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秦时:一人之下 > 第三百六十六章 统一

  荆轲刺秦事件结束后,秦国没有急着攻伐楚国,而是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继续消化赵国和魏国。

  楚国也察觉到了下一个目标是谁,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李园开始跟不对付的贵族缓和关系。

  在秦国的巨大威胁下,跟李园不对付的贵族也暂时停止了跟李园的斗争。

  楚国上下开始厉兵秣马,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称得上穷兵黩武。

  公元前232年初夏,成蟜派遣掩日前往楚国,开始掀开李园的老底。

  当今楚王不是熊氏血脉,而是春申君黄歇的孽种,李园上位的过程等绝密消息开始在寿春传播。

  当年特意保存的人证物证也拿了出来,虽然这些证据无法彻底钉死李园,但却足以让人产生怀疑。

  楚国王室成员,屈景昭三族等贵族听说后惊疑不定,开始动用各自的势力验证。

  这些人的势力遍布楚国的方方面面,下定决心,不惜人力物力要弄清楚某件事,还真少有事情能够瞒得过他们……

  验证之后众人发现这件事是真的可能性不小,如果根据结果推论,事情八成为真。

  这种事情性质太恶劣了,根本不能忍,就算是在秦国虎视眈眈的时期也不能忍。

  否则真让李园抵挡住了秦国,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再想铲除李园一党就非常困难了。

  李园得知城中的传闻后略一思考便确定了是秦国在背后搞鬼。

  不出意外明年秦国就要正式进攻了,这是故意挑动楚国内乱,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李园把楚国朝堂中的掌权派召集起来“开诚布公”的解释,狡辩的同时把脏水向秦国身上泼。

  李园的政敌们早已经商量好了,表面上相信李园的话,暗中却在互相勾连,准备推翻李园一党。

  也许是高高在上太久了,李园的确是有些飘了,竟然被政敌们的态度给麻痹住了。

  还真以为别人相信了他或者为了顾全楚国的大局,准备暂时停止内斗。

  李园如果像历史上那样直接被消灭可不符秦国的利益,必须要让双方斗起来才符合秦国的利益。

  因为政体的原因,楚国上下本就松散,力很难往一处使,潜力一般只能发挥出十之二三,最多发挥出一半。

  如果再内乱,对于秦国的好处就大发了。

  掩日动用了埋藏在李园身边多年的一颗暗子,及时发出提醒,从而让李园有了心理准备和时间准备。

  不但有了准备,李园还不讲武德的先下手为强,动用受他掌控的军队对政敌掌控的军队发动了偷袭。

  掌握先机的情况下打了政敌们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击败了政敌们的军队,迫使政敌只能狼狈退出寿春,返回封地。

  吃了大亏的楚国王室成员,屈景昭等大贵族如何能忍?

  如今就算李园真是冤枉的,为了出兵借口,李园也必须坐下了那些大逆不道之事!

  李园自然不承认政敌们的指控,以如今楚王的名义痛斥他们是乱臣贼子,企图谋朝篡位。

  双方嘴仗打得激烈,楚国的看官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好,最终分成三派。

  嘴仗打得再激烈,也无法分出胜负,还是要战场上见真章,双方派出军队自己就干了起来。

  当然双方也没有彻底失去理智,在有秦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战争的烈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没有杀红了眼。

  秦国一边积蓄力量,一边看着吃了半年多的瓜。

  这半年期间秦国内部也发生了一件大事,成蟜和嬴政的亲祖母夏太后某天晚上一睡不醒,寿终正寝的离世了。

  历史上夏太后在240年就离世了,这个世界多活了九年多。

  虽然夏太后离世了,但并没有影响秦国对于六国的兼并计划。

  公元前231年开春,秦国由王翦统帅六十万大军,正式开始了对楚国的攻伐。

  没有了熊启这个二五仔的挑拨激将,李信就不会说出二十万灭楚的大话来。

  又有重臣们的帮忙说话,嬴政又做了一些布置,王翦无需自污便担任了伐楚主帅。

  二十万大军打下楚国,实在是有些看不起楚国了。

  没有人托后腿的话,二十万大军有可能击败楚军,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但却无法吃下楚国。

  所谓的布置是调蒙系将领担任要职,占据伐楚大军大多数,王系将领占据少数。

  如此就算王翦有异心,其他将领也不可能从命。

  秦军内部山头不少,但王蒙两家绝对是最大的两座。

  以前是蒙家最大,不过随着兼并六国,王家已经后来居上了。

  其实嬴政有些不够自信,有他在,王蒙两家以及军中的其他山头都不敢有异心。

  作为秦王,每兼并一个国家,嬴政的威望比起统领灭国的将领上涨幅度更大。

  六十万大军出动的痕迹自然是无法隐瞒的,毕竟动静太大了。

  正在内斗的双方立即停止了内斗,经过麾下各自谋士的建议,双方决定合作。

  但是再怎么合作也是各怀鬼胎,根本不可能齐心合力,也就比各自为战好那么一点罢了。

  上层大人物可以为了利益合作,但双方的将士呢?

