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天运 > 第二十四章 奸相,独舞

病坊起源于南北朝,武周时期,武则天开始在全国创办悲田坊,“国家矜孤恤穷,敬老养病,至于安庇,各有司存。”

    不过武则天开办病坊是为了崇佛种福田,病坊的开办多依仗于寺院,管理上难免有些混乱。

    张九龄建议,将病坊置于朝廷管理之下,朝廷放钱以利钱养病坊,各地医学博士和医学生负责管理,刺史县令进行监督。

    佛寺院济世救人的慈善功德也值得肯定,官办和佛寺福田两者并行不悖。

    李隆基神色严肃,沉声道:“这是善政,关乎社稷安稳,关乎我大唐子民福祉,着令,户部、工部、礼部、鸿胪寺、太常寺协办,不得怠慢!”

    “喏!”兼任礼部尚书的李林甫躬身唱喏。

    “喏!”户部尚书韩休、工部侍郎贺知章,太常寺卿韦绍、鸿胪寺卿崔琳,同时出列唱喏。

    工部尚书杜暹此刻兼任西京留守,帮皇帝看着太子呢,所以工部的活儿只能交给侍郎贺知章来处理。

    户部拨钱,工部负责工程,其他都只是辅助,大唐管理僧侣僧籍的祠部隶属于礼部,而管理医学和医生的太医署隶属于太常寺,另外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但因为大唐外来人口比较多,外国的病人乞丐也要纳入管理。

    “来人,给季真拿一个胡床。”天子李隆基忽然说道。

    群臣惊愕之际,高力士已经让内侍搬了一个裹着锦被的胡床放在贺知章身边。

    贺知章躬身道谢:“臣,谢圣人!”

    贺知章,字季真,武则天证圣元年状元及第,也是浙江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状元,相较于他的诗才,天子李隆基更欣赏贺知章的书法尤其是草书,整个大唐怕是只有张癫子可以比肩。

    贺知章已经七十七岁高龄,腿脚都不利落了,所以天子才着意赐座。

    嗯,赐座还有一个原因,贺季真这货是个大喷子,老喷子,李隆基有点怕他,所以提前示好。

    朝会继续进行,一干国家大事的大致方针讨论完毕,剩下的就是底下人的实行了。

    张九龄坐下身来,拿起第三块笏板,手持鸡距笔,开始在象牙板上奋笔疾书。

    唐明皇李隆基看得头皮发麻,这厮今天的战斗欲望也太强了吧?

    片刻张九龄停了下来,却是气定神闲,一言不发。

    嗯,引而不发吗?

    朝廷陷入短暂的沉寂,第二相位的裴耀卿这时候站起身来,朗声道:“承蒙圣人厚爱,臣不负皇命,已在黄河沿岸置河阴仓、集津仓、三门仓,征集天下租粮,如今积存粮米达二百万斛,省僦车钱十万缗,关中粮荒,不日可解!”

    “善!”李隆基大声赞叹,接过内侍递来的详情奏章,仔细阅读起来。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后,老李家足足吃了老杨家二十年的余粮,可最后还是在长安闹了饥荒,究其原因,关中土地开发过度,人口巨增,加之外地粮草运输不便。

    为了避开关中粮荒,李隆基不得已每次都要移驾东都洛阳,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就食,断断续续的算起来,他在洛阳待了有十年了吧?

    洛阳虽好,可放任太子留守西京长安毕竟不放心,况且洛阳也没有泡澡的温泉宫啊。

    现在好了,裴耀卿疏通了河运,解决了粮食问题,以后大家就不用再来回折腾了。

    裴耀卿改革漕运堪称大手笔,不但解决了长安的粮荒,而且提高了粮草转运的效率,减少了转运的消耗,还疏通了南北的物流,受益的不止是李隆基,而是整个大唐。

    “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李林甫这厮又开始蹈舞了。

    “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百官齐声高呼,却是看向领袖张九龄。

    张九龄躬身贺礼,他们也躬身贺礼,就剩下李林甫一人独舞。

    其实也有大臣陪着李林甫跳舞,比如卫尉卿杨洄、“伏猎侍郎”萧炅和几位李唐宗室,可他们看着大家都没跳,索性也尴尬地停了下来。

    李隆基的视线都没敢离开奏章,直到李林甫跳完了他才抬起头来,嘉许一笑。

    他可真不敢开口夸这个皇叔了,皇叔做人没底线,你要是夸了他,指不定他又要当场赋诗一首呢。

    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了李林甫,这个朝堂该有多沉闷啊。

    从姚宋到张说再到张九龄,李隆基真的有点够了,一个个都是义正言辞大义凛然的,动不动还给他甩脸子,一点情趣都没有!

    漕运改革事关重大,牵扯环节方方面面,大臣们足足讨论了半个时辰才大致达成一致。

    气氛还算好,虽然有争吵但没发展成武斗。

    裴耀卿神色平静坐下来,他如今兼任着江淮河南转运使,手头最紧要的事就是漕运改革,其他次要的工作都写在奏章里,没必要都拿出来讨论。

    这就是裴耀卿,不争不抢,不邀功也不邀清名,一心只想把事情办好。

    天子李隆基看着安静的中年帅哥裴耀卿,觉得格外顺眼,很好,今天没给朕添堵。

    他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从高力士手里接过一碗独苓汤喝下去,目光看向第三相位的李林甫。

    李哥奴啊李哥奴,你自求多福吧,张九龄就等着你呢。

    李林甫偷偷吐出含在嘴里的鸡舌香,手持笏板站起身来,口吐芬芳道:“臣联合礼部、吏部,统筹明年省试,恭贺圣人,如今各地遴选之才子,生徒、乡贡生已相继赶赴洛阳城,天才英才尽集于圣人座下!”

    李隆基微微点头,李林甫这鸡舌香没有白含,说得四平八稳,也算是开了个好头。

    科考是朝廷选拔凉菜的重要渠道,从开元元年到今年为止,一共有十八位宰相是通过科举任职的,占据了宰相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开元盛世,科举士子功不可没。

    以往负责尚书省考试也就是进士试的,是吏部官员考功员外郎,但考功员外郎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位微言轻不说,也显示不出朝廷对举子们的重视。

    所以玄宗皇帝有意提高进士考试的逼格,将主持科举的吏部改为礼部,主持的官员也换成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是正四品的大员,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副部长,这样级别就很高了。

    虽然政策还没有正式落实,但从今年已经开始尝试了,这也得到了张九龄等大臣的支持。

    所以说,李林甫的第一奏,算是他的政绩,也算是变相讨好了张九龄等人。

    李林甫看到皇帝和大臣们点头,不禁心神大定,躬身道:“臣请,科举考试新开一科,医举科!”

(https://www.biquya.cc/id100848/2849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