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每次阅读经卷之前,都要用祭品祭祀,开大经卷的时候,一般会杀一只白公鸡,并用鸡血沾些毛贴在书上,过年时有的还要杀牛、羊等大牲畜。
这些书平时大多存放在神龛上,如果烂了,四五十岁后的毕摩,可以自己抄写,抄完后旧书烧掉,新书可传给儿子。
这里的经卷都比较陈旧,带着浓重的使用痕迹,不少上头依旧沾染着鸡血和鸡毛,说明很多都是大毕摩舍不得烧掉而带来这里存放的,还最后举行过一场仪式。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最里面的一个大洞,或者称为“经冢”,还来得更加合适一些。
这个洞窟也是堆放得最杂乱的洞窟,有些经卷甚至是一一种乱七八糟的方式堆放在最深处,那保存状态让周至一看就摇头。
也就是这个洞窟相当干燥,加上防生物措施得当,只有一些羊皮卷出现了朽烂,剩下的绢、布、纸、甚至木刻雕版,都保留得相当完好。
不过今天周至带着摄制组来到这里,更多是表明一个态度,以及收取第一手的资料,最里边的这个洞窟里的羊皮书和雕版,估计年头不会短了,价值也需要专家们来评估。
因此那些堆叠在一起资料他不敢乱动,不过对于处理那些零散的,他的经验也十分丰富了,有价值的东西还是得带一些出去进行鉴定,然后才能够向上汇报。
具体汇报到哪一级,就得看鉴定出来之后是什么结果了。
羊皮实在不好处理,折叠它们都有可能造成损伤,周至选了一张小的,用草纸包裹后,用两块零散的雕版将它们夹住,外面再用毛呢包裹起来,带出了洞外。
外洞和中洞的东西那就随便搬了,老赤日牵来的马队就是干这个用的。
“肘子!来看看这是啥!”大家都开始过来帮忙,根据周至和老赤日的指示往马匹的驮篓上搬东西,池薛荔发现了一个卷轴,与其他的经卷有点不一样。
“咦?”周至将那份卷轴取过来,发现中心不是一根竹竿,而是两根木轴。
用手一推,木轴的一头露出深沉的颜色,竟然是陈化到极致的紫檀。
新的紫檀是不能用来制作书画木轴的,或者说紫檀根本就不是适合制作书画木轴的材料,因为紫檀本身就可以用作染料,可以将布和纸张染成紫红色。
只有老紫檀制作出来的木轴、镇纸,经过多年陈化后,表面因为氧化等作用形成了一层包浆保护膜以后,才可以开始使用。
一般的书画文玩店谁会有这种买材料制作完成后又放它几十年的闲功夫?因此除了从老画上拆下来现用的以外,能担得起这份奢侈和闲心的,基本就只有一处地方了——皇宫内藏院。
画轴外头包裹着一幅绫锦,为上好的蚕丝制成,周至对书画所用的绫锦现在已经非常熟悉了,一看就知道这是由江宁府统一监制,专供皇宫颁发圣旨一类资料而织就的表里互换的双面提花锦缎。
这是明代常见高级锦缎,以上不同色的经及纬,按经、纬同色或相近色的关系作一比一排列,由同色或相近色的经纬,交织成正反两面花纹相同、花地颜色互换的双面显花织物。
这样的提花其实依然繁复,比如这一幅,用的就是杂宝纹,包括火珠、银锭、方胜、灵芝、犀角、珊瑚、古钱等吉祥图案。
由于图案十分反复,在明代这样的织锦还有另外一重功能,那就是防伪,那些图案就是多种防伪标示,因此常常用来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多彩圣旨,绚丽多姿,雍容华贵。
将锦缎包袱拆掉,里面却是一幅绢本设色的画卷,画卷上是一位盛装正坐的中年诰命女性,容貌娟秀,神色柔和,服饰显得颇为宽大,大红色圆领,内穿长袄、长裙,头戴翟冠,霞帔为蹙金绣云霞翟纹。
“这是二品的服色,这位诰命女性政治地位不低。”周至仔细寻找着画卷上的其它字迹,希望能够证实这名女性的身份。
很快,周至就见到了一行公正隶书竖写着的小字——“摄政水西宣慰使顺德夫人像”。
看到这行小字,周至便明白了这位的身份,对老赤日问道:“赤日爷爷,昨天好像听你说过,这个地方叫娘娘庙?”
“是的。”老赤日说道:“据说这里以前是有个庙的。祭祀的是开启我们彝人文事昌盛的奢香娘娘。”
“便是这位了。”周至点头:“这就是奢香夫人的写影肖像。”
“诶?这不是汉族的盛装吗?”池薛荔看着画卷上的妇人,从衣饰上一点也看不出少数民族的特征:“这个不是那种……怎么说的来着?诰命夫人吗?”
“是的,这是按照明代重臣、诰命肖像的规制而绘制的。”周至点头:“不管是画轴的各种材质还是画工,很明显都是出自内府。”
“《明史》记载:‘一品诰命夫人称一品夫人,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宜人’。这几种五品以上的册封,才又资格称为诰命,其余的只能称敕命。”
“顺德夫人,就是当时奢香夫人入京告状后,朱元璋给她的封号,而顺德、怀德之类的名号,一般都是给羁縻州郡官员眷属所用。”
“但是奢香夫人还有些特殊,他在夫亡之后代儿子掌控了水西宣慰使的治权,因此称‘摄政’,她不是正式的宣慰使,所以‘摄政水西宣慰使’是她的正式官职,顺德夫人则是封诰。”
“历史上集这两个封号于一身的,只有奢香夫人一位,这也和这里被称作‘娘娘庙’,契合上了。”
“这是朝廷给奢香夫人画的画像,当然要身着诰命朝服,因此在这幅画上,奢香夫人看着就是一名汉人女性诰命的服色,穿不成民族服装了。”
“这件文物,了不得!大魏哥,你全程记录下来了吗?”
大魏肩膀上扛着摄像机,眼睛落在观景窗上,对着周至比了一个OK的手势。
“这幅画距离现在有多久了?”麦小苗好奇的问道。
“这是朱元璋洪武年间发生的事情,差不多……距今六百年左右吧。”
“六百年?!”麦小苗是米国过来的,感觉中国真的是,动不动一件东西就是好几百年,太有底蕴了。(本章完)
(https://www.biquya.cc/id100676/8265159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