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闹翻的时候黎二郎已经不小开始有记忆了,加上后来的十几年他娘也经常嘴里念叨着无情的二叔小姑。
算起来,黎家的那些亲戚跟他们家人的关系都不咋地。
所以黎二郎一直都知道黎二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那好歹是长辈,他也只能客客气气气的把人给请进门。
一开始当然是客气有礼的寒暄了,黎二叔就说了,哎呀你们家三郎真了不起中了状元如今在京城当了官把你们一家子都接过去享福了云云。
笑话, 经常出去采买接触各类人等的黎二郎可不是黎大郎那老实巴交一味尊重长辈的,笑里藏刀的事情他也不是没做过。
更懂得的是,对付这样的人就应该用什么样的招数。
黎二叔表达了自己的羡慕妒忌恨之后,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二侄子。
黎二郎首先表示了肯定,是啊不容易三弟这么多年读书总算是熬出头了,一家人得以跟着他去京城涨了见识。
一开始, 家里人也都觉得很风光,才到京城的那几天的确是异常的兴奋。
话锋一转,黎二郎愁容满面的抓着黎二叔的手,开始诉苦:“二叔,你们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啊。
京城这地方,居大不易,我们一家子在那边可能连吃饭的钱都不够呢。”
黎二叔十分的吃惊,“怎么会呢,三郎不是已经做官了?”
“是做官了,刚开始,也只是翰林院五品的小官。听着威风,没有实权,每个月再有纹银几两以及禄米。
听着是很多,可是二叔你也不想想,我们这么多人都在那边吃喝拉撒哪样不要钱?而且三郎都当官了要做新衣服吧要出去应酬吧,身上没搁个几两别人都会嘲笑他呢。”
说着说着,黎二郎就是一把泪:“过年之前,我们就把所带的全部钱财都花光了, 爹娘想回来过年可是连路费都不够。”
“怎么会呢, 几两纹银还不多啊?”黎二叔也不是那么好骗的。
在他们乡下,二两银子就可以买头猪了。
“二叔,你说够不够,那是在京城又不是在我们县城。
三郎的同僚请他去吃饭,京城里最好的酒楼,一顿饭下来光是那瓶据说整个京城都很有名的酒都要十八两,吃完了之后三郎才知道价格的。
回来之后痛心疾首好几天,之后却是必须要回请,人情来往都是这样。
面子情总得顾上吧,结果一顿饭需要吃二十多两银子,我娘听了也跟着难受。
可这事却怪不了三郎,在京城当官应酬是难免的,爹娘只怪是自己没本事拖累了三郎。”
黎二郎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而且,他说的大部分都是真事。
却不是发生在黎三郎身上的。
黎三郎对未来的规划很明确,也对自己的身家有着自知之明,不存在什么抹不下面子的说法。
因为从一开始,他与人交往的时候就把立场摆出来了:
我是寒门子弟出身,家里穷,现在一家子都住在京城吃喝不易。
所以, 家里面开了一家食铺勉强维持着一大家子的生活, 也不会出去吃喝应酬什么的。
实在是,没钱!
却因为黎修平这样的态度,一开始就明刀明枪的表明了身份态度,倒是没有人因为他的出身嘲笑他。
反倒是寒门出身的黎状元,这样的真性情,在以清贵著称的翰林院赢得了许多人的好评。
黎二郎知道的,是别人的故事。
是在食铺里听别的客人聊天说起的八卦,因为许多人都知道这家食铺是黎状元的家人开的,有些是喜欢黎大嫂的厨艺想要品尝一番家常菜。
还有一些呢,却是为了交际应酬,反正这样累积下来食铺里的客人除了平民百姓也有许多翰林院的同僚。
黎家的食铺气氛很好,二楼有雅座也有包厢,三俩好友吃吃喝喝的也可以唠唠嗑。
自然地,在食铺里当过跑堂的黎二郎也听过一些三郎的同僚们闲聊,知道一些官员们身上发生的趣事。
又或者说是,囧事。
总之,类似的事情是真的在京城那些小官吏身上发生过,却不是黎修平真实面对过的。
黎二郎继续叹气道:“哎,这不过年的时候又跟他的同僚还有上官走了一波年礼,结果年后家里都揭不开锅了。
我特意跑回来一趟,是爹娘惦记着地里头还有些收成,叫我带一些米面粮油进京。这些可以自家带过去,院子里再种一些青菜什么的,好歹先把开春难熬的日子撑过去。”
其实打从黎家人在县城买了院子,村里面的田地依然在种却是数量少了许多,基本上都是黎老头带着黎大郎来回跑。
其他人都是在县城扎根,很少回来了。
那个时候已经陆陆续续请别人家劳力多的帮衬一把,石氏黎大嫂她们都不在家不方便管饭,黎老头干脆听从了儿子的意见请短工。
最最忙碌的那几天,基本上都是一天三十文钱不管饭,村里大多数人愿意做的。
再后来,黎老头要带着家里人去京城投奔三郎,则是直接把田地都托付给族人帮着管理了。
那个时候就讲好了,每年收成的一半都给族里,具体怎么用由黎氏一族的族长安排。
条件也只有一个,以前家里的田地都是黎老头带着儿子们精心料理的,也别等他们走了几年都给荒芜了。
托付给族里而不是自己的亲兄弟,这也真的说明黎老头跟他兄弟间的关系不好啊。
也是黎修平教他的,以后他在外为官,官声什么的也需要注意。
还有利益平衡方面的事情,老家这边有族长看着,多多少少也是要规范一些。
再如何,族长比一般的村民见识要深广一些,而且双方那可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就好比方说黎氏修建的族学,还有黎修平特意托人带回来的书籍笔记什么的,对读书人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
族人果然帮他们把田地打理的都很好,过年之前他们把应该分给黎老头的谷子麦子豆子等可以存放的粮食都晒干捆绑起来用麻袋装好了。
而那些不能存放的,则是按照比例兑换,统统换成了麦子豆子。
反正都是要跟着商队走一趟的,这些黎二郎也都打算带到京城去,这几样府里和食铺里都用得上。
(https://www.biquya.cc/id100772/7009006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