  没多久前双方还互相打生打死呢,下一刻就一笑泯恩仇了?

  不可能的事情嘛,这又不是游戏,楚军的将士又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

  大家的同袍,亲戚,朋友,亲人什么的可都死在了对方人中……

  一见面不打生打死就算好的了,成为能够交托性命的战友如何可能?

  这正是成蟜,正是秦国想要的。

  破镜难再圆,分裂再合拢的楚国肯定要比一个整体的楚国要好对付得多。

  六十万大军杀入楚国境内,又是在王翦这等名将手中,威势可谓泰山压顶,楚军不是一合之敌,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大片土地城池。

  直到秦军攻取了楚国陈县以南至平舆县之间的地域,楚国危亡在即时楚军才汇聚齐了倾国兵力挡住秦军兵锋。

  与历史相同的是楚军的领命主将依旧是项燕,但与历史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可以不鸟主将号令的副将。

  项燕所代表的项家是站在李园的对立面的。

  虽然目前双方拥有共同的利益,面对着同样的危机,但项燕就是不可能对楚军如指臂使。

  庞大的楚军已经分割成了两大阵营,两大阵营下又细分成了更多的小阵营。

  楚军破绽明显,如果换别人统兵可能就要跟楚军刚起来了,但王翦耐性十足。

  以占领的土地为地盘,以充足,持续,稳固的后勤保障为底气,王翦采取因势利导,采取坚壁固守的方针,避其锋芒。

  楚军多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两军相持日久。

  得到前线消息的成蟜跟嬴政商量了一番,随后罗网卫和影密卫几乎倾巢出动。

  除此以外,楚国大山中的阴阳家也收到了嬴政的王诏,命令阴阳家倾力配合罗网卫和影密卫的行动。

  这些人的目的在于等楚军战败后突袭,绞杀楚国王族,屈景三族,项氏一族等等。

  项羽是公元前232年出生的,以这个世界的情况如今刚刚出生,应该还没有满一岁。

  虽然只要秦国自身够硬,野心家再怎么折腾也没用,但烦啊,就像苍蝇似的。

  所以成蟜打算借助战争时期好好清理一番楚国的王族和大贵族,扼杀麻烦于萌芽之中。

  否则等人家投降,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就不好动手了,至少是不好大规模动手。

  值得一提的是动漫中项家人能够顺利脱身多亏了墨家的帮助,否则项家全陷在大军围剿之中了。

  如今墨家已经归属秦国,项家想要得到墨家的帮助是不可能了。

  等到正式动手,成蟜还打算飞过去坐镇一段时间,顺便监视军纪和处理百越之事。

  秦楚两军继续僵持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楚军渐渐有些坚持不住了。

  主要是楚军动用的粮草钱财什么的都是楚国贵族的积蓄,秦国则是专门为攻伐楚国准备的战争物资。

  楚国的国库根本没有什么储备,各地方的公库更是耗子来了都得流着泪走……

  几十万大军每人吃马嚼的,耗费的物资每一天都是天文数字,不是公家的,而是自己家的,那真是太心疼了。

  而且百越的蛮兵在天泽的鼓动下也开始在楚国屁股后面作乱,每耽搁一天都有损失。

  另外随着僵持日久,楚国的大人物们基本都认为秦军要驻守新占土地。

  秦军又龟缩不出,再耗下去纯粹是浪费物资,浪费时间。

  在内部的压力下,楚军经过商议,向东撤退了。

  这正是王翦等待已久的战机。

  王翦伺机起兵追击,令勇壮王牌军士为先锋,突袭楚军,在很短时间内就击溃了楚军的警戒断后之军。

  而后秦军死死咬着楚军,不间断的骚扰,不给楚军快速整军的机会,等到秦军主力赶到一鼓作气便击败了仓促应战的楚军。

  兵败如山倒的楚军一路向东,向南逃窜,王翦指挥军队,派遣将领,有条不紊的收拾残局,尾随追击。

  秦军追击直至蕲县之南,项燕被围,力战而亡。

  楚军的大败以最快的消息传递回秦国,罗网和影密卫传信渠道更快。

  成蟜收到消息后先进宫跟嬴政分享了好消息,随后回府辞别家人,乘坐机关兽朱雀飞往楚国。

  到了楚国后,成蟜并没有参与,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都是由掩日,章邯,湘君,湘夫人制定的。

  阴阳家领头的人就是湘君,湘夫人。

  只是坐镇,沟通,以便罗网卫,影密卫,阴阳家,天泽的百越势力以及暗中的农家能够通力合作。

  这种事情墨家是不会参与的,农家倒是不介意,而且非常乐意。

  田猛等人早就想立功了。

  在几大势力的倾力绞杀下,楚国的王族和各大贵族可算是遭殃了。

  虽然不至于到彻底灭族的地步,但嫡系基本上被绞杀了个七七八八。

  虽然这场行动很残酷,很血腥,但在成蟜的示意下还有一点底线,那就是不记事的儿童婴儿不杀。

  这些儿童婴儿将会由秦国的机构扶养,洗脑,他们过去的身份都会被抹除。

  他们中的部分未来也许会从军,但很难学到万人敌的本事。

  至于已经记事的老弱妇孺,成蟜并没有克制吩咐手下留情。

  不特意叮嘱,那就是让下面人的自由发挥的意思。

  这些人留下来也是祸害,放她们一马也不会感恩,依旧会无比痛恨秦国。

  不说别的,就凭秦国让她们失去了高高在上的贵族身份,失去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毁灭了她们的国家,仇恨就会一直被她们铭记到底。

