辍,专门作为接阵后的破阵先锋。

        至于此部的名字的话,倒是奇怪。陛下沉思半响后,命曰:“诺德营”,并让他们装备飞斧为他们投掷武器。

        此战之中,戈人大显威风。汉军先是与魏军长枪相接,而后手持巨斧的戈人趁机突入阵中,杀得魏军人仰马翻,方能迅速取得此战的胜果。

        不过邓艾的心思却不在他们身上,而是放在了即将进入的伏牛山脉上。

        伏牛山顾名思义恍如一头牛卧在大地之上。山势异常高峻雄伟,其中西段山体宽阔完整,而东部丘陵为主,地形低缓且分散。

        邓艾若想要实现绕行进攻洛阳的想法,还需要突破这种地形,击溃夏侯霸、乐綝二将。

        而想要在这种地形中取胜,最好的办法就是挑选精锐士卒,强弩为前,大盾、重甲勇士为后,奋勇冲杀,击溃敌部。

        来自川西地段的戈人甲士席地而坐,正在休息。

        “看过伏牛山了吗?在上面作战有困难吗?”邓艾拉过一名会说汉话的戈人,问道。

        戈人操着生涩的汉语,说道:“伏牛山虽高,但是走的路不难,至少比我们以前住的地方好走很多。如果作战的话,还是要用弩才行。”

        邓艾微微颔首,又拉过白甲卫邑主柳永,说道:“柳永,今日之战,你部居功至伟。”

        柳永乃是賨人中新冒出来的一个军官,下午带着数十名白甲锐士,观察魏军阵势,先是以强弩杀敌,后持刃肉搏,击破魏军右部。

        “明日,我军当入伏牛山中。你部士卒生长巴地,翻山越岭颇是简单,还需由你奋勇在前。届时某必上疏陛下,为你部赏赐。”

        “诺!”

        柳永行了一个礼,沉声说道:“某拼杀在前,倒也不是为了钱财。而是陛下仁德,自从白甲设立之后,我部賨人不再受汉人或其他賨人部落欺压,妻子儿女多享幸福,今不过是为报恩而已。”

        报恩?

        看来我大汉实行三卫制十余年,賨人已经渐渐汉化了。若柳永所言非虚,为报君恩作战,这种想法属实少见。

        邓艾随后又与众将校交谈一番,激励众人士气,为进入伏牛山做铺垫。

        毕竟如今战事局势焦灼,若能争下伏牛山道,从而打通进入洛阳西部的道路,或许会成为战局的转折点。

(https://www.biquya.cc/id101351/7916114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