  统一不是请客吃饭,注定会有无数的流血……

  尽管成蟜对楚国的贵族,特别是大贵族非常不客气,但对于楚国百姓却很和善。

  这一点体现在成蟜对军纪的重视上,不但在将领汇聚的会议上多次强调,还派出了罗网卫监视。

  六十万大军不可能完全杜绝,总有乱来的事情发生,但整体上秦军的军纪还是看得过去的。

  对于犯事的秦军将士,视情节轻重在各地城池当众处罚,情节最严重的当众斩首。

  不过成蟜也没有赶尽杀绝,终究是自己人,没有牵连犯事将士的爵位,田土的赏赐,家人的待遇等等。

  简而言之,只罪一人!

  这种做法再加上会有相应的补偿,倒不至于引起全军将士的不满。

  哪怕有少数人不满无法肆意妄为,但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秦军还算不错的军纪避免了许多楚国人家破人亡……

  同时也让楚国百姓看到了秦国的另外一面,为以后的治理初步打下了基础。

  至于贵族的凄惨遭遇,普通的楚国百姓可不能感同身受。

  这年头哪个国家的普通百姓也没有时间去谈什么家伙情怀,都是在为生计而奔波。

  有资格谈家国情怀的,也绝对不是什么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大字不识一个,虽然容易被识字的蛊惑,但也不是傻子。

  如果换成秦国统治,生活能更好过,普通百姓又凭什么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野心家造反呢?

  侥幸错过下来的楚国王族,贵族大部分都投降了,只有少部分跑掉了。

  李园,李园妹妹,两位楚王都投降了。

  这些楚国的王族,贵族都得迁到咸阳及附近监视起来,留在地方上,天高皇帝远,全是祸害!

  六国旧贵族面临的不仅仅会有外部监视,内部还会被秦国分化拉拢,以作眼线。

  相信会有不少六国贵族为了家族的前途,为了荣华富贵,会很乐意的。

  成蟜没有在楚国待太久,携带秦军大胜之威把深山老林中的百越各部族首领邀请出来,“友好”的商谈一番就回咸阳去了。

  土司制度,百越各部族首领很痛快的答应了。

  至于天泽,这才知道成蟜在忽悠他,秦国根本没有帮他复国的想法。

  起初天泽很愤怒,但在成蟜的道理大棒下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认可了成蟜那一句“六国都要灭,百越国何德何等能够存在”?

  不认可不行啊,不认可命就没了,形势比人强啊。

  最关键的是土司制度符合绝大多数的人的利益。

  谁愿意头上多一个爹呢?

  一个爹还不够吗?

  不过成蟜也没有亏待天泽,给他划的地盘是最大的,封号也给得最高。

  只是天泽没有号令其他土司的权力,而且地盘北临秦土,东西被稍小一些的两个土司夹着。

  如果天泽识相,那么会活得相当滋润,如果有异心,雷霆一击转瞬及至。

  由于楚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要众多的官吏。

  秦国学宫体系储备的官吏就有些不够了。

  恰风楚国被灭后,天下大势在有心人眼中就彻底明朗了,比如儒家。

  儒家已经彻底绷不住了,再不上车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儒家开始全面投靠秦国,许多儒家弟子开始入秦。

  其中比较出色的儒家弟子受李斯,韩非等有儒家成份的官员举荐,经过培训后出仕一些不太重要的城池。

  楚国国土划作的郡城,比较重要的县城还是由学宫体系出身的秦吏或者老牌秦吏出任。

  再加上韩,赵,魏等地的人才和其他诸子百家投靠的人才,治理楚地的官吏基本上凑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储备的官吏会越来越充足,到那时就是大浪淘沙了。

  灭掉楚国后剩下的燕,齐两国就成了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

  就算齐国醒悟过来,在楚国被灭的情况下也改变不了大局。

  公元前230年,燕国被灭,华阳太后逝世。

  公元前229年,齐国被灭。

  这两国确实没有什么好提的,进军顺利,势如破竹。

  特别是齐国,太久没有打仗,将领脑袋太木,军卒手艺太糙,还没有燕国有挑战性。

  值得一提的是王翦,王贲父子参与了除灭韩国的所有战争,功勋卓著,一门双侯。

  当然蒙家也不差,蒙恬仅次于王翦。

  据说王翦乃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至此,秦国兼并了所有诸侯国,统一天下。

  历史上正确的统一时间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https://www.biquya.cc/id101116/7939